“這粒來自中國的種子改變了我的生活”
原標題:“這粒來自中國的種子改變了我的生活”
“雜交穀子助力埃塞俄比亞(ya) 減貧發展”成為(wei) 最佳案例
“這粒來自中國的種子改變了我的生活”
目前,“張雜穀”已在非洲十餘(yu) 個(ge) 發展中國家推廣種植
“告訴你一個(ge) 好消息:咱們(men) 的‘雜交穀子助力埃塞俄比亞(ya) 減貧發展——張家口市農(nong) 業(ye) 科學院農(nong) 業(ye) 技術援助案例’獲第四屆‘全球減貧案例征集活動’最佳案例。”當地時間11月9日10時許,埃塞俄比亞(ya) 南方州種植戶蓋頓·艾哈邁德收到了中國河北省張家口市農(nong) 業(ye) 科學院穀子研究所所長範光宇發來的電子郵件。
“過去我們(men) 這兒(er) 種植苔麩,產(chan) 量不高,剛剛夠吃。”收到郵件,蓋頓·艾哈邁德感慨萬(wan) 千,“這粒來自中國的種子改變了我的生活。”從(cong) 2014年起,他在家鄉(xiang) 規模種植“張雜穀”,一家7口人不僅(jin) 解決(jue) 了溫飽,還蓋了新房子、買(mai) 了摩托車。
“張雜穀”是張家口市農(nong) 業(ye) 科學院培育出的具有自主知識產(chan) 權的係列穀種,是中國的“明星穀種”,創造了畝(mu) 產(chan) 811.9公斤的世界穀子高產(chan) 紀錄。這粒來自中國的種子漂洋過海,在埃塞俄比亞(ya) 的農(nong) 田裏結出了豐(feng) 碩的果實。目前,“張雜穀”在埃塞俄比亞(ya) 的種植麵積超過2000公頃,很多農(nong) 民因此受益,為(wei) 埃塞俄比亞(ya) 的減貧事業(ye) 作出了貢獻。
“第一次到埃塞俄比亞(ya) 時,我把用‘張雜穀’製作的食品分享給當地農(nong) 民,大家品嚐後都豎大拇指說‘光角’(音譯,阿姆哈拉語,意為(wei) 好、漂亮)。”張家口市農(nong) 業(ye) 科學院研究員趙治海清楚地記得,2008年5月他跟隨河北省農(nong) 業(ye) 產(chan) 業(ye) 協會(hui) 技術專(zhuan) 家一行前往非洲考察時的情景。
當年,張家口市農(nong) 業(ye) 科學院與(yu) 埃塞俄比亞(ya) 農(nong) 業(ye) 和農(nong) 村發展部合作試種“張雜穀”,畝(mu) 產(chan) 達到300公斤,而當地主要糧食作物苔麩畝(mu) 產(chan) 隻有100公斤左右。“‘張雜穀’產(chan) 量高、適應性強,更能適應埃塞俄比亞(ya) 降雨條件。”趙治海為(wei) “張雜穀”給埃塞俄比亞(ya) 農(nong) 民帶來的豐(feng) 收而興(xing) 奮。
“張雜穀”在埃塞俄比亞(ya) 試種成功,引起聯合國糧農(nong) 組織的關(guan) 注,被納入“南南合作”(發展中國家間的經濟技術合作)項目。隨後,張家口市農(nong) 業(ye) 科學院每年選派技術人員到埃塞俄比亞(ya) ,開展“張雜穀”的栽培、推廣。
2011年,穀子品種E7、E10通過了埃塞俄比亞(ya) 的審定程序,“張雜穀”正式在當地有了“戶口”。張家口市農(nong) 業(ye) 科學院選派技術人員趙宸長期駐紮埃塞俄比亞(ya) ,幫助當地推廣“張雜穀”大田種植良方。結合當地種植習(xi) 慣,張家口市農(nong) 業(ye) 科學院技術人員組織農(nong) 民開展田間觀摩,手把手傳(chuan) 授,讓他們(men) 逐步掌握了“張雜穀”的播種、除草、施肥、收獲、產(chan) 品加工等技術。埃塞俄比亞(ya) 農(nong) 業(ye) 專(zhuan) 家阿托·阿瑟夫曾點讚:“張雜穀”的大麵積種植,增加了埃塞俄比亞(ya) 的糧食產(chan) 量,提高了農(nong) 業(ye) 應對自然災害的能力。
“張雜穀”連續多年在埃塞俄比亞(ya) 獲得豐(feng) 收,畝(mu) 產(chan) 不斷提高,改變了很多像蓋頓·艾哈邁德一樣的農(nong) 民的生活,成為(wei) 當地人眼中的“金種子”。11月1日,2023中非合作論壇——減貧與(yu) 發展會(hui) 議及2023全球減貧夥(huo) 伴研討會(hui) 在北京舉(ju) 行。其間,第四屆“全球減貧案例征集活動”最佳案例名單正式發布,“雜交穀子助力埃塞俄比亞(ya) 減貧發展——張家口市農(nong) 業(ye) 科學院農(nong) 業(ye) 技術援助案例”榜上有名,成為(wei) 國際穀子領域首個(ge) 獲獎案例。
為(wei) 國際減貧事業(ye) 作出了貢獻,這讓範光宇很有成就感。連日來,範光宇通過不同方式向非洲國家的朋友分享獲獎喜悅。範光宇告訴記者,烏(wu) 幹達、納米比亞(ya) 、布基納法索、尼日利亞(ya) 等非洲十餘(yu) 個(ge) 發展中國家也在種植“張雜穀”。未來,這粒來自中國的神奇種子將為(wei) 保障世界糧食安全和全球減貧事業(ye) 貢獻更大力量。(記者王雪威、郭曉通)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