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林省農安縣長安村:黨建領航促發展 振興之路闊步前行
驅車從(cong) 吉林省長春市區出發,一路向北,行至農(nong) 安縣農(nong) 安鎮,還未到長安村村委會(hui) ,預留出的空地和幾座大棚便映入眼簾。
隨著車輛駛進村莊,寬闊的柏油路幹淨平坦,路兩(liang) 旁新栽種的小樹被修剪得清爽。再往前走,村委會(hui) 房頂上的光伏板整齊排列,門前的小廣場上健身器材齊全……從(cong) “軟弱渙散村”到“鄉(xiang) 村建設示範村”,長安村究竟繪出了怎樣的幸福底色?
抓黨(dang) 建、強黨(dang) 性,築牢基層戰鬥堡壘
“辦好農(nong) 村事、實現鄉(xiang) 村振興(xing) ,關(guan) 鍵在黨(dang) 建引領。”作為(wei) 吉林省政協派駐長安村的駐村第一書(shu) 記,趙振華到村第一件事就是“抓黨(dang) 建”。
經過調研,趙振華發現,長安村貧困、落後,曾是有名的“上訪村”。“2019年剛剛派駐到村時,這裏基層黨(dang) 組織‘軟弱渙散’,更別提戰鬥堡壘作用了。”趙振華說,農(nong) 村工作既得說,還得做,工作做到位了,百姓自然就認可了。
“村民家裏鍋漏了,他自掏腰包給買(mai) 新口鍋;冬天村民家水管凍住了,他拿上工具就到村民家烤水管……再小的事找他,他也沒什麽(me) 怨言。”用長安村黨(dang) 總支書(shu) 記仉秀明的話說,“振華一邊幫村民幹活,一邊疏導教育,漸漸地村民的心暖了,也更齊了。”
“有求必應才能一呼百應,深入推進抓黨(dang) 建促鄉(xiang) 村振興(xing) ,讓村民收獲滿滿的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談到村裏的變化,趙振華的臉上始終掛著笑容,“現在我們(men) 有了黨(dang) 員微信群、村組幹部工作群、黨(dang) 員學習(xi) 群,黨(dang) 建引領作表率,村裏黨(dang) 員對接到戶,百姓有問題,黨(dang) 員帶頭幫忙解決(jue) ,基層黨(dang) 組織工作煥然一新。”
做好組織工作,發展黨(dang) 員、開展“黨(dang) 員+”活動,嚴(yan) 格落實“三會(hui) 一課”製度,豐(feng) 富“主題黨(dang) 日”活動……經過多年努力,長安村一躍成為(wei) 有名的“先進村”,村容村貌變美了,基礎設施變好了,生活越來越方便,日子越過越舒心。
抓環境、強基礎,共建宜居和美鄉(xiang) 村
整潔的道路、幹淨的庭院,讓人無法想象這裏曾經是破敗不堪的村落。“我們(men) 村以前的路可真是‘水’‘泥’路啊。”仉秀明介紹,在2017年實現“戶戶通”的基礎上,近兩(liang) 年長安村又修建了一條6米寬的柏油路,現在已經成為(wei) 連接周圍很多村的主路了。
不僅(jin) 如此,說起村裏的變化,趙振華告訴記者,剛到長安村時,全村實行定時供水,供水遠端的村民家經常還沒有接到水,供水就停止了。
駐村工作隊隊員劉洋說:“聽說供水遠端的村民家裏經常沒有水,趙書(shu) 記就村民家裏和供水站聯係,看著供水站給村民家裏供水。”
農(nong) 村飲水安全是民心工程,事關(guan) 民生福祉。為(wei) 了給百姓提供穩定安全的供水保障,在吉林省政協的支持下,趙振華帶著駐村工作隊多次與(yu) 水利、自來水等部門溝通、協調,終於(yu) 在2021年12月,長安村實現了全村城市供水。“現在實現了24小時供水,百姓再也不用為(wei) 吃水、用水發愁了。”趙振華說。
把美麗(li) 鄉(xiang) 村建設作為(wei) 推進鄉(xiang) 村振興(xing) 的重要抓手,不斷加強基礎設施建設,推進人居環境改善,長安村不斷夯實鄉(xiang) 村振興(xing) 發展基礎。
如今,道路景觀樹、徽派院牆,農(nong) 家書(shu) 屋、文化廣場,路麵硬化、城市供水……越來越美麗(li) 的鄉(xiang) 村環境、越來越優(you) 化的基礎設施讓長安村有了城市的氣息,“農(nong) 村變城市,村民變市民”日益成為(wei) 現實。
抓產(chan) 業(ye) 、強經濟,全民推進鄉(xiang) 村振興(xing)
鄉(xiang) 村振興(xing) ,產(chan) 業(ye) 先行。
在趙振華看來,“鄉(xiang) 村振興(xing) 包括各個(ge) 方麵,產(chan) 業(ye) 振興(xing) 是重中之重,要通過集體(ti) 產(chan) 業(ye) 做大做強進一步壯大村集體(ti) 收入,帶動鄉(xiang) 村振興(xing) 。”
以產(chan) 業(ye) 發展為(wei) 抓手,在吉林省政協的幫扶下,長安村借助區位、資源優(you) 勢,謀劃了發展棚膜經濟、光伏產(chan) 業(ye) 的“先手棋”,拓寬了農(nong) 民增收致富渠道。
“現在村裏有45棟溫室大棚,一年四季都種植蔬菜,棚膜經濟發展態勢良好,為(wei) 鄉(xiang) 村振興(xing) 做出了突出貢獻。”趙振華說,現在有勞動能力的脫貧戶可以優(you) 先在設施大棚裏打工,以此增加收入,大棚的收益每年還會(hui) 分紅。
“好政策都享受到了,生活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脫貧戶李麗(li) 萍的家裏整潔溫暖,坐在熱乎乎的炕頭上,她高興(xing) 地說:“現在生活好了,去年年初還裝修了房子。村子裏發展棚膜經濟,每年分紅能拿到1100多元,加上其他收入,不發愁了。”
“日子一定能越過越好!”看著村民的笑臉,趙振華滿懷信心地說,“明年要擴建100棟大棚,現在項目規劃、審批、可研報告都已經完成了。未來,將把長安村打造成蔬菜供應基地,同時發展肉牛養(yang) 殖、休閑旅遊,促進村民就業(ye) 增收致富。”
“成功往往就是最後再堅持一下。”趙振華說,推動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同鄉(xiang) 村振興(xing) 有效銜接,長安村將以高質量發展為(wei) 目標充分發掘資源優(you) 勢,大力培育優(you) 勢產(chan) 業(ye) ,以群眾(zhong) 增收為(wei) 主線,不斷完善經濟發展短板弱項,為(wei) 促進鄉(xiang) 村振興(xing) 夯實產(chan) 業(ye) 基礎。
田疇披錦繡,鄉(xiang) 野奏強音。在黨(dang) 建引領下,長安村產(chan) 業(ye) 綜合實力大幅躍升,在鄉(xiang) 村振興(xing) 的道路上,一幅宜居宜業(ye) 、村美人和的美麗(li) 畫卷漸次鋪展。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