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 > 即時新聞 > 地方

建設和美鄉村 提升生活品質(鄉村行 看振興)

發布時間:2023-11-13 16:18:00來源: 人民網-人民日報

  白牆彩瓦,鮮花盛開,綠意盎然。走進上海市鬆江區葉榭鎮井淩橋村,和美景象映入眼簾。

  一家民宿內(nei) ,村民高金英正忙個(ge) 不停,“我在民宿客房部當服務員,每月拿工資。還承擔花卉基地的種植項目,從(cong) 自家菜地拿出6分地,從(cong) 花卉基地買(mai) 來繡球花種苗進行養(yang) 護,長大了再賣給基地,一年也有好幾千元的收入。”

  高金英的生活現狀,正是鬆江區開展和美鄉(xiang) 村建設後發生的變化。

  2020年,井淩橋村啟動鬆江區美麗(li) 村莊試點建設,50戶村民跨村平移住新居,13戶進鎮住樓房,還有400多戶村民選擇留在村裏。對於(yu) 規劃保留區域,鎮、村兩(liang) 級積極爭(zheng) 取,井淩橋村被列為(wei) 上海市第四批鄉(xiang) 村振興(xing) 示範村。通過“政府補貼一點,農(nong) 戶承擔一點”,村民積極投身創建鄉(xiang) 村振興(xing) 示範村。

  不搬遷、不平移,村容村貌如何升級?井淩橋村黨(dang) 總支書(shu) 記、村委會(hui) 主任桂靜靜介紹,村裏引入鄉(xiang) 村規劃師、村莊設計師,提高公眾(zhong) 參與(yu) 度和專(zhuan) 業(ye) 度。變化一點點到來:村裏廢棄多年的小學,被改造為(wei) 充滿藝術感的建築,如今已成民宿,老舊村貌煥然一新;路橋設施提檔升級,慢行道路注重與(yu) 自然肌理融合,並配備夜景燈光,橋梁運用鄉(xiang) 土生態材料突出橋文化,部分線纜入地鋪設;水環境整治方麵,新建景觀橋梁、親(qin) 水平台、濱河步道、圍欄等。“我家孩子回來總說,現在村裏一點都不比城裏差。”談起變化,村民封歡明的臉上難掩自豪。

  美在鄉(xiang) 村,富在產(chan) 業(ye) 。發展一兩(liang) 項主產(chan) 業(ye) ,是鬆江區和美鄉(xiang) 村建設的主要內(nei) 容。井淩橋村除農(nong) 業(ye) 種植外,瞄準發展花卉產(chan) 業(ye) ,已成為(wei) 其特色名片。走到村莊另一邊,是分三期建設的占地2000畝(mu) 的花卉大棚基地——雲(yun) 間卉穀,已經建成的大棚裏,各色花卉爭(zheng) 奇鬥豔。

  “項目建成後,年產(chan) 值可達約50億(yi) 元,預計每年稅收2500萬(wan) 元,可創造就業(ye) 崗位近2000個(ge) 。”時任井淩橋村駐村第一書(shu) 記馬勤鋒說,村民不僅(jin) 可以在花卉基地上班,還可利用房前屋後的菜地種植花卉,通過參與(yu) 庭院經濟,在家門口實現增收致富。高金英就是本次簽約的11戶農(nong) 戶之一。

  “公司請專(zhuan) 業(ye) 人士對村民進行培訓,教授種花技術、銷售技巧、直播經驗、開網店方法,讓老年人在園區種花、養(yang) 花、賣花,讓年輕人在家裏開網店、搞直播,線上接單後到園區選貨,公司負責線下發貨。”上海雲(yun) 間卉穀市場投資發展有限公司總經理郭阿龍告訴記者,建設花卉市場,就是給老百姓帶來收入,力爭(zheng) 生產(chan) 、生活、生態共存,花農(nong) 、花工、花商、花客共贏。

  目前,鬆江區已建設市級美麗(li) 鄉(xiang) 村20個(ge) 、市級鄉(xiang) 村振興(xing) 示範村7個(ge) ,湧現出不少好做法。黃橋村實施整村平移,規劃按照村民自願原則,引導全村515戶村民平移歸並,參與(yu) 新村建房報名達459戶,參與(yu) 率達95%。平移後,黃橋村著力提升鄉(xiang) 村公共設施配套水平,打造高品質鄉(xiang) 村公共空間。養(yang) 老公寓、社區服務站、超市、黨(dang) 群服務室、農(nong) 家書(shu) 屋、中心衛生室等配套設施一一建立起來,還有能容納上百人的綜合文體(ti) 室,為(wei) 開展相關(guan) 活動提供了場所。石湖蕩鎮東(dong) 夏村致力打造鄉(xiang) 旅融合示範區,餐廳、咖啡廳、露營區等一應俱全,已成為(wei) 上海鄉(xiang) 村旅遊的新地標。

  “按照‘產(chan) 業(ye) 興(xing) 旺、生態宜居、鄉(xiang) 風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目標,鬆江區正以每年1—2個(ge) 村的速度推進美麗(li) 鄉(xiang) 村、鄉(xiang) 村振興(xing) 示範村的建設。”鬆江區農(nong) 業(ye) 農(nong) 村委主任俞玉根說。

(責編:李文治)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