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 > 即時新聞 > 地方

【高質量發展調研行】農業強起來 農村美起來 農民富起來

發布時間:2023-11-14 15:03:00來源: 山西日報

  “人說山西好風光,地肥水美五穀香”,古老的三晉大地曆經歲月風雨的洗禮,孕育了古老的農(nong) 耕文明,勤勞勇敢的山西人民用世代傳(chuan) 承的探索精神和創造才能讓這片土地有了一張張靚麗(li) 的名片:山西雜糧、山西陳醋、山西小米……  今年是全麵貫徹落實黨(dang) 的二十大精神的開局之年,我省堅持農(nong) 業(ye) 農(nong) 村優(you) 先發展,以更大的決(jue) 心、更明確的目標、更有力的舉(ju) 措加快農(nong) 業(ye) 農(nong) 村現代化建設步伐,全麵推進鄉(xiang) 村振興(xing) 。前三季度我省農(nong) 業(ye) 生產(chan) 穩定增長,全省實現農(nong) 林牧漁業(ye) 增加值968.75億(yi) 元,按可比價(jia) 格計算,比上年同期增長3.6%,全省農(nong) 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2388元,增長8.0%。全年糧食豐(feng) 收已成定局、果菜生產(chan) 穩定增長、鄉(xiang) 村消費市場活躍……一個(ge) 個(ge) 振奮人心的好消息,匯成全麵推進鄉(xiang) 村振興(xing) 的新圖景。

  特優(you) 農(nong) 業(ye) 綻放希望之花

  “聽說藜麥營養(yang) 價(jia) 值高,咱們(men) 看看產(chan) 品吧。”“藜麥粽子可以買(mai) 來嚐嚐,還有這個(ge) 藜麥穀物脆可以當小零食。”10月30日,在長沙舉(ju) 行的第24屆中部農(nong) 博會(hui) 上,一對姐妹對我省參展企業(ye) 山西藜元食品科技有限公司的產(chan) 品產(chan) 生了濃厚興(xing) 趣,不停地討論著要買(mai) 點相關(guan) 產(chan) 品嚐嚐。  專(zhuan) 注於(yu) 全穀物藜麥食品研發與(yu) 推廣的山西藜元食品科技有限公司,目前已取得1項發明專(zhuan) 利、8項實用新型專(zhuan) 利,開發的產(chan) 品有休閑食品、功能食品等五大品類。公司負責人“藜麥姐姐”趙晉萍帶著這些產(chan) 品經常參加各種展會(hui) ,她說:“隨著人們(men) 健康養(yang) 生觀念的增強,我們(men) 的產(chan) 品越來越被喜愛和關(guan) 注。”

  2017年至2023年,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四次蒞臨(lin) 我省考察調研,為(wei) 我省指出了有機旱作農(nong) 業(ye) 和“特”“優(you) ”農(nong) 業(ye) 的發展路子。省委、省政府始終牢記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殷殷囑托,圍繞做好“土特產(chan) ”文章,著力打好有機旱作牌、特色優(you) 勢牌、加工轉化牌,實施市場主體(ti) 倍增行動,大力發展新型農(nong) 業(ye) 經營主體(ti) ,構建“龍頭企業(ye) +合作社+家庭農(nong) 場+小農(nong) 戶”主體(ti) 矩陣,推進農(nong) 產(chan) 品加工向縱深發展,推動農(nong) 業(ye) 全產(chan) 業(ye) 鏈不斷優(you) 化,助力農(nong) 業(ye) 農(nong) 村現代化步伐不斷加快,農(nong) 民生活水平不斷提高。

  強龍頭、補鏈條、興(xing) 業(ye) 態、建集群,我省緊盯國際國內(nei) 農(nong) 業(ye) 科技前沿,以關(guan) 鍵核心技術攻關(guan) 為(wei) 引領,以市場需求為(wei) 導向,聚焦有機旱作、核心種源、丘陵農(nong) 機、精深加工等領域,開辟新賽道,塑造新動能,完善新機製,構建新體(ti) 係,實現特優(you) 農(nong) 產(chan) 品量的突破和質的躍升。形成一批特優(you) 農(nong) 產(chan) 品帶動區、集聚區。先後建設了高粱、蘋果、中藥材、穀子4個(ge) 國家級產(chan) 業(ye) 集群、9個(ge) 國家現代農(nong) 業(ye) 產(chan) 業(ye) 園和34個(ge) 國家產(chan) 業(ye) 強鎮,打造了5個(ge) 省級涉農(nong) 專(zhuan) 業(ye) 鎮和38個(ge) 市級特優(you) 農(nong) 業(ye) 專(zhuan) 業(ye) 鎮。今年前三季度全省農(nong) 產(chan) 品加工銷售收入2596億(yi) 元,同比增長6.1%。到2025年,農(nong) 產(chan) 品加工業(ye) 總產(chan) 值將達到4300億(yi) 元,創建國家現代農(nong) 業(ye) 產(chan) 業(ye) 園10個(ge) 以上、產(chan) 業(ye) 集群6個(ge) 。

  悠悠萬(wan) 事,吃飯為(wei) 大。保障糧食和重要農(nong) 產(chan) 品穩定安全供給始終是“三農(nong) ”工作的頭等大事。隻有牢牢把穩糧食安全主動權,才能讓穩大局、應變局、開新局的“壓艙石”“定海針”更穩更牢。

  聚焦穩糧保供,全方位提升糧食綜合生產(chan) 能力。圍繞2027年全省300億(yi) 斤糧食產(chan) 能目標,實施玉米、小麥等主要糧食作物良種聯合攻關(guan) 。實施單產(chan) 提升行動,集成配套良田良種良法良機良製,在中北部一作區創建玉米噸糧田,在南部兩(liang) 作區創建噸半糧田,整建製開展高產(chan) 創建,示範帶動大麵積均衡增產(chan) 。2022年,全省主要農(nong) 作物耕種收綜合機械化率達到75%,農(nong) 業(ye) 生產(chan) 托管服務麵積穩定在3500萬(wan) 畝(mu) 以上。今年,糧食生產(chan) 喜獲豐(feng) 收。臨(lin) 汾市洪洞縣萬(wan) 安鎮西步亭村旱地複播小麥高產(chan) 示範田畝(mu) 產(chan) 達588.06公斤,刷新我省旱地小麥單產(chan) 紀錄;晉中市壽陽縣景尚鄉(xiang) 玉米高產(chan) 示範區畝(mu) 產(chan) 量2540斤,創我省玉米單產(chan) 最高紀錄。

  和美鄉(xiang) 村迸發無限活力

  踏入晉城市高平市釜山村,遠處山峰延綿起伏,近處水麵氤氳生姿。錢幣博物館、釜山書(shu) 院、農(nong) 業(ye) 智慧科技園、古梨樹公園等,清新、生態的鄉(xiang) 村美景猶如一幅絢麗(li) 畫卷,令人流連忘返。華燈初上時,寧靜的小山村披上璀璨金裝,《梨花仙子》《杏林春暖》等演出沉浸式演繹古村新韻,讓人回味無窮。  守住綠水青山,換來金山銀山。借助太行一號旅遊公路環線鄉(xiang) 村振興(xing) 示範帶建設的東(dong) 風,古樸的釜山村實現了宜居宜業(ye) 、宜遊宜養(yang) 。這裏,不斷成熟的休閑農(nong) 業(ye) 新業(ye) 態不僅(jin) 讓農(nong) 村居民實現了增產(chan) 增收,同時回應了城市居民對農(nong) 業(ye) 的多樣化需求和鄉(xiang) 愁向往。遊客李文芳在村裏遊覽後說:“感覺這個(ge) 村值得來。這裏不僅(jin) 有古色古香的高檔民宿,還可以到湖上坐遊船,晚上的演出也特別精彩,讓人充實愜意。”

  農(nong) 村是億(yi) 萬(wan) 農(nong) 民生長於(yu) 斯的家園,農(nong) 村建設好了,才能滿足廣大農(nong) 民對美好生活的需要。近年來,我省不斷提高鄉(xiang) 村基礎設施完備度、公共服務便利度、人居環境舒適度。健全水電路氣房訊等基本條件,讓鄉(xiang) 村“硬件”過硬;加快補上養(yang) 老、教育、醫療等方麵公共服務供給短板,把便民服務送到農(nong) 民家門口,讓鄉(xiang) 村“軟件”不軟;大力抓好生活垃圾汙水治理,持續開展戶廁改造與(yu) 村莊清潔行動,讓農(nong) 民屋內(nei) 幹淨整潔、屋外鳥語花香。

  2022年,我省新改建較大人口規模(30戶及以上)自然村通硬化路1292公裏,新建農(nong) 村供水保障工程1026處;完成清潔取暖改造44.8萬(wan) 戶,新改廁34.4萬(wan) 戶,新建汙水處理設施633個(ge) ,農(nong) 村生活垃圾收運處置體(ti) 係覆蓋自然村比例達93.4%。

  不僅(jin) 有田園風光之美,也有人文和諧之美,我省的許多鄉(xiang) 村實現了由表及裏、形神兼備的全麵提升。

  走鄉(xiang) 村善治之路。健全黨(dang) 領導下的自治、法治、德治相結合的鄉(xiang) 村治理體(ti) 係,不斷創新抓手載體(ti) ,推廣積分製、道德銀行等務實管用的“工具包”,持續提升鄉(xiang) 村治理水平。

  鑄精神文明之魂。不斷加強農(nong) 村精神文明建設,持續推動農(nong) 村移風易俗,遏製天價(jia) 彩禮、人情攀比、厚葬薄養(yang) 、鋪張浪費等陋習(xi) ,傳(chuan) 承弘揚優(you) 秀農(nong) 耕文化,發揮村規民約作用,讓文明鄉(xiang) 風、良好家風、淳樸民風吹遍三晉鄉(xiang) 土大地。

  在農(nong) 業(ye) 農(nong) 村部公布的2023年中國美麗(li) 休閑鄉(xiang) 村名單中,我省清徐縣孟封鎮楊房村、陽泉市盂縣梁家寨鄉(xiang) 石家塔村等8村上榜。在農(nong) 業(ye) 農(nong) 村部發布的第三批全國鄉(xiang) 村治理示範村鎮名單中,我省長治市黎城縣黎侯鎮、晉城市陽城縣演禮鎮、運城市永濟市栲栳鎮3鎮及大同市雲(yun) 岡(gang) 區西韓嶺鄉(xiang) 東(dong) 韓嶺村等30村上榜。

  農(nong) 村生產(chan) 關(guan) 係要優(you) 化,改革是根本動力。近年來,在深化農(nong) 村改革重點任務中,我省緊緊圍繞賦予農(nong) 民更充分的財產(chan) 權益、多渠道增加農(nong) 民收入,紮實做好確權、穩步推進賦權、有序實現活權,保障進城落戶農(nong) 民土地等合法權益,讓他們(men) 放心進城落戶。各級各部門齊抓共管、強力推進,統籌五個(ge) 振興(xing) 一起抓,全省農(nong) 村重點改革任務取得很大進展,我省已基本完成農(nong) 村集體(ti) 產(chan) 權製度改革,向集體(ti) 經濟組織成員頒發了股權證書(shu) ,實施了村級集體(ti) 經濟壯大提質行動,2022年全省集體(ti) 經濟累計分紅13.3億(yi) 元。

  幸福農(nong) 民不斷創造美好生活

  時值初冬,在清徐縣王答鄉(xiang) 大寨村的蘆筍基地,寒風中的蘆筍依然一片青綠,村民們(men) 正在割苗:“現在割掉青苗有利於(yu) 植株安全越冬,也能促進明年新芽萌發,避免出現病蟲害。”龐飛紅是大寨村人,今年53歲,從(cong) 五月份開始就在基地打工,“一天能掙100多元,一年能收入2萬(wan) 多元吧,我知足了。”

  大寨村黨(dang) 支部副書(shu) 記兼村委會(hui) 主任王八兒(er) 告訴記者:“我們(men) 村去年八月份流轉了500多畝(mu) 土地種植蘆筍,流轉費是每畝(mu) 800元,村民聽說蘆筍價(jia) 值高都支持,還能解決(jue) 100多人的就業(ye) 呢。”心族(山西)農(nong) 業(ye) 科技公司具體(ti) 負責大寨村蘆筍產(chan) 業(ye) 的運營,公司總經理、山西省蘆筍產(chan) 業(ye) 協會(hui) 秘書(shu) 長張俊義(yi) 對蘆筍產(chan) 業(ye) 充滿信心:“我們(men) 的模式是‘公司+合作社+農(nong) 戶+金融’,基地的蘆筍明年4月份就可以采收了,大概每畝(mu) 有1000斤的產(chan) 量,後年開始進入旺產(chan) 期,每畝(mu) 可產(chan) 2000斤,畝(mu) 產(chan) 值大概是1.5萬(wan) 元,訂單銷售主要在北上廣、長三角、珠三角,出口訂單在歐洲市場,目前已經和山東(dong) 的幾家蔬菜企業(ye) 簽了戰略合作協議,產(chan) 品供不應求。”

  說一千道一萬(wan) ,增加農(nong) 民收入是關(guan) 鍵。近些年我省農(nong) 民收入取得了較快增長,增速連續十二年跑贏城鎮居民,農(nong) 民收入結構不斷優(you) 化。

  今年,晉中市太穀區北陽村的山藥種植大戶王滿華獲得了大豐(feng) 收,他特別高興(xing) :“粗略估計,八分地產(chan) 量至少有4000斤,比之前翻了3倍,收入也實現了翻番。”牛福枝是高平市野川鎮杏花園果蔬種植專(zhuan) 業(ye) 合作社的理事長,他告訴記者:“有空一定要到我的采摘園看看,每年的六七月是杏的采摘期,七月底到八月初是桃的采摘期,八月到十月是梨和蘋果的采摘期,一年到頭忙活,我心裏也高興(xing) 。”平陸縣聖人澗鎮渾河村黨(dang) 支部書(shu) 記申和平,帶領村辦企業(ye) 平陸政昊農(nong) 副產(chan) 品有限公司,將黑小麥麵粉、黑小麥麥仁、濃香菜籽油等產(chan) 品不斷銷往全國:“我們(men) 現在就是要邁開大步往前奔,讓鄉(xiang) 親(qin) 們(men) 都過上好日子。現在我們(men) 有自己的生產(chan) 基地,產(chan) 品也進入到網絡銷售平台銷售。”

  創新農(nong) 業(ye) 經營體(ti) 係,引領小農(nong) 戶與(yu) 現代農(nong) 業(ye) 有機銜接,讓更多農(nong) 民挑上“金扁擔”。如今,越來越多的農(nong) 民成長為(wei) 懂技術、會(hui) 經營、善管理、有情懷的鄉(xiang) 村振興(xing) 生力軍(jun) 。截至目前,全省農(nong) 業(ye) 經營主體(ti) 44.4萬(wan) 戶,同比增長21.6%;今年全年培育高素質農(nong) 民6.5萬(wan) 人,5.2萬(wan) 人取得高素質農(nong) 民技能證書(shu) ;全省100個(ge) 鄉(xiang) 村e鎮網絡零售額達57.31億(yi) 元,同比增加50%以上;培育網紅和本地企業(ye) 負責人2529人,帶動就業(ye) 3.8萬(wan) 人,成為(wei) 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同鄉(xiang) 村振興(xing) 有效銜接的重要平台和抓手。

  民族要複興(xing) ,鄉(xiang) 村必振興(xing) 。今年,我省聚焦重點時段、重點區域、重點人群,通過精準化監測、常態化排查、動態化保障、機製化鞏固、責任化考核,及時發現和解決(jue) 問題,確保義(yi) 務教育、基本醫療、住房安全、飲水安全實現動態保障。全省建設改造500所寄宿製學校,實施危房改造6336戶,鞏固提升飲水安全工程1500處。脫貧人口、監測對象基本醫保實現應保盡保,住院合規綜合報銷比例平均達到88.2%。

  征途漫漫,惟有奮鬥。讓我們(men) 繼續堅定信心、咬定目標、苦幹實幹、久久為(wei) 功,奮力譜寫(xie) 農(nong) 業(ye) 更加高質高效、農(nong) 村更加宜居宜業(ye) 、農(nong) 民更加富裕富足的鄉(xiang) 村振興(xing) 新篇章。(記者王秀娟)

(責編:李文治)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