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江蘇將完成送戲下鄉2508場 每個鄉鎮不少於4場
一輛車,一台戲,便成了一個(ge) 流動舞台。
今年,江蘇將完成送戲下鄉(xiang) 2508場。來自基層的劇團不分春夏秋冬,穿過鄉(xiang) 村阡陌,走進田間地頭,將精彩紛呈的戲曲送到鄉(xiang) 親(qin) 們(men) 身邊。
戲韻悠揚,家門口享文化盛宴
10月17日傍晚,離演出還有兩(liang) 個(ge) 小時,如皋市白蒲鎮文著社區的居民們(men) 就帶著小板凳,湧向村裏最大的空地,早早搶占看戲的有利位置。當晚,南京溧慶黃梅戲劇團表演了《天仙配》《木蘭(lan) 從(cong) 軍(jun) 》等群眾(zhong) 耳熟能詳的黃梅戲,演員們(men) 細膩深厚的唱功和惟妙惟肖的表演,讓台下觀眾(zhong) 大呼過癮。
今年3月初,省文化和旅遊廳印發《2023年全省“送戲下鄉(xiang) ”實施方案》,通過資金補助和省級直接采購配送兩(liang) 種方式,全方位提升“送戲下鄉(xiang) ”質效。作為(wei) 2023年省政府民生實事項目,方案要求,全省各地“送戲下鄉(xiang) ”每個(ge) 鄉(xiang) 鎮不少於(yu) 4場,有條件的地區爭(zheng) 取實現一村一場。
一笑一顰一回眸,一悲一喜一甩袖。當藝術之風吹拂鄉(xiang) 村沃野,不僅(jin) 基層百姓享受到藝術的愉悅、感受到文化的力量,更讓古老的戲曲在廣袤鄉(xiang) 村拔節生長,迸發出勃勃生機。
溧慶黃梅戲劇團是個(ge) 名副其實的“草根”劇團,來自於(yu) 鄉(xiang) 土、成長於(yu) 民間,今年共完成“送戲下鄉(xiang) ”演出200多場。“當熟悉的曲調響起,大夥(huo) 兒(er) 都會(hui) 跟著唱上兩(liang) 句。每當演出結束,觀眾(zhong) 群裏掌聲雷動,很多人久久不願離去。”團長陳祥飛感慨道。
如皋市木偶藝術團是個(ge) 縣級劇團,一年中大半時間活躍在鄉(xiang) 野,不僅(jin) 展示江蘇省級非遺“如皋杖頭木偶戲”的傳(chuan) 統技藝,還創新結合變臉、相聲、舞蹈等藝術形式,推出《小戲集錦》。團長周沈兵說,每次演出結束後,演員們(men) 都會(hui) 被熱情的鄉(xiang) 親(qin) 們(men) 團團圍住,基層百姓對於(yu) 藝術的樸素情感,讓他深深感受到藝術工作者的價(jia) 值和意義(yi) ,“戲曲下鄉(xiang) ,不僅(jin) 讓老百姓有戲可看,更讓我們(men) 基層劇院有戲可演,促進了劇團的良性發展”。
你點我演,“遙控器”交到百姓手上
文化惠民,重在精準。送戲下鄉(xiang) ,不僅(jin) 要讓鄉(xiang) 親(qin) 們(men) 看到演出,更要讓鄉(xiang) 親(qin) 們(men) 看到“想看的演出”。
2023年之前,“送戲下鄉(xiang) ”大多是本地劇團配送,演員都是老麵孔,老百姓反映,節目演來演去就那幾個(ge) ,有點“視覺疲勞”。今年“送戲下鄉(xiang) ”首次麵向全網采購,分為(wei) “整本大戲”和“綜合專(zhuan) 場演出”兩(liang) 種形式,涵蓋淮劇、揚劇、淮海戲、柳琴戲、梆子戲、黃梅戲、木偶戲等多種藝術門類。主辦方科學謀劃送戲下鄉(xiang) 的劇目,采取“點單服務”的方式,把看戲的“遙控器”交到老百姓手上。
江蘇省文化館是2023年全省“送戲下鄉(xiang) ”省級采購配送的承辦單位,館長趙彥國介紹,“點單服務”采用“網絡點單”和“實地點單”相結合的方式。“網絡點單”依托江蘇公共文化雲(yun) 平台“戲曲進鄉(xiang) 村”專(zhuan) 欄,觀眾(zhong) 通過掃描“二維碼”,在手機上勾選喜愛的(劇)節目;“實地點單”則由當地鄉(xiang) 鎮或街道文化站站長現場“點單”。通過線上線下點單結果的綜合考量,確定最終的演出節目。
新的點單方式,讓一批符合鄉(xiang) 村實際、體(ti) 現鄉(xiang) 土特色、內(nei) 容健康向上、形式豐(feng) 富多樣的劇目進入節目庫,其中不乏榮獲江蘇省五星工程獎、“五個(ge) 一工程”獎、文華獎優(you) 秀劇目獎的地方小戲精品。如柳琴小戲《未見麵的新娘》、淮劇小戲《出人情》、淮海戲《鄉(xiang) 村好人》等,聚焦新型家庭關(guan) 係、人情債(zhai) 務、處世立身之道等主題,既有傳(chuan) 統的情感源頭,更有鮮活的時代氣息。
雙向奔赴,鄉(xiang) 村舞台“好戲不斷”
為(wei) 好戲找舞台,為(wei) 觀眾(zhong) 找好戲,戲裏戲外雙向奔赴,鄉(xiang) 村舞台“好戲不斷”。
“村裏有個(ge) 管得寬,拾到雞毛當令傳(chuan) ;早管鄰居丟(diu) 了碗,晚管幹部燒錯鍋……”今年漣水縣淮劇團帶著“熱乎乎”的淮劇《村裏有個(ge) 管得寬》輾轉沭陽、泗洪等地鄉(xiang) 鎮,共計演出83場。這部戲講述了旗竿村一位年過半百的黨(dang) 員“管得寬”的故事,濃鬱的生活情趣和詼諧幽默的故事情節,大受基層百姓的歡迎。“演農(nong) 民的事、說農(nong) 民的話、唱農(nong) 民的腔,是這部劇的最大特點,也是淮劇藝術永恒的主題。”劇中“管得寬”的扮演者、漣水縣淮劇團團長翟永軍(jun) 感慨,每次下鄉(xiang) 演出都是在戶外進行,可即便碰上刮風下雨的惡劣天氣,觀眾(zhong) 依然前來捧場,“老百姓發自內(nei) 心的熱愛,就是傳(chuan) 統戲曲發展的土壤,也是我們(men) 堅守傳(chuan) 統戲曲的意義(yi) 所在。”
今年,徐州市沛縣龍固鎮的老百姓“點單”當地群眾(zhong) 特別愛看的整本大戲《包青天》《穆桂英掛帥》選段,演出總時長達3.5小時,承擔演出任務的豐(feng) 縣小鳳凰劇團的演員們(men) 演出前特意打了消炎針,確保嗓子在演出過程中不出問題。在如皋市城北街道平園池村,村民們(men) 自發買(mai) 冷飲給演員們(men) 解暑降溫,大家的看戲熱情讓寶應縣淮劇團團長感動至極,演出結束後特意上台加唱。
送戲下鄉(xiang) ,不僅(jin) 是一次文化的傳(chuan) 播,更是用藝術的力量鏈接城市和鄉(xiang) 村,實現文化和旅遊融合。今年“送戲下鄉(xiang) ”的很多演出地點都選在“中國美麗(li) 休閑鄉(xiang) 村”“全國鄉(xiang) 村旅遊重點村”等新時代美麗(li) 鄉(xiang) 村示範點。徐州市賈汪區江莊鎮將送戲下鄉(xiang) 活動與(yu) 當地的“燒烤季”相結合,遊客一邊吃著燒烤,一邊欣賞精彩的演出,演出當晚“收獲”遊客900餘(yu) 人次。
在鹽城東(dong) 台,送戲下鄉(xiang) 演出先後走進安豐(feng) 古街、梁垛鎮臨(lin) 塔村等知名旅遊點,遊客剛下旅遊大巴,就聞得鑼鼓鏗鏘、戲韻飛揚。讓“流量”變“留量”,讓“邂逅”變“小住”,送戲下鄉(xiang) 不僅(jin) 為(wei) 鄉(xiang) 村送去高質量的公共文化服務,更為(wei) 鄉(xiang) 村切切實實增強了人氣、拉動了消費、收獲了口碑。
“鄉(xiang) 村振興(xing) ,文化是魂。戲曲下鄉(xiang) ,傳(chuan) 承的是傳(chuan) 統文化,激發的是文化自信,更是豐(feng) 富人民精神文化生活、繁榮發展群眾(zhong) 性文化事業(ye) 的應有之義(yi) 。”江蘇省文化館館長趙彥國表示,未來將持續推動送戲下鄉(xiang) 活動,既考慮大眾(zhong) 共性需求,也回應個(ge) 性偏好,將更多的好戲送到老百姓的“心坎”上。(王慧)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