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 > 即時新聞 > 地方

人民日報點讚臨沂蘭陵縣:“科技種田,越種越甜”

發布時間:2023-11-14 15:41:00來源: 人民網-人民日報

  山東(dong) 省臨(lin) 沂市蘭(lan) 陵縣——

  “科技種田,越種越甜”

  菜棚裏,老徐推著起壟機,哼著小曲兒(er) ,慢悠悠地走。“嘩啦啦”,機器過處,泥土翻滾,壟道成行。

  老徐名叫徐俊貴,山東(dong) 省臨(lin) 沂市蘭(lan) 陵縣徐皇路村人,承包了兩(liang) 個(ge) 菜棚,總共9畝(mu) 地。種了一輩子田,年過花甲的老徐卻越種越起勁兒(er) 。問他為(wei) 啥,老徐眉毛一揚:“科技種田,越種越甜!”

  回憶從(cong) 前,老徐可沒這麽(me) 樂(le) 。“農(nong) 忙時,吃住在棚裏,不敢離開一步。”老徐說,種田不僅(jin) 費精力,更耗體(ti) 力。“施肥需要一鍬一鍬挖渠,水放出來更要盯緊,一旦要滿,趕緊堆個(ge) 土墩墩來堵。大水漫灌,地變得梆梆硬,菜的品質、產(chan) 量都不好。”

  老徐麵臨(lin) 的問題並非個(ge) 例。蘭(lan) 陵是傳(chuan) 統農(nong) 業(ye) 大縣和蔬菜生產(chan) 大縣,常年蔬菜種植麵積120萬(wan) 畝(mu) ,產(chan) 量500萬(wan) 噸,全縣從(cong) 事蔬菜產(chan) 業(ye) 的人員在60%以上。如何減輕農(nong) 民勞動強度、提升蔬菜產(chan) 業(ye) 競爭(zheng) 力?

  “多方調研後,我們(men) 以農(nong) 業(ye) 供給側(ce) 結構性改革為(wei) 主線,加大對農(nong) 民專(zhuan) 業(ye) 合作社等新型經營主體(ti) 的獎補力度,扶持合作社通過統一流轉、統一規劃、統一管理等方式,改擴建高標準大棚,打造產(chan) 業(ye) 化、標準化、規模化蔬菜生產(chan) 基地,推廣先進技術和智能設備,建立健全基層農(nong) 技推廣體(ti) 係。”蘭(lan) 陵縣農(nong) 業(ye) 農(nong) 村局局長高合坤說。

  聽說村裏的佰盟種植專(zhuan) 業(ye) 合作社上了一批新設備,老徐一開始不以為(wei) 意:“沒用那設備,不照樣種了這麽(me) 多年地?”

  可真到合作社的試驗田一瞧,水肥一體(ti) 機嗡嗡一響,水就嗒嗒往下滴,肥也一起施了,老徐瞪大了眼:“還能這樣澆水施肥?”很快,在合作社協助下,他也建起了高標準大棚,用上了水肥一體(ti) 機、植保機等新設備,種菜變輕鬆了,產(chan) 量、品質有了提升。第二年,他捧了一把土在掌心,連連感歎:“喲,這土咋變得暄騰騰的!”

  2020年,蘭(lan) 陵縣大力發展數字農(nong) 業(ye) 、智慧農(nong) 業(ye) ,引導種植基地實施數字化改造,引進物聯網、大數據等先進技術。聽說用物聯網技術在手機上就能種田,老徐心有顧慮:“俺都60多了,手機都沒玩明白,還能用它種菜?”

  “叔,您放心,辦法總比困難多。”徐皇路村黨(dang) 支部書(shu) 記、佰盟合作社負責人徐振東(dong) 看出了他的心事,“一來,縣裏出政策,要帶著咱們(men) 分批外出學習(xi) ;二來,有專(zhuan) 家指導,下到地頭來;三來,咱合作社有技術員,有啥不懂,一對一指導……”

  沒多久,在合作社技術員協助下,老徐用上了物聯網等技術。通過手機,能看到棚內(nei) 溫度、濕度等數據,輕觸屏幕,就能為(wei) 大棚通風、灌溉……手機成為(wei) 新農(nong) 具,大棚不用日夜盯著了。

  走進佰盟種植專(zhuan) 業(ye) 合作社物聯網辦公室,一塊監控大屏上既能看到棚內(nei) 實時生產(chan) 情況,還能看到上海西郊國際農(nong) 產(chan) 品交易中心的銷售、運輸、配載等數據信息。

  “客戶在上海,也能看到棚內(nei) 蔬菜生產(chan) 過程,掃蔬菜包裝上的二維碼,還能看到生產(chan) 全流程,這幾年基地的訂單噌噌漲。”徐振東(dong) 笑道。

  目前,蘭(lan) 陵縣已有“省級農(nong) 業(ye) 標準化生產(chan) 基地”26個(ge) ,蔬菜標準化種植麵積達70萬(wan) 畝(mu) 。

  訂單漲了,農(nong) 民腰包鼓了。勞作結束,棚頭前,幾名菜農(nong) 湊堆嘮收成,數老徐嗓門亮:“俺那倆(lia) 大棚,去年掙了十來萬(wan) 。種菜更輕鬆了,存折上的數字也漲了不少哩!”

  《 人民日報 》( 2023年11月14日 第 07 版)

  (責編:鄭浦麗(li) 、邢曼華)

(責編:李文治)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