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 > 即時新聞 > 地方

京蒙雙向奔赴 同心追夢共富

發布時間:2023-11-15 14:34:00來源: 內蒙古日報

  在地圖上,內(nei) 蒙古首府呼和浩特市與(yu) 祖國首都北京市的路程500多公裏;在生活中,從(cong) 呼和浩特乘坐高鐵到北京最快不到兩(liang) 小時。北京與(yu) 內(nei) 蒙古,雖相隔千裏,但曆史淵源深厚,兩(liang) 地的東(dong) 西部協作從(cong) 1996年開始,至今已經有27年水乳交融的情誼。

  11月13日,自治區黨(dang) 政代表團再次赴京對接京蒙協作工作並學習(xi) 考察,進單位訪企業(ye) 、看項目學經驗,4個(ge) 學習(xi) 考察點,代表團看得細問得也細,邊走邊思考、邊看邊謀劃,考察期間,北京和內(nei) 蒙古雙方進行了深入交流……深入貫徹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重要指示精神,進一步深化京蒙協作,全方位戰略合作打造更大範圍、更深層次、更高水平的京蒙協作新模式,共同譜寫(xie) 中國式現代化的京蒙合作新篇章,北京和內(nei) 蒙古雙向奔赴,並肩追夢攜手共富。

  自治區黨(dang) 政代表團在中國科學院植物研究所重點了解羊草種質資源研發和利用情況,在啟迪控股數字展示中心查看其高新技術產(chan) 品並詳細了解其應用場景,在今年榮獲“京蒙協作助力內(nei) 蒙古鄉(xiang) 村振興(xing) 十佳企業(ye) ”稱號的京東(dong) 集團總部參觀數據展廳和文化展廳,在金風科技公司了解企業(ye) 技術研發、產(chan) 品應用及在內(nei) 蒙古的產(chan) 業(ye) 布局和項目投資情況。

  登高則可望遠,望遠可致思深。問道京“師”,這是一次解放思想、開闊眼界的學習(xi) 之行,是一次對標先進、凝心聚力的收獲之行,也是溝通交流、促進共贏的合作之行。

  開展東(dong) 西部協作是黨(dang) 中央作出的重大決(jue) 策部署,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對此高度重視,多次作出重要指示批示。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今年再次親(qin) 臨(lin) 內(nei) 蒙古考察時,為(wei) 內(nei) 蒙古把握在全國大局中的戰略定位、推進高水平開放謀篇布局指明方向,“要加強與(yu) 京津冀、長三角、粵港澳大灣區和東(dong) 三省的聯通,更好融入國內(nei) 國際雙循環。”

  京蒙兩(liang) 地黨(dang) 委、政府認真貫徹落實黨(dang) 中央關(guan) 於(yu) 開展東(dong) 西部協作的重大決(jue) 策部署,在新時代將京蒙合作再升級,堅持高位推動、高層互訪,高起點謀篇布局,推動大北京帶動大內(nei) 蒙古、大合作促進大發展,匯聚起辦好完成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交給內(nei) 蒙古的五大任務與(yu) 全方位建設模範自治區兩(liang) 件大事的強大合力。

  東(dong) 西部“牽手”27年,山水情深京蒙情長

  27年前,從(cong) 呼和浩特市到北京市,坐火車需要12小時。如今,烏(wu) 蘭(lan) 察布市大棚裏早晨采摘的蔬菜,中午便能端上北京市民的餐桌;興(xing) 安盟科右前旗的中學生,在家門口就能享受到海澱區名師的授課……

  北京與(yu) 內(nei) 蒙古,雖相隔千裏,但已經在同一個(ge) 2小時經濟圈。

  1996年,黨(dang) 中央、國務院作出開展東(dong) 西部扶貧協作的重大決(jue) 策,京蒙兩(liang) 地建立對口幫扶關(guan) 係。京蒙“牽手”27年來,兩(liang) 地不斷健全協作機製,優(you) 化協作形式,京蒙協作範圍從(cong) 7個(ge) 盟市31個(ge) 結對旗縣拓展至全區所有旗縣,形成了多層次、多形式的協作格局。在國家東(dong) 西部協作年度考核中,北京、內(nei) 蒙古兩(liang) 地連續5年評價(jia) 為(wei) “好”,成為(wei) 東(dong) 西部協作的典範。

  山水情深,跨越時空,東(dong) 西部協作把內(nei) 蒙古與(yu) 北京緊緊地聯係在了一起。

  10月17日至19日,內(nei) 蒙古2700餘(yu) 種特色農(nong) 畜產(chan) 品集中亮相“綠品出塞 北京有約”京蒙消費幫扶集采推介會(hui) 。會(hui) 上,京蒙兩(liang) 地企業(ye) 現場簽約額達138億(yi) 元。

  “蒙字號”在北京有著特殊的“待遇”。內(nei) 蒙古綠色農(nong) 畜產(chan) 品有專(zhuan) 屬“進京通道”,“興(xing) 安盟大米”“錫林郭勒羊肉”“河套麵粉”享譽首都,同時暢銷大江南北。內(nei) 蒙古農(nong) 畜產(chan) 品在京銷售額從(cong) 2018年的16.2億(yi) 元增長到2022年的161億(yi) 元,增長近10倍,京蒙消費幫扶銷售額已累計超過500億(yi) 元。

  今年,京東(dong) 集團在內(nei) 蒙古新開的3條物流幹線,讓內(nei) 蒙古“綠品”發往全國140個(ge) 城市的時效提升了1天。同時,呼市—北京冷鏈大班班次由一周兩(liang) 班升級為(wei) 每日一班,運輸頻率更為(wei) 密集。

  “綠品”加速走出內(nei) 蒙古、走向全國,進一步助力內(nei) 蒙古鄉(xiang) 村振興(xing) 進程。

  11月13日,內(nei) 蒙古黨(dang) 政代表團在京東(dong) 集團總部參觀數據展廳和文化展廳,了解內(nei) 蒙古的“消費熱點”和企業(ye) 參與(yu) 京蒙協作情況。

  目前,全國在京東(dong) 平台上行銷售內(nei) 蒙古農(nong) 產(chan) 品交易中,牛羊肉、乳製品、堅果炒貨、大米、麵粉、食用油等成為(wei) 京東(dong) 電商全國重點產(chan) 品,伊利、蒙牛、三胖蛋、河套等知名品牌銷量提升明顯。如今,京東(dong) 集團在內(nei) 蒙古的快遞配送站配送業(ye) 務已經觸達自治區全部區域。

  京蒙協作過程中,累計有282家北京企業(ye) 走進內(nei) 蒙古,投資超1700億(yi) 元。

  優(you) 勢互補、互利合作、雙向賦能,是京蒙協作的牢固基石。在內(nei) 蒙古綠色農(nong) 畜產(chan) 品豐(feng) 富北京市民餐桌的同時,內(nei) 蒙古的“風光”點亮了北京市的萬(wan) 家燈火。

  內(nei) 蒙古是北京市最大的電力供應基地,“綠電進京”“綠氫進京”項目紮實推進。來自北京的大型能源企業(ye) 在內(nei) 蒙古投資超過2000億(yi) 元,打造了71個(ge) 清潔能源基地,年輸送北京市的電量約151億(yi) 千瓦時,保障了北京市40%以上的城鄉(xiang) 居民生活用電需求。

  從(cong) 農(nong) 畜產(chan) 品到能源資源,近年來,京蒙協作主動融入和服務“五大任務”,聚焦內(nei) 蒙古資源稟賦和優(you) 勢主導產(chan) 業(ye) ,構建京蒙優(you) 勢互補、攜手並進的發展新格局。

  全力倍增雙向賦能,協作升級京蒙情濃

  11月13日,在內(nei) 蒙古黨(dang) 政代表團剛剛考察過的中國科學院植物研究所的陳列櫃上,一棵根莖長達2.6米的羊草分外吸睛。

  “你看它發達的橫走根莖,能夠形成強大密集的根網結構。”中國科學院植物研究所研究員劉公社一邊輕輕拎起這株羊草給記者展示,一邊介紹說,“羊草之所以能在地上防風固沙、地下固土保水,就是得益於(yu) 這強大的根係。”

  羊草壽命極長,一次播種成功可生存幾十年,在水土流失控製、沙地治理、退化草原修複、鹽堿地治理、毒害草治理等方麵顯現出巨大的生態價(jia) 值。

  從(cong) 20世紀90年代開始,中科羊草團隊幾代科研人員奔波在京蒙兩(liang) 地間,從(cong) 最早自錫林郭勒采集的一捧草起步,經過多年品種培育,突破了羊草抽穗率、結實率、發芽率低的瓶頸,成功培育出6個(ge) 中科羊草品種。

  借助京蒙協作,今年中科羊草在通遼市、興(xing) 安盟建設了4.6萬(wan) 畝(mu) 飼草料基地和種子繁育基地,在赤峰市開展了3000畝(mu) 重度沙化土地治理,在烏(wu) 蘭(lan) 察布市開展了1500畝(mu) 退化草地改良。在“三北”工程三大標誌性戰役之一的黃河幾字彎攻堅戰地區,8月種下的羊草一周就已經出苗,目前即將越冬。

  內(nei) 蒙古地跨我國西北、東(dong) 北、華北三大地區,生態環境的好壞直接影響“三北”地區的生態安全。築牢我國北方重要生態安全屏障,是內(nei) 蒙古必須牢記的“國之大者”。嗬護好、捍衛好這個(ge) “國之大者”,京蒙協作持續發力。

  日前,國務院印發《關(guan) 於(yu) 推動內(nei) 蒙古高質量發展奮力書(shu) 寫(xie) 中國式現代化新篇章的意見》,強調“統籌山水林田湖草沙係統治理,築牢北方重要生態安全屏障”,為(wei) 內(nei) 蒙古生態文明建設進一步注入了強大動力。

  “下一步,我們(men) 將在‘三北’生態工程區擬建設羊草種子繁殖基地200萬(wan) 畝(mu) 左右,以羊草為(wei) 核心技術改良退化草場億(yi) 畝(mu) 以上。這不僅(jin) 是為(wei) 內(nei) 蒙古農(nong) 畜產(chan) 業(ye) 和生態建設作貢獻,也是助力北方地區包括北京的藍天建設,這是雙向的倍增也是雙向的賦能。”劉公社信心滿滿地說。

  科技,是內(nei) 蒙古的所需所盼,更是京蒙協作下一步發力的重點。京蒙兩(liang) 地啟動的“科技創新倍增計劃”明確開展重大關(guan) 鍵技術聯合攻關(guan) 。目前,內(nei) 蒙古與(yu) 北京市相關(guan) 單位合作項目294項,共建創新平台73個(ge) ,從(cong) 北京引進技術50項,北京成為(wei) 內(nei) 蒙古技術引進最多的地區。

  今年,京蒙協作六個(ge) “倍增計劃”啟動實施,重點推動教育、醫療、農(nong) 畜產(chan) 品銷售、旅遊、產(chan) 業(ye) 合作、科技創新6個(ge) 方麵的全麵合作,雙向賦能推動協作效果實現量的合理增長和質的有效提升,打造東(dong) 西部協作“京蒙樣板”。

  京蒙協作的“2.0時代”已經全麵開啟。京蒙兩(liang) 地共同抓住新機遇,貫徹新發展理念,服務和融入新發展格局,著眼全國市場、全球市場,在更廣闊領域加強對接,協作模式不斷升級。

  目前,內(nei) 蒙古468所學校與(yu) 北京市358所學校結對,持續加大對自治區18所“組團式”幫扶學校建設支持力度,推動結對旗縣教育協作高質量發展。

  北京市8家醫院分別與(yu) 內(nei) 蒙古7家醫院簽署2個(ge) 標誌性合作項目、6個(ge) 重點專(zhuan) 科建設協議。內(nei) 蒙古315家醫院與(yu) 北京市276家醫院建立了結對關(guan) 係。

  京蒙兩(liang) 地發布10條京蒙旅遊線路,引導旅遊企業(ye) 推出研學遊、夏令營等多款爆款產(chan) 品,推動百萬(wan) 人互遊活動。目前,京蒙兩(liang) 地遊客互送超過1000萬(wan) 人次,在暑期,內(nei) 蒙古上榜北京市最熱旅遊目的地第四名。

  3月20日,內(nei) 蒙古在北京與(yu) 中央企業(ye) 就深化合作進行座談,並舉(ju) 辦京津冀地區招商引資推介及項目簽約儀(yi) 式。近200家企業(ye) 參加此次推介及項目簽約,其中78家企業(ye) 簽約80個(ge) 項目、總額超2400億(yi) 元。

  “對內(nei) 開放也是開放”“深化區域合作也是開放”……觀念一變天地寬,內(nei) 蒙古緊緊抓住“三北”等重點生態工程建設、東(dong) 北振興(xing) 、西部大開發、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等國家重大區域發展戰略疊加機遇,全方位深化與(yu) 北京市的協作,精心做好借勢發力、借船出海、借梯登高的大文章。

  多維合作水乳交融,並進共贏京蒙情重

  本次內(nei) 蒙古黨(dang) 政代表團走訪考察的金風科技,是全球風電行業(ye) 領軍(jun) 企業(ye) ,連續8年位列全球風電整機製造商前三,累計出口風機占中國出口總量的47%。

  在金風科技智慧能源館,工作人員輕點屏幕,一份風光電場的宏觀選址報告便生成了。“你們(men) 看到的就是金風科技研發的風資源投資決(jue) 策平台,你看這張圖,顏色越深代表了這個(ge) 地方風能資源越好,基於(yu) 我們(men) 的大數據積累和大數據分析,平台可以輸出全國任意區域高精度格點數據、風能、光伏分布圖譜信息,更準確地進行風光電場的宏觀選址。”金風科技(內(nei) 蒙古)公司副總經理王海猛介紹。

  內(nei) 蒙古是風電開發建設的熱土,在中國風電發展史上,從(cong) 未有一個(ge) 省份的年度新增裝機量達到1000萬(wan) 千瓦以上。2022年,內(nei) 蒙古創造了紀錄,全年風電新增裝機容量達到1200萬(wan) 千瓦以上。

  謀篇新能源,發展搶新機,內(nei) 蒙古資源優(you) 勢與(yu) 北京市科技優(you) 勢精準對接。

  在內(nei) 蒙古廣袤的大地上,成片成片的巨大風車迎風轉動,輸出巨量的清潔電能。截至2022年底,金風科技在內(nei) 蒙古裝機1160萬(wan) 千瓦(6039台),裝機量在內(nei) 蒙古排名第一。目前,金風科技引入中材葉片廠、金力永磁等相關(guan) 產(chan) 業(ye) 鏈企業(ye) 在內(nei) 蒙古投資,形成了包括葉片、葉輪、機艙、發電機、機艙罩、塔架、主機裝備、儲(chu) 能等在內(nei) 的供應鏈布局。截至2022年底,金風科技在內(nei) 蒙古總投資超70億(yi) 元,產(chan) 業(ye) 鏈累計產(chan) 值超300億(yi) 元。

  如何讓北京的實力與(yu) 內(nei) 蒙古的潛力碰撞激發出更大的能量?麵向未來,京蒙協作聚焦內(nei) 蒙古8大產(chan) 業(ye) 集群和16條重點產(chan) 業(ye) 鏈,促進多鏈融合,推動新能源裝備製造、稀土、大數據等產(chan) 業(ye) 開展合作,建立起京蒙全域對接協作體(ti) 係。

  踏上新征程,內(nei) 蒙古堅定不移走以生態優(you) 先、綠色發展為(wei) 導向的高質量發展新路子,在這個(ge) 過程中迫切需要科技創新的驅動和引領。

  前身為(wei) 清華科技園發展中心的啟迪控股股份有限公司積極推動創新資源與(yu) 區域經濟有機互動。在啟迪控股數字展示中心,科創走廊、高科技產(chan) 品以及和內(nei) 蒙古在清潔能源、農(nong) 牧業(ye) 科技、生態環保等產(chan) 業(ye) 、平台以及“一帶一路”建設方麵的合作展示令人心潮澎湃。

  “下一步,我們(men) 要圍繞內(nei) 蒙古的特色資源,結合新興(xing) 產(chan) 業(ye) 發展,積極構建科技人才合作新模式新平台,助力內(nei) 蒙古經濟社會(hui) 高質量發展。”啟迪控股董事長王濟武說。

  牛奶、羊肉、牛肉、羊絨、飼草產(chan) 量穩居全國第一,煤、電保供量全國第一,風能資源全國第一、太陽能資源全國第二,資源富集、發展勢頭強勁的內(nei) 蒙古潛力很大,在一些領域有條件有能力為(wei) 北京作出更多貢獻。

  “所需”與(yu) “所能”雙向奔赴。兩(liang) 地堅持京蒙協作一盤棋、一張藍圖繪到底,聯合編製了《京蒙協作“十四五”規劃》,完善了《京蒙協作資金和項目管理辦法》,持續推進“北京企業(ye) +內(nei) 蒙古資源”“北京市場+內(nei) 蒙古產(chan) 品”“北京總部+內(nei) 蒙古基地”“北京研發+內(nei) 蒙古製造”等模式,推動京蒙協作走向更高層次、更寬領域。

  標定新位置,增創新優(you) 勢。麵對當前京蒙協作在國家構建新發展格局、疏解非首都功能、重點生態工程建設、構建綠色低碳循環經濟體(ti) 係等方麵機遇,內(nei) 蒙古認識清晰、動作果斷:持續優(you) 化營商環境,為(wei) 北京市企業(ye) 量身打造來蒙投資政策和配套措施,提供“保姆式”服務,搭建“開放式”平台,京蒙雙方投資共建產(chan) 業(ye) 園區71個(ge) 。

  北京大學與(yu) 內(nei) 蒙古的交流傳(chuan) 統悠久,近年來更是圍繞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強這一戰略目標,在教育、科技、能源、醫療、人才等領域開展了許多務實合作。今年在北京大學的大力支持下,鄂爾多斯能源研究院正式成立,北京大學腫瘤醫院內(nei) 蒙古醫院投入運營,校地合作取得重要成果。

  11月14日,內(nei) 蒙古自治區政府與(yu) 北京大學簽署戰略合作協議。雙方以此次協議簽署為(wei) 契機,進一步完善合作機製,加強深度對接,不斷鞏固擴大合作成果。科技和人才是內(nei) 蒙古的突出短板,內(nei) 蒙古在傳(chuan) 統能源、新能源、農(nong) 牧業(ye) 、未來產(chan) 業(ye) 等諸多領域都迫切需要創新和人才。內(nei) 蒙古的短板恰恰是北京大學的長項,雙方合作互補性很強。

  以科技創新賦能內(nei) 蒙古經濟高質量發展,助力內(nei) 蒙古加快實現闖新路、進中遊,是北京的優(you) 勢所在。

  近年來,京蒙協作主動融入和服務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交給內(nei) 蒙古的五大任務,聚焦內(nei) 蒙古資源稟賦和優(you) 勢主導產(chan) 業(ye) ,優(you) 勢互補,在全方位融入國內(nei) 國際雙循環中掌握發展主動權。兩(liang) 地共識是:充分發揮比較優(you) 勢,在感情上求共融、目標上求共向、發展上求共進,深化互利合作、推動並進共贏。

  思想所至,未來所向。內(nei) 蒙古與(yu) 北京在協作的平台上緊密相連,讓各自的資源和優(you) 勢互通、共融,為(wei) 彼此帶來更廣闊的發展空間,共同譜寫(xie) 新時代東(dong) 西部協作新故事,共同書(shu) 寫(xie) 中國式現代化新篇章,共同奔向共同富裕新未來。(記者 李霞 韓雪茹 高慧)

(責編:李文治)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