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 > 即時新聞 > 地方

打造矛盾糾紛化解“江蘇標識” 江蘇推動更多法治力量作用於引導和疏導端

發布時間:2023-11-15 14:46:00來源: 新華日報

  近年來,我省各級司法行政機關(guan) 深入學習(xi) 貫徹習(xi) 近平法治思想,認真貫徹落實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關(guan) 於(yu) 調解工作的重要指示精神,注重在社會(hui) 基層堅持和發展新時代“楓橋經驗”,推動更多法治力量向引導和疏導端用力,聚力打造矛盾糾紛化解“江蘇標識”。

  10萬(wan) 調解員築牢糾紛化解“第一道防線”

  10月8日,全國調解工作會(hui) 議召開,我省13個(ge) 人民調解委員會(hui) 、33名人民調解員被授予全國模範稱號。

  截至目前,全省共有人民調解員10.6萬(wan) 餘(yu) 名,其中專(zhuan) 職人民調解員3.58萬(wan) 餘(yu) 名,占比達33.8%。他們(men) 長期紮根一線、恪盡職守、無私奉獻,築牢矛盾糾紛化解“第一道防線”。江蘇有1680家個(ge) 人調解工作室,首批命名了110個(ge) 江蘇省標準化家事調解社區工作室,為(wei) 群眾(zhong) 提供個(ge) 性化服務,在構建和諧家庭關(guan) 係、服務鄉(xiang) 村振興(xing) 、推進基層治理現代化等方麵發揮了積極作用。

  “蘇解紛”是省司法廳打造“網上楓橋”非訴服務的創新品牌,可基本實現非訴案源網上全流程辦理,群眾(zhong) 可以在移動端隨時隨地進行在線谘詢、在線申請、進度查詢等操作,辦理非訴訟糾紛化解事項。公眾(zhong) 隻需輸入基本身份信息、提交糾紛簡要情況,足不出戶即可享受線上一站式非訴服務。“蘇解紛”平台推廣使用以來,已通過平台分派調解案件13.8萬(wan) 餘(yu) 件,案件平均辦結時間較以往縮短48%。

  5年來,各級人民調解組織累計化解矛盾糾紛685.9萬(wan) 餘(yu) 件,95%以上的矛盾糾紛化解在鄉(xiang) 鎮(街道)、村(社區)以及企事業(ye) 單位,實現了“小事不出村、大事不出鎮、矛盾不上交”。

  借助專(zhuan) 業(ye) 力量把問題化解在萌芽

  最高人民法院、司法部近日出台《關(guan) 於(yu) 充分發揮人民調解基礎性作用 推進訴源治理的意見》,要求加強重點領域矛盾糾紛化解,鼓勵社會(hui) 團體(ti) 或其他組織依法設立行業(ye) 性專(zhuan) 業(ye) 性人民調解組織。為(wei) 把《意見》貫徹落實到位,各級司法行政機關(guan) 把加強行業(ye) 性專(zhuan) 業(ye) 性調解工作作為(wei) 深化新時代“楓橋經驗”的重要內(nei) 容,切實把問題解決(jue) 在基層、化解在萌芽狀態。

  去年9月,盱眙縣某新建小區384戶業(ye) 主因延期辦證、延期交房並要求支付違約金等問題,與(yu) 開發商產(chan) 生糾紛,集體(ti) 拒繳物業(ye) 費。盱眙縣房產(chan) 糾紛調解委員會(hui) 主動介入,通過明理釋法、真誠溝通,雙方最終達成一致。

  針對重點領域矛盾糾紛特點規律,全省各級注重運用專(zhuan) 業(ye) 知識、借助專(zhuan) 業(ye) 力量化解矛盾糾紛。今年以來,全省新增行業(ye) 性專(zhuan) 業(ye) 性調解組織426個(ge) 、商事調解組織189個(ge) 。無錫市成立全國首家破產(chan) 糾紛人民調解委員會(hui) ,在服務市場新舊動能轉換、優(you) 化營商環境領域探索創新;南通市成立涉醫療器械、商貿流通、家紡行業(ye) 等共8類行業(ye) 知識產(chan) 權糾紛非訴服務分中心,推進知識產(chan) 權糾紛化解;鹽城市成立銀行業(ye) 保險業(ye) 、民辦教育協會(hui) 人民調解組織,持續加強行業(ye) 性糾紛調解。

  全省司法行政係統持續推進踐行“楓橋經驗”深化“非訴服務”專(zhuan) 項行動,緊盯醫療、金融、房地產(chan) 、勞資、教育等風險多發領域,開展矛盾糾紛專(zhuan) 項排查化解活動,幫助各類經營主體(ti) 化解糾紛、防範風險,服務保障新經濟新業(ye) 態健康發展,護航經濟運行率先整體(ti) 好轉。

  多方聯動構建共治格局

  揚州市成立勞動爭(zheng) 議多元化解中心,將非訴訟糾紛解決(jue) 方式貫穿勞動爭(zheng) 議調處全程,縮短勞動者維權周期,降低維權成本;如皋市構建社會(hui) 矛盾糾紛綜合化解體(ti) 係,對群眾(zhong) “急難愁盼”問題實行一窗口受理、一攬子調處、一站式辦結,矛盾糾紛總量持續下降,矛盾糾紛化解周期明顯縮短……

  我省在全國率先部署推進非訴訟糾紛解決(jue) 綜合平台建設,整合運用人民調解、行政調解、律師調解等非訴解紛方式,打造特色非訴化解體(ti) 係。目前,全省已建立1700餘(yu) 個(ge) 非訴訟服務中心(分中心)和非訴服務專(zhuan) 窗,市縣鄉(xiang) 三級非訴服務實體(ti) 平台實現全覆蓋。

  同時,省司法廳會(hui) 同省法院推進訴訟與(yu) 非訴訟糾紛解決(jue) 方式對接工作,從(cong) 平台對接、機製對接、共建工作、對接保障等4個(ge) 方麵加強和規範訴與(yu) 非訴的對接配合,進一步提升人民法院和司法行政機關(guan) 預防化解矛盾糾紛的整體(ti) 合力和綜合效果。

  為(wei) 進一步從(cong) 源頭上防範、減少糾紛發生,司法行政係統推進行政爭(zheng) 議調處平台建設,製定涉及22家省級部門單位、55條行政調解事項的職責清單,構建政府負總責、司法局牽頭、各職能部門主體(ti) 參與(yu) 的行政調解工作機製;推行“派駐製”調解模式,在基層法院、公安派出所、信訪接待中心等設立人民調解工作室;在全國率先推進刑事和解平台建設,創新推出“調解+公證”“調解+仲裁”等組團式服務,加強矛盾糾紛化解與(yu) 法律幫扶、社會(hui) 救助等銜接。(倪方方)

(責編:李文治)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