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日報看湖南|常德武陵區整合多部門信息:智慧應急構建安全生產新格局
前段時間,湖南常德武陵區永安街道進行了轄區內(nei) 片區改造。在改造過程中,施工方不小心造成管道設施受損。武陵區大數據應急指揮中心值班人員尚金偉(wei) 在接到報警後,立即向值班長上報。值班長喻中通過指揮平台協調街道、消防、環衛、燃氣等相關(guan) 單位人員前往現場,兩(liang) 個(ge) 小時內(nei) 完成應急處置工作,保障了人民群眾(zhong) 的生命財產(chan) 安全。
“過去遇到同類情況,需要層層上報,輾轉幾個(ge) 部門,在時間和效率上無法滿足應急處突的要求。如今通過大數據應急指揮中心,可以實現扁平化管理,部門聯動速率大為(wei) 提高。”喻中說。
近年來,武陵區整合部門力量,打破信息孤島,按照人員集中、係統集中、指揮集中、管理集中、運維集中的“五集中”原則,建成集通信、指揮和調度於(yu) 一體(ti) 的武陵區大數據應急指揮中心。通過采用數據倉(cang) 庫、進行數據交換等,融合各部門的20個(ge) 平台係統,實時獲取各部門信息資源,促使多源異構數據匯聚共享,實現“一張圖”“網格化”“小單元”。
在整合力量、打造平台的基礎上,新技術的應用也在不斷推進。今年8月,武陵區芙蓉街道芙蓉公園池塘附近的攝像頭,向應急指揮中心發送了預警。原來,利用人工智能監測技術,係統自動識別到進入池塘電子圍欄內(nei) 玩耍的兒(er) 童,播放警告喊話,並將信息推送給應急指揮中心及屬地相關(guan) 責任人,及時製止了3名兒(er) 童繼續進入池塘危險區域的行為(wei) 。在武陵區的村、社區的主要危險水域,這樣具有智能研判與(yu) 預警功能的攝像頭已有127處。
“近年來,武陵區構建了‘指揮部+專(zhuan) 業(ye) 組+鄉(xiang) 街分指揮部’的扁平化突發應急事件處置體(ti) 係。”武陵區區長尋健介紹,該體(ti) 係利用大數據技術對問題風險數據智能歸類,並通過全區監控係統以及無人機、車載雲(yun) 台等設備進行現場視頻連線,直接對所有應急成員單位下達命令,減少指令下達過程中的協調、報告等環節,確保突發事件應急處置有力有序、快速高效。
在大數據智能化指揮手段不斷完善的同時,安全監管“網格化”和危險化學品“戶籍化”管理平台建設也進一步夯實。
今年5月,武陵區芷蘭(lan) 街道網格員羅一鳴在日常巡察中發現,芷蘭(lan) 街道柳菱社區一小區內(nei) 有高空作業(ye) 人員未戴安全帽,也未采取相關(guan) 防護措施,安全隱患較大。當場提醒後,網格員迅速向武陵區大數據應急指揮中心報告,值班人員安排工作人員到現場進行處置。“按照要求,網格員需要對管轄片區內(nei) 的生產(chan) 經營機構每周進行實地檢查。目前,武陵區已有550名安全監管網格員,他們(men) 承擔著排查各類安全生產(chan) 隱患的職責。”武陵區應急管理局幹部廖愛民說。
“聚焦安全體(ti) 係和能力現代化建設,武陵區積極構建信息一端接收、風險一屏通覽、指揮一鍵調度、處置一體(ti) 聯動、資源一網統管的大安全大應急新格局。”武陵區委書(shu) 記康少中說。
《 人民日報 》( 2023年11月13日 第 13 版)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