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 > 即時新聞 > 地方

內蒙古“考古中國”重大工程取得豐碩成果

發布時間:2023-11-16 10:37:00來源: 內蒙古日報

  記者從(cong) 內(nei) 蒙古文物考古研究院獲悉,今年內(nei) 蒙古“考古中國”重大工程取得豐(feng) 碩成果。

  內(nei) 蒙古是中華文明的重要發祥地,是華夏文明形成發展的關(guan) 鍵區域,也是東(dong) 西方文明交流交融的重要舞台,其獨特多樣的文化資源為(wei) 考古工作提供了廣闊空間。今年以來,內(nei) 蒙古文物考古研究院持續推進“考古中國—紅山社會(hui) 文明化進程研究”項目,老哈河流域寧城地區先秦時期遺存考古調查穩步推進,累計調查麵積200平方公裏,調查遺址數量61處。柳河流域庫倫(lun) 南部地區先秦時期遺存考古調查取得突破性進展,累計調查麵積240餘(yu) 平方公裏,調查先秦遺址數量168處,其中160處為(wei) 新發現遺址。柳河上遊發現的眾(zhong) 多青銅時代早期遺存彰顯出後紅山文化的青銅時代早期西遼河流域社會(hui) 文明化進程的快速發展。彩陶坡遺址考古發掘取得階段性成果,累計勘探麵積7萬(wan) 餘(yu) 平方米、發掘麵積1322平方米,出土的龍形蚌飾印證了紅山文化先民對“龍”信仰的普遍性,也為(wei) 紅山文化申遺工作奠定了堅實基礎。

  今年持續開展“考古中國—河套地區聚落與(yu) 社會(hui) 研究”後城咀石城考古發掘工作。新發現龍山時代連間式房址、院落以及石質的護坡台基組成的高等級建築群及地下通道等建築20餘(yu) 處,對於(yu) 探究河套地區文明化進程、中國北方地區早期城市的建製以及內(nei) 蒙古中南部地區與(yu) 中原地區的考古學文化的交流、交融有著重要的意義(yi) 。

  後城咀石城周邊區域調查工作基本完成,辨明石城周邊存在其他石質建築和居址,舉(ju) 辦了由國內(nei) 頂尖學術單位、學者參加的課題項目推進會(hui) ,為(wei) 下一步深入探索中國北方地區早期城市和軍(jun) 事防禦體(ti) 係的建製,闡釋中華文明起源研究的文化基因奠定了基礎。(記者 馮(feng) 雪玉)

(責編:李文治)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