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黑土地用好養好(大數據觀察)
核心閱讀
高產(chan) 豐(feng) 產(chan) 的黑土地,被譽為(wei) “耕地中的大熊貓”。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強調:“要把黑土地保護作為(wei) 一件大事來抓,把黑土地用好養(yang) 好。”“強化數字技術和生物技術賦能,優(you) 先把黑土地建成高標準農(nong) 田,切實把黑土地保護好。”
黑土地保護法施行一年多來,各地區各部門采取有效措施,保數量、提質量,切實保護黑土地優(you) 良生產(chan) 能力、保障國家糧食安全、維護生態係統平衡。
肥沃的黑土地,是地球上稀有的土壤資源。據最新統計,我國東(dong) 北地區約有2.94億(yi) 畝(mu) 典型黑土區耕地,占全國耕地麵積的15.4%。
然而,長期以來,受不合理耕作方式等因素影響,黑土地局部麵臨(lin) 水土流失、土壤板結、有機質含量下降、土壤養(yang) 分流失等問題。
保護黑土地,刻不容緩。
2022年8月1日起施行的《中華人民共和國黑土地保護法》,針對保護黑土地的特點構建法律製度和措施,對於(yu) 保障國家生態安全和糧食安全意義(yi) 深遠。
一年多來,各地區各部門推動黑土地保護法全麵有效貫徹實施,保護黑土地優(you) 良生產(chan) 能力、保障國家糧食安全、維護生態係統平衡,采取有效措施切實把黑土地保護好、利用好。
保數量提質量,織密黑土地保護網
黑土地保護法係統闡明了黑土地保護的對象、主體(ti) 責任、投入保障、科技支撐作用以及破壞黑土地的懲罰措施,對於(yu) 強化黑土地保護、治理和修複,確保黑土地資源及其質量,保障國家糧食安全具有重要意義(yi) 。
在我國,黑土地主要分布在黑龍江省、吉林省、遼寧省和內(nei) 蒙古自治區。放眼沃野田疇,黑土地保護網越織越密。吉林省出台黑土地保護總體(ti) 規劃(2021—2025年),繪就了“十四五”黑土地保護藍圖。今年,吉林開展黑土地保護目標責任製考核,進一步壓實“五級書(shu) 記”抓黑土地保護主體(ti) 責任和屬地責任。
自然資源部辦公廳印發《關(guan) 於(yu) 進一步加強黑土耕地保護的通知》,要求強化國土空間規劃對黑土耕地的特殊管控。黑龍江、吉林、遼寧、內(nei) 蒙古四省區各級自然資源主管部門應當將黑土耕地全部帶位置納入耕地保護紅線任務,黑土層深厚、土壤性狀良好的黑土耕地應當優(you) 先劃為(wei) 永久基本農(nong) 田,逐地塊上圖入庫,嚴(yan) 格實行特殊保護。同時,綜合考慮黑土區耕地保護需要、未來人口變化趨勢等因素,以資源環境承載能力為(wei) 基礎,分類劃定城鎮開發邊界,從(cong) 嚴(yan) 約束城鄉(xiang) 建設無序蔓延對黑土耕地侵蝕。
2021年以來,農(nong) 業(ye) 農(nong) 村部會(hui) 同國家發展改革委等相關(guan) 部門編製實施《國家黑土地保護工程實施方案(2021—2025年)》,將東(dong) 北地區83個(ge) 具有典型黑土分布的縣(市、區、旗)作為(wei) 建設的重點,強化工程、農(nong) 藝、生物等措施綜合治理,加大政策統籌協調,支持典型黑土區以農(nong) 田基礎設施建設、土壤侵蝕治理、肥沃耕作層培育等為(wei) 重點,開展綜合治理。
2023年,黑龍江、吉林、遼寧、內(nei) 蒙古四省區實施保護性耕作麵積已超過9000萬(wan) 畝(mu) ,“十四五”期間我國將完成1億(yi) 畝(mu) 黑土地保護利用任務,黑土耕地質量明顯提升,預計土壤有機質含量平均提高10%以上。
嚴(yan) 格管控保數量,多措並舉(ju) 提質量。農(nong) 業(ye) 農(nong) 村部農(nong) 田建設管理司司長郭永田介紹:“總體(ti) 看,黑土地保護利用形勢持續向好,法製保障取得裏程碑式突破,政策措施逐步完善,工程建設紮實有序推進,東(dong) 北黑土耕地基礎設施條件、內(nei) 在質量和農(nong) 田生態穩步提升。”
據監測,遼寧省黑土區耕地質量得到較大提升,項目區耕地質量平均提高0.5個(ge) 等級以上,土壤有機質平均含量提高3個(ge) 百分點以上;黑龍江省耕地質量平均等級達3.46等,土壤有機質平均含量達36.2克/千克。
良技良法跟上,推動黑土地力穩步回升
初冬時節,倉(cang) 廩豐(feng) 實。望著滿倉(cang) 堆積如山的稻米,黑龍江省樺川縣玉成現代農(nong) 機專(zhuan) 業(ye) 合作社理事長李玉成笑著告訴記者,今年的黑土地又為(wei) 老百姓帶來了大豐(feng) 收。
“科技助力,省時省力!”李玉成介紹,合作社通過運用測土配方施肥、水稻側(ce) 深施肥、水肥一體(ti) 化等技術,農(nong) 藥使用量減少30%以上,農(nong) 藥利用率提高10%以上。“再不會(hui) 盲目用肥用藥了,而且水肥一體(ti) 化、灌水排水都能在手機上操作,很方便!”李玉成說。
樺川縣通過綠色高質高效種植、農(nong) 藥化肥減量增效、水旱田有機物料還田等技術模式,全麵提升土壤有機質和地力。目前樺川累計建成高標準農(nong) 田、黑土地保護工程80.06萬(wan) 畝(mu) ,實施黑土地保護利用試點項目(農(nong) 藝)73萬(wan) 畝(mu) 次,黑土地力穩步回升。
為(wei) 了治理黑土地“變薄”“變瘦”“變硬”問題,《國家黑土地保護工程實施方案(2021—2025年)》著重實施土壤侵蝕治理、農(nong) 田基礎設施建設、肥沃耕作層培育等措施,對中厚黑土區采取保育培肥措施為(wei) 主、淺薄黑土區采取培育增肥措施為(wei) 主、水土流失區采取固土保肥措施為(wei) 主、障礙土壤區采取改良培肥措施為(wei) 主。
各地積極探索黑土地保護綜合技術模式。農(nong) 業(ye) 農(nong) 村部印發《東(dong) 北黑土地保護利用技術模式概要》,探索工程與(yu) 生物、農(nong) 機與(yu) 農(nong) 藝、用地與(yu) 養(yang) 地相結合的綜合治理模式,總結出“梨樹模式”“龍江模式”“中南模式”“三江模式”等10種黑土地綜合治理模式。
據介紹,今年,黑龍江、吉林、遼寧、內(nei) 蒙古四省區實施免耕少耕秸稈覆蓋還田、秸稈綜合利用碎混翻壓還田等多種模式,將實現黑土地保護利用覆蓋重疊麵積1億(yi) 畝(mu) 次、有機肥深翻還田2000萬(wan) 畝(mu) ,紮實推進高標準農(nong) 田建設和侵蝕溝治理,持續做好國家黑土地保護工程標準化建設。
摸底調查、動態監測,為(wei) 黑土建專(zhuan) 屬檔案
作為(wei) 首批黑土地表基質調查試點單位之一,自然資源部中國地質調查局牡丹江自然資源綜合調查中心承擔了三江平原和鬆嫩平原長春地區的黑土地地表基質調查項目。調查團隊總結出一套“空天地井深”全流程一體(ti) 化調查方法,培養(yang) 出3支專(zhuan) 業(ye) 科研團隊,為(wei) 黑土地保護工作提供科研力量。
通過“空天地網鑽”“點線麵體(ti) 測”為(wei) 一體(ti) 的調查手段,中國地質調查局自然資源綜合調查指揮中心已在東(dong) 北83個(ge) 重點保護縣(市、區、旗)開展調查黑土地點位40324個(ge) ,采集各類樣品127231餘(yu) 件,對黑土地垂向結構、鬆緊程度、肥力狀況、黑土資源儲(chu) 量等做了係統調查。截至目前,初步完成了61個(ge) 縣黑土地成果數據集成,切實為(wei) 黑土地保護利用提供科學依據。
自然資源部耕地保護監督司副司長蘇強說,準確掌握黑土耕地家底是做好黑土耕地保護的基礎。自然資源部從(cong) 2022年起組織開展東(dong) 北典型黑土區83個(ge) 重點保護縣(市、區、旗)地表基質調查,計劃今年底前完成,為(wei) 建立黑土地檔案,分區分類施策,開展黑土地保護修複與(yu) 監測評價(jia) 提供基礎數據。
黑土地也是農(nong) 業(ye) 農(nong) 村部正在牽頭組織開展的第三次全國土壤普查的重點內(nei) 容。結合相關(guan) 部門調查成果,農(nong) 業(ye) 農(nong) 村部在黑龍江、吉林、遼寧、內(nei) 蒙古四省區共布設表層樣點超72萬(wan) 個(ge) 、剖麵樣點約1.1萬(wan) 個(ge) ,全麵覆蓋耕地、園地、林地、草地等農(nong) 用地土壤,為(wei) 黑土地保護利用奠定堅實基礎。
目前,東(dong) 北地區國家級耕地質量監測點超過300個(ge) ,已初步形成了覆蓋東(dong) 北地區的耕地質量監測網絡,監測指標不斷完善,初步形成了有一定覆蓋度、長時間序列的調查監測數據庫。
下一步,農(nong) 業(ye) 農(nong) 村部將繼續支持高等院校、科研機構圍繞黑土地保護建設農(nong) 業(ye) 科技創新平台,不斷完善耕地質量監測網絡,為(wei) 黑土地保護提供基礎支撐。同時,發揮黑土地保護技術專(zhuan) 家團隊指導作用,集成組裝各項技術措施,完善黑土地保護綜合技術模式,因地製宜擴大技術模式覆蓋範圍。
版式設計:沈亦伶
《 人民日報 》( 2023年11月16日 10 版)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