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年“徽”煌|能源重鎮全麵轉型的“淮南突圍”
城市內(nei) 涵,因時而定。
淮南,這座從(cong) 楚風漢韻中走出的曆史文化名城,到了近現代又因煤炭興(xing) 起而轉身為(wei) 能源重鎮。“華東(dong) 工業(ye) 糧倉(cang) ”“皖電東(dong) 送”主戰場……一連串響亮的名號,飽含著對淮南能源貢獻的敬重。然而,當傳(chuan) 統能源落幕,留給淮南的,是“老工業(ye) 城市”的失落。
2013年,國務院批複《全國老工業(ye) 基地調整改造規劃(2013—2022年)》,淮南名列其中。
淮南人民公園。王明鬆攝
從(cong) 哪裏跌倒,就從(cong) 哪裏爬起來。事實上,人是這座城市的定義(yi) 者。“高質量發展,我們(men) 怎麽(me) 幹?”
2021年5月,在被稱為(wei) 進入新世紀以來,淮南組織開展的範圍最廣、發動最充分、影響最廣泛的一次解放思想大討論活動中,這句震徹全市黨(dang) 員幹部的“發展之問”,成為(wei) 淮南人破除思想桎梏,凝聚全麵轉型力量的“當頭棒喝”。
由此,從(cong) 全麵實施產(chan) 業(ye) 轉型、城市更新、鄉(xiang) 村振興(xing) 、生態修複、社會(hui) 治理“五大攻堅行動”開始,淮南縱身投入一場持久的“城市突圍”。
追光的人,總會(hui) 光芒萬(wan) 丈。城市亦然:從(cong) 構建新興(xing) 產(chan) 業(ye) ,到借勢區域協調發展,再到賡續城市向“新”,淮河岸邊這座能源重鎮的上空,已是朝霞滿天。
構築產(chan) 業(ye) 向“新”
提及淮南工業(ye) ,別總偏執地聯想到煤與(yu) 電。縱觀其工業(ye) 鏈,“新”的“筋骨”已然茁壯成長。
“選擇淮南,我們(men) 要打造集研發、生產(chan) 製造、銷售為(wei) 一體(ti) 的新能源專(zhuan) 用車基地。”淮南高新區新能源汽車及製造裝備產(chan) 業(ye) 園內(nei) ,開沃汽車(淮南)有限公司項目負責人尚勇,對項目布局淮南充滿信心。
總投資55億(yi) 元,彰顯了開沃汽車的信心。“項目分兩(liang) 期實施,一期投資25億(yi) 元,打造純電動運輸物流車、無人駕駛車研發及生產(chan) 基地。”尚勇身後,一期廠房接近完工,“計劃12月投產(chan) ”。
淮南高新區新能源汽車及裝備製造產(chan) 業(ye) 園。人民網記者 陳若天攝
事實上,不止開沃,蔚來二期、合眾(zhong) 新能源增程係統和熱管理係統、坤泰混合動力專(zhuan) 用變速器等新能源汽車產(chan) 業(ye) 鏈項目紛紛選擇布局淮南。陝汽淮南公司已下線1輛氫能重卡和31輛電動重卡。
“我們(men) 還在推進合創新能源汽車零部件產(chan) 業(ye) 園項目。”淮南高新區經濟發展局副局長張浩介紹,產(chan) 業(ye) 園聚焦電池 pack、儲(chu) 能、電驅動係統等汽車零部件項目。
這邊,“新”的勢能在蓄力;那邊,新的動能已然噴薄。
淮南市鳳台縣,在淮南首個(ge) 百億(yi) 項目——中環低碳(鳳台)新能源光伏產(chan) 業(ye) 基地,一期、二期已於(yu) 今年5月投產(chan) 。然而,這股“新”動能還在持續。“今年8月,三期、四期項目投資啟動。”
中環低碳新能源生產(chan) 車間內(nei) ,工作人員正在作業(ye) 。人民網記者 陳若天攝
據悉,該基地總投資約168億(yi) 元,分四期規劃建設,設計6GW先進組件和22GW n-TOPCon電池的產(chan) 能。四期項目全部建成後,年產(chan) 值預計達250億(yi) 元。
“新”成片,“新”成鏈,新成“勢”。目前,淮南已明確新一代信息技術、新材料、新能源汽車及零部件、高端裝備製造、生命健康、綠色食品六大產(chan) 業(ye) ,加快新興(xing) 產(chan) 業(ye) 布局。
2022年,淮南產(chan) 業(ye) 轉型加速推進,六大新興(xing) 產(chan) 業(ye) 產(chan) 值占工業(ye) 總產(chan) 值比重超30%,工業(ye) 投資、新開工製造業(ye) 項目投資、高技術製造業(ye) 增加值分別增長20%、40%、18%。這一年,淮南市新簽約億(yi) 元以上工業(ye) 項目180個(ge) 、總投資1190億(yi) 元,其中100億(yi) 元以上項目2個(ge) ,實現了多年來百億(yi) 級重大工業(ye) 項目“零”的突破。
融入發展向“東(dong) ”
“淮南突圍”,產(chan) 業(ye) 上向“新”,區域協作上向“東(dong) ”。
破除地域界限,向合肥都市圈“借東(dong) 風”,在淮南市壽縣,一片約20.53平方公裏的合淮合作區,日漸成長為(wei) 撐起淮南高質量發展的“新極”。
新橋智能電動汽車產(chan) 業(ye) 園二期電驅動廠房正加緊施工。人民網記者 陳若天攝
“項目已基本建成,今年12月就可進行設備安裝調試。”走進新橋智能電動汽車產(chan) 業(ye) 園二期電驅動廠房施工現場,壽縣劉崗鎮副鎮長王幫習(xi) 熟悉項目的每一次進展。該項目總投資52億(yi) 元,打造年產(chan) 160萬(wan) 台電驅動基地,投產(chan) 後產(chan) 值預計可達115億(yi) 元。
2016年“合肥都市圈”橫空出世,2018年長三角一體(ti) 化發展上升為(wei) 國家戰略,淮南向“東(dong) ”借勢,借助區域協調發展的紅利,助力城市高質量轉型。
“合淮合作區”應運而生。作為(wei) 合肥、淮南兩(liang) 地共建的產(chan) 業(ye) 園區,這裏將重點發展新能源及智能網聯汽車產(chan) 業(ye) 、新一代信息技術產(chan) 業(ye) 、高端裝備製造產(chan) 業(ye) 等核心產(chan) 業(ye) ,積極拓展現代物流、科技服務等現代服務業(ye) ,著力打造合肥都市圈市際合作示範區、臨(lin) 空產(chan) 業(ye) 碳中和發展先行區。
尤值一提的是,合淮合作區內(nei) ,合肥、淮南兩(liang) 市的經濟發展類等指標將按完成實績進行5∶5分成,做到兩(liang) 市共建、共享、共惠。
“合作”既有產(chan) 業(ye) 的“牽手”,也有交通的互聯。
全長47.5公裏,合肥首條市域(郊)鐵路——S1號線,將構建起兩(liang) 地交通互聯的新通道。日前,在合肥軌道交通S1號線蜀山產(chan) 業(ye) 園站施工現場,項目副經理黃旭介紹,今年底車站主體(ti) 工程就能完成施工,而到明年底,S1號線壽縣段I標段的主體(ti) 工程將全部完工。
合肥新橋機場S1線壽縣段施工現場。人民網記者 陳若天攝
展望2025年,合淮共建區將形成交通一體(ti) 共通、產(chan) 業(ye) 協同共鏈、低碳生態共保、優(you) 質設施共享的框架,推動交通共通、產(chan) 業(ye) 共鏈、公共服務共享,生產(chan) 總值預計達100億(yi) 元。
實際上,從(cong) 閔淮合作到淮河生態經濟帶、皖北承接產(chan) 業(ye) 轉移集聚區,對淮南而言,區域合作發展吹來的“東(dong) 風”,源源不斷。
賡續城市向“善”
城市由人定義(yi) ,也必然滋養(yang) 於(yu) 人。為(wei) 此,生態修複是淮南轉型的“必答題”。
走進淮南西部采煤沉陷區綜合治理項目現場,曾經那個(ge) 塵土飛揚、殘垣斷壁、垃圾滿地的采煤沉陷區,即將變身一座綜合性生態公園。
波光粼粼的水麵,灑滿落日餘(yu) 暉,傍晚的生態公園甚是醉人。“這次生態修複旨在造城市綠腎,調節區域水環境,未來,還將打造成為(wei) 淮西生態修複治理的活態示範區,沿淮旅遊休閑度假區。”淮南市發改委副主任呂祖寶介紹。
傍晚,正向濕地公園“變身”的淮南西部采煤沉陷區美不勝收。人民網記者 陳若天攝
同樣,從(cong) “采煤深陷區”搖身一變的還有一處占地約9.3平方公裏的濕地公園。湖裏水草豐(feng) 美,湖邊綠草如茵,秋風習(xi) 習(xi) ,遊人如織……每天清晨,退休職工汪輝便和他的“老夥(huo) 伴”早早到此,吹上一曲,舞上一段,心曠神怡。
“以前這裏是九龍崗和大通煤礦的采煤沉陷區,2016年通過世行貸款進行綜合治理。”淮南市住建局總工程師時廣遠介紹,項目2022年全麵完工,極大改善了周邊百姓的人居環境。
采煤沉陷區治理是治“生態病”,而在淮南市區,針對城市停車痼疾的治理,同樣善作善為(wei) 。
“以前周末到洞山公園,繞幾圈找不到停車位,自從(cong) 有了這棟智能立體(ti) 停車庫,方便多了。”日前,一位淮南市區居民這樣點讚“智慧”停車帶來的便捷。
“這是淮南首座智能垂直升降立體(ti) 機械停車庫,設計為(wei) 5層立體(ti) 車庫和部分地麵停車位,共新增270個(ge) 停車泊位。”淮南市建發集團相關(guan) 負責人介紹。
淮南建發智慧泊車監控中心。人民網記者 陳若天攝
據悉,針對淮南“停車難、行車難”問題,2020年7月,淮南市建發集團啟動城市智慧泊車項目建設。通過全市統一的智慧停車管理平台,可實現對全市泊位、路外停車場、立體(ti) 車庫進行一體(ti) 化運營監管,實現全市停車資源智慧化管理。
淮南突圍,生生不息。
“如今的淮南,正處於(yu) 跨越發展的機遇期和窗口期,擁有戰略交匯的‘天時’之勢、條件優(you) 越的‘地利’之勢、便捷高效的‘政通’之勢、團結奮進的‘人和’之勢,在重振老工業(ye) 城市雄風中蘊藏著無限潛力,正醞釀著從(cong) ‘量的積累’向‘質的飛躍’精彩蝶變。”今年2月,第二屆淮南轉型發展大會(hui) 上,淮南市委書(shu) 記任澤鋒表示,淮南正抓住機遇、乘勢而上,深度融入長三角一體(ti) 化,加快推進合淮同城化,發展動能更強了,產(chan) 業(ye) 結構更優(you) 了,城市品質更高了,轉型之路越走越寬,在資源型城市轉型發展新路中激蕩著奮進旋律。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