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 > 即時新聞 > 地方

2023年天津市全國科普日活動異彩紛呈

發布時間:2023-11-17 16:33:00來源: 天津日報

  原標題:2023年天津市全國科普日活動異彩紛呈(圖)  

  按照中國科協等21個(ge) 部門統一部署和市委、市政府工作要求,市科協聯合市委宣傳(chuan) 部等20部門聯合印發通知,以“提升全民科學素質,助力科技自立自強”為(wei) 主題,聚焦“加強政治引領,激發奮進力量”“聚焦創新發展,服務自立自強”“堅持科技賦能,助力‘國之大者’”“踐行科普為(wei) 民,共創美好生活”等四方麵重點,在全市範圍內(nei) 集中舉(ju) 辦2023年天津市全國科普日活動,廣泛開展社會(hui) 需要、群眾(zhong) 歡迎、影響力大、服務麵廣的科普活動1.4萬(wan) 餘(yu) 場,其中高質量科普活動1083場。

  主場活動完美呈現 示範引領反響斐然

  9月17日下午,由市科協及河西區委、區政府、天津海河傳(chuan) 媒中心共同主辦的2023年天津市全國科普日主場活動“天津科普之夜”在天津梅地亞(ya) 大劇院拉開帷幕。市委、市人大、市政府、市政協有關(guan) 領導,市科協主席、中科院院士饒子和,市科協副主席、中科院院士元英進出席活動,市綱要辦成員單位負責同誌和科技工作者、科普工作者、青少年和社區居民代表等600餘(yu) 人參加現場活動。

  “天津科普之夜”主場活動由“雲(yun) 上科普市集”“天津科普之夜文藝演出”“點亮天塔城市科普燈光秀”三部分組成。“雲(yun) 上科普市集”是由來自南開大學、天津大學、應急管理部天津消防研究所、天津市產(chan) 品質量監督檢測技術研究院、天津市食品安全檢測技術研究院、天津市生態環境局、天津職業(ye) 技術師範大學、天津科技小院等8個(ge) 單位的科技工作者“擺攤設宴”向全國網友直播,天津電視台教育頻道主持人帶領全國網友“雲(yun) 上”逛“科普市集”;活動核心單元“天津科普之夜”文藝演出包括“飛越”“科普閃耀20年”“競發”三個(ge) 篇章,以科技創新、科學普及、科學家精神為(wei) 主線,用影像和講述宣傳(chuan) 科技創新成果,用短劇和民謠呈現全域科普實踐,用舞台劇和合唱弘揚科學家精神,節奏自然緊湊,內(nei) 容不斷鋪陳、推進、升華,全場觀眾(zhong) 自發鼓掌、動情落淚,情感高度共鳴,節目所承載的意境和精神令人久久難忘、回味無窮;節目最後,參加活動的領導嘉賓、科技工作者共同啟動2023年天津市全國科普日活動,點亮“天塔城市科普燈光秀”,全域科普之光閃耀津城。

  央廣網、光明網、科普中國等13個(ge) 網絡平台對活動進行3.5小時不間斷直播,線上觀眾(zhong) 達714.88萬(wan) ,總傳(chuan) 播量超2000萬(wan) 人次,這是天津首個(ge) 由市級融媒推流、央媒進行全程直播、參與(yu) 者覆蓋全國的科普活動。活動結束後,全國科普界、天津社會(hui) 各界反響熱烈,普遍反映活動的政治性、思想性、群眾(zhong) 性、科學性、藝術性突出,“示範引領影響大,三科四全水平高”、“是一場讓人震撼、令人振奮的時代演出”,體(ti) 現了近年來天津全域科普活動的最高水平。

  八仙過海各顯其能 領域科普別開生麵

  市綱要辦成員單位、中央駐津單位、市級學會(hui) 組織本單位、本係統圍繞科技創新、科學教育、數字素養(yang) 、生態文明、衛生健康、應急科普、防災減災、核科學、食品安全等行業(ye) 領域,開展係列科普行動,增強公眾(zhong) 科學意識,倡導科學理念,營造熱愛科學、崇尚創新的社會(hui) 氛圍。

  市衛生健康委力度空前,動員二級以上醫院同步開展“健康零距離”活動。人民滿意的好醫生、十佳醫務工作者、健康科普專(zhuan) 家全員參與(yu) ,組織開展健康科普作品征集大賽、健康科普好聲音展演大賽,結合“全國愛牙日”“世界阿茲(zi) 海默病日”“全民健康生活方式宣傳(chuan) 月”等紀念日,組織開展健康科普活動數百場;市市場監管委聚焦“四大安全”科普,擦亮“祥說瑩論”食品安全知識科普宣傳(chuan) 品牌。廣泛宣傳(chuan) 食品、藥品、特種設備、工業(ye) 產(chan) 品質量領域科技創新成果,服務企業(ye) 和消費者,促進科普惠民;市城市管理委在天津動物園舉(ju) 辦“百日科普宴,達人花樣秀”小熊貓生日主題遊園會(hui) 。上演“科普達人秀”,講科普、秀科普,揭秘你不知道的小熊貓,為(wei) 公眾(zhong) 奉上一場有趣、有料的小熊貓科普視聽“盛宴”。

  市生態環境局聚焦“無廢城市”主題,以科普凝聚低碳綠色發展共識。借助全國科普日契機,提升“格物致知 生態和諧”品牌美譽度,集中開展“無廢更‘津’彩”科普直播、“雙碳”大家談、“津沽之濱,因你而美”、“我為(wei) 群眾(zhong) 講監測”、綠色環保研學行、環境科普進社區等係列科普活動,讓科普活動“綠”遍津沽大地,“潮”湧渤海之濱;市應急局創新載體(ti) ,讓科普有趣更有範兒(er) 。完成天津科技館應急科普展區二期建設,組織開展“我是應急小英雄”應急科普互動情景PK賽、“津安號”應急科普主題遊船、“你的安全有我在”應急安全科普視頻展播等一批優(you) 質科普活動;市體(ti) 育局舉(ju) 辦“運動津沽,守護健康”天津市運動促進健康係列活動。傳(chuan) 播“運動是良醫”的科學理念,利用健康體(ti) 質監測設備及技術優(you) 勢,走進市民群眾(zhong) ,開展“運動處方”實踐,探索“運動促進健康”實施路徑,促進我市市民體(ti) 質健康,服務“運動之都”、體(ti) 育強市建設;市氣象局深耕防災減災科普,線上線下同頻共振。線上特邀中國女排功勳隊長魏秋月等9位天津市防災減災形象大使麵向全市開展“有你有我,共築防災減災心中防線”科普常識短視頻PK活動,線下展示移動氣象站、無人機氣象探測裝備、地震預警展示係統、救生衣等現代化設施,為(wei) 公眾(zhong) 提供科普講解、競答、互動“一站式”防災減災科普服務包;應急管理部天津消防研究所聯合中國消防、中國警方在線、央視新聞、人民網組織開展“消防網紅主播帶你揭開燃氣爆炸的‘內(nei) 幕’”燃氣消防安全大型科普直播活動。“藍朋友”通過爆炸實驗平台模擬家庭廚房遇到燃氣泄漏引發爆炸的震撼場麵,“藍姐姐”現身天津街頭與(yu) 市民分享“燃氣消防安全知識”。

  適逢我國首個(ge) 低碳數字植物園亮相,為(wei) 百年名園平添科普元素。中國風景園林學會(hui) 聯合市風景園林學會(hui) 、生態學會(hui) 、天津大學建築學院在人民公園舉(ju) 辦首屆零碳微花園展,借助國家級學會(hui) 資源,建立中國首個(ge) 低碳數字植物園,打造城市綠地科普示範場所,為(wei) 市民科普低碳零碳知識。“秉承書(shu) 風範,創中國強核”。中國核學會(hui) 、北方省市核學會(hui) 聯合體(ti) 、市核學會(hui) 在核工業(ye) 理化工程研究院舉(ju) 辦王承書(shu) 紀念館係列主題實踐活動,賡續紅色血脈,頌揚以王承書(shu) 院士為(wei) 代表的幾代核理化院人胸懷“國之大者”,勇於(yu) 攻堅克難、敢於(yu) 突破創新,以實際行動踐行“強核報國、創新奉獻”新時代核工業(ye) 精神。

  還有一批國家級學會(hui) 紛紛在津落地科普活動。中國抗癌協會(hui) 舉(ju) 辦“全民科普共競技,腫瘤防治齊發展”網絡腫瘤科普競賽活動;中國製冷學會(hui) 在津舉(ju) 辦青年科技工作者發展論壇;中國科普作家協會(hui) 在河北區舉(ju) 辦“點亮科普之光 共繪民族同心圓”暨中國科普作家協會(hui) “科學閱讀推廣大使”進校園係列活動;中華護理學會(hui) 在天津市第三中心醫院舉(ju) 辦“科普促健康 攜手向未來”大型健康科普谘詢活動。

  擦亮區域品牌“金名片” 科普行動覆蓋津沽

  全市16個(ge) 區積極響應,紛紛擦亮區域核心科普品牌的“金名片”。各區分別依托“濱海科學城”“知遇和平”“精彩海河北,樂(le) 享科普薈”“科普西岸行”“河東(dong) 科普向未來”“天開之核,科普之源”“科普桃花源”“新動力,百千萬(wan) ”“海河智穀,科普南望”“科普星期六”“知武清,科普行”“潮白科普”“靜享科普”“寧河科學節”“科普印薊”等區域性科普品牌,廣泛組織開展群眾(zhong) 喜聞樂(le) 見的高質量基層科普活動,在全市城鄉(xiang) 形成了區級“示範”、鎮街“亮點”、村居“組織”、人人“參與(yu) 共享”的生動局麵。

  濱海新區在航天五院天津基地舉(ju) 辦主場活動,承辦在津全國科普教育基地經驗交流會(hui) 。此外,大沽街道閘南路社區科普遊園會(hui) 等一批高質量基層科普活動也深受群眾(zhong) 歡迎;和平區主場活動為(wei) 區域核心品牌“知遇和平”揭牌並舉(ju) 辦科普文藝匯演。聚焦銀齡科普、科普助力“雙減”以及公眾(zhong) 普遍關(guan) 注的熱點問題,各方聯動組織開展形式多樣的科普日活動;河北區全力推動“精彩海河北,樂(le) 享科普薈”品牌進街道、進社區、進學校、進企業(ye) ,聚焦群眾(zhong) “衣食住行,業(ye) 教保醫”開展健康科普講壇、節氣飲食文化、科普研學遊學等優(you) 質科普活動;河西區在承辦全市主場活動的同時,還舉(ju) 辦了“匠心智繪,品質築夢”天津工程勘察設計大師沙龍第二場、“放心食‘塘’,你我守護”等一係列科普活動;河東(dong) 區在天津站後廣場組織開展主場活動,科普展覽展示、互動體(ti) 驗、現場谘詢受到群眾(zhong) 歡迎;南開區組織開展主題為(wei) “培育食品安全科學素養(yang) ,護航健康經濟發展”的主場活動,推動“天開之核,科普之源”科普品牌進社區、進學校、進企業(ye) 、進商圈;紅橋區舉(ju) 辦主題為(wei) “服務雙減,構建全域科普品牌矩陣”的主場活動,發布“科普桃花源”的街道子品牌。

  東(dong) 麗(li) 區綱要辦成員單位共同組織開展主題為(wei) “科技賦能惠民生”的大型科普市集;西青區攜手愛爾眼科醫院啟動關(guan) 愛“一老一小·守護光明未來” 百場眼健康公益誌願服務活動;津南區引接“智穀”優(you) 質科技資源,塑造“海河智穀,科普南望”品牌形象,推動南開大學、天津大學等高校的科普基地麵向社會(hui) 開放,組織開展探索自然奧秘、食品安全科普等科技誌願服務;北辰區打造“1(大主場)+16(街鎮主場)+N(社區村分會(hui) 場)”的“大科普日”工作格局,依托享有盛譽的品牌活動“科普星期六”,開展“我和媽媽學科學,美麗(li) 家鄉(xiang) 我代言”主題活動,麵向全區中小學開展親(qin) 子閱讀和視頻製作活動,母子(女)一起動手做實驗,探索科學的奧秘,助力“雙減”政策深化落實。

  武清區整合區內(nei) 科普資源,充分發揮科技小院、科普基地作用,開展“遇見·運河”武清“非遺”體(ti) 驗、“雙碳e路線”、“惠”玩科學、與(yu) 夢“童”行、“知武清,科普行”、科技誌願服務等活動1400餘(yu) 場,讓雍陽大地沐浴科普陽光;寶坻區主場活動為(wei) 全國文化科技衛生“三下鄉(xiang) ”優(you) 秀團隊科普傳(chuan) 播之星誌願服務隊授旗儀(yi) 式;靜海區主場活動發布了“靜享科普”活動品牌,組織各誌願服務團隊開展主題科普宣傳(chuan) 活動;寧河區主場活動舉(ju) 辦了科學實驗和航空模型、機器人表演;薊州區主場活動開展青少年無人機競賽、青少年科技作品展示、機器人表演。為(wei) 提高羅莊子鎮特色果品紅香酥梨的知名度和美譽度,還舉(ju) 辦了第六屆梨王爭(zheng) 霸賽。

  科普“國家隊”爭(zheng) 當尖兵 場館基地科普蔚然成風

  天津科學技術館、天津自然博物館、天津國家海洋博物館、濱海科技館、平津戰役紀念館、中國醫學科學放射醫學研究所、航天五院天津基地、“航天神舟飛行器”無人機科普基地、市規劃展覽館、市體(ti) 育博物館等全國科普教育基地,聚焦陣地特色,發揮優(you) 勢特長,以“請進來,走出去”的方式開展青少年科學探究、科技賽事、科普講座等活動。

  中國醫學科學放射醫學研究所在科普日期間主辦了第二屆中國放射醫學發展大會(hui) ,中國工程院副院長、中國工程院院士、中國醫學科學院院長王辰參加會(hui) 議,中國工程院原副院長、院士趙憲庚作主旨報告。另外還組織開展了“提升全民核科學素質,助力核科技自立自強”係列科普活動。

  天津科技館舉(ju) 辦科普微講堂、科普研學營等7大類27項係列科普活動,生動有趣的天文、物理、環保等科學文化體(ti) 驗深受青少年歡迎。“中秋賞月共此時”天文觀測科普活動,與(yu) 上海、深圳等地天文館同步連線直播,千餘(yu) 名天文愛好者線下互動,20餘(yu) 萬(wan) 公眾(zhong) 線上參與(yu) ,央視網全程轉播,在線觀看達701萬(wan) 人。

  濱海科技館則專(zhuan) 注於(yu) 以“館街共建”模式賦能新時代青少年科技教育,打造以“大手拉小手,科學會(hui) 客廳”、“零距離”流動科技館、科普進校園助力“雙減”等係列品牌,動員科技工作者、科普大使、“紅領巾”誌願講解團投身青少年科技教育,開展科普實驗秀、科學原理解密、沉浸式科普體(ti) 驗等活動,引導培養(yang) 青少年對科學的興(xing) 趣。

  此外,天津國家海洋博物館舉(ju) 辦了“重返海洋:探尋鯨類進化之旅”專(zhuan) 項科普活動;“航天神舟飛行器”無人機科普基地,舉(ju) 辦了6期“航天彩虹夢”專(zhuan) 家科普大講堂;和平區青少年宮組織了“科技創新新時代,強國有我贏未來”係列科普活動;膜天膜科技和天津市自然資源生態修複整治中心結合“科創築夢”行動,舉(ju) 辦“走進膜法學院”、“古海岸的故事”研學實踐活動;天津圖書(shu) 館開展了“遇見·科普—愛護地球”宣傳(chuan) 海報征集展示、汽車圖書(shu) 館文化科普校園行係列科普活動;天津市規劃展覽館組織開展了“天津城市宣傳(chuan) 小使者”進社區科普宣講活動;平津戰役紀念館組織開展了“國防教育進校園”係列活動;天津市體(ti) 育博物館持續打造“科普+紅色”科教特色品牌,舉(ju) 辦女排精神主題線上科普課程暨“我眼中的運動之都”征文比賽、科普誌願講解、科學健身公益講堂等活動。(通訊員 傅彧)

(責編:李文治)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