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知識產權事業發展穩中提質(科技視點)
在日前召開的第十二屆中國知識產(chan) 權年會(hui) 上,世界知識產(chan) 權組織公布的數據顯示,全球有70%的知識產(chan) 權申請來自亞(ya) 洲地區,中國從(cong) 中發揮著日益重要的作用。
近年來,我國在全球創新生態係統中的影響力不斷增長。知識產(chan) 權不僅(jin) 成為(wei) 激勵創新的“催化劑”,也成為(wei) 經濟發展的“加速器”。國家知識產(chan) 權局公布,今年1至9月,我國授權發明專(zhuan) 利69.9萬(wan) 件,受理PCT(《專(zhuan) 利合作條約》)國際專(zhuan) 利申請5.3萬(wan) 件。截至今年9月,我國國內(nei) 發明專(zhuan) 利有效量達390.8萬(wan) 件。
當前,我國知識產(chan) 權事業(ye) 發展穩中提質,呈現出新特點新趨勢。
知識產(chan) 權保護體(ti) 係更加完善,快速協同保護機製加快形成
家紡產(chan) 品季節性強、侵權證據容易轉移滅失,導致可供權利人維權的周期較短。在江蘇省南通市,當權利人發現這類侵權產(chan) 品後,可通過電話、網絡,第一時間向中國南通(家紡)知識產(chan) 權快速維權中心投訴。中心接到投訴後,工作時間30分鍾、非工作時間90分鍾內(nei) 就能抵達現場調查取證,3天內(nei) 開展處置工作,口審質證、調解同步進行,一般案件都能在2周內(nei) 調解結案。
近年來,我國知識產(chan) 權保護體(ti) 係更加完善,快速協同保護機製加快形成。全國知識產(chan) 權保護中心和快速維權中心在快速預審、快速維權、快速確權等工作中發揮重要作用,“一站式”知識產(chan) 權保護綜合效能更加凸顯。像南通家紡、宜興(xing) 陶瓷、廈門廚衛、霸州家具等地方特色產(chan) 業(ye) ,都有了對應的知識產(chan) 權保護平台。
以專(zhuan) 利預審製度為(wei) 例,它對激勵企業(ye) 創新具有重要作用。家紡產(chan) 品花型更新快、銷售周期短,一般的花型設計壽命僅(jin) 一季。如果審查周期過長,就會(hui) 阻礙企業(ye) 創新發展。中國南通(家紡)知識產(chan) 權快速維權中心多措並舉(ju) ,不僅(jin) 通過壓縮專(zhuan) 利權評價(jia) 報告製作周期加快麵料花型專(zhuan) 利預審,還新增了花邊緞帶、家紡套件、窗簾等專(zhuan) 利預審。
“不斷完善知識產(chan) 權‘全鏈條’保護體(ti) 係,能夠有效提高知識產(chan) 權糾紛處理速度和質量,降低維權成本,提升經營主體(ti) 的獲得感。”國家知識產(chan) 權局知識產(chan) 權保護司有關(guan) 負責人表示。
同時,全國知識產(chan) 權保護中心和快速維權中心還持續加大專(zhuan) 利導航分析力度,加強專(zhuan) 業(ye) 知識產(chan) 權數據資源供給和信息開放共享,探索拓展知識產(chan) 權服務領域,滿足創新主體(ti) 多元需求、支持區域優(you) 勢和特色產(chan) 業(ye) 精準發展。2022年,圍繞重點產(chan) 業(ye) 領域、關(guan) 鍵核心技術完成專(zhuan) 利導航分析報告390餘(yu) 個(ge) 。
入選首批國家級專(zhuan) 利導航服務基地的天津市濱海新區知識產(chan) 權保護中心,利用知識產(chan) 權大數據分析,幫助重點產(chan) 業(ye) 和企業(ye) 明確核心技術研發的具體(ti) 發展方向和創新最優(you) 路徑。
“我們(men) 圍繞28個(ge) 細分產(chan) 業(ye) 開展規劃類的專(zhuan) 利導航,實施30項創新類的專(zhuan) 利導航,助力藥物生物學創新中心等一批創新聯合體(ti) 開展關(guan) 鍵核心技術攻關(guan) 。”天津市濱海新區副區長梁益銘介紹。
數字技術領域專(zhuan) 利儲(chu) 備進一步加強,知識產(chan) 權賦能數字經濟創新發展
近年來,我國數字經濟核心產(chan) 業(ye) 專(zhuan) 利創新呈現蓬勃發展態勢。2016至2022年,我國數字經濟核心產(chan) 業(ye) 發明專(zhuan) 利授權量年均增速達18.1%。截至2022年底,我國數字經濟核心產(chan) 業(ye) 發明專(zhuan) 利有效量達160萬(wan) 件,占發明專(zhuan) 利總有效量的38%,為(wei) 我國數字經濟發展提供了有力支撐。
今年4月,百融雲(yun) 創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專(zhuan) 門舉(ju) 辦知識產(chan) 權周,對為(wei) 公司知識產(chan) 權發展有貢獻的研發人員進行表彰。這家成立9年多的科技型企業(ye) ,累計獲得企業(ye) 軟件著作權及專(zhuan) 利超200項,涵蓋機器學習(xi) 、隱私計算、人機協同、多模態等領域。
“專(zhuan) 利發明不是憑空產(chan) 生的,源於(yu) 企業(ye) 發展,也服務於(yu) 企業(ye) 發展。”百融雲(yun) 創首席執行官張韶峰說,“我們(men) 深刻認識到知識產(chan) 權對於(yu) 企業(ye) 發展的戰略意義(yi) ,要以‘專(zhuan) 利池’建立技術‘護城河’。”
根據世界知識產(chan) 權組織劃分的35個(ge) 技術領域統計,截至今年6月底,我國國內(nei) 有效發明專(zhuan) 利增速排名前三的技術領域,分別是計算機技術管理方法、計算機技術、基礎通信程序,分別同比增長56.6%、38.2%和26%。數字技術領域專(zhuan) 利儲(chu) 備進一步加強,也增強了我國數字經濟的發展優(you) 勢。
國家知識產(chan) 權局戰略規劃司有關(guan) 負責人介紹,截至2022年底,我國國內(nei) 數字經濟核心產(chan) 業(ye) 有效發明專(zhuan) 利中,企業(ye) 擁有量占比為(wei) 70.9%。利用國內(nei) 海量數據和豐(feng) 富應用場景優(you) 勢,本土創新力量快速崛起,國內(nei) 頭部企業(ye) 不斷湧現,成為(wei) 推動數字經濟發展的重要力量。
目前,創新主體(ti) 對加強相關(guan) 領域知識產(chan) 權保護的需求越來越迫切。通過修訂審查標準、優(you) 化審查模式等措施,國家知識產(chan) 權局進一步加強相關(guan) 專(zhuan) 利保護。比如,針對涉及人工智能、大數據以及區塊鏈等發明專(zhuan) 利申請,在《專(zhuan) 利審查指南》中增設專(zhuan) 節,增加權利要求保護方式、擴大專(zhuan) 利保護客體(ti) 、明確創造性審查標準。
“修訂專(zhuan) 利審查標準特別強調了涉及人工智能發明專(zhuan) 利申請可以擴大專(zhuan) 利保護的客體(ti) ,這對於(yu) 產(chan) 業(ye) 創新發展是非常積極的信號。我們(men) 期待相關(guan) 專(zhuan) 利審查指南盡快出台。”百度副總裁梁誌祥說。
發明專(zhuan) 利產(chan) 業(ye) 化率穩步提高,多措並舉(ju) 促進高校和科研機構專(zhuan) 利轉化運用
日前,國務院辦公廳印發《專(zhuan) 利轉化運用專(zhuan) 項行動方案(2023—2025年)》(以下簡稱《方案》),對我國大力推動專(zhuan) 利產(chan) 業(ye) 化、加快創新成果向現實生產(chan) 力轉化作出專(zhuan) 項部署。《方案》提出,“到2025年,推動一批高價(jia) 值專(zhuan) 利實現產(chan) 業(ye) 化。高校和科研機構專(zhuan) 利產(chan) 業(ye) 化率明顯提高,全國涉及專(zhuan) 利的技術合同成交額達到8000億(yi) 元。一批主攻硬科技、掌握好專(zhuan) 利的企業(ye) 成長壯大,重點產(chan) 業(ye) 領域知識產(chan) 權競爭(zheng) 優(you) 勢加速形成,備案認定的專(zhuan) 利密集型產(chan) 品產(chan) 值超萬(wan) 億(yi) 元。”
作為(wei) 專(zhuan) 利大國,提高專(zhuan) 利產(chan) 業(ye) 化水平成為(wei) 我國知識產(chan) 權工作的重點。調查顯示,我國發明專(zhuan) 利產(chan) 業(ye) 化率近5年穩步提高。2022年,我國有效發明專(zhuan) 利產(chan) 業(ye) 化率為(wei) 36.7%,較上年提高1.3個(ge) 百分點。同時也要看到,專(zhuan) 利轉化難點、堵點仍然存在,轉化率偏低、激勵不足、機製不暢、與(yu) 企業(ye) 需求結合不緊密等問題,製約著專(zhuan) 利成果轉化為(wei) 生產(chan) 力。
高校和科研機構是國家創新體(ti) 係的重要組成部分。截至2023年9月,國內(nei) 高校有效發明專(zhuan) 利擁有量達76.7萬(wan) 件,科研機構有效發明專(zhuan) 利擁有量達22萬(wan) 件,合計占國內(nei) 有效發明專(zhuan) 利擁有量的25.3%。
中國科學院大連化學物理研究所知識產(chan) 權辦公室主任杜偉(wei) 認為(wei) ,實現知識產(chan) 權轉移轉化,要建立符合科研機構定位的知識產(chan) 權運營模式,培養(yang) 專(zhuan) 業(ye) 化的人才隊伍。“近年來,我們(men) 積極拓展知識產(chan) 權和技術轉移的管理服務,將其融入整個(ge) 科技創新鏈條。目前知識產(chan) 權轉化超過1000件,實現應用成果規模工業(ye) 轉化50餘(yu) 項。”杜偉(wei) 說。
國家知識產(chan) 權局局長申長雨表示,“國家知識產(chan) 權局將努力梳理盤活高校和科研機構存量專(zhuan) 利,組織高校、科研機構全麵盤點存量專(zhuan) 利,力爭(zheng) 在2025年年底前實現高校和科研機構未轉化的有效專(zhuan) 利全覆蓋。同時,由企業(ye) 對專(zhuan) 利產(chan) 業(ye) 化前景進行評價(jia) 反饋,篩選出的專(zhuan) 利統一線上登記入庫,按照產(chan) 業(ye) 細分領域向企業(ye) 匹配推送。此外,還要加強推廣對接和資源匹配,推動各方精準對接。”
《 人民日報 》( 2023年11月20日 18 版)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