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川:以社區教育高質量發展助推學習型社會建設
近日,2023年全民終身學習(xi) 活動周全國總開幕式暨第二屆“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學習(xi) 型城市建設研討會(hui) ”在重慶舉(ju) 行。
研討會(hui) 上,永川區教委主任中意以《整合資源, 樹立品牌,以社區教育高質量發展助推學習(xi) 型社會(hui) 建設》為(wei) 題,分享了永川區通過夯實社區教育基石,助推全區學習(xi) 型社會(hui) 建設的經驗做法。
近年來,永川依托“全民終身學習(xi) 活動周”,結合“書(shu) 香永川”“書(shu) 香校園”建設,開展“百名校長薦好書(shu) ”“千名教師讀經典”“萬(wan) 戶家庭親(qin) 子讀”推進全民閱讀、全民樂(le) 學、全民智學。結合永川茶竹文化和地域特色打造了紅爐小學楠竹工藝畫,香十二非遺技藝製作、蝶兒(er) 剪紙、板橋泥鰍燈等30餘(yu) 個(ge) 特色項目。“巴烏(wu) 文化進社區”“家長夜校”“小校園帶大社區 故事媽媽進萬(wan) 家”榮獲“全國終身學習(xi) 活動品牌”。
頂層設計,形成齊抓共管“大格局”
永川將社區教育工作納入國民經濟和社會(hui) 發展第十四個(ge) 五年規劃和二〇三五年遠景目標綱要,從(cong) 統籌謀劃、整體(ti) 推進、協同發力等方麵,全麵提升社區教育管理格局。成立由區委書(shu) 記、區長任雙組長的教育工作領導小組,統籌財政等26個(ge) 部門給予全力支持。整合西部職教基地師資庫、教科研機構等組成100餘(yu) 人的專(zhuan) 家指導團隊, 200餘(yu) 人的管理隊伍、3000餘(yu) 人的專(zhuan) 兼職教師隊伍和1.1萬(wan) 餘(yu) 人的誌願者隊伍。在社區教育體(ti) 係建設、布局結構上,依托鎮街公共文化服務中心,有效整合社區資源、社會(hui) 資源、職業(ye) 教育和成人教育資源,形成管理體(ti) 製健全、資源整合有效、全民積極參與(yu) 的社區教育新格局。
整合陣地,實現服務能力“大提升”
建成永川圖書(shu) 館,永川博物館,永川規劃展覽館、永川科技影視片場基地的全民終身學習(xi) “三館一基地”。圖書(shu) 館每周開設了好書(shu) 推薦、親(qin) 子閱讀分享會(hui) ,館內(nei) 書(shu) 籍實行了川渝一卡通,共享資源互借互換,推動全民文化素養(yang) 全麵提升。推進“學院—學校—學習(xi) 中心”三級網絡體(ti) 係建設。設立社區教育學院1所,分院2所,學校23所,學習(xi) 中心261個(ge) ,體(ti) 驗基地9個(ge) ,網絡體(ti) 係實現全覆蓋。依托永川廣播電視大學和永川區社區教育學院為(wei) 一體(ti) 的優(you) 勢,開發遠程教育課程,提供個(ge) 人化和定製化服務,滿足不同學習(xi) 需求,不斷提高市居民受教育程度,每年5600餘(yu) 人在電大接受繼續教育,1500餘(yu) 人取得學曆教育證;開展家政育嬰師、特種行業(ye) 等非學曆教育培訓1.5萬(wan) 人次,多渠道構建高質量發展的終身教育體(ti) 係。
品牌建設,引領社區教育“大發展”
據悉,永川區社區教育學院成為(wei) 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城市社區學習(xi) 中心CLC子項目實驗點單位。“共育堂”社區家長學校成為(wei) 全國第一批實驗基地。整合社區教育、職業(ye) 教育、基礎教育資源,成立“共育堂”社區家長學校,構建“課程+”育人體(ti) 係,打造“五色家庭教育”品牌,即“紅色思政教育” “藍色生命教育”“綠色品格教育”“橙色智慧教育”“金色勞動教育”。
目前,開發幼兒(er) 、小學、初中、高中必修、選修銜接課程300餘(yu) 節,訂單定向“寒、暑假課程”100餘(yu) 節,開展家長沙龍、故事媽媽分享會(hui) 等專(zhuan) 題活動500餘(yu) 期,組織線下培訓5000餘(yu) 人次,同步直播收看逾30萬(wan) 人次。啟動“百門職育課程進社區、職業(ye) 培訓進園區、農(nong) 業(ye) 技能進鄉(xiang) 村”三進活動。遴選《居民用電安全》等100門職育課程走進社區,在長城汽車、百度無人駕駛中心等設立職業(ye) 體(ti) 驗基地,打造開放式“學院+社區”合作模式。開發“中老年用戶數字智慧生活課堂”“玩轉微信享受智慧生活”等智慧助老課程,成立數字助老小分隊,主動走進社區,走進敬老院開展智慧數字講座,實打實幫助老年人跨越“數字鴻溝”。(王其深、鍾其敏)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