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 > 即時新聞 > 地方

發展旅遊助增收(鄉村行 看振興)

發布時間:2023-11-21 09:24:00來源: 人民日報

  初冬午後,陽光鋪滿了湖北省丹江口市杏花村的山野,山間一家民宿酒店的白色屋頂像鍍上了一層銀,酒店裏裏外外被打掃得一塵不染。“我們(men) 不僅(jin) 要讓客人來了願意住,更要讓他們(men) 今後想來住。”這家民宿酒店名叫“早春三花”,經理麻海餘(yu) 介紹,“雖然現在是淡季,我們(men) 現有的38間房已經全部被預訂出去了,不少是北京、武漢等城市來的‘回頭客’。”

  “這裏最大的賣點是獨特的山水資源。”杏花村黨(dang) 支部副書(shu) 記張星星說,“我們(men) 這裏有4000多畝(mu) 杏樹,還有一個(ge) 總庫容276.7萬(wan) 立方米的水庫,風景美得很。”

  早些年間,張星星口中獨特的山水資源並沒有給這裏帶來多少實惠。上世紀80年代,杏花村還叫崔家坪村,老支書(shu) 朱輝定從(cong) 山西引進了第一批杏樹,村民跟著老支書(shu) ,逐漸在荒山上種滿了杏樹。2002年,崔家坪與(yu) 小柏營兩(liang) 村合並,2006年改名為(wei) 杏花村。“杏子價(jia) 格低,並且受市場影響較大,光靠賣果掙不了幾個(ge) 錢。”張星星回憶。

  杏樹漸漸成長,每逢春天,杏花開遍山野,燦若雲(yun) 霞,吸引了不少城裏人慕名前來。聰明的杏花村人開始嚐試第二次“靠山吃山”,做起了“花經濟”。

  自2017年起,每逢春暖花開,丹江口市便依托桃花、杏花和油菜花資源,在杏花村舉(ju) 辦“三花節”。借著賞花潮,一些瞅準商機的村民回鄉(xiang) 辦起了農(nong) 家樂(le) 。“活動期間,每天有兩(liang) 萬(wan) 多遊客,有的農(nong) 家樂(le) 能掙上萬(wan) 塊錢。”張星星說,“三花節”辦了好幾年,村裏的農(nong) 家樂(le) 也開了10餘(yu) 家,不少村民富了。

  2021年,杏花村再次迎來發展機遇。當年,丹江口市成立公益一類事業(ye) 單位——“兩(liang) 山”實踐中心,對全市山水林田湖草、農(nong) 村宅基地、集體(ti) 經營性用地等閑置資源進行統一收儲(chu) 、管理、開發、運營,探索生態產(chan) 品價(jia) 值實現機製。

  “我們(men) 把1125平方米的閑置老村部和一片50多畝(mu) 的集體(ti) 土地,經第三方機構評估,作價(jia) 166萬(wan) 元存入‘兩(liang) 山’實踐中心,將閑置資源變成資產(chan) ,‘兩(liang) 山’實踐中心每年向村集體(ti) 發放存儲(chu) 收益4.57萬(wan) 元。”張星星介紹,丹江口市“兩(liang) 山”實踐中心隨後融資2640萬(wan) 元,杏花村又以這166萬(wan) 元的資產(chan) 入股,共同建設“早春三花”民宿酒店。

  今年2月,“早春三花”民宿酒店建成並對外營業(ye) ,現在營業(ye) 額超250萬(wan) 元,帶動了村裏30多人就業(ye) 。按照股權收益,杏花村集體(ti) 每年可從(cong) 民宿酒店分紅11.38萬(wan) 元。

  截至目前,丹江口市“兩(liang) 山”實踐中心整合資源,累計爭(zheng) 取銀行融資17.8億(yi) 元用於(yu) 鄉(xiang) 村振興(xing) 、人居環境整治、生態環境保護等項目,成功轉化實施了6個(ge) 村集體(ti) 項目,村集體(ti) 平均增收11萬(wan) 元,613戶直接獲益的農(nong) 戶人均增收1000元以上。

  2021年底,杏花村成立杏旺綠色農(nong) 業(ye) 有限公司,村委會(hui) 占股100%,帶動村民發展旅遊和各類農(nong) 產(chan) 品加工銷售。杏花村村集體(ti) 也富了,去年村集體(ti) 收入達到36萬(wan) 元,村裏不僅(jin) 修了一條長5公裏、寬7米的柏油路,還建了3口壓水式小水井,辦起了杏福食堂、愛心課堂。

  “村裏65歲以上的老人都可以到食堂免費吃飯,並且每月有一次集體(ti) 生日會(hui) 。”張星星說,現在村裏有不少年輕人回來創業(ye) ,通過線上線下各種渠道推介村裏的文旅資源,去年全村增收約850萬(wan) 元,人均增收3450元。

(責編:李文治)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