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 > 即時新聞 > 地方

提升人居環境 發展特色產業

發布時間:2023-11-24 11:24:00來源: 人民網-《人民日報》

  戴上眼鏡,躺在沙發上,眼前出現虛擬場景:自己仿佛在飛躍高山峽穀,雄鷹不時從(cong) 身旁掠過,風聲呼呼作響。忽然,一個(ge) 360度的大轉體(ti) ,讓人發出驚呼,倍覺興(xing) 奮。

  這裏的VR體(ti) 驗館不在大城市的商場裏,而是在山西省高平市東(dong) 城街街道溝北村,一個(ge) 普通的農(nong) 家小院內(nei) 。村裏到處有牆體(ti) 彩繪,在鮮花與(yu) 彩繪的襯托下,小村平添許多浪漫味道。

  “這幾年,我們(men) 對村裏人居環境進行了係統提升,發展起特色鄉(xiang) 村旅遊產(chan) 業(ye) 。這是我們(men) 村打造的‘尋夢小鎮’項目,人氣一年比一年火爆。”溝北村村支書(shu) 申永勝介紹。

  近年來,高平市持續學習(xi) “千萬(wan) 工程”經驗,改善農(nong) 村人居環境,推進城鄉(xiang) 一體(ti) 融合,發展鄉(xiang) 村產(chan) 業(ye) ,完善鄉(xiang) 村治理……鄉(xiang) 村變得更加生機勃勃。

  原來的溝北村,整個(ge) 村莊都在一條大溝裏,地勢低窪,到處是狹窄的土路。村民紛紛外出打工,老舊房屋內(nei) 雜草叢(cong) 生。“那時候,隻要一下雨,村裏道路就泥濘不堪,許多沒住人的房屋就開始漏水。”申永勝說,不僅(jin) 如此,由於(yu) 村裏沒有產(chan) 業(ye) ,村集體(ti) 收入長期為(wei) 零。

  鄉(xiang) 村蝶變,從(cong) 環境治理開始。近年來,隨著高平市農(nong) 村人居環境提升工作的推進,溝北村通過取締違建、改廁、建設汙水管網等行動,原來隨處可見的旱廁、汙水都不見了,村裏環境變得越來越整潔幹淨。

  在整治提升過程中,高平市推動水、氣、暖以及垃圾、汙水、廁所等基礎設施向鄉(xiang) 村延伸,補齊道路、亮化、綠化、公共服務場所、村容村貌整治提升等短板,全麵開展“星級村”創建,使農(nong) 村人居環境整治工作有標準、高質量、可持續。

  同時,健全完善資金投入、建設、運行、管護等機製,出台人居環境獎補方案,按照“多幹多補、少幹少補、早幹早補”的原則進行獎補,充分調動起基層幹部群眾(zhong) 的積極性和主動性。

  2017年,溝北村確定發展“親(qin) 子旅遊”的產(chan) 業(ye) 定位,與(yu) 社會(hui) 資本合作成立公司,外聘專(zhuan) 業(ye) 設計機構對村容村貌進行規劃,開展各類遊玩體(ti) 驗項目。

  不伐一棵樹,不拆一座房,產(chan) 業(ye) 發展讓溝北村的村民腰包逐漸鼓了起來。高平市東(dong) 城街街道黨(dang) 工委書(shu) 記司向榮介紹,如今溝北村村民的人均年收入從(cong) 2萬(wan) 元提高到3萬(wan) 元,帶動就業(ye) 崗位超過100個(ge) 。在村裏遊樂(le) 園當保安的脫貧戶李英根,一個(ge) 月有將近2000元的工資收入,對村裏的變化感慨頗多:“現在村裏太漂亮了!原來到處都是的小鍋爐、散煤球沒有了,取暖做飯用天然氣,更安全、更清潔。我在家門口就能就業(ye) ,別提多方便了。”

  溝北村這樣的故事在高平還有許多。在河西鎮蘇莊村,幾棟新的大禮堂剛剛落成。禮堂外的走廊裏,裝飾著紅綢紅布,洋溢著喜慶的氛圍。學習(xi) “千萬(wan) 工程”經驗以來,蘇莊村確定了“喜鎮蘇莊”的發展品牌,探索出一條“文化賦能,古村活化”的鄉(xiang) 村振興(xing) 之路。村集體(ti) 通過置換、入股或出租的形式,盤活資源,開發了婚俗博物館、演出劇場、民宿酒店等豐(feng) 富的業(ye) 態。

  在寺莊鎮釜山村精品康養(yang) 片區,雖已經是冬天,但處處可見綠色。步入一間土黃色的民居小院,清澈的湖水與(yu) 隨風飄蕩的蘆葦,構成一幅美麗(li) 安寧的田園景觀。近年來,村內(nei) 通過人居環境整治,實現道路硬化、供排汙一體(ti) 化、衛生廁所改造全覆蓋,村容村貌整潔優(you) 美。釜山村與(yu) 附近的幾個(ge) 村打造鄉(xiang) 村振興(xing) 聯合體(ti) ,走上康養(yang) 旅遊的快車道。

  據介紹,圍繞“千萬(wan) 工程”,高平市規劃重點在太行一號旅遊公路沿線村、丹河沿線村、鎮區所在地村、曆史文化名村、人口集聚村等五類村打造100個(ge) 示範村,在示範村帶動下,逐步實現全市304個(ge) 村整體(ti) 提升。高平市全市農(nong) 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由2012年的8697元提高到2022年的19652元;村集體(ti) 經濟收入全部超10萬(wan) 元,讓老百姓有活幹、有錢賺,在家門口就能就業(ye) 。

  “‘千萬(wan) 工程’經驗是全麵推進鄉(xiang) 村振興(xing) 的金鑰匙。我們(men) 堅持真心實意為(wei) 民服務,真金白銀投向農(nong) 村,真抓實幹打好基礎,讓每個(ge) 老百姓都能感受到家門口的幸福,把政府幹成的事紮紮實實變成老百姓叫好的事。”高平市委書(shu) 記原健說。

  《 人民日報 》( 2023年11月24日 14 版)

(責編:李文治)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