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遼河畔共繪“同心圓”
通遼市堅決(jue) 貫徹落實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重要講話精神,堅定自覺地以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ti) 意識為(wei) 各項工作主線,著力推進新時代黨(dang) 的民族工作高質量發展,團結各族人民砥礪奮進,共築幸福美好家園。
與(yu) 時俱進 做好新時代民族工作
通遼市位於(yu) 西遼河文明的核心區,在近6萬(wan) 平方公裏的熱土上,有43個(ge) 民族在這裏繁衍生息。
從(cong) 阡陌縱橫的鄉(xiang) 村到繁華熱鬧的都市,從(cong) 瀚海綿延的大漠到闊野雲(yun) 疏的草原,各民族交錯雜居,文化上兼收並蓄、經濟上相互依存、情感上相互親(qin) 近,形成了“你中有我、我中有你,誰也離不開誰”的命運共同體(ti) 。民族團結是各族人民的生命線。
黨(dang) 的十八大以來,通遼市堅持以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關(guan) 於(yu) 加強和改進民族工作的重要思想為(wei) 指導,認真貫徹落實中央民族工作會(hui) 議精神,緊扣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ti) 意識工作主線,聚焦完成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交給內(nei) 蒙古的五大任務和全方位建設模範自治區兩(liang) 件大事,以創建全國民族團結進步示範市為(wei) 引領,推動各民族共同走向社會(hui) 主義(yi) 現代化。
黨(dang) 政書(shu) 記負總責,逐級一把手抓落實。通遼市上下統一行動,主要領導堅持重要問題親(qin) 自部署、重大問題親(qin) 自過問、重要環節親(qin) 自協調,先後召開黨(dang) 委黨(dang) 組會(hui) 議138次,民族領域重點工作得到了有效推進。通過不斷加強黨(dang) 對民族工作的領導,將黨(dang) 政部門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ti) 意識責任體(ti) 係延伸至各旗市區、市直部門及鄉(xiang) 鎮蘇木街道,完善了民族團結進步創建工作保障機製。充分發揮各級黨(dang) 委統戰工作領導小組、民委委員製等議事機製的統籌協調作用,有效配置和整合各方資源力量,黨(dang) 委統一領導、政府依法管理、統戰部門牽頭協調、民族工作部門履職盡責,各部門通力合作,全社會(hui) 共同參與(yu) 的新時代黨(dang) 的民族工作格局已經形成,全市上下凝聚起了做好新時代民族工作的強大合力。
做好民族工作關(guan) 鍵在黨(dang) 、關(guan) 鍵在人。一年來,通遼市旗兩(liang) 級黨(dang) 校主體(ti) 班次全部設置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ti) 意識專(zhuan) 題課程,民族理論和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ti) 意識課程占比達到主體(ti) 班次的10%以上。全年開展“學習(xi) 貫徹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在中央民族工作會(hui) 議上的重要講話精神”和“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ti) 意識”等專(zhuan) 題教學31次,累計培訓學員7400餘(yu) 人次。8個(ge) 旗縣市區舉(ju) 辦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ti) 意識培訓主體(ti) 班次135期,累計培訓人員達19000餘(yu) 人次。同時全麵搭建載體(ti) 平台,製定並實施“石榴籽”行動計劃,充分發揮“1+3+3+N”作用,從(cong) 各級黨(dang) 委、政府和各部門、社會(hui) 各領域3個(ge) 維度開展思想觀念提升行動、民族團結進步多載體(ti) 行動、“中華民族一家親(qin) ,同心共築中國夢”交往交融行動。
通過深入學習(xi) 貫徹黨(dang) 的二十大精神,聚焦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交給內(nei) 蒙古的五大任務,通遼市委緊扣全方位建設模範自治區工作要求,引領帶動全市各族幹部群眾(zhong) 在維護國家生態安全、能源安全、糧食安全、產(chan) 業(ye) 安全上擔當作為(wei) ,為(wei) 嗬護好模範自治區的崇高榮譽貢獻力量。全市呈現出經濟社會(hui) 持續健康發展、民族團結進步教育不斷深化、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持續推進、民族事務治理能力不斷提升的大好局麵。
同頻共振 推動各民族文化互鑒交融
在通遼,一個(ge) 個(ge) 民族團結的故事講不完。
和麵、洗菜、剁餃子餡……周末到了,科爾沁區科爾沁街道民航社區的張淑賢老人家裏又熱鬧起來。92歲的張淑賢是俄羅斯族,早年從(cong) 滿洲裏遷到通遼定居。老伴去世後,她開始獨居。民航社區工作人員了解到這一情況後,經常上門看望,而且有事兒(er) 隨叫隨到。逢年過節,社區工作人員和誌願者還帶上菜,到老人家聚餐。
在民航社區,居住著包括漢族、蒙古族、回族、滿族、達斡爾族、藏族、壯族、錫伯族、俄羅斯族9個(ge) 民族在內(nei) 的1371戶居民。為(wei) 了讓這裏成為(wei) 各民族幸福和睦相處的大家庭,社區借助各種節日和文化活動入戶走訪,宣傳(chuan) 民族團結的重要性。每逢“五一”“七一”、國慶節等節日,社區都要開展文藝演出。鄰裏節、老年節、社區趣味運動會(hui) ……大家同吃一桌飯,同唱一首歌,共結一條心,民族團結一家親(qin) 。
科爾沁區南門小學是一所百年老校,是科爾沁區“民族團結進步教育基地”。32名六年級學生把學習(xi) 、生活中互幫互助的小事改編成小品《同學民族情》。他們(men) 中,有12名漢族同學、17名蒙古族同學、2名滿族同學、1名回族同學。小品結束時,同學們(men) 齊聲說出:“漢族離不開少數民族,少數民族離不開漢族,各少數民族之間也相互離不開!”
走進南門小學,民族團結進步的氛圍撲麵而來,中華優(you) 秀傳(chuan) 統文化主題活動牆、民族團結黑板報,具有特色的民族歌舞和課間活動精彩紛呈。該校緊扣“中華民族一家親(qin) ,同心共築中國夢”主題,把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ti) 意識教育與(yu) 學校思想文化教育、教師隊伍建設、教育教學深度融合,讓民族團結走進課堂、走進師生心裏,在校園生根、開花、結果。
民航社區、南門小學民族團結創建工作,隻是通遼市民族工作落地的一個(ge) 縮影。
近年來,通遼市高度重視民族團結進步示範創建工作,在民族事務部門的幫助下創建了“民族團結進步教育基地”,通過紮實開展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ti) 意識宣傳(chuan) 教育,製定了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ti) 意識宣傳(chuan) 教育活動實施方案,成立了擁有100人的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ti) 意識講師團,政策解讀、理論闡述、報告匯報、座談研討、手冊(ce) 宣傳(chuan) 、文藝融合、演講比賽……深入落實黨(dang) 的民族團結宣傳(chuan) 進校園、進企業(ye) 、進社區、進鄉(xiang) 鎮、進軍(jun) 營、進網絡、進宗教活動場所,同時在全市中小學開展了深化民族團結進步教育活動。通過深入實施“石榴籽”育人工程、“石榴籽”行動計劃,創新開展民族團結進步宣傳(chuan) 月活動。建設一批紅色文化基地,推出一批紅色文化精品,發掘一批紅色旅遊景區,舉(ju) 辦一係列紅色文化主題活動,推動各民族文化互鑒交融和創造性轉化、創新性發展。打造北疆石榴娃IP形象,弘揚優(you) 秀傳(chuan) 統文化,加強烏(wu) 蘭(lan) 牧騎建設,大力創作謳歌黨(dang) 、謳歌祖國、謳歌人民的優(you) 秀作品。精心打造《流淌的文明——西遼河》《紅色記憶》等曆史文化精品,深化守望相助和“三個(ge) 離不開”“五個(ge) 認同”思想教育,引導全市各族幹部群眾(zhong) 牢固樹立正確的國家觀、曆史觀、民族觀、文化觀、宗教觀,讓中華民族共同體(ti) 意識內(nei) 化於(yu) 心、外化於(yu) 行。
通遼市以有形、有感、有效的方式推進中華民族共有精神家園建設,通過大力普及國家通用語言文字、紮實推進國家統編教材工作,讓少數民族學生擁有了更多人生出彩的機會(hui) ,形成增進共同性、人心凝聚、團結奮進的強大精神紐帶。
共融共享 書(shu) 寫(xie) 高質量發展新篇章
挖掘機振臂轟鳴,裝載機往來穿梭,數百名工人正在抓緊施工,科爾沁區龍馬高端裝備製造產(chan) 業(ye) 園一派繁忙景象。在這裏,從(cong) 風電鑄件、鍛件,到減速機、塔筒、葉片,再到風電主機,一條實力強勁、關(guan) 聯緊密、前景可期的風電裝備製造產(chan) 業(ye) 鏈正在快速形成。
2023年的這個(ge) 初冬,築夢通遼欣欣向榮,活力通遼氣象萬(wan) 千,奮進通遼千帆競發。
圍繞建設我國北方重要生態安全屏障,通遼市堅持高質量發展與(yu) 高水平保護協同發力,錨定“雙碳”目標任務,著力建設“零碳城市”;高質量實施科爾沁草原山水林田湖草沙一體(ti) 化保護和修複、歐投行貸款造林等重大生態工程,美麗(li) 通遼建設緊鑼密鼓。
圍繞建設祖國北疆安全穩定屏障,通遼市堅持高效能治理與(yu) 高水平安全協同發力,積極創建全國市域社會(hui) 治理現代化試點城市、全國民族團結進步示範市,以一域之穩服務全局之安。
圍繞建設國家重要能源和戰略資源基地,通遼市堅持新能源大規模開發與(yu) 全產(chan) 業(ye) 鏈建設協同發力,深入推進能源高質量發展,在“追風逐日”中實現“風光無限”、綠色發展。
圍繞建設國家重要農(nong) 畜產(chan) 品生產(chan) 基地,通遼市全力打造現代農(nong) 牧業(ye) 強市,確保糧食和肉類產(chan) 量保持全區領先。
圍繞建設國家向北開放重要橋頭堡,通遼市堅持擴大開放與(yu) 優(you) 化環境協同發力,深化東(dong) 北陸海新通道建設聯盟協作,大力發展“通道經濟”“落地經濟”,爭(zheng) 創國家級承接產(chan) 業(ye) 轉移示範區,打造一流營商環境,不斷匯聚發展新動能新優(you) 勢。
強化中心城區龍頭地位,全國文明城市、國家衛生城市創建成果持續鞏固提升。謀劃建設現代農(nong) 牧業(ye) 、再造一個(ge) 通遼工業(ye) 、服務業(ye) 轉型突破、綠電就地消納等6件大事,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同鄉(xiang) 村振興(xing) 有效銜接,做深做細“十大民生工程”,采取更多惠民生、暖民心舉(ju) 措,依托社區打造信息、援助、服務、宣傳(chuan) 、活動、協作“六個(ge) 平台”,及時登記和回應流動少數民族群眾(zhong) 各類谘詢。引導鼓勵農(nong) 村牧區少數民族群眾(zhong) 進城務工經商,定居安居,創業(ye) 發展,大力推進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城市民族工作蹄疾步穩。
全麵推進鄉(xiang) 村振興(xing) ,近兩(liang) 年累計投入各級財政銜接資金22.61億(yi) 元,脫貧人口家庭人均純收入達到17689元。年初以來,向上爭(zheng) 取少數民族發展任務資金7547萬(wan) 元,實施項目61個(ge) ,助力鞏固脫貧攻堅成果同鄉(xiang) 村振興(xing) 有效銜接。促進各族群眾(zhong) 就業(ye) 創業(ye) ,實現農(nong) 牧民轉移就業(ye) 40.2萬(wan) 人。上半年,城鄉(xiang) 教育、衛生、醫療、養(yang) 老等事業(ye) 加快發展,城鄉(xiang) 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別增長5.1%和8.2%。
2022年,全市19個(ge) 集體(ti) 、28名個(ge) 人榮獲全區民族團結進步模範集體(ti) 和模範個(ge) 人榮譽稱號。成功創建國家級民族團結進步示範單位1個(ge) 、自治區級民族團結進步示範單位7個(ge) 、市級民族團結進步示範單位135個(ge) 。
大潮奔湧天地闊,風勁長空日月新。如今,在美麗(li) 的科爾沁草原,通遼各族人民感黨(dang) 恩、聽黨(dang) 話、跟黨(dang) 走,已將中華民族共同體(ti) 意識潛移默化地嵌入心中,285萬(wan) 各族兒(er) 女,正像石榴籽一樣緊緊抱在一起,共同書(shu) 寫(xie) 高質量發展新篇章。(康桂君)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