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 > 即時新聞 > 地方

醫療人才“組團式”援疆成效顯著(健康焦點)

發布時間:2023-12-01 15:39:00來源: 人民網-《人民日報》

 

  填補技術空白,受援醫院醫療服務能力不斷增強;推動建立健全現代醫院管理製度,受援醫院管理能力持續提升;組織專(zhuan) 家走基層,開展義(yi) 診巡診、帶教查房,把健康服務送到百姓身邊……近年來,我國積極開展醫療人才“組團式”支援工作,一批批醫療專(zhuan) 家赴西藏、新疆、青海等地,不斷增進當地群眾(zhong) 就醫獲得感。

  中央組織部與(yu) 國家衛生健康委等相關(guan) 部門共同組織實施的醫療人才“組團式”支援工作,先後確定了支援西藏“1+7”(西藏自治區人民醫院和7家地市級人民醫院)和支援新疆“7+1”(新疆維吾爾自治區7家地市級人民醫院和兵團第一師醫院),共16家地市級及以上醫院。今年7月又啟動了“組團式”支援青海工作,將青海6個(ge) 自治州人民醫院納入支援範圍。

  近日,記者走進新疆喀什,探訪醫療人才“組團式”援疆取得的成效。

  先進醫療技術和理念紮根邊疆

  在喀什地區第一人民醫院,記者見到廣東(dong) 省人民醫院援疆專(zhuan) 家、心血管外科中心副主任閆新建時,剛好遇上一個(ge) 女孩來辦公室送錦旗。前不久,女孩的媽媽確診A型主動脈夾層,在閆新建和廣東(dong) 省人民醫院心外科團隊的協助下,患者經過手術治療轉危為(wei) 安。

  A型主動脈夾層發病凶險、手術難度大,合並各類風險事件如夾層破裂等,病死率超過50%,對手術、麻醉、體(ti) 外循環技術和重症監護水平要求很高。過去,喀什地區沒有開展此類手術的能力和條件。

  “當地在手術技術、人造血管、血製品等醫療資源儲(chu) 備方麵比較薄弱,醫生和護士對這個(ge) 疾病的手術和監護經驗也不足。”閆新建告訴記者。隨著援疆工作的深入,他發現,當地主動脈夾層患者因為(wei) 沒有手術條件,不得不長途轉院。由於(yu) 路途遙遠和病情變化,患者麵臨(lin) 更大的風險。

  “作為(wei) 一名援疆醫生,我要沉下心,為(wei) 當地患者解決(jue) 困難。”了解這些情況後,閆新建立即聯係後方。廣東(dong) 省人民醫院心髒大血管外科主任孫圖成帶著體(ti) 外循環專(zhuan) 家和麻醉專(zhuan) 家奔赴喀什,很快就順利完成了兩(liang) 台手術。

  與(yu) 此同時,閆新建開始搭平台、建機製,用三個(ge) 多月時間,與(yu) 手術室、ICU、麻醉科、藥學部、醫學裝備科、輸血科、醫務部等相關(guan) 科室溝通,為(wei) 主動脈夾層外科治療做好全鏈條準備。今年10月,閆新建在受援醫院當地團隊的配合下,主刀完成了兩(liang) 例A型主動脈夾層手術,患者均恢複良好。

  “對於(yu) 術前危急,術中要經曆深低溫和停循環、手術時間很長、術後並發症多的主動脈夾層手術來說,外科技術非常重要,患者意外情況的處理和術後並發症治療同樣不可忽視,所以我們(men) 對當地醫護人員開展培訓,讓他們(men) 了解主動脈夾層的手術要點、護理知識。”閆新建說,“我們(men) 致力於(yu) 建立一個(ge) 全麵、係統性的治療平台來進行主動脈夾層的外科綜合治療。”

  從(cong) 邀請廣東(dong) 的團隊來喀什做手術,到自己在本地團隊的配合下做手術,再到培養(yang) 喀什本地醫生獨立開展手術,閆新建說:“希望通過‘三步走’,讓先進醫療技術和理念在這裏紮根。”前段時間,喀什地區第一人民醫院心血管外科中心主任阿地力江·阿布都熱蘇力已前往廣東(dong) 省人民醫院進行為(wei) 期三個(ge) 月的進修培訓。

  醫療人才是提升醫療服務能力的關(guan) 鍵。從(cong) 向受援地選派高水平人才,到受援醫院醫生去對應的支援醫院進修培訓,醫療人才“組團式”支援為(wei) 提升醫療服務能力奠定了堅實基礎。醫療人才“組團式”支援工作開展以來,已向西藏、新疆選派高水平人才3175名,累計為(wei) 西藏、新疆等幫帶醫療團隊千餘(yu) 個(ge) 、醫務人員7678名。受援醫院有計劃有步驟地派出了4357名醫務人員到對應的支援醫院進修培訓。

  受援醫院管理理念、管理能力進一步提升

  醫療人才“組團式”支援工作開展以來,給當地醫療服務帶來了哪些變化?

  喀什地區第一人民醫院建立了一批特色專(zhuan) 科,同時實現了新疆首個(ge) 藥物臨(lin) 床試驗基地的突破,建立了首個(ge) 自治區重點實驗室和首個(ge) 自治區臨(lin) 床醫療研究中心以及首個(ge) ECMO(體(ti) 外膜肺氧合)救治團隊;新疆克州人民醫院建立了日臻完善的120指揮調度信息平台……從(cong) 專(zhuan) 科發展、團隊建設到機製平台,受援地的醫療能力和水平有了顯著提高。

  在喀什地區第一人民醫院消化內(nei) 科,主治醫師依爾潘·艾山告訴記者,近年來,幾乎每年都有“組團式”援疆專(zhuan) 家來到科室,帶著當地醫生開展內(nei) 鏡下止血等微創手術,使內(nei) 科疾病的診治取得了很大進步。

  江蘇省人民醫院黨(dang) 委書(shu) 記丁強深有感觸。他最近再次回到新疆克州人民醫院,感受到這幾年的巨大變化:“當年略顯稚嫩的年輕醫務工作者,幾年後再次見到,都已經成長為(wei) 當地的醫療骨幹了。”

  2017年到2019年,丁強擔任新疆克州人民醫院院長、黨(dang) 委副書(shu) 記。這三年期間,醫院編製床位由原來的898張擴增至1500張,手術量增長49%,其中三四級手術量增長20%,門診工作量增加80%,危重病人收治率增長130%,搶救成功率也比以前大幅度提高。

  “我們(men) 援疆時,目標就是要把當地的醫院建成高水平的三級甲等綜合性醫院,加強當地醫療隊伍建設。”丁強說,受援醫院實行“雙主任製度”,即當地的科主任和援疆的主任。前者注重日常工作的推進,後者管業(ye) 務、管帶教。通過“以院包科”“團隊帶團隊”“師帶徒”的方式,重點支援了30多個(ge) 專(zhuan) 科,有330多名當地醫務工作者和援疆醫生結成了師徒對子。

  一批批醫療專(zhuan) 家既給當地帶去了醫療技術,也提升了當地的管理理念。丁強介紹,通過加強製度建設、搭建幫扶架構,支援團隊幫助建立健全醫院管理、醫療核心製度、風險管理、績效管理等方麵的規章製度,先後完善各類流程180多項,不斷提高當地醫院醫療管理水平。

  優(you) 質醫療資源向基層延伸

  當下,醫療人才“組團式”援疆力量正在向基層延伸。在新疆,各受援醫療機構和後方醫院通過醫聯體(ti) 專(zhuan) 科聯盟和遠程醫療的方式加大合作,積極推動醫療人才“組團式”援疆工作向縣市區延伸;通過人才選派、業(ye) 務指導、人員培訓、遠程診療等方式,促進醫療資源向基層流動,目前已實施遠程醫療會(hui) 診共2.19萬(wan) 人次,遠程培訓16.2萬(wan) 人次。

  組織專(zhuan) 家走基層,開展健康講座,向廣大群眾(zhong) 普及健康知識;在中小學開設健康教育課程,向師生普及合理膳食、適量運動、傳(chuan) 染病防治等方麵的知識和技能……豐(feng) 富的健康科普活動,不斷助力提高當地居民的健康素養(yang) 水平。

  不久前,國家衛生健康委組織北京、上海等地的專(zhuan) 家來到喀什市乃則爾巴格鎮尤喀克喀孜熱克村,為(wei) 村民義(yi) 診。聞訊而來的村民早早就帶著病曆、檢查檢驗報告來到小廣場。

  今年16歲的女孩阿衣夏因經常心慌前來谘詢,醫生仔細詢問她的症狀,耐心為(wei) 她分析病情。“專(zhuan) 家告訴我不用過於(yu) 擔心,還告訴我心慌時如何緩解。我覺得義(yi) 診特別好,也特別感謝專(zhuan) 家們(men) 的付出。”阿衣夏說。

  在現場,記者看到,每位專(zhuan) 家身旁,還有一名本地醫務人員,幫助專(zhuan) 家和村民更好交流。武警新疆總隊醫院名譽院長莊仕華時不時將聽診器遞給當地醫生,邊義(yi) 診邊帶教。很多專(zhuan) 家在耐心解答村民疑問的同時,也傳(chuan) 遞健康知識理念,遇到自己領域之外的問題,還幫助患者聯係相關(guan) 專(zhuan) 家。

  提升居民健康意識,將預防關(guan) 口前移,是專(zhuan) 家們(men) 的共識。“這次來到喀什,覺得變化很大、發展很快。提高當地醫療衛生水平,一方麵需要專(zhuan) 家來幫扶、培訓,另一方麵,還要強調預防為(wei) 主,提升當地居民的健康意識。”北京大學第一醫院感染疾病科主任王貴強告訴記者,很多疾病的早期幹預、早期治療效果非常好,要建立完善體(ti) 檢機製,醫生也要做好健康科普宣傳(chuan) 員。

  “醫療人才‘組團式’援疆工作,有力推動了當地衛生健康事業(ye) 的快速發展。我們(men) 對南疆三地州的適齡婦女開展了免費的乳腺癌和宮頸癌篩查,持續推進嬰幼兒(er) 營養(yang) 喂養(yang) 谘詢指導能力項目提升,進一步改善嬰幼兒(er) 營養(yang) 和健康狀況。”新疆維吾爾自治區衛生健康委副主任鄒小廣說,依托“三下鄉(xiang) ”“千名醫師講中醫”“巡邊義(yi) 診”等活動,健康科普工作正持續深入。

  《 人民日報 》( 2023年12月01日 16 版)

(責編:李文治)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