荒山變果園 果園變景區
內(nei) 蒙古自治區寧城縣五化鎮山頭村的林果產(chan) 業(ye) 園內(nei) ,三五成群的遊客在掛滿紅蘋果的樹下或拍照打卡,或摘果品香。“在景區誌願者的引領下,我們(men) 既觀賞了鄉(xiang) 村美景,又采摘了酸甜可口的蘋果,體(ti) 驗非常棒!”來自河北承德的遊客王女士高興(xing) 地說。
果園所在地曾是荒山禿嶺,如今成了“寧城寧果”的重要產(chan) 地和旅遊打卡地,這得益於(yu) 當地政府帶領黨(dang) 員群眾(zhong) 開辟了“荒山變果園、果園變景區”的綠色發展新道路,破解了“林果產(chan) 業(ye) +鄉(xiang) 村旅遊”融合發展的“致富密碼”。
不僅(jin) 果園成了旅遊景點,寧城還將全縣旅遊資源進行整合,通過“黨(dang) 支部+合作社+企業(ye) +農(nong) 戶”等方式,發動全縣各界投身文化旅遊事業(ye) ,在右北平鎮到黑裏河鎮全長約55.6公裏的區域內(nei) 建起國家級自然保護區、A級旅遊景區、紫蒙湖水上運動基地和水上運動小鎮、黑裏河民宿集群、道須溝5A景區等9個(ge) 旅遊項目,形成了“見山、遇水、尋鄉(xiang) 、探穀、覓林”5大鄉(xiang) 村旅遊主題。
清康熙年間,固倫(lun) 郡主以公主身份下嫁蒙古和親(qin) 的一件陪嫁——牡丹,隨公主一同來到塞北紮根繁衍,人稱“陪嫁牡丹”。在公主後裔的精心嗬護下,“陪嫁牡丹”的“後代”至今仍在寧城縣小城子鎮長皋村嫣然開放。今天,長皋村依托牡丹資源,將經營權流轉到文旅專(zhuan) 業(ye) 合作社,開發文創產(chan) 品21個(ge) ,每年吸引各地遊客2萬(wan) 餘(yu) 人,村集體(ti) 經濟增收10萬(wan) 餘(yu) 元。
現在,寧城旅遊已輻射京津冀、東(dong) 北三省等地,形成了良好的品牌效應,年接待遊客達220 萬(wan) 人以上,實現旅遊綜合收入超過30億(yi) 元。旅遊產(chan) 業(ye) 發展還催生出土地承包、出租運輸、山貨采摘、禽畜養(yang) 殖、蔬菜種植等多種業(ye) 態,帶動當地直接或間接參與(yu) 旅遊業(ye) 的農(nong) 民達500餘(yu) 人。
《 人民日報海外版 》( 2023年11月30日 第 07 版)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