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 > 即時新聞 > 地方

人民日報|江蘇自主創新促進產業升級

發布時間:2023-12-05 15:41:00來源: 人民網-人民日報

  《人民日報》2023年12月4日2版 版麵截圖

  原題:推動製造業(ye) 高端化、智能化、綠色化發展

  江蘇自主創新促進產(chan) 業(ye) 升級(深入推進新型工業(ye) 化)

  走進江蘇省常州市武進國家高新技術產(chan) 業(ye) 開發區,江蘇恒立液壓股份有限公司高壓油缸製造基地生產(chan) 線上,不同型號的擺動油缸正逐個(ge) 通過出廠測試。

  今年11月,恒立公司開發的3款新型擺動油缸實現量產(chan) ,每年可為(wei) 公司新增銷售額超1億(yi) 元,更帶動產(chan) 業(ye) 鏈上400多家企業(ye) 升級發展,推動實現產(chan) 業(ye) 鏈供應鏈自主可控、安全可靠。

  今年3月5日,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在參加十四屆全國人大一次會(hui) 議江蘇代表團審議時指出:“要堅持把發展經濟的著力點放在實體(ti) 經濟上,深入推進新型工業(ye) 化,強化產(chan) 業(ye) 基礎再造和重大技術裝備攻關(guan) ,推動製造業(ye) 高端化、智能化、綠色化發展”。

  江蘇深入貫徹落實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重要講話精神,在探索新型工業(ye) 化道路上堅持自主創新,展現科技自立自強的新麵貌、新成果、新作為(wei) ;靠新技術激活新動能、拓展新領域、開辟新賽道。

  關(guan) 鍵技術協同攻關(guan) ,增強產(chan) 業(ye) 韌性和安全水平

  “油缸被視為(wei) 工程機械的‘左手右臂’,擺動油缸可根據需要實現0度至360度擺動,應用於(yu) 高空作業(ye) 車工作框的轉動、鑿岩設備鑽臂的定位、公路設備輪胎或履帶的轉向等。”恒立公司總裁助理李冬明說。這些針對國內(nei) 高空作業(ye) 車、礦山設備、礦山掘進機等最新開發的油缸,測試合格後將發往徐工、柳工、中聯重科等工程機械製造商手中。

  因技術難度大,擺動油缸的市場以前被外國公司壟斷。“我們(men) 與(yu) 重慶大學、華東(dong) 交通大學等合作,與(yu) 上遊供應商協同攻關(guan) ,終於(yu) 實現關(guan) 鍵技術突破,擁有授權專(zhuan) 利22項。”恒立公司液壓技術中心新產(chan) 品開發負責人湯成建說,公司已具備年產(chan) 2萬(wan) 套擺動油缸生產(chan) 能力,保障供應鏈自主可控。

  強化科技創新、保障產(chan) 業(ye) 安全,江蘇各地持續發力。蘇州市實施產(chan) 業(ye) 基礎再造工程和重大技術裝備攻關(guan) 工程,累計實施省級關(guan) 鍵核心技術攻關(guan) 項目63個(ge) ,257個(ge) 企業(ye) 產(chan) 品獲得江蘇省首台(套)重大裝備認定;徐州市集聚力量開展科技攻關(guan) ,落實“揭榜掛帥”機製,已向全球發布10項工程機械核心技術攻關(guan) 榜單,吸引90餘(yu) 家機構洽談揭榜;南通市加快構建以企業(ye) 為(wei) 主體(ti) 的產(chan) 業(ye) 創新體(ti) 係,全市營業(ye) 收入超百億(yi) 元的工業(ye) 企業(ye) 達11家,製造業(ye) 單項冠軍(jun) 企業(ye) 27個(ge) ,國家級專(zhuan) 精特新“小巨人”企業(ye) 125家……

  “江蘇加快產(chan) 業(ye) 體(ti) 係優(you) 化升級,奮力推動新型工業(ye) 化走在全國前列。”江蘇省副省長胡廣傑介紹,一方麵,聚焦物聯網等16個(ge) 先進製造業(ye) 集群和集成電路等50條重點產(chan) 業(ye) 鏈,接續實施新一輪產(chan) 業(ye) 強鏈行動,強鏈補鏈延鏈,打造5個(ge) 國際領先的先進製造業(ye) 集群;另一方麵,定期編製發布產(chan) 業(ye) 攻關(guan) 清單,每年實施50項左右攻關(guan) 項目,係統推進重大技術難題協同攻關(guan) ,增強產(chan) 業(ye) 韌性和安全水平。

  數字賦能流程再造,提升產(chan) 業(ye) 競爭(zheng) 能力

  南京鋼鐵集團有限公司智慧運營中心的大屏幕上,關(guan) 鍵數據不斷跳動。“從(cong) 煉鐵到煉鋼、從(cong) 軋鋼到延伸加工全過程,都通過數字孿生實時呈現,實現一張網統籌、遠程化生產(chan) 。”南鋼數字應用研究院技術總監張波說。

  在南鋼金潤智能製造廠,9000平方米車間裏,幾名工作人員在入口處將鋼板裝上托盤、貼上二維碼,這些鋼板按程序指令,在抓夾機器人協助下“乘坐”叉車,在滾道上一站一站“換乘”,走完衝(chong) 孔、銑邊、熱處理等加工流程,最後在智慧立體(ti) 倉(cang) 庫“下車”,等待發貨。

  “南鋼圍繞數實融合,進行了管理、組織、流程再造,打通了生產(chan) 調度、能源、設備等9個(ge) 部門,讓關(guan) 鍵節點的數據管家發布指令,讓工業(ye) 大腦和智慧算法輔助決(jue) 策,助力企業(ye) 抵禦市場波動。”南鋼集團黨(dang) 委書(shu) 記、董事長黃一新介紹,今年1至10月,南鋼集團實現營收1675億(yi) 元、利潤26億(yi) 元。

  放眼江蘇,更多製造業(ye) 門類正加速“智改數轉網聯”,通過流程再造提升產(chan) 業(ye) 競爭(zheng) 能力,日益模糊了傳(chuan) 統製造企業(ye) 與(yu) 科技型企業(ye) 的“邊界”——產(chan) 業(ye) 變輕了,也變新了。

  在常州華利達服裝集團有限公司,記者見證了一片物料的“數字化之旅”。一方麵,自主研發的工位機和工業(ye) 互聯網標識碼,記錄著布料從(cong) 剪裁到出庫的全流程;另一方麵,縫製在洗標上的射頻識別芯片,記載下成衣從(cong) 進店到銷售的全周期,實現從(cong) 以產(chan) 定銷到以銷定產(chan) 的轉變。數字化轉型助力企業(ye) 效率提升20%、成本下降15%,年銷售額達到55億(yi) 元。

  “數字經濟與(yu) 實體(ti) 經濟深度融合,不斷提升新型工業(ye) 化質效。”江蘇省工業(ye) 和信息化廳廳長朱愛勳介紹,在促進數字化轉型、推進智能化改造方麵,江蘇逐群逐鏈編製智改數轉實施指南,計劃到2024年底累計帶動30%規上工業(ye) 企業(ye) 完成改造任務,規上工業(ye) 企業(ye) 智能車間和工廠覆蓋率達10%以上;加快數據中心、“雙千兆”網絡等數字基礎設施建設,梯度建設工業(ye) 互聯網平台。

  綠色低碳節能減排,提高產(chan) 業(ye) 可持續發展水平

  11月15日,徐工裝載機械智能製造示範工廠,一條國際領先的新能源裝載機生產(chan) 線建成投產(chan) 。嶄新的徐工XC975—EV純電動裝載機整齊列隊,從(cong) 這裏發往各地。

  “1台新能源裝載機每年平均工作時間3000小時,可減少32.3噸碳排放和118.35噸二氧化碳排放。”徐工集團新能源產(chan) 品研究所所長翟跟利說,“每小時電費相比油費可節省100元。8年的全生命周期可為(wei) 企業(ye) 節約成本150萬(wan) 元。”

  新能源裝載機投產(chan) 僅(jin) 一周,訂單已紛至遝來。“每月有200台訂單需求,占徐工裝載機國內(nei) 銷售的20%。”翟跟利說。

  錨定新型工業(ye) 化路徑、推動工業(ye) 節能降碳,江蘇先後出台工業(ye) 領域節能技改行動計劃、工業(ye) 領域及重點行業(ye) 碳達峰實施方案等,每年將實施50個(ge) 節能降碳重點項目,全流程提升能效水平。同時,健全綠色製造體(ti) 係,加快培育綠色工廠、綠色園區和綠色供應鏈管理企業(ye) ,探索建設零碳工廠和園區。

  “作為(wei) 工業(ye) 大省,江蘇擔當著推進新型工業(ye) 化進程中‘走在前、做示範’的重任。”南京大學產(chan) 業(ye) 經濟學係主任吳福象認為(wei) ,培育發展新動能,塑造產(chan) 業(ye) 新版圖,江蘇圍繞科技創新,在產(chan) 業(ye) 基礎再造和重大技術裝備方麵精準發力、攻堅克難;牢牢把握數實融合大趨勢,以產(chan) 業(ye) 數字化、數字產(chan) 業(ye) 化,增強新型工業(ye) 化的內(nei) 生動能;瞄準發展前沿,打造新能源等戰略性新興(xing) 產(chan) 業(ye) 和新一代人工智能等未來產(chan) 業(ye) ,加快形成新質生產(chan) 力。

  《人民日報》2023年12月4日2版

(責編:李文治)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