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產菌菇40萬噸,江蘇泗陽食用菌產業何以示範全國?
金針菇、白玉菇、蟹味菇等等,這些人們(men) 常見的食用菌是如何生產(chan) 出來的?在江蘇宿遷泗陽國家現代農(nong) 業(ye) 產(chan) 業(ye) 園,上百萬(wan) 平方米的智能工廠內(nei) ,小菌菇從(cong) 種質資源研發到生長、包裝,每個(ge) 環節都閃爍著科技的光芒。這是科技興(xing) 農(nong) 在宿遷的一個(ge) 縮影。
華綠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華綠生物”)是當地食用菌產(chan) 業(ye) 的鏈主企業(ye) 。最先引起記者興(xing) 趣的,是一排排整齊擺放的“酸奶瓶”。其實,這是菌菇培養(yang) 瓶。別看它小,其中卻蘊藏著滿滿的科技含量。
華綠生物總經理助理胡明說,這個(ge) 培養(yang) 瓶是公司的專(zhuan) 利,一筐中能裝36瓶,過去隻能放20多瓶。一筐的瓶數增多,意味著生長效率的提高,同時帶來發熱量增大。“如果散熱處理不好,長出來的菌菇就會(hui) 出現營養(yang) 不良、產(chan) 量低等,我們(men) 克服了散熱問題。”他說。
走進菌菇生育室,雲(yun) 霧繚繞讓人仿若置身仙境,一株株白玉菇茁壯成長。生育室外,技術人員不時在機器前操作。“每種菌菇生長所需的濕度、溫度和光照時間不一樣。技術人員打開培育室,就知道菌菇長勢如何,然後有針對性地調整這些參數。”胡明說。
種業(ye) 是農(nong) 業(ye) 的“芯片”。胡明介紹,過去菌種都依靠進口,但往往一年時間就會(hui) 退化,不得不重複從(cong) 國外購買(mai) ,“一方麵需要付出高昂的菌種使用費,另一方麵也要承擔使用國外菌種的潛在風險。”
“如今,我們(men) 不僅(jin) 打造了自己的研發團隊,還與(yu) 上海農(nong) 業(ye) 科學院、中國農(nong) 業(ye) 科學院等成立了食用菌工程技術中心,進行科研攻關(guan) ,破解菌種選育、種權保護和中試等難題,打造自主可控的食用菌產(chan) 業(ye) 鏈體(ti) 係。”華綠生物常務副總經理馮(feng) 占介紹,公司團隊研發的灰樹花(舞茸)的工廠化栽培技術,實現了國內(nei) 灰樹花工廠化栽培零的突破,年產(chan) 灰樹花2500噸,產(chan) 值8000多萬(wan) 元。
202克、213克、198克……在菌菇包裝線上,每一包菌菇經過稱重器時,其重量都會(hui) 自動顯示在屏幕上,如果單包菌菇低於(yu) 170克,便會(hui) 自動“跳入”旁邊的筐中。據了解,華綠生物包裝技術的創新,使其產(chan) 品保鮮期延長到60天以上,如此更便於(yu) 行銷全球。
自2010年落戶泗陽縣,華綠生物已在當地建了8家菌菇工廠,每年原材料帶動消耗約30萬(wan) 噸各類農(nong) 作物下腳料,幫助1500餘(yu) 人實現家門口就業(ye) 。龍頭企業(ye) 帶動集群聚勢,如今,泗陽擁有工廠化食用菌生產(chan) 企業(ye) 25家,可年產(chan) 菌菇40萬(wan) 噸,成了名副其實的“全國食用菌產(chan) 業(ye) 化建設示範縣”。
在 “科技創新+產(chan) 業(ye) 集群”的發展理念下,泗陽縣打造了食用菌種保育中心、食用菌研發中心和食品加工孵化園,攻堅液態菌種等核心技術,實現了產(chan) 學研相結合、育繁推一體(ti) 化目標。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