豐台太平橋街道:黨建引領創建為民 變“民生期盼”為“民生幸福”
豐(feng) 台區太平橋街道堅持“黨(dang) 建引領、創建為(wei) 民”理念,通過健全網格化黨(dang) 建工作機製、優(you) 化黨(dang) 建聯動機製,不斷在環境整治上下真功、在破解難題上出實招,將件件民生實事在“末端”落細、落小、落實,助推創衛創城提質增效,建設“幸福太平橋”。
裸露路麵“大修身”,居民出行“不堵心”
蓮花池社區建工博海平房區始建於(yu) 上世紀80年代,現有居民18戶。因建設年代早,部分基礎設施老化,整個(ge) 平房區近1000多平方米的院落和200米門前延長路沒有硬化。街道將此問題納入創建重點攻堅任務清單,多次實地調研,現場辦公研究解決(jue) 辦法。蓮花池社區黨(dang) 委以網格黨(dang) 支部為(wei) 單位,廣泛發動黨(dang) 員誌願者和居民群眾(zhong) 參與(yu) 意見征集、座談交流,同時發揮“社區吹哨、部門報到”機製,通過部門聯動,完成院落和門前道路硬化,並建成了公共廁所,小區麵貌煥然一新。居民王女士說:“如今院落和門前路全麵鋪成了水泥地,小區立馬寬敞明亮起來,街坊鄰裏可高興(xing) 了。”
從(cong) 塵土飛揚的院落到平坦的水泥路麵,建工博海平房區的人居環境得到改善,提升了居民的滿意度。據介紹,蓮花池社區黨(dang) 委通過盤活社會(hui) 治理資源和誌願力量,依托網格進行融合,建成由黨(dang) 委聯企、支部聯樓、黨(dang) 員聯戶的“黨(dang) 建+網格”工作機製,針對網格內(nei) 的各種居民“關(guan) 鍵小事”進行包聯解決(jue) 。社區226名黨(dang) 員共劃分5個(ge) 網格,做好轄區17棟樓房、3處平房、40餘(yu) 個(ge) 沿街商鋪及10餘(yu) 家央屬樓宇的保障和服務工作。
告別難聞氣味,居民生活“更舒心”
太平橋路南段太平橋村平房區主路附近有居民和出租戶近200戶,還有40多家商鋪,總計覆蓋人口1000餘(yu) 人,共用平房區內(nei) 3處公共廁所。由於(yu) 城市人口擴張,用水量大增,導致平房區公廁水壓極低,很難滿足人流量大時的便後衝(chong) 廁問題,而僅(jin) 靠人工加大清掃保潔力度,也收效甚微,居住在附近的居民和路人時常忍受著難聞的氣味。
太平橋街道秉承“創建為(wei) 民、創建惠民”工作理念,準確把握群眾(zhong) 期盼,將“公廁革命”提上黨(dang) 工委議事日程,發揮黨(dang) 建聯動機製,尋求解決(jue) 辦法。經多方協商協調,有效解決(jue) 了太平橋村平房區公廁內(nei) 水壓低的問題,達到了“四淨三無兩(liang) 通”的公廁管理要求,極大方便了周邊群眾(zhong) 的工作生活。居住在此的李先生說:“政府解決(jue) 了我們(men) 多年盼望的事,以後我們(men) 要積極配合村委會(hui) 一起把這片地兒(er) 管護好,也為(wei) 創衛貢獻一份力。”
翻新文體(ti) 設施,居民休憩“更愜意”
太平橋東(dong) 裏社區是典型的老舊小區,小區內(nei) 基礎設施薄弱,位於(yu) 社區中部的太東(dong) 裏文化園原有公共文體(ti) 設施飽受風吹日曬雨淋,加之居民使用頻率較高,存在不同程度的磨損和損壞。為(wei) 達到健康社區的創建要求,社區黨(dang) 委劃分9個(ge) 網格黨(dang) 支部分別由支部書(shu) 記帶隊,通過入戶、開門議事等方式征集居民意見和建議,並積極與(yu) 街道相關(guan) 部門、物業(ye) 等溝通,如今620平米地麵跑道已鋪設完成,安裝新式組合健身器、乒乓球桌等健身文體(ti) 設施,具有安全性和實用性。同時在小區安裝11處座椅,美化小區環境的同時,方便居民日常休憩。“這些座椅方便了我們(men) 老年人歇腳,孩子們(men) 也更願意下樓玩了,現在出門都不用帶馬紮了。”黨(dang) 員張叔叔主動參與(yu) 社區議事並分享感受。添置健身器材和座椅既兼顧了方便居民使用,又考慮到與(yu) 周邊環境相配套,居民劉阿姨說:“平時我和老伴有時間就下樓舒展舒展筋骨,特別舒服。”
太平橋街道將持續深化“黨(dang) 建引領、創建為(wei) 民”理念,通過把脈問診、精準突破,把民生期盼變成民生幸福,不斷提升黨(dang) 組織的凝聚力和向心力,增強居民的歸屬感和幸福感。(金奇 張國芬)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