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域治水護水 守好一庫碧水
位於(yu) 湖北十堰和河南南陽交界處的丹江口水庫,是亞(ya) 洲最大的人工淡水湖,也是南水北調中線工程的水源區。
2021年5月,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來到南陽專(zhuan) 題調研南水北調並主持召開座談會(hui) ,強調要把水源區的生態環境保護工作作為(wei) 重中之重,劃出硬杠杠,堅定不移做好各項工作,守好這一庫碧水。
牢記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殷殷囑托,十堰市堅持全域治水護水,堅決(jue) 守好一庫碧水。“作為(wei) 南水北調中線工程核心水源區之一,我們(men) 把治水護水工作擺在突出位置,統籌推進高水平保護和高質量發展,堅決(jue) 守牢水安全、水環境安全、生態安全底線,確保一庫碧水永續北送。丹江口水庫水質常年保持或優(you) 於(yu) Ⅱ類標準。”十堰市委書(shu) 記黃劍雄表示。
流經十堰城區、匯入丹江口水庫的強河等5條河流,一度生活汙水和工業(ye) 廢水直排問題嚴(yan) 重,曾經屬於(yu) 劣Ⅴ類水體(ti) 。
關(guan) 閉搬遷重汙染企業(ye) 10餘(yu) 家,建設排汙截流管網70多公裏,生態修複河道17公裏……經過全流域、全方位治理,昔日魚蝦難覓的強河變成市民的生態親(qin) 水樂(le) 園,珍稀鳥類頻現。
昔日“納汙河”,如今蕩清波。全部消除劣Ⅴ類水體(ti) ,神定河、泗河、強河、劍河、官山河“五河”治理成為(wei) 全國黑臭水體(ti) 治理典型。“雖然‘五河’年入庫總量不到丹江口水庫蓄水量的1%,但我們(men) 用100%的努力開展係統治理,近年來累計投入300多億(yi) 元。”十堰市生態環境局局長藍勁鬆說。
鐵的措施、鐵的擔當,十堰市持續開展汙染防治攻堅——
——堅決(jue) 關(guan) 。十堰市丹江口市關(guan) 閉冶金、化工、水泥等汙染耗能企業(ye) 166家,十堰市累計關(guan) 閉或轉產(chan) 汙染比較嚴(yan) 重的規模以上企業(ye) 達560多家。
——堅決(jue) 禁。丹江口市對庫區臨(lin) 水1公裏範圍內(nei) 實行永久性保護。十堰市依法實施禁采、禁捕、禁養(yang) ,拆除庫區網箱18.2萬(wan) 隻、庫汊圍網21.9萬(wan) 畝(mu) ,5萬(wan) 漁民轉產(chan) 上岸。
——堅決(jue) 治。紮實開展水質穩定達標、庫區總磷控製等“十大攻堅”,深化支溝分片包幹治理機製,健全縣鄉(xiang) 跨界水環境質量監測考核體(ti) 係,推進小流域綜合治理……“十堰使出‘十八般武藝’,引進應用27種主流汙水處理工藝。”十堰市生態環境技術中心主任劉剛說。
——堅決(jue) 建。推進汙水全收集、全處理、全達標,十堰市建成119座城鎮汙水處理廠、1967處農(nong) 村生活汙水處理設施,汙水集中處理率達96%。以植樹造綠、水土保持為(wei) 重點,多層次築牢生態屏障,全市森林覆蓋率提高到73.86%。
綠色低碳發展是解決(jue) 生態環境問題的治本之策。錨定“綠色低碳發展示範區”定位,十堰市加快產(chan) 業(ye) 綠色轉型。丹江口市引進浙江農(nong) 夫山泉股份有限公司建設水廠,今年稅收預計8億(yi) 元,產(chan) 值超40億(yi) 元。
因車而建、因車而興(xing) ,十堰市有“東(dong) 風汽車的搖籃”“中國商用車之都”之譽。如今,這座汽車城正全力推動汽車產(chan) 業(ye) 轉型:從(cong) 傳(chuan) 統燃油車向新能源與(yu) 智能網聯汽車轉型,從(cong) 商用車向商乘並舉(ju) 協同發展轉型,從(cong) 汽車產(chan) 業(ye) 向汽車相關(guan) 產(chan) 業(ye) 聯動發展轉型。今年前三季度,十堰新能源汽車出口占全省的51.3%;1至10月新型電池產(chan) 業(ye) 實現產(chan) 值134.7億(yi) 元,同比增長82.8%。
走進東(dong) 風商用車有限公司車輛工廠裝配車間,一台台機械臂空中揮舞,智能物流機器人往返穿梭,經過10多道工序,一輛輛新能源商用車魚貫下線。
“我們(men) 大力攻關(guan) 新能源商用車‘三電’關(guan) 鍵技術,完成純電、氫能、混動3條技術線路生態圈布局,實現終端產(chan) 品的綠色低碳化。”東(dong) 風商用車服務商品規劃與(yu) 開發部副部長李連誌介紹。
從(cong) 做大做強新能源與(yu) 智能網聯汽車,到加快推進以武當山為(wei) 龍頭的全域旅遊產(chan) 業(ye) 高質量發展,再到加快構建“源頭活水—純淨水—功能飲料—食品加工”一體(ti) 化產(chan) 業(ye) 鏈,打造千億(yi) 級水產(chan) 業(ye) 集群,十堰正努力探索產(chan) 業(ye) 發展與(yu) 生態保護深度融合、生態效益與(yu) 經濟效益同步提升的新路子。前三季度,十堰市地區生產(chan) 總值達1723.15億(yi) 元,同比增長6.7%,高於(yu) 全省0.6個(ge) 百分點;高新技術產(chan) 業(ye) 增加值占地區生產(chan) 總值比重為(wei) 15%;地方一般公共預算收入增長21.4%,增速居全省前列。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