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通州區:以黨建引領基層治理能力提升
原標題:以黨(dang) 建引領基層治理能力提升(深度關(guan) 注·黨(dang) 旗在基層一線高高飄揚)
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指出,“要健全基層黨(dang) 組織領導的基層群眾(zhong) 自治機製”“健全城鄉(xiang) 社區治理體(ti) 係,為(wei) 人民群眾(zhong) 提供家門口的優(you) 質服務和精細管理”。
近年來,北京市通州區以“黨(dang) 建引領、多元共治”為(wei) 工作主線,把黨(dang) 的領導貫穿基層治理全過程、各方麵,在建強組織、破解難題、服務群眾(zhong) 等方麵持續發力,不斷將黨(dang) 的政治優(you) 勢和組織優(you) 勢轉化為(wei) 基層治理效能。
增強黨(dang) 組織凝聚力戰鬥力
“在別的村,自行車是騎著走;在我們(men) 村,自行車是扛著走。”這句話,是永樂(le) 店鎮老槐莊村過去的真實寫(xie) 照。為(wei) 啥扛著走?村裏都是土路,一下雨全是泥,自行車騎不了,隻能扛著走。
“過去的老槐莊村,班子凝聚力差,一度連支部會(hui) 都開不了,更別說修路了。”村黨(dang) 支部書(shu) 記馬鳳強說。
近年來,永樂(le) 店鎮搭建“鎮黨(dang) 委+村黨(dang) 支部+紅色網格”三級組織架構,先後實施“強村築基”工程、選派機關(guan) 幹部組建村級黨(dang) 建工作助理隊伍等措施,抓基層、打基礎,不斷夯實農(nong) 村基層黨(dang) 組織。
能力強、熱心腸、群眾(zhong) 基礎好,在外做金屬加工生意的馬鳳強被村民推選為(wei) 村委會(hui) 主任,兩(liang) 年後村黨(dang) 支部書(shu) 記、村委會(hui) 主任“一肩挑”。
底子薄、基礎差,怎麽(me) 破題?在馬鳳強看來,增強班子成員凝聚力是關(guan) 鍵。這些年,他帶領村兩(liang) 委班子密切配合,從(cong) 修路、安路燈、改造臭水坑做起,解決(jue) 了村裏的不少“老大難”問題。村子臨(lin) 街有一排違建的門臉房,村民開飯店、建材店。為(wei) 了動員村民拆除違建,村兩(liang) 委班子成員帶頭做家裏人的工作,先行拆除了自家的房子,緊接著黨(dang) 員跟著看齊,最終全部拆除。
如今的老槐莊村早已變了模樣:村前村後公園環繞,平房成排成列,街道幹幹淨淨。村口公告欄上,黨(dang) 務村務財務“三務公開”一目了然,村民臉上掛滿笑容。
黨(dang) 建引領治理,建強、建好基層黨(dang) 組織是基礎。通州區以鍛造過硬隊伍為(wei) 抓手築牢戰鬥堡壘:聚力建強基層黨(dang) 組織書(shu) 記、黨(dang) 務工作者、黨(dang) 員先鋒“三支隊伍”,近1年來分級分類開展專(zhuan) 題培訓165期;實施基層幹部能力提升工程,加強“基層治理能手”培養(yang) ,係統提升幹部能力水平。
工作幹得怎麽(me) 樣,居民群眾(zhong) 說了算。今年6月起,通州區在7個(ge) 街道鄉(xiang) 鎮,共47個(ge) 社區、153個(ge) 村試點開展了完善群眾(zhong) 評價(jia) 機製工作,並印發通知,要求至少每半年組織開展1—2次群眾(zhong) 評價(jia) ,群眾(zhong) 評價(jia) 以戶為(wei) 單位進行,組織本社區、村80%以上的戶代表參加群眾(zhong) 評價(jia) ,以群眾(zhong) 考評倒逼社區、村兩(liang) 委班子和兩(liang) 委幹部改進工作作風,提高為(wei) 群眾(zhong) 辦事服務的能力。
“作為(wei) 一名被測評的對象,開始有些不安。如今,看到群眾(zhong) 對社區黨(dang) 支部和對我本人的認可,既感動又充滿幹勁兒(er) 。”梨園鎮群芳一園社區黨(dang) 支部書(shu) 記張丹說,“這次社區群眾(zhong) 評價(jia) ,共收集問卷2281份,參與(yu) 率達95%,滿分率92%。隻要真心實意為(wei) 群眾(zhong) 辦實事解難題,就能得到認可和信任。”
“當前,我們(men) 正在全區推廣基層黨(dang) 組織‘政治體(ti) 檢’,從(cong) 政治功能、隊伍建設、製度執行、作用發揮、基礎保障等5方麵對基層黨(dang) 組織進行全麵體(ti) 檢,通過查找短板弱項、督促責任落實、促進整改提升,進一步提升各基層黨(dang) 組織的政治功能和組織功能,推動基層黨(dang) 建工作提質增效。”通州區委黨(dang) 建辦有關(guan) 負責同誌說。
形成合力破解治理難題
中倉(cang) 街道佟麟閣社區紅旗小區一角,有一個(ge) 水塔院。院內(nei) ,一座曾保障上千戶居民飲用水的老水塔在“三供一業(ye) ”改造後被廢棄。長期以來,院內(nei) 雜草叢(cong) 生、垃圾成堆,不少居民對此有很大意見。
佟麟閣社區2000多戶居民中,超過半數是原北京紅旗機械廠的退休職工,社區養(yang) 老和居家養(yang) 老需求較大。“社區黨(dang) 組織自身的資源有限,關(guan) 鍵得會(hui) 找‘幫手’,共同為(wei) 居民服務。”社區黨(dang) 總支書(shu) 記劉豔霞說,社區黨(dang) 總支經過論證決(jue) 定,改造老水塔院,建成網格黨(dang) 群服務站,就近解決(jue) 居民養(yang) 老難題。
改造過程並非易事。劉豔霞與(yu) 產(chan) 權單位幾次協調,爭(zheng) 取到用地後,又積極聯係街道各個(ge) 科室,尋找經費支持。最終,社區通過街道申請區發展改革委“小微項目惠民生”工程支持,對院內(nei) 約120平方米的兩(liang) 棟房屋進行修繕;同時,依托區生態環境局裸露土地治理項目,清除院內(nei) 雜草,完成地麵硬化,還在舊蓄水池旁邊種上了月季花。
建得成,還得管得好。社區黨(dang) 總支積極聯係黨(dang) 建協調委員會(hui) 成員單位,邀請區社會(hui) 工作者聯合會(hui) 協助運營服務站,常態化開展助餐、助潔、助急、助行、助浴、助醫“六助”活動。每天早、中、晚餐時間,由供餐單位送餐至院內(nei) 養(yang) 老助餐點;街道轄區醫院的醫生定期到服務站坐診,讓老人不出小區就能享受診療服務,費用還能通過醫保報銷。
在老城基礎上建新城,如何實現新舊融合、和諧共生?通州區堅持精準施策,突出區域特色,以城市地區、城鄉(xiang) 接合部地區、農(nong) 村地區為(wei) 治理單元,分區域推進基層治理。注重發揮黨(dang) 總攬全局、協調各方的作用,通過各級黨(dang) 建協調委員會(hui) 統籌協調、融合資源,合力破解基層治理難題。
“近年來,北京城市副中心建設日新月異,城鎮化率明顯提升,麵對這一進程給基層治理帶來的種種挑戰,必須始終堅持黨(dang) 建引領,一方麵,通過‘小支部、大黨(dang) 建’、黨(dang) 建協調委員會(hui) 等,匯集轄區各級黨(dang) 組織力量;另一方麵,完善黨(dang) 建帶群建、群建促社建的製度機製,不斷拓展延伸社會(hui) 力量參與(yu) 基層治理的渠道。”北京城市副中心社會(hui) 治理研究院院長汪碧剛說。
前陣子,張家灣鎮小北關(guan) 村黨(dang) 支部遇到一樁難題:村裏引進的智能飲用水設備出了故障,村黨(dang) 支部多次與(yu) 供應商協商維修無果,眼看村民自費購買(mai) 的水卡成了擺設,村黨(dang) 支部果斷向鎮黨(dang) 委求助。鎮一核多元共治中心立即安排工作人員前往小北關(guan) 村詳細了解情況,同時與(yu) 供應商聯係,對負責人進行規勸,最終達成調解。
張家灣鎮不少地區屬於(yu) 城鄉(xiang) 接合部,治理結構複雜,各類訴求量較大。該鎮成立一核多元共治中心,以黨(dang) 建引領為(wei) “核”,引導社會(hui) 組織等多元力量下沉基層一線、形成合力,協助基層黨(dang) 組織解決(jue) 拆遷補償(chang) 、鄰裏糾紛等問題,把矛盾和問題化解在萌芽狀態。
黨(dang) 員帶頭,群眾(zhong) 參與(yu) ,共建共治共享
便民櫃裏,雨傘(san) 、打氣筒、消毒用品一應俱全,牆上掛著穿衣鏡和時鍾,圖書(shu) 角既有黨(dang) 建讀物也有居民捐贈的兒(er) 童圖書(shu) ……走進通運街道紫荊雅園社區紫荊雅園小區16號樓251單元,樓道公告欄裏,樓門長、黨(dang) 員居民的照片格外醒目。
“之前我家廚房跑水,樓裏的黨(dang) 員帶著鄰居們(men) 二話不說上門幫忙。”居民李叔和老伴搬進來快兩(liang) 年了,“住在這裏,我們(men) 感到安全、幸福又溫暖!”老兩(liang) 口笑眯眯地說。
近年來,通運街道探索開展樓門共同體(ti) 建設,組建高素質樓門長隊伍,構建“街道黨(dang) 工委—社區黨(dang) 總支—網格—樓門—家庭”五級信息反饋架構。樓門長組織黨(dang) 員居民開展主題活動,通過製定樓門公約、繪製樓門資源地圖等,打通服務群眾(zhong) 的“最後一米”。紫荊雅園社區黨(dang) 總支還推動成立了樓門長理事會(hui) ,由兩(liang) 名支部書(shu) 記任理事長和秘書(shu) 長,進一步發揮黨(dang) 組織引領作用,營造共建共治共享的濃厚氛圍。
隨身裝著垃圾袋,看到誰家門口有垃圾順手就帶下來;一有時間,就在樓裏“轉悠”……在251單元樓門長周治國看來,自己既是保潔員、維修工,又是消防員、調解員,還是樓門活動的組織策劃人。如今,他已經提交了入黨(dang) 申請書(shu) 。“樓裏的黨(dang) 員都是我的榜樣,希望我能對得起大家的信任。”他說。
通州區推動社區治理向居民小區、樓門延伸,依托市級樓門治理示範點建設,著力打造“溫暖樓門、和諧鄰裏”樓門建設品牌,引導黨(dang) 員發揮先鋒模範作用,充分激發廣大群眾(zhong) 參與(yu) 基層治理的積極性、主動性、創造性,推動建設人人有責、人人盡責、人人享有的基層治理共同體(ti) 。
參加“平安有我”消防安全誌願服務隊宣傳(chuan) 活動,獲得2積分;參加文明交通引導,獲得2積分;參加小記者團非遺體(ti) 驗課程,消耗2積分……打開潞城鎮“文明潞城”手機應用,不少活動報名火爆。
潞城鎮下轄54個(ge) 行政村,其中33個(ge) 為(wei) 平房村,治理難度不小。鎮上建立了“文明銀行”工作體(ti) 係,由鎮黨(dang) 委書(shu) 記和鎮長任行長,各村黨(dang) 組織書(shu) 記任分行行長,總行每月發布文明實踐活動主題清單,通過積分回饋機製,引導廣大群眾(zhong) 積極進行自我管理和服務。如今,在村黨(dang) 組織的帶領下,各村組建政策宣講隊、治安巡邏隊、環境保護隊等6支服務隊,黨(dang) 員帶頭、群眾(zhong) 參與(yu) ,常態化開展誌願服務活動。
“深入推進黨(dang) 建引領基層治理,要把服務群眾(zhong) 、造福群眾(zhong) 作為(wei) 出發點和落腳點。下一步,我們(men) 要始終堅持大抓基層的鮮明導向,加強基層治理體(ti) 係化建設,以黨(dang) 建引領基層治理能力提升、服務提標、治理提效,讓廣大群眾(zhong) 的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更加充實、更有保障、更可持續。”通州區委黨(dang) 建辦有關(guan) 負責同誌說。
《 人民日報 》( 2023年12月12日 17 版)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