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 > 即時新聞 > 地方

協調發展全麵提升水資源保障能力

發布時間:2023-12-19 09:33:00來源: 內蒙古日報

  水資源是經濟社會(hui) 發展的基礎性、先導性、控製性要素,水的承載空間決(jue) 定了經濟社會(hui) 的發展空間,經濟社會(hui) 高質量發展離不開水資源支撐和保障。

  內(nei) 蒙古是國家西部大開發、東(dong) 北振興(xing) 、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等重大區域協調發展戰略的承載區,治水興(xing) 水對於(yu) 內(nei) 蒙古尤為(wei) 重要。

  2023年10月,《國務院關(guan) 於(yu) 推動內(nei) 蒙古高質量發展奮力書(shu) 寫(xie) 中國式現代化新篇章的意見》(以下簡稱《意見》)發布,明確提出了“強化水資源保障能力”和多項具體(ti) 要求,完成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交給內(nei) 蒙古的五大任務,哪一項都離不開水。

  解讀

  ——強化水資源保障能力怎麽(me) 幹?

  “自治區水資源匱乏且時空分布不均,供需矛盾突出,除鬆花江流域外,全區人均水資源量僅(jin) 為(wei) 全國人均水平的2/5,水資源稟賦與(yu) 人口、耕地及經濟發展極不匹配,一些重點流域區域發展受製於(yu) 水、受困於(yu) 水的狀況越發明顯,地下水超采、河道斷流、湖泊萎縮等長期積累的水生態問題動態演變。西遼河流域是我國重要糧食主產(chan) 區,為(wei) 保障國家糧食安全做出重大貢獻,但流域地下水累計虧(kui) 空超過100億(yi) 立方米;黃河流域有300多個(ge) 工業(ye) 項目由於(yu) 無水而無法上馬,缺水量達5億(yi) 立方米;鬆花江流域雖然水資源較為(wei) 豐(feng) 富,但由於(yu) 缺乏水資源配置工程造成‘工程性’缺水問題突出。打好‘三北’三大戰役,築牢祖國北疆生態安全屏障同樣需要水資源的支撐。”自治區水利廳副廳長李彬說。

  《意見》強調要以生態優(you) 先、綠色發展為(wei) 導向,強化水資源保障能力。協調發展全麵提升水資源保障能力,為(wei) 經濟社會(hui) 發展提供有力支撐。李彬表示從(cong) 以下5個(ge) 方麵重點發力。

  一是嚴(yan) 格落實“四水四定”。督促各地區在製定國民經濟發展規劃、區域規劃、園區規劃等重要規劃時,要堅持“以水定城、以水定地、以水定人、以水定產(chan) ”基本原則,把水資源作為(wei) 最大剛性約束,使城鄉(xiang) 布局、土地開發、人口規模、產(chan) 業(ye) 結構、生態保護等與(yu) 水資源稟賦條件及水環境承載能力相協調。城鎮綠化、生態建設要堅持“以水定綠”,因地製宜選取節水抗旱樹種,宜林則林,宜草則草。

  二是精打細算用好水資源。將水資源開發利用嚴(yan) 格控製在管控指標範圍內(nei) ,根據水資源可利用量,合理確定各行業(ye) 水資源利用上限。對於(yu) 水資源超載地區,要製定水量退減方案,限期退減不合理用水,對超載地區的新增取水申請實行限審限批,嚴(yan) 格禁止擅自擴大農(nong) 田灌溉麵積。西遼河流域、鄂爾多斯台地區域,力爭(zheng) 2025年底前完成3.3億(yi) 立方米的壓減目標。到2025年底,全區用水量控製在196.3億(yi) 立方米之內(nei) ,各盟市用水總量不超管控指標。

  三是實施深度節水控水。將節水貫穿到經濟社會(hui) 發展全過程和各領域,全麵提高各行業(ye) 用水水平、用水效率。以西遼河流域和鄂爾多斯台地地下水超采區為(wei) 重點,加快推進農(nong) 業(ye) 節水,加快灌區續建配套與(yu) 現代化改造進程,大力推廣井灌區淺埋滴灌技術,推進農(nong) 業(ye) 水價(jia) 綜合改革,下大力氣解決(jue) “大水漫灌”問題,逐步實現地下水采補平衡。大力實施工業(ye) 節水,對沿黃地區老舊工業(ye) 企業(ye) 實施節水改造,嚴(yan) 控高耗水項目上馬,對新建、改建、擴建項目用水水平要求必須達到先進用水定額水平,對不符合水耗準入要求的項目一律不予審批取水許可。全麵加強再生水等非常規水源在工業(ye) 生產(chan) 、城市綠化方麵的配置利用。

  四是著力做好“增水”文章。綜合考慮經濟高質量發展和基本實現社會(hui) 主義(yi) 現代化目標對水資源的需求,統籌國家水網主網、區域水網等國家水網格局以及自治區人口和產(chan) 業(ye) 布局、水資源稟賦特征,構建“周水濟腹、三縱四橫、六域貫通、多源調配”水資源空間均衡配置網絡布局,全麵提高水資源統籌調配能力、供水保障能力和戰略儲(chu) 備能力。

  五是從(cong) 嚴(yan) 從(cong) 細管好水資源。各盟市已基本完成將水資源管控指標細化分解至基本用水單元,自治區將加大力度監督落實,確保水資源剛性約束作用的有效發揮。進一步深化水資源稅和農(nong) 業(ye) 水價(jia) 綜合改革,積極推進用水權改革,實行定額(計劃)管理、階梯(累進)水價(jia) ,建立“節獎超罰”的機製,通過價(jia) 格杠杆有力促進水資源節約集約利用。充分發揮計量監測的基礎性、支撐性作用,工業(ye) 、生活用水計量全覆蓋,重點用水戶全部實現在線計量監控,農(nong) 業(ye) 灌溉井全麵實施“以電折水”計量,強化數字化信息化智慧化監管,以科技手段助力水資源集約高效利用。

  行動

  ——加快推進水資源集約節約利用

  黨(dang) 的十八大以來,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站在實現中華民族永續發展和國家安全的戰略高度,多次就水資源保護和節約集約利用作出重要講話重要指示批示,提出節水優(you) 先、空間均衡、係統治理、兩(liang) 手發力的治水思路,明確要求要堅持以水定城、以水定地、以水定人、以水定產(chan) ,把水資源作為(wei) 最大的剛性約束,合理規劃人口、城市和產(chan) 業(ye) 發展,堅決(jue) 抑製不合理用水需求,大力發展節水產(chan) 業(ye) 和技術,大力推進農(nong) 業(ye) 節水,實施全社會(hui) 節水行動,推動用水方式由粗放向節約集約轉變,為(wei) 做好新時期水資源管理保護各項工作提供了科學指引和根本遵循。

  管好水需要從(cong) 嚴(yan) 從(cong) 細算好水量“精細賬”。呼倫(lun) 貝爾市全方位貫徹“四水四定”原則,把水資源、水生態、水環境承載能力作為(wei) 剛性約束,嚴(yan) 守水資源開發利用上限,大力推動農(nong) 業(ye) 節水增效、工業(ye) 節水減排、節水型高校建設,推進由粗放用水方式向節約集約用水方式的根本性轉變,目前,海拉爾區等8個(ge) 旗市區已完成縣域節水型社會(hui) 建設任務,全市4所高校全部完成節水型高校創建工作,全市高耗水行業(ye) 節水型企業(ye) 建成率達到86%。

  烏(wu) 海市完成供水管網更新改造38.78公裏,累計排查供水管網約2600公裏,城市節水工作全麵推進。如今,烏(wu) 海市因地製宜明確管網漏損治理工程實施方案,加快實施智能化改造、管網更新改造和管網分區計量等供水管網漏損治理工程。

  在鄂爾多斯市鄂托克前旗,依據地下水資源壓減指標,不斷優(you) 化水資源配置,強化水資源調度,通過“節、調、補、技、管、引”等綜合措施,打出一套地下水超采治理“組合拳”。該旗敖勒召其、三段地地下水超采區的農(nong) 田95%以上實現高效節水灌溉,全旗地下水超采區水位繼續回升。

  “圍繞國務院《意見》水利工作任務,自治區水利廳已製定印發《關(guan) 於(yu) 貫徹落實〈國務院關(guan) 於(yu) 推動內(nei) 蒙古高質量發展奮力書(shu) 寫(xie) 中國式現代化新篇章的意見〉的實施方案》,並已協調爭(zheng) 取水利部出台相關(guan) 配套政策。下一步,內(nei) 蒙古自治區將立足地域特點和水資源條件,認真貫徹落實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考察內(nei) 蒙古重要講話、重要指示精神,按照國務院《意見》提出的目標,立足自治區水資源與(yu) 經濟社會(hui) 發展布局不匹配和水利基礎設施短板弱項,加快推進自治區水網建設,不斷強化水資源保障能力。”李彬說。

  目標

  ——協調發展全麵提升水資源保障能力

  引綽濟遼工程總投資252億(yi) 元,是國務院確定的172項節水供水重大水利工程之一,屬國家水網骨幹工程,也是內(nei) 蒙古自治區迄今為(wei) 止投資規模最大的水利工程。

  引綽濟遼輸水工程隧洞段施工二標全長58.5公裏,是引綽濟遼工程7個(ge) 隧洞施工標段中最長的標段,也是引綽濟遼工程的關(guan) 鍵線路。日前,內(nei) 蒙古引綽濟遼輸水工程7個(ge) 隧洞標中單體(ti) 隧洞最長的標段——隧洞二標2#-3主洞貫通,為(wei) 工程全線貫通奠定堅實基礎。

  內(nei) 蒙古以引綽濟遼、內(nei) 蒙古支線等重大引調水工程為(wei) 骨幹,以本地水庫為(wei) 節點,以城鄉(xiang) 供水管網及河湖溝渠為(wei) 脈絡,以河流分布布局水源工程,構建多源保障的城鎮供水體(ti) 係,提高區域供水安全保障能力。

  統籌考慮鄉(xiang) 村振興(xing) 發展及實際用水需求,優(you) 化農(nong) 村牧區供水工程布局,提升供水保障水平是內(nei) 蒙古強化水資源保障能力的一個(ge) 著力點。

  內(nei) 蒙古以呼和浩特等4個(ge) 再生水配置利用試點盟市為(wei) 重點,加大再生水、疏幹水等非常規水源配置利用,大力推進煤礦綠色保水采煤,將礦井水等非常規水源納入水資源統一配置。

  在鄂爾多斯市康巴什東(dong) 方斕郡住宅小區,雨水循環再利用一年可節約綠化灌溉用水達3000噸左右。

  下一步,內(nei) 蒙古將積極督促、指導試點城市加快推進再生水利用配置試點建設,確保到2025年全麵完成試點建設任務。

  以提升農(nong) 業(ye) 用水效率、提高供水保障水平、增強糧食和重要農(nong) 產(chan) 品綜合生產(chan) 能力為(wei) 目標,內(nei) 蒙古結合在建和規劃建設的水源工程,統籌安排新建一批現代化灌區,推進恢複、改善和適度新增灌溉麵積,為(wei) 保障糧食安全、推進農(nong) 業(ye) 農(nong) 村現代化、鞏固脫貧攻堅成果、實施鄉(xiang) 村振興(xing) 提供水利支撐與(yu) 保障。

  為(wei) 了引導農(nong) 民參與(yu) 農(nong) 田水利建設與(yu) 管理,保障農(nong) 業(ye) 生產(chan) 有序和高效用水,2023年,巴彥淖爾市杭錦後旗加快推進農(nong) 民用水組織運行管理新模式建設,按照“宜鎮則鎮、宜村則村、宜渠則渠”的原則,將原有的“個(ge) 人承包”管理渠道模式更改為(wei) “支部+群管組織”管理渠道模式,依法建立農(nong) 民用水合作社58家,覆蓋全旗所有村社和灌溉直口渠係,使基層用水組織運作更加規範、職能發揮更強。

  同時,內(nei) 蒙古加快推進黃河幹流水權盟市間轉讓二期工程項目建設,力爭(zheng) 2026年底前完成1.2億(yi) 立方米水權交易。積極爭(zheng) 取黃河“八七”分水指標調增,著力提升黃河流域、西遼河流域等重點區域水資源承載能力,增強水資源空間調配能力。

  數據顯示,2022年全區用水總量為(wei) 193.47億(yi) 立方米,萬(wan) 元地區生產(chan) 總值(當年價(jia) )用水量為(wei) 74.96立方米,較2020年下降8.9%,萬(wan) 元工業(ye) 增加值(當年價(jia) )用水量為(wei) 13.65立方米,較2020年下降13.0%。

  “到2035年,初步建成與(yu) 基本實現社會(hui) 主義(yi) 現代化相適應的內(nei) 蒙古自治區骨幹水網,水安全保障能力顯著提升。全區用水總量控製在國家下達指標內(nei) ,供水安全係數達到1.10以上,水資源剛性約束作用顯著增強,深度節水控水體(ti) 係基本完善,農(nong) 田灌溉水有效利用係數達到0.61以上,萬(wan) 元工業(ye) 增加值用水量較2020年下降25.3%,節水型生產(chan) 和生活方式基本建立,用水效率和效益逐步提高。依托水網骨幹工程建設,水資源配置格局進一步優(you) 化,水生態空間得到有效管控,水土流失得到明顯控製,水土保持率達到56.89%。地下水超采區得到有效治理,河湖生態流量得到有效保障。”李彬說。(記者 張慧玲)

(責編:李文治)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