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紅色搖籃”的傳承與實踐
日前,一場關(guan) 於(yu) “新時代背景下幼兒(er) 園課程思與(yu) 行”的分享會(hui) 在西安市第一保育院(以下簡稱“西安市一保”)進行。
西安市一保黨(dang) 支部書(shu) 記、院長王淑君向來訪的園長和老師介紹了保育院的園本課程——“搖籃課程”,從(cong) 紅色、傳(chuan) 承、實踐、成長的角度講述“搖籃課程”的思與(yu) 行。與(yu) 會(hui) 專(zhuan) 家與(yu) 幼兒(er) 園教育工作者一起,共同探討新時代幼兒(er) 園課程的建設問題。
了解小紅馬的大轉移
西安市一保的前身為(wei) 陝甘寧邊區戰時兒(er) 童保育院,創建於(yu) 1938年10月,是中國共產(chan) 黨(dang) 在延安時期創辦最早的幼兒(er) 園,被譽為(wei) “紅色搖籃”。
西安市一保堅持紅色育人從(cong) 娃娃抓起,通過幾代人的努力,逐步形成了係統的“搖籃課程”。“搖籃課程”以“中國心”“閃亮星”為(wei) 育人目標,培養(yang) 愛祖國、愛家鄉(xiang) 、愛集體(ti) 、愛和平,誠實、自尊、自信、勇敢、活潑的保育生。
“小朋友們(men) ,讓我們(men) 跟著‘小紅馬’回到1946年大轉移的那段歲月。當戰爭(zheng) 來臨(lin) ,保育院的老師和小朋友們(men) 該怎麽(me) 做?在這個(ge) 過程中又發生了什麽(me) 樣的故事?”
11月24日,西安市一保大八班正在上“搖籃課程”之“小紅馬的大轉移”,劉希璐老師帶著小朋友們(men) “回到”80多年前的延安,“體(ti) 驗”那段難忘的烽火歲月。
1946年,因為(wei) 緊張的戰爭(zheng) 形勢,陝甘寧邊區政府決(jue) 定對保育院進行大轉移。年齡小一點的孩子由老師背在身上,年齡稍大一點的孩子躲進騾馬背上的筐裏,經綏德等地,東(dong) 渡黃河到山西。直到1948年9月,老師和孩子們(men) 才回到延安李家窪。曆時20個(ge) 月的安全大轉移,無一人掉隊,無一人傷(shang) 亡。
“小朋友們(men) ,老師想問問你們(men) ,大轉移的起點在哪裏?終點又在哪裏?”劉希璐提問。
“地圖上畫紅五星的地方,就是出發的地方——李家窪。最後,大家都回到了李家窪!”小朋友們(men) 說。
“當時小紅馬和小朋友都經過了哪些關(guan) 卡?遇到了什麽(me) 樣的危險?”
“有敵人追擊!”“還有飛機轟炸!”小朋友爭(zheng) 先恐後舉(ju) 手回答。
在課堂上,劉希璐帶著孩子們(men) 以多種方式了解那段難忘的歲月。他們(men) 翻看老照片,讀《小紅馬的轉移日記》,為(wei) 日記排序,畫出當時的場景……
“‘小紅馬的大轉移’是‘搖籃課程’的一項重要內(nei) 容,我們(men) 嚐試從(cong) 幼兒(er) 視角出發,幫助幼兒(er) 深入了解大轉移時發生的動人故事。孩子們(men) 在讀日記的過程中,知道了轉移路上發生的許多感人故事,加深了對紅色曆史的了解。”劉希璐向記者介紹。
通過“主題+”解決(jue) 難題
“搖籃課程”從(cong) 幼兒(er) 身心發展的需要出發,形成合理的教育目標、教育內(nei) 容、教育方法,科學推進教育實施過程,以主題的形式建構幼兒(er) 每一階段的生活經驗。在一輪輪的實踐中,“搖籃課程”不斷調整和優(you) 化,從(cong) 課程理念、課程目標、課程內(nei) 容、課程實施和課程評價(jia) 5方麵,清晰構建了“搖籃課程”體(ti) 係。
華東(dong) 師範大學教育學部教授周兢認為(wei) ,幼兒(er) 園如何在課程內(nei) 容和課程結構上實現突破,是當今中國幼兒(er) 教育課程研究的難題。西安市一保進行了非常有價(jia) 值的探索,他們(men) 用“主題+”和“+主題”的方式解決(jue) 難題。“主題+”是在既定主題中加入5大教育核心內(nei) 容(誌情、健康、勞動、學業(ye) 、均衡),形成具有特色的主題課程;“+主題”則在既定主題外根據幼兒(er) 園特色、幼兒(er) 年齡特點和興(xing) 趣,設定活動內(nei) 容。
周兢說:“西安市一保在一個(ge) 個(ge) 不同的主題中嵌入‘搖籃課程’的育人目標,開展獨具特色的課程內(nei) 容和活動,形成兒(er) 童可持續學習(xi) 的‘搖籃課程’概念,為(wei) 課程研究帶來一個(ge) 很好的案例。”
“園本課程是以法律法規及相關(guan) 政策為(wei) 指導,以幼兒(er) 園現實的環境和條件為(wei) 背景,以幼兒(er) 的需要為(wei) 出發點,以幼兒(er) 園教師為(wei) 主體(ti) 構建的課程。園本課程要挖掘幼兒(er) 園和社區的課程資源,要與(yu) 現實生活建立聯係。”王淑君說。
因地製宜因園製宜
“課程建設是幼兒(er) 園內(nei) 涵發展的關(guan) 鍵。不同幼兒(er) 園客觀存在地域、類型、層級等方麵的差異,其課程建設在遵循規律的基礎上會(hui) 各有差異。”陝西省學前教育研究會(hui) 常務副理事長、陝西省學前師範學院教授王怡在接受采訪時表示,“幼兒(er) 園在推進園本課程建設的過程中,既要因地製宜,也要因園製宜,做好園本課程建設的科學規劃。”
王怡認為(wei) ,學前教育階段要充分尊重和保護幼兒(er) 的好奇心和探究興(xing) 趣,最大限度地支持和滿足幼兒(er) 通過直接感知、實際操作和親(qin) 身體(ti) 驗獲取經驗的需要。
不同地區的文化帶給幼兒(er) 的生活經驗也不相同。因此,幼兒(er) 園的課程建設不能按統一標準進行。幼兒(er) 園做好園本課程建設的前提是對自身的“把脈診斷”,並在此基礎上結合園所的課程資源、教師專(zhuan) 業(ye) 化水平、幼兒(er) 的興(xing) 趣和需求等進行持續化的課程改革與(yu) 探索。園本課程的體(ti) 係和框架形成後,還需要在實踐中反複檢驗和優(you) 化。
王怡建議,園本課程設計一定要以幼兒(er) 為(wei) 原點出發,從(cong) 幼兒(er) 身心發展的角度尋找最佳落腳點,切勿偏離了兒(er) 童發展這條道路。
幼兒(er) 園課程建設需要有示範引領。從(cong) 2018年起,陝西啟動了全省學前教育課程示範基地建設,每年評出20個(ge) 示範基地。截至2022年底,全省已評選出學前教育課程建設示範基地90個(ge) 。這些示範基地積極發揮示範引領作用,探索課程建設路徑,輻射和帶動全省各級各類幼兒(er) 園立足園所實際、踐行遊戲理念、豐(feng) 富課程資源、深化課程評價(jia) ,推動了全省幼兒(er) 園課程體(ti) 係的創新與(yu) 發展。(郭妍)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