賦能千行百業 數字重慶建設中的電信“實踐”
種苗工廠裏,依托物聯網技術,可對種苗的全生命周期進行實時監測並精準滴灌;通過手機小程序,居民可一鍵將遇到的難題反饋給有關(guan) 部門,並迅速得到答複和解決(jue) ;運用5G技術,遠在大山深處的村民在“家門口”也能享受到司法服務……
今年4月,重慶召開數字重慶建設大會(hui) ,吹響了數字重慶建設的“衝(chong) 鋒號”。當前,數字技術正日益融入重慶經濟社會(hui) 發展各領域全過程,深刻改變著生產(chan) 、生活和社會(hui) 治理方式。
為(wei) 探尋城市發展背後的數字動力,近日,記者走訪了中國電信重慶公司在渝部分數字服務項目,邊看、邊問、邊聽,了解該公司是如何發揮自身優(you) 勢,在助力數字重慶建設中賦能千行百業(ye) 。
產(chan) 業(ye) 更高效
初冬時節,記者走進位於(yu) 渝北區興(xing) 隆鎮的“智慧種苗工廠”,隻見寬敞明亮的溫室大棚內(nei) ,生機勃勃,卻空無一人。整齊排列的種苗上方,分布著一些管道和噴淋設備。
“這是智慧水肥噴淋係統。”同行的中國電信重慶公司該項目負責人胡然介紹,種苗工廠完成智能化升級改造後,依托中國電信的物聯網,結合數字孿生技術,實現了對種苗的播種、育苗、轉運、大棚培育等環節進行全生命周期實時監測,從(cong) 而精準施策進行育苗。
物聯網技術是如何應用在育苗環節?胡然舉(ju) 例說,傳(chuan) 統的育苗,更多依靠經營者的目測和經驗。如果遇到營養(yang) 缺失,往往要在種苗葉子黃了,才能被發現,此時介入隻是事後補救,不僅(jin) 質量難以得到保證,育苗周期也會(hui) 因此變長。
“采用物聯網技術後,通過分布在育苗各個(ge) 環節的智能化設備,可將土壤、溫濕度、水質、蟲情等關(guan) 鍵指標實時顯示,一旦發現指標偏離,能第一時間進行預警處置,將問題扼殺在萌芽狀態。”胡然說,依托數字技術,除了可以避免種苗生長不良等情況,還可以實現增產(chan) 、增效,並提升作物的品質。
在數字化技術應用的基礎上,該工廠還實現了生產(chan) 智能化。智慧種苗工廠現場負責人仇明國介紹,通過全自動播種流水線,僅(jin) 需2個(ge) 工人操作,8個(ge) 小時可播種100萬(wan) 粒種子,與(yu) 傳(chuan) 統人工播種相比,效率提高了60倍。
“隻要有訂單需求,工廠可實現全年全季節育苗。”仇明國說,以智慧種苗工廠一期為(wei) 例,在沒有滿負荷運作的前提下,兩(liang) 個(ge) 大棚一年產(chan) 出了種苗5000萬(wan) 株。同樣的種植規模,如采用傳(chuan) 統育苗方式,一年僅(jin) 能產(chan) 出不到2000萬(wan) 株。
工廠的增產(chan) 、增效,也讓經營者堅定了數字化賦能的決(jue) 心。未來,智慧種苗工廠還將與(yu) 中國電信共同打造工業(ye) 互聯網與(yu) 智慧農(nong) 業(ye) 相結合的5G+生產(chan) 管理,進一步提升高質、高產(chan) 的培育種苗,同時發展種苗區塊鏈溯源生態鏈,讓消費者能夠看到種苗培育上下遊的產(chan) 業(ye) 信息,更加放心。
生活更智慧
數字技術的應用,不僅(jin) 改變著產(chan) 業(ye) 模式,也在改變著百姓生活。在成功打造智慧種苗工廠後,今年,興(xing) 隆鎮與(yu) 中國電信渝北分公司又聯合開發了“興(xing) 隆有禮”“興(xing) 隆智治”基層自治應用係統,進一步助力數字鄉(xiang) 村建設。
“簡單來說,‘興(xing) 隆有禮’是老百姓與(yu) 政府部門交流的工具,‘興(xing) 隆智治’是政府部門實現自我管理和掌上辦公的工具。”興(xing) 隆鎮黨(dang) 委書(shu) 記陳正進介紹,“興(xing) 隆有禮”微信小程序設置了一鍵求助、市場監督、網格服務等功能板塊,群眾(zhong) 遇到難題,可用手機一鍵提交需求。相關(guan) 工作人員利用“興(xing) 隆智治”微信小程序可及時進行辦理。
陳正進舉(ju) 例說,以前,村民遇到停水,隻能去找村幹部反映情況,村幹部再反映給鎮農(nong) 業(ye) 服務中心,再去對接水廠,整個(ge) 流程下來至少要一天的時間。如今,村民通過“興(xing) 隆有禮”微信小程序反映情況後,工作人員會(hui) 在5分鍾內(nei) 交辦,水廠半小時內(nei) 接單,並及時反饋情況或到現場進行處置,真正讓數字技術賦能百姓生活。
在城市社區,數字技術的應用更為(wei) 廣泛。位於(yu) 九龍坡區謝家灣街道的民主村社區,在進行城市更新項目建設的同時,與(yu) 中國電信九龍坡分公司聯合打造了“雲(yun) 上民主村”數字化平台,以此提升社區公共服務能力,助力實現基層治理更高效、鄰裏生活更便捷、社區安全看得見。
“平台通過物聯網技術,將社區內(nei) 的攝像頭、燈標、垃圾站等物聯網設備進行集納管理,確保所有信息可以提取、統計、分析和研判。”“雲(yun) 上民主村”項目負責人龔長河介紹,平台圍繞完整社區的數字化建設,打造了渝快智治、渝見鄰裏、平安韌性等九大場景,可提供誌願服務、房屋租賃、報事報修等30餘(yu) 項服務。
通過一台手機,社區居民、工作人員和遊客均可便捷使用“雲(yun) 上民主村” 數字化平台。在這裏,社區工作人員可通過平台實現社區數字化管理,社區居民可隨時查詢空氣質量、實時空餘(yu) 車位、社區服務電話等,遊客也可以在小程序上了解民主村的曆史文化記憶,跟著智慧地圖找尋美食、超市和服務站。
為(wei) 響應數字重慶建設要求,未來,“雲(yun) 上民主村”數字化平台還將接入“渝快政”和“渝快辦”政務服務平台,並作為(wei) 社區級應用入口與(yu) 街鎮級基層治理中心對接,為(wei) 基層治理解決(jue) “最後一公裏”的難題,讓居民生活更智慧。
司法更便民
在重慶,數字化技術也在有效助推著司法為(wei) 民。從(cong) 2022年起,一輛輛外觀印有“車載便民法庭”醒目標誌的車輛,行駛在山城的大街小巷、鄉(xiang) 間小道。就地解紛、送法上門……時至今日,“車載便民法庭”的足跡已覆蓋了全市所有鄉(xiang) 鎮。
這款5G版“車載便民法庭”,是由重慶市高級人民法院聯合中國電信重慶公司等共同研發而成。“與(yu) 以往的版本相比,這款‘車載便民法庭’配備了5G定製網,在5G網絡切片技術的保障下,可滿足360度全景智慧庭審、在線遠程開庭等司法需求。”中國電信重慶公司政法公安事業(ye) 部總經理肖龍介紹。
在5G技術的支持下,加上車體(ti) 小、功能強等特點,5G“車載便民法庭”很快在重慶被廣泛應用。“車上掛有國徽,有原告席、被告席、審判員席,立案、調解、審判等法律程序都可以在車上進行。”重慶市高級人民法院信息技術管理處處長張偉(wei) 表示,由於(yu) 5G網絡具有高速率、低時延的特點,通過“車載便民法庭”,老百姓在“家門口”也能在線參與(yu) 遠方的庭審。
“庭審隻是‘車載便民法庭’的功能之一,更為(wei) 重要的是它解決(jue) 了偏遠地區的普法問題。”張偉(wei) 說,5G“車載便民法庭”車身輕便,可實現在山間小道、地頭院壩、小區空地隨時駐足,展開法治宣傳(chuan) 、訴源治理、執法辦案等“一站式”巡回司法服務。
深入實地進行庭審,以案普法的效果也十分明顯。此前,在巴南區一鄉(xiang) 鎮某老舊小區,部分居民們(men) 因為(wei) 加裝電梯事宜,產(chan) 生矛盾鬧上法庭。一審判決(jue) 後,居民不服繼續上訴。在二審時,法院利用“車載便民法庭”將庭審現場設在了小區院壩,數百名居民參與(yu) 了旁聽。庭審中,上訴居民沒有了一審時的“無理取鬧”,在法官的調解下,很快雙方就進行了和解。之後,加裝電梯事宜也得到了順利實施。
2022年至今,全市“車載便民法庭”共開展巡回審判、全域立案、法治宣傳(chuan) 8761次,提供證據提交、案件查詢、文書(shu) 送達等智能訴訟服務19000餘(yu) 件次,現場以案釋法、以宣普法、以詢講法,惠及基層群眾(zhong) 55萬(wan) 以上。
“今年以來,重慶法院還在積極融入和服務數字重慶數字法治建設,將數字化技術融入案件審理,讓數據多跑路,百姓不跑腿。”張偉(wei) 表示,為(wei) 增強司法惠民工作,當前正在推動實施“數智法院”文書(shu) 送達、案件查詢、典型案例、庭審直播、在線庭審等訴訟服務通過IPTV和數字電視走進千家萬(wan) 戶,讓老百姓切實感受到公平正義(yi) 就在身邊。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