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 > 即時新聞 > 地方

瀏陽北盛鎮:黨建引領促振興 “紅色村”展新顏

發布時間:2023-12-20 15:07:00來源: 人民網-湖南頻道

  走進冬日的湖南瀏陽市北盛鎮馬戰村,連片的農(nong) 田一望無垠,一個(ge) 個(ge) 高顏值美麗(li) 屋場映入眼簾,村民們(men) 三五成群,漫步在恬靜的村莊裏,歡聲笑語回蕩在廣場庭院,處處升騰著生機與(yu) 希望。

  馬戰村是王震將軍(jun) 故裏,擁有深厚的紅色底蘊。近年來,馬戰村以黨(dang) 建為(wei) 引領,圍繞“共建共治共享”抓實紅色村建設,為(wei) 深化基層治理、提升人居環境、發展壯大村級集體(ti) 經濟注入了源源不斷的紅色動能。

  支部結對共建

  助力鄉(xiang) 村振興(xing)

  日前,走進馬戰村高標準農(nong) 田示範基地,連片的農(nong) 田鋪陳整齊,依然湧動著豐(feng) 收後的喜悅。與(yu) 以往不同的是,從(cong) 格田改造到育秧插秧,今年的水稻種植更顯“科技範”,農(nong) 業(ye) 生產(chan) 精細化程度顯著提升。

  “這得益於(yu) 我們(men) 的幫扶單位——北大荒集團黑龍江八五〇農(nong) 場有限公司的大力支持。”馬戰村黨(dang) 總支書(shu) 記、村委會(hui) 主任趙立說。

  2023年,北盛鎮黨(dang) 委攜手北大荒集團黑龍江八五〇農(nong) 場有限公司黨(dang) 委,打造黨(dang) 建聯盟“南北共情”現代農(nong) 業(ye) 科技示範區,通過結對共建,八五〇農(nong) 場有限公司在馬戰村已打造了210畝(mu) 水田示範點,采用北大荒標準化種植管理模式,推進育秧生產(chan) 。

  很難想象,眼前這一大片農(nong) 田是由70多塊小田改造而成。原先,由於(yu) 小田阡陌縱橫、水圳散布,耕種不易開展,村民的種糧意願普遍不高。而在示範區的打造過程中,通過衛星導航平地係統,僅(jin) 用10天的時間就完成了格田改造和清淤疏浚工作。

  同時,示範區還引進新農(nong) 機,並運用覆土播種一體(ti) 機,在當地示範應用集中育秧等技術,機械化的流程有效避免了育秧時底土、種子、人工的浪費,整體(ti) 實現育秧的集約化、規模化、自動化和高效化管理,真正做到精準科學育秧,助力鄉(xiang) 村振興(xing) 。

  “這次來到王震將軍(jun) 的家鄉(xiang) 共建農(nong) 業(ye) 科技示範區,非常有意義(yi) ,我們(men) 一定會(hui) 把示範區建好,用實際行動帶動村民種好地、多打糧。”農(nong) 業(ye) 科技示範區合作項目負責人王磊說。

  田野澆灌希望,愛心傳(chuan) 遞溫暖。今年3月29日,馬戰村共建單位長房集團的青年誌願者走進馬戰小學,牽手開展“藍絲(si) 帶”愛心助學活動。現場,長房集團“藍絲(si) 帶”愛心傳(chuan) 遞基金向學校捐贈了價(jia) 值8萬(wan) 元的教育設施,為(wei) 10名困境青少年送上助學金,並通過“藍絲(si) 帶夢想屋”幫助30名學子圓夢“微心願”。

  今年10月,馬戰村流轉的100多畝(mu) 板栗林大豐(feng) 收後卻遭遇滯銷。得知消息後,長房集團迅速組織員工集中購買(mai) 、推銷農(nong) 產(chan) 品。不到一天的時間,上千斤板栗便銷售一空,紓解了村集體(ti) 和農(nong) 戶的“甜蜜負擔”。

  趙立表示,長房集團還參與(yu) 了村級集體(ti) 經濟產(chan) 業(ye) 發展、美麗(li) 屋場建設、紅色旅遊基礎設施建設等工作,為(wei) 激活鄉(xiang) 村發展、助力鄉(xiang) 村振興(xing) 提供支持。除此之外,還有瀏陽農(nong) 商銀行、長沙銀行瀏陽北盛支行等單位通過結對共建,為(wei) 村級帶來了金融扶農(nong) 和金融知識普及。

  黨(dang) 員示範帶頭

  推動項目建設

  環境優(you) 美的庭院、隨處可見的創意牆畫、幹淨整潔的柏油路……迎著朝陽,漫步在馬戰村新江美麗(li) 屋場,一個(ge) 個(ge) 鄉(xiang) 村小景觀漸次展現在眼前,令人心向往之。美麗(li) 屋場,美如其名。

  事實上,建設美麗(li) 屋場並非易事。從(cong) 規劃、建設到管理,要得到全體(ti) 村民的支持,錢從(cong) 哪裏來,人心如何聚?這時候,黨(dang) 員的示範帶頭作用便得到了充分體(ti) 現。

  依托村民代表聯係服務群眾(zhong) 工作,馬戰村成立了由黨(dang) 員、鄉(xiang) 賢組成的屋場建設委員會(hui) ,通過黨(dang) 員帶群眾(zhong) ,積極開展人居環境整治,吹響了屋場建設衝(chong) 鋒號。

  趙克強是馬戰村第三支部書(shu) 記,也是屋場建設委員會(hui) 成員之一。屋場建設過程中,他帶頭義(yi) 務出工清掃施工現場,為(wei) 屋場建設出謀劃策,廣泛動員群眾(zhong) 主動參與(yu) 到規劃建設中來。

  麵對建設過程中出現的問題,趙克強等黨(dang) 員迎難而上,發動村民籌集資金二十餘(yu) 萬(wan) 元。不少村民也“坐不住”了,主動投工投勞,還自發成立宣講隊、施工隊、環衛隊。大家凝心聚力,啃下了建設過程中的一塊塊“硬骨頭”。

  從(cong) 征求意見到施工方案確定,黨(dang) 員帶頭,群眾(zhong) 籌資投勞,不到四個(ge) 月時間,便完成了園林綠化、健身設施、文化廣場、道路硬化等的改造和建設。

  經過半年的建設,新江美麗(li) 屋場迎來大變樣,綠化帶幹淨整潔,村組道路平坦暢通,房前屋後變得清爽靚麗(li) ,村民的幸福感、獲得感節節攀升。如今,新江美麗(li) 屋場已成為(wei) 村民們(men) 休閑的熱門“打卡地”。

  黨(dang) 員帶頭走在前,群眾(zhong) 爭(zheng) 先齊頭進。今年,北盛鎮啟動金陽公園建設項目,作為(wei) 一名預備黨(dang) 員,鄧全軍(jun) 自告奮勇當起了帶頭人,積極上戶做思想工作,多次組織召開小組動員會(hui) 議,協助簽訂山土流轉協議。

  “鄰裏發生矛盾糾紛時,他也第一時間上門找當事人了解情況,和風細雨調解矛盾。”趙立說,在屋場建設過程中,還有許多像趙克強和鄧全軍(jun) 這樣的黨(dang) 員或入黨(dang) 積極分子活躍在群眾(zhong) 身邊,充分發揮了基層黨(dang) 組織的引擎作用。

  如今,隨著美麗(li) 屋場建設持續推進,馬戰村的人居環境持續改善,村級集體(ti) 經濟發展取得新成效,鄉(xiang) 風文明得到極大改觀,鄉(xiang) 村振興(xing) 的“一池春水”正被激活。

  鄰長真情服務

  鄰裏幸福和睦

  “真沒想到水管這麽(me) 快就修好了,幫我們(men) 解決(jue) 了一個(ge) 大難題。”12月5日,在馬戰村馬戰片區,擰開水龍頭,看著清澈的自來水噴湧而出,村民們(men) 興(xing) 奮不已,對江背組1號“睦鄰裏”鄰長王俊越豎起了大拇指。

  連日來,馬戰村美麗(li) 屋場建設如火如荼。然而,前段時間,不少村民發現家裏的水不像以前一般清澈,水流也變小了許多。

  身為(wei) 鄰長的王俊越也察覺了這一情況,於(yu) 是第一時間查看沿路管道情況,終於(yu) 找出了“病因”:原來,由於(yu) 挖機來回施工作業(ye) ,導致部分水管變形,泥水滲入管道,影響到了周圍三個(ge) 小組的村民用水。

  測量破損水管長度、籌資購置水管材料……在王俊越的帶動下,不到兩(liang) 天的時間,便完成了新管道鋪設以及破開路麵修複,恢複了村民生活用水。“作為(wei) 一名村民代表,能夠為(wei) 大家辦一些實事,很有成就感。”王俊越說。

  自村民代表聯係服務群眾(zhong) 工作開展以來,馬戰村90多名村民代表深入群眾(zhong) 解難題、優(you) 服務,根據群眾(zhong) 需求開展係列幫扶慰問、政策解釋、矛盾調解、上門服務等活動,不斷向群眾(zhong) 傳(chuan) 遞溫暖,為(wei) 群眾(zhong) 幸福加碼。

  “鄒姨,最近身體(ti) 還好嗎?天冷了要多穿些衣服。”早上8點,董才臘來到鄰居鄒美英家,熟練地拿出水桶,幫老人挑水。冬日嚴(yan) 寒,鄰裏的噓寒問暖讓鄒美英倍感溫暖。

  鄒美英年過八旬,老伴去世多年,兒(er) 子在外打工,常年一個(ge) 人生活。作為(wei) 一名老黨(dang) 員,董才臘不僅(jin) 時不時幫老人挑水,還經常送來飯菜,幫忙打掃衛生,悉心照顧這位鄰居。

  不止是鄒美英,董才臘還連續十多年照顧鄰組的一名五保戶,逢年過節送水果禮品,平日裏送一些雞蛋麵條等食物。此外,在一名村民患病期間,董才臘更是主動幫他挖土種菜、播禾種穀,用無私愛心傳(chuan) 遞孝老愛親(qin) 、助人為(wei) 樂(le) 的正能量。

  “黨(dang) 員和村民代表已經成為(wei) 了為(wei) 民服務的重要載體(ti) ,獲得了廣大群眾(zhong) 的信賴和認可。”趙立表示,接下來馬戰村將堅持以黨(dang) 建為(wei) 引領,牢記為(wei) 民宗旨,積極為(wei) 群眾(zhong) 辦實事、解難題,不斷推動村民代表聯係服務群眾(zhong) 工作走深走實。(袁安)

(責編:李文治)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