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 > 即時新聞 > 地方

庫布其沙漠治理模式為世界開出“中國良方”

發布時間:2023-12-21 15:38:00來源: 內蒙古日報

  初冬時節,在庫布其沙漠境內(nei) G242道路沿線兩(liang) 側(ce) ,林草生態建設還在熱火朝天地進行中,一輛輛裝滿幹沙柳的皮卡不斷來回卸貨、數名治沙工人劃線、挖沙溝、栽植幹沙柳沙障,眼前的情景,猶如唱響在沙漠裏的一曲歡歌。

  沙柳沙障是機械沙障的一種,它集合了工程治沙和生物治沙的雙重功能,對近地表風速具有極大削弱作用,並能幹擾風沙運動。沙障的鋪設形式有隱蔽式方格和立體(ti) 式帶狀兩(liang) 種,庫布其沙漠境內(nei) G242道路沿線兩(liang) 側(ce) 主要采用方格沙障,相較於(yu) 相同布設下的條帶狀沙障防風阻沙能力更強。此外,鋪設沙障對於(yu) 庫布其沙漠境內(nei) 的植被恢複有一定作用,與(yu) 未鋪設沙障的流動沙丘相比,鋪設沙障後可改變地表的蝕積狀況,增強土壤抗蝕性,為(wei) 植被在流沙上定居提供相對穩定的環境。

  治沙工人秦佐峰說:“我們(men) 栽沙障就靠這個(ge) 犁子,工人拉成行子,50公分長的沙柳,地下栽20公分,地上留30公分,它在沙裏能固定3年左右,自然的草就起來了,進而把這一片沙子全護住了。”

  庫布其沙漠是中國第七大沙漠,總麵積達1.86萬(wan) 平方公裏。猶如一條黃色巨龍臥在鄂爾多斯高原北部,橫跨杭錦旗、達拉特旗、準格爾旗,一度被稱為(wei) 不可治理的“死亡之海”。

  經過30多年的治理,庫布其沙漠生態環境得到明顯改善,生態資源逐步恢複,沙區經濟不斷發展,形成獨特的沙漠治理模式,受到國際社會(hui) 的認可。2014年,庫布其沙漠生態治理區被聯合國環境規劃署確立為(wei) 全球沙漠生態經濟示範區。2017年,《聯合國防治荒漠化公約》第十三次締約方大會(hui) 在鄂爾多斯市召開,提煉總結的荒漠化治理鄂爾多斯模式,為(wei) 世界其他荒漠化地區提供了中國智慧和中國方案。

  自鄂爾多斯市杭錦旗黃河“幾字彎”荒漠化綜合防治庫布其沙漠治理攻堅戰全麵啟動以來,嚴(yan) 格按照“兩(liang) 帶、三區、兩(liang) 線”整體(ti) 規劃,分區、劃帶、設線圍繞黃河“幾字彎”庫布其沙漠及其周邊開展荒漠化綜合防治工作。G242公路作為(wei) “兩(liang) 線”規劃建設之一,是2023年—2025年重點攻堅任務,計劃安排各類林草生態保護建設任務6.3萬(wan) 畝(mu) ,其中攻堅二號點G242道路249公裏處,計劃向北延伸至沿黃高速公路交接段兩(liang) 側(ce) 建成長23公裏、寬500米的網格沙障,完成生態治理任務2.5萬(wan) 畝(mu) 。

  甘珠爾廟檸條林場場長李貴林說:“庫布其沙漠攻堅戰從(cong) 今年8月份開始一直在建設沙障,沙障總麵積25403畝(mu) ,現在已經完成12000多畝(mu) ,預計年底全部完工。”

  庫布其沙漠治理采用雙向碳中和模式,即在降碳減排和綜合治理層麵,同步推進生態治沙增匯與(yu) 光伏治沙減排相結合,一方麵持續推進沿黃河流域庫布其沙漠碳匯林種植、保護黃河生態,另一方麵同步協調推進立體(ti) 化新型產(chan) 業(ye) 模式,釋放更多綠色發展紅利。

  這些年來,鄂爾多斯人在庫布其沙漠治理過程中探索出的“庫布其沙漠治理模式”——黨(dang) 委政府政策性主導、企業(ye) 產(chan) 業(ye) 化投資、農(nong) 牧民市場化參與(yu) 、科技持續化創新,“四輪驅動”造就了個(ge) 體(ti) 與(yu) 社會(hui) 、經濟與(yu) 生態、現實和長遠的效益共贏;孕育出“守望相助、百折不撓、科學創新、綠富同興(xing) ”的“庫布其精神”,猶如一麵綠色旗幟,鼓舞和激勵著200多萬(wan) 鄂爾多斯人民一往無前。

  庫布其沙漠經過30多年的治理,走出了一條生產(chan) 發展、生活富裕、生態良好的文明發展之路。鄂爾多斯開創的“庫布其沙漠治理模式”,為(wei) 世界防治荒漠化開出了“中國良方”,為(wei) 實現土地退化零增長這個(ge) 世界目標提供了“中國方案”,為(wei) 推進人類可持續發展貢獻了“中國經驗”。(記者 王玉琢 通訊員 張茹)

(責編:李文治)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