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 > 即時新聞 > 地方

綠水青山成色更足(美麗中國)

發布時間:2024-01-03 16:33:00來源: 人民網-《人民日報》

 

  編者按:習(xi) 近平主席在二〇二四年新年賀詞中提到“綠水青山成色更足”。過去一年,我國持續改善生態環境質量,堅持山水林田湖草沙一體(ti) 化保護和係統治理,持之以恒推進生態建設。

  新年伊始,本版推出“美麗(li) 中國”特別報道,和大家一起走近綠水青山,去發現通過高質量保護定格下的美麗(li) 風景,探索讓綠水青山成色更足的發展路徑。

  

  推動河湖長製落實見效

  “助力‘一泓清水入黃河’”

  本報記者 劉鑫焱 付明麗(li)

  山光明媚、河水清冽,桃河和溫河在此交匯,村民沿河而居——這裏是山西陽泉市平定縣娘子關(guan) 鎮坡底村。

  一大早,村黨(dang) 支部書(shu) 記、河長高海柱已經在河邊轉了一大圈。“以前有人圖方便,垃圾順手就倒河裏了。現在汙水接入城市管網、垃圾定點回收,環境好了,大家也自覺了。”守著好山好水,高海柱滿臉自豪。

  在山西,流域麵積50平方公裏以上的河流有902條,分屬黃河、海河兩(liang) 大流域。全麵推行河湖長製以來,一項項政策陸續出台,如何讓這些政策的成效落地到“河湖邊”?山西健全機製、多措並舉(ju) ,打通河湖巡查管護“最後一公裏”。

  “河對麵以前是個(ge) 水泥廠,灰塵漫天,河邊垃圾遍地。多年來持續治理,環境大變樣。”在桃河公園,陽泉市河湖長製管理服務中心副主任李永幸介紹,“陽泉市既有五級河湖長、河湖長助理和巡河湖員,又有由民間河長、民間巡河員組成的誌願者隊伍。”

  為(wei) 了引導全民參與(yu) “河長製”工作,2022年開始,陽泉市河長辦依托陽泉市義(yi) 工聯合會(hui) 成立民間巡河員誌願服務隊,王競加入其中。“接過聘書(shu) 就有了一份責任,我們(men) 每個(ge) 月都有巡河淨灘活動,很多人帶著孩子參加。”在王競帶動下,身邊100多名同事朋友都加入進來。截至目前,陽泉已有上萬(wan) 人次誌願者參與(yu) 到河流管護中來。

  不久前的一次巡河,陽泉市城區義(yi) 井街道暢頤社區黨(dang) 支部書(shu) 記宋慧婷發現,轄區內(nei) 一家火鍋店管道破裂,油汙直接流進了河道。“油汙造成河水汙染,建議趕快換個(ge) 新的。”宋慧婷兩(liang) 次上門,好話、道理說了個(ge) 遍。店主口頭答應,就是不行動。宋慧婷隻好將情況上報給上級河長。之後,水利、城管、檢察院工作人員來到店裏,釋法說理,店主這才認識到問題的嚴(yan) 重性,第二天就換了管道。

  河湖管護線長、麵廣、問題繁雜,幾年來,山西發揮河湖長製工作聯席會(hui) 議製度作用,統籌各方力量,幹支流、上下遊、左右岸協同共治,不斷提升水環境質量。目前,山西各地已建立起“河湖長+警長+檢察長”協作機製,解決(jue) 了一批長期想解決(jue) 卻解決(jue) 不了的問題。

  在臨(lin) 汾市襄汾縣雙龍湖國家濕地公園內(nei) ,襄汾縣檢察機關(guan) 在履職中發現,雙龍湖西湖的東(dong) 、西、南麵岸邊約500米範圍內(nei) 堆積有大量生活垃圾、建築垃圾。檢察機關(guan) 向縣總河長作了專(zhuan) 題匯報,並依法向相關(guan) 行政機關(guan) 發出訴前檢察建議,督促解決(jue) 問題。相關(guan) 行政機關(guan) 收到檢察建議後,召開聯席會(hui) 議,製定整改措施,將雙龍湖周邊及湖麵垃圾清理完畢。為(wei) 徹底治理沿湖村莊隨意傾(qing) 倒垃圾的行為(wei) ,檢察機關(guan) 與(yu) 周邊鄉(xiang) 鎮政府和村“兩(liang) 委”幹部溝通協調,通過建立監督聯係點、完善垃圾收集製度等方式,構建了雙龍湖生態環境長效保護模式。

  “目前,全省河湖治理已進入全流域、全方位、全係統修複治理的新階段,接下來,我們(men) 將充分發揮河湖長製組織體(ti) 係作用,通過示範引領、跟進保障、規範管理,全力打造能複製、可推廣的幸福河湖建設‘三晉樣板’,助力‘一泓清水入黃河’。”山西省水利廳河湖長製工作處處長渠性英表示。

  

  保護利用山地生態係統

  “讓人人都成為(wei) 大山的守護者”

  本報記者 陳雋逸

  隆冬,白雪紛揚而至。在貴州省黔東(dong) 南苗族侗族自治州雷山縣,雷公山銀裝素裹。

  身著迷彩服,帶好記錄本,背上雙肩包,楊紹勇和隊友們(men) 踏雪而行,一頭紮進茫茫大山,照例開啟一天的護林工作。

  雷公山國家級自然保護區森林覆蓋率達92.34%,動植物資源豐(feng) 富。楊紹勇是雷公山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管理局方祥管理站站長,日複一日、年複一年,楊紹勇帶著巡護隊員用腳丈量大山,在動物棲息地、候鳥遷飛通道、濕地河流進行巡查巡護,保護森林資源。

  方祥管理站轄區包括7個(ge) 行政村9個(ge) 自然寨,巡護範圍大。雖是本地人,但剛加入巡護隊時,巡護員侯興(xing) 偉(wei) 對所負責的轄區還有不少不熟悉的地方。2021年,雷公山國家級自然保護區引入智慧巡護係統,提高森林管護能力。“我負責的這片區域樹木茂密,有些山路沒有走過,巡護途中怕誤闖進去找不到回來的路。有了巡護係統後,衛星定位會(hui) 實時顯示具體(ti) 位置,還可以隨時傳(chuan) 輸巡護情況,工作效率大大提高。”侯興(xing) 偉(wei) 說。

  “我們(men) 建有生態監測智慧管理平台,強化對野生動植物棲息地的保護,實現立體(ti) 化監管。”雷公山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管理局副局長唐秀俊介紹,除了日常巡護,護林員們(men) 還會(hui) 到群眾(zhong) 家中宣傳(chuan) 動物保護、林業(ye) 法規、森林防火等知識,提高群眾(zhong) 的生態保護意識,“讓人人都成為(wei) 大山的守護者。”

  17.6萬(wan) 平方公裏的貴州大地,九成以上是山地和丘陵。東(dong) 北武陵巍峨,西北烏(wu) 蒙磅礴,北麵婁山險峻,東(dong) 南苗嶺綿延,山地資源豐(feng) 富,山地風光旖旎。

  守好發展和生態兩(liang) 條底線,貴州加大對山地生態係統的保護。去年9月,貴州省自然資源廳等7部門聯合出台《關(guan) 於(yu) 探索創新山地生態係統保護利用的指導意見》,圍繞九大重點任務推進山地生態係統保護利用工作,大力探索創新山地生態係統保護利用。

  在黔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荔波縣,茂蘭(lan) 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群山蒼翠,溪水潺潺。山林間,保護區永康管理站站長覃龍江正仔細檢查紅外相機,“這裏是永康管理站的3號固定樣線,固定樣線兩(liang) 側(ce) 20米內(nei) ,要為(wei) 國家重點保護野生植物懸掛樣本牌,定期進行數據記錄。我們(men) 安裝了十幾台紅外相機,對動物、人員活動等進行監測。”近年來,茂蘭(lan) 國家級自然保護區森林資源管護工作逐步邁向智慧化、科學化、精細化,保護區森林覆蓋率達到88.61%。

  烏(wu) 蒙深處,畢節市赫章縣海雀村。經過30多年植綠護綠,這裏的上百個(ge) 荒山坡已是萬(wan) 畝(mu) 林海,粗壯挺拔的華山鬆和馬尾鬆從(cong) 山頭一直綿延到山腳溪穀。“開荒開到山尖尖,種地種到天邊邊”,海雀村的森林覆蓋率從(cong) 最初的不到5%提升至如今的77%。

  依托良好的生態環境,當地幹部群眾(zhong) 因地製宜發展中藥材、食用菌、鄉(xiang) 村旅遊等產(chan) 業(ye) 。“新的一年,我們(men) 要繼續守護好大山,讓綠水青山成為(wei) 海雀村村民的‘幸福不動產(chan) ’和‘綠色提款機’。”海雀村黨(dang) 支部書(shu) 記文均福說。

  

  大力發展新能源產(chan) 業(ye)

  “為(wei) 實現‘雙碳’目標添磚加瓦”

  本報記者 李亞(ya) 楠

  新疆哈密,一望無際的荒漠戈壁上,風力發電機和光伏電板正將風和陽光轉換成電能,輸送到千家萬(wan) 戶。近年來,哈密市大力發展新能源產(chan) 業(ye) ,持續加快大型風電光伏基地建設,裝機量不斷攀升,在實現綠電“高發、高出”的基礎上,集中力量做好“高用”文章。

  在哈密市十三間房風電場,記者看到了數台6.25兆瓦風力發電機,葉片長達83.4米,機組輪轂中心高度為(wei) 100米;掃風麵積22966平方米,僅(jin) 機艙整體(ti) 吊裝重量就達144.3噸。2011年底,十三間房風電場並網發電,吸引了許多風電開發企業(ye) 投資建設。截至目前,十三間房風電場風電裝機規模達到135萬(wan) 千瓦,在建項目超過250萬(wan) 千瓦。

  除了風能,哈密市還有豐(feng) 富的太陽能資源。在哈密石城子光伏產(chan) 業(ye) 園區,已有27家企業(ye) 入駐開展光伏發電項目,建成項目35個(ge) ,建成並網發電規模87萬(wan) 千瓦。2022年,該產(chan) 業(ye) 園區累計完成發電量12.47億(yi) 千瓦時,建成了新疆光伏組件類型最全、采用光伏發電技術最多的示範園區。哈密市發改委主任張曉毅介紹,哈密市目前已建成以千萬(wan) 千瓦級風電基地、百萬(wan) 千瓦級光伏基地為(wei) 主的國家級綜合能源基地,新能源裝機達1710.85萬(wan) 千瓦,規模居全疆第一位。

  哈密南—鄭州±800千伏特高壓直流輸電工程哈密天山換流站內(nei) ,工作人員正通過智能巡檢係統實時監控站內(nei) 設備檢修和運行狀況。“哈密市作為(wei) 全國規模最大的風光火打捆外送基地,外送電量中清潔能源發電量占比近40%。”張曉毅介紹。

  除提升新能源電力外送能力,哈密市也在探索增大新能源電力本地消納能力,並推動電力源網荷儲(chu) 一體(ti) 化和多能互補發展等路徑。

  目前,哈密市正積極發展新材料、現代煤化工等高載能、低排放產(chan) 業(ye) ,著力培育優(you) 質負荷。

  風電產(chan) 業(ye) 加速擴容,直接帶動了哈密市風電裝備製造業(ye) 的發展。張曉毅介紹,哈密市已引進多家國內(nei) 風電行業(ye) 領軍(jun) 企業(ye) ,具備年產(chan) 1700萬(wan) 千瓦風機整機及配套葉片、塔筒、發電機等風電設備生產(chan) 加工能力,風電裝備產(chan) 業(ye) 關(guan) 鍵零部件的當地製造率達70%以上。

  “哈密市風電裝備製造已經具備一定規模,而光伏裝備製造產(chan) 業(ye) 還處於(yu) 起步階段,主要以矽料、光伏電池、組件、支架企業(ye) 為(wei) 主,目前一批項目已得到批複並正在建設中。”張曉毅說,“新的一年,我們(men) 要進一步利用好風光資源,為(wei) 實現‘雙碳’目標添磚加瓦。”

  近年來,新疆依托能源資源稟賦優(you) 勢,大力發展清潔能源,截至目前,新疆電網新能源裝機規模達到6443.1萬(wan) 千瓦。其中,風電裝機規模3267.7萬(wan) 千瓦、光伏裝機規模3175.4萬(wan) 千瓦。

  《 人民日報 》( 2024年01月03日 13 版)

(責編:李文治)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