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 > 即時新聞 > 地方

種好“飯碗田” 建設和美村

發布時間:2024-01-08 15:54:00來源: 重慶日報網

 

  1月6日農(nong) 曆小寒,梁平區安勝鎮龍印村,滿目冬水田映著天光,鴨子在水麵嬉戲,一派美麗(li) 的田園風光。

  “現在還不是我們(men) 村最漂亮的時候,如果秋天來,站在山上的瑞豐(feng) 亭向下看,千重稻浪、金黃一片,那才叫好看!每到那時,遊客多得村裏都要堵車。”龍印村黨(dang) 總支書(shu) 記唐明昌語氣中滿是自豪。

  龍印村位於(yu) 梁平“萬(wan) 石耕春”景區核心區,自古就是重要的糧食產(chan) 地。近年來,憑著守好這片“飯碗田”,龍印村走出了一條獨具特色的和美鄉(xiang) 村建設之路。

  種好田

  米價(jia) 翻番 每畝(mu) 產(chan) 值達兩(liang) 三千元

  龍印村的田種得有多好?數據顯示,去年村裏每畝(mu) 地平均產(chan) 稻穀1250斤,最高達到1600多斤,在梁平區數一數二。

  秘訣是啥?唐明昌笑著說:“全靠引入大戶,實施產(chan) 業(ye) 化發展。”

  龍印村地勢平坦、土地連片、水源充足、溝渠完善,具備良好的生產(chan) 條件,村民大多是種田的好手。然而,由於(yu) 離城區近、交通便捷,外出打工的村民漸漸增多,種田的人變少了。

  “這樣下去要不得。”唐明昌說,2014年征求村民們(men) 的意見後,龍印村決(jue) 定引入具備種植、加工、銷售能力的業(ye) 主來發展農(nong) 業(ye) ,改變“麵朝黃土背朝天”的傳(chuan) 統農(nong) 耕模式。

  多方篩選後,村裏聯係了璧山的業(ye) 主李平凡,當年他以每畝(mu) 800元左右的價(jia) 格,從(cong) 100餘(yu) 戶村民手中流轉470畝(mu) 地種水稻,收獲後拿到璧山的工廠進行加工、銷售。

  2017年,市級農(nong) 業(ye) 產(chan) 業(ye) 化龍頭企業(ye) 瑞豐(feng) 米業(ye) 有限公司也來到龍印村,流轉了近千畝(mu) 土地,讓村裏的水稻產(chan) 業(ye) 再升級。“我們(men) 從(cong) 種子上嚴(yan) 格篩選,選擇了宜香優(you) 2115、神9優(you) 28、湧優(you) 4949等品種,不僅(jin) 高產(chan) 優(you) 質,還抗病。”瑞豐(feng) 米業(ye) 有限公司負責人熊春波說,在加工方麵,公司打造了冷泉米、冷沙米等五六個(ge) 大米品牌,將大米價(jia) 格從(cong) 每斤2元多提高到5元左右,每畝(mu) 稻田產(chan) 值達到兩(liang) 三千元。

  如今,熊春波在龍印村種植的水稻麵積達到1670畝(mu) 。為(wei) 保證水稻品質,他聘請了9名村民對稻田進行管護,並有技術人員及時指導。村民孫耀純老兩(liang) 口管護了170多畝(mu) 地,去年僅(jin) 管護費就掙了六七萬(wan) 元。“耕地有農(nong) 機,施肥也不費力,這田種得!”孫耀純說。

  “村裏的水稻產(chan) 業(ye) 已經走上產(chan) 業(ye) 化發展道路。”唐明昌說,目前全村土地已流轉5680畝(mu) ,流轉率達85%以上,引入種植主體(ti) 9家,其中3家是龍頭企業(ye) 。

  靚化村

  “五得”整治 村容村貌煥然一新

  地有人種了,村民們(men) 有了更多時間外出打工,收入越來越高。2023年,龍印村農(nong) 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達到2.9萬(wan) 元,遠超全市平均水平,在梁平區名居前列。

  但唐明昌又有了新煩惱,“大家經濟條件提高了,但生活習(xi) 慣還沒跟上。垃圾隨手就扔,就連我們(men) 村委會(hui) 門口的那條小河都又髒又臭。”

  2018年,一場人居環境整治攻堅戰在龍印村打響,村委會(hui) 提出“五得”整治標準,即:眼看得,目之所及要整潔;手摸得,屋內(nei) 一應陳設、物品保持幹淨;腳下得,物品不能亂(luan) 丟(diu) 亂(luan) 放;鼻聞得,屋內(nei) 不能有畜禽養(yang) 殖的臭味;耳聽得,言語間文明有禮。

  一時間,村民議論四起。“這麽(me) 多年都是這麽(me) 過的,為(wei) 啥要改”“這是我家,我想怎麽(me) 搞就怎麽(me) 搞”……

  “再難也要攻堅!”唐明昌明白,這是一場硬仗。村裏的整治工作先從(cong) 黨(dang) 員幹部入手,接著成立了人居環境整治突擊隊,重點選擇幾戶衛生“老大難”家庭開展“上門服務”。

  唐明昌至今印象深刻,在村民鄧承文家,狗和雞在屋內(nei) 亂(luan) 跑,地上到處是糞汙,氣味難聞至極。後來,梁平電視台曝光了鄧承文家的情況,鄧承文和村民們(men) 才逐漸重視衛生問題。

  “當然,我們(men) 村幹部也要反思,以前垃圾清運體(ti) 係不健全、配套設施不到位,所以我們(men) 進行了整改。”安勝鎮黨(dang) 委書(shu) 記熊朝林說,近年來龍印村開展了垃圾分類試點,完善了“戶分類、村收集、鎮轉運、區處理”的長效垃圾收運處理體(ti) 係。2019年起,龍印村還對河、溝、塘等進行全麵整治,探索以小微濕地治理農(nong) 村黑臭水體(ti) ,如今全村黑臭水體(ti) 實現動態清零。

  幹群合力下,龍印村環境在一天天改變,農(nong) 房外立麵改造、道路鋪設、糧倉(cang) 修整等,讓村容村貌煥然一新。

  人氣旺

  打造民宿 年接待遊客10萬(wan) 人次

  產(chan) 業(ye) 有了,村莊整潔了,龍印村開始探索農(nong) 旅融合發展,要把美麗(li) 風景變為(wei) “錢景”。

  2018年,龍印村引進川美畢業(ye) 的設計師蔣紹國,在村裏修建民宿。

  “龍印村離城區近,一到秋天,千重稻浪特別有氣勢!”第一次來到龍印村,蔣紹國就十分滿意,“現在人們(men) 都喜歡田園風光,我覺得發展民宿有前景。”

  在村裏走訪後,蔣紹國選擇了5處相對集中的閑置農(nong) 房進行改造。在不改變房屋結構和布局的前提下,他在院落中“修修補補”,統一鋪設石板路,增添了陽台、水車、水池以及娛樂(le) 設施,增添農(nong) 耕文化元素,拓展院子功能。破舊的房子華麗(li) “轉身”為(wei) 古樸雅致的巴渝民居院落。

  “《紅樓夢》裏寫(xie) ‘任憑弱水三千,我隻取一瓢飲’。在這裏稻浪千重,我隻取一碗用,所以我為(wei) 這座稻田中的民宿取名為(wei) ‘碗米’。”蔣紹國說。

  走進“碗米”民宿,記者看到,除了住宿的房間,院子裏還打造了一間古樸的陶藝室,為(wei) 遊客提供陶藝體(ti) 驗。“我還和研學機構合作,每年組織學生前來體(ti) 驗插秧、摸魚、割水稻、采摘水果等活動。”蔣紹國說,近兩(liang) 年民宿生意越來越好,招收了9名村裏務工人員,最忙的時候接近20名。

  2020年,梁平區被納入全國農(nong) 村宅基地製度改革試點區,龍印村借機盤活20餘(yu) 處閑置農(nong) 房,現已形成以“米當家”“碗米”等為(wei) 代表的“萬(wan) 石耕春”景區民宿群。

  如今,龍印村還舉(ju) 辦豐(feng) 收節、曬秋節等節會(hui) ,年接待遊客10萬(wan) 人次,旅遊收入達500萬(wan) 元,鄉(xiang) 村旅遊越發紅火。“現在,我們(men) 村裏的日子越過越甜!”唐明昌說。

(責編:李文治)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