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慶救助通”為何獲民政部點讚
社會(hui) 救助是保民生、促公平的托底性、基礎性製度安排。重慶推動救助事項通過微信小程序“重慶救助通”實現“掌上辦、指尖辦”,從(cong) 申請、受理到核查、審核確認,所有流程全部線上進行,被民政部評選為(wei) 全國社會(hui) 救助創新實踐優(you) 秀案例。
“重慶救助通”為(wei) 何獲民政部點讚?在基層發揮的作用如何?連日來,記者走訪我市部分區縣進行了調查。
更方便
線上就能申請救助
1月5日,在綦江區古南街道綦齒社區便民服務中心,記者見到了前來辦理臨(lin) 時救助的社區居民蔣章義(yi) 。
“掃這裏的二維碼進入‘重慶救助通’微信小程序,然後選擇申請救助類型,上傳(chuan) 身份證照片,簽署授權書(shu) ……”在社區工作人員任曉梅的幫助下,蔣章義(yi) 一步一步進行社會(hui) 救助申請。
“我本身是低保戶,現在因為(wei) 腎病治療花了很多錢,需要申請臨(lin) 時救助。”蔣章義(yi) 告訴記者,他第一次辦理有很多不懂的地方,需要工作人員手把手教。
“蔣老師,以後申請就不用一趟趟跑社區了,直接在小程序上通過人臉識別辦理。”任曉梅告訴蔣章義(yi) ,這一次辦理後線上會(hui) 自動儲(chu) 存申請者的資料,無需申請者或者工作人員往返奔波提交或者收取紙質申請資料。
渝中區大坪街道浮圖關(guan) 社區居民朱奇偉(wei) 身有殘疾,想申請低保卻一直下不了決(jue) 心。街道工作人員上門幫助朱奇偉(wei) 完成了救助申請、人臉識別、簽訂授權書(shu) 等一係列流程,並教他使用“重慶救助通”。
“對我們(men) 殘障人士而言,‘重慶救助通’真是雪中送炭!以前我必須去現場進行待遇資格認證,現在人在家裏就可以辦理,太方便了!”朱奇偉(wei) 說。
更省時
辦理時效由30日縮短至10日
完成線上申請後,蔣章義(yi) 還是有些焦慮,向任曉梅詢問好久才能審核下來。
“蔣老師請放心,資料沒問題的話最快2個(ge) 工作日、最遲10個(ge) 工作日以內(nei) 可以完結。”任曉梅告訴蔣章義(yi) ,在“重慶救助通”上可以實時查詢到救助申請、調查核實、審核確認全流程進度情況。工作人員在進行申請受理和辦結救助事項時,係統會(hui) 自動向他發送受理和辦結的短信提醒。
“‘重慶救助通’打破了社會(hui) 救助的時空限製,既方便了困難群眾(zhong) ,也提高了工作人員的辦事效率。”綦江區民政局救助科科長潘婭男說,傳(chuan) 統的線下辦理轉為(wei) 線上辦理後,通過機器審核大幅減少了人工操作,工作人員“輕裝上陣”有了更多的時間與(yu) 精力入戶走訪,教會(hui) 更多的困難群眾(zhong) 使用“重慶救助通”。
渝中區是全市首個(ge) 試點“重慶救助通”應用的區縣,更是借助電子政務的技術優(you) 勢,將救助流程縮短到極限。
“我們(men) 將申請流程由原來的‘申請—街道受理—家庭經濟狀況調查—群眾(zhong) 評議—街道審核—審查後公示—區民政局確認’7個(ge) 流程,優(you) 化縮短為(wei) ‘申請受理—家庭經濟狀況調查—街道審核確認’3個(ge) 流程。”渝中區低保管理中心負責人曹冰彬介紹說,像朱奇偉(wei) 這樣申請低保或者特困的市民,辦理時間由原來的30個(ge) 工作日縮短至10個(ge) 工作日內(nei) 辦結。
更公平
全流程辦理有痕跡有提醒
“在‘重慶救助通’上線以前,因為(wei) 電子政務技術不夠成熟,一些地方存在救助對象認定不夠準確、審批流程不夠規範、工作責任落實不夠到位、監管機製不夠健全,影響到社會(hui) 救助製度公平公正實施。”市最低生活保障事務中心核查科科長張睿潔曾處理過不少市民投訴,群眾(zhong) 對社會(hui) 救助的公平性反映強烈。
“重慶救助通”上線後,這一情況得到了改善。“重慶救助通”的數據,從(cong) 基層流轉至區縣民政局、市民政局和民政部,各級均能調取數據對救助情況進行監督檢查,監督範圍更廣。
“另一方麵,困難群眾(zhong) 使用‘重慶救助通’申請社會(hui) 救助,全流程辦理有痕跡,在相應的工作節點上,工作人員和群眾(zhong) 能收到相應的短信提醒。”張睿潔提到,以前了解救助政策、進展情況等還是有很多門檻,群眾(zhong) 一般會(hui) 習(xi) 慣於(yu) 到村居委會(hui) 詢問,或者打電話問鄉(xiang) 鎮街道工作人員,群眾(zhong) 和政府間信息不對稱,滋生了個(ge) 別工作人員違規操作的土壤。現在,群眾(zhong) 發現進度有問題可以找到對應環節的經辦人,工作人員之間也可以相互監督,避免“人情保”“關(guan) 係保”。
目前,“重慶救助通”已在全市41個(ge) 區縣應用,累計接收救助申請26.9萬(wan) 人,8.6萬(wan) 人已納入保障,4.7萬(wan) 人正在辦理。
依托“重慶救助通”,我市發展改革、民政、人力社保、住房、城管、醫保、廣電、電力等部門正聯合製定意見,擴大申請範圍,下一步我市困難群眾(zhong) 將在醫療救助待遇、城鄉(xiang) 居民基本養(yang) 老保險參保登記、有線電視費減免、電量電費減免等方麵享受在線辦理服務。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