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法治護航愛國主義教育走深走實 更好為國家立心、為民族立魂
愛國主義(yi) 是中華民族精神的核心,是中國人民和中華民族同心同德、自強不息的精神紐帶。愛國主義(yi) 教育是為(wei) 國家立心、為(wei) 民族立魂的工作,是構築中華民族共有精神家園的永恒主題。《中華人民共和國愛國主義(yi) 教育法》(以下簡稱“愛國主義(yi) 教育法”)的頒布實施,以法治方式推動和保障新時代愛國主義(yi) 教育,對於(yu) 振奮民族精神、凝聚人民力量,推進強國建設、民族複興(xing) ,具有重要而深遠的意義(yi) 。湖北將以此為(wei) 契機,進一步深化法治理念、強化責任擔當,持續推進愛國主義(yi) 教育在荊楚大地走深走實,凝聚奮進新時代新征程的強大精神力量。
悟透重大意義(yi) ,增強以法治方式推動和保障愛國主義(yi) 教育的高度自覺
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高度重視愛國主義(yi) 教育工作,就弘揚愛國主義(yi) 精神、開展愛國主義(yi) 教育發表一係列重要論述,深刻指出愛國主義(yi) 精神深深植根於(yu) 中華民族心中,是中華民族的精神基因,維係著華夏大地上各個(ge) 民族的團結統一,激勵著一代又一代中華兒(er) 女為(wei) 祖國發展繁榮而不懈奮鬥,強調要把愛國主義(yi) 教育貫穿國民教育和精神文明建設全過程等。愛國主義(yi) 教育法的出台,深入貫徹落實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重要論述精神和黨(dang) 中央決(jue) 策部署,必將推動新時代愛國主義(yi) 教育廣泛深入開展,必將使愛國主義(yi) 成為(wei) 全體(ti) 人民的堅定信念、精神力量和自覺行動。
這是回應時代呼喚、為(wei) 民族複興(xing) 注入強勁精神動力的重要舉(ju) 措。偉(wei) 大事業(ye) 需要偉(wei) 大精神。近年來,中央層麵先後出台《關(guan) 於(yu) 進一步把社會(hui) 主義(yi) 核心價(jia) 值觀融入法治建設的指導意見》《新時代愛國主義(yi) 教育實施綱要》等重要文件,對於(yu) 以愛國主義(yi) 凝心聚力,鞏固全黨(dang) 全國各族人民團結奮鬥的共同思想基礎發揮了重要作用。當前,我們(men) 比曆史上任何時期都更接近、更有信心和能力實現中華民族偉(wei) 大複興(xing) 目標,同時也麵臨(lin) 許多風險挑戰,更加需要激勵14億(yi) 多中國人民堅定信仰信念信心,挺起中華民族的精神脊梁,激發同心同德、攻堅克難的不懈鬥誌。製定愛國主義(yi) 教育法,把實現中華民族偉(wei) 大複興(xing) 的中國夢作為(wei) 鮮明主題,將進一步唱響愛國主義(yi) 主旋律,激勵中華兒(er) 女傳(chuan) 承民族精神、增強國家觀念,奮進新征程、建功新時代,凝聚起實現民族複興(xing) 的強大精神力量。
這是傳(chuan) 承愛國基因、賡續中華民族文化根脈的重要舉(ju) 措。愛國主義(yi) 是中華文明源遠流長的血脈基因,是中華優(you) 秀傳(chuan) 統文化的精華。從(cong) 屈原的“長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艱”,到陸遊的“位卑未敢忘憂國”,從(cong) 文天祥的“人生自古誰無死,留取丹心照汗青”,到林則徐的“苟利國家生死以,豈因禍福避趨之”,修齊治平、興(xing) 亡有責的家國情懷、曆史傳(chuan) 統,影響著一代又一代中華兒(er) 女,為(wei) 中華民族打下了維護大一統的人心根基。製定愛國主義(yi) 教育法,把愛國主義(yi) 教育與(yu) 法治建設貫通起來、同中華民族曆史文化傳(chuan) 承融合起來,保障和推動以優(you) 秀傳(chuan) 統文化涵育愛國主義(yi) 精神、以愛國主義(yi) 教育弘揚中華優(you) 秀傳(chuan) 統文化,對於(yu) 賡續中華文明基因、促進社會(hui) 主義(yi) 文化繁榮興(xing) 盛具有重要意義(yi) 。
這是厚植鮮亮底色、培養(yang) 擔當民族複興(xing) 大任時代新人的重要舉(ju) 措。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強調,要抓好愛國主義(yi) 教育這一課,把愛我中華的種子埋入每個(ge) 孩子的心靈深處。黨(dang) 的二十大報告鮮明提出,深化愛國主義(yi) 、集體(ti) 主義(yi) 、社會(hui) 主義(yi) 教育,著力培養(yang) 擔當民族複興(xing) 大任的時代新人。國家的前途、民族的命運、人民的幸福,是當代中國青年必須和必將承擔的重任,這要求廣大青年堅定理想信念、厚植愛國情懷,增強做中國人的誌氣、骨氣、底氣。製定愛國主義(yi) 教育法,在麵向全體(ti) 公民的同時突出對青少年的教育,對於(yu) 教育引導廣大青少年樹立正確的國家觀、曆史觀、民族觀、文化觀,培養(yang) 愛國之情、砥礪強國之誌、實踐報國之行,成長為(wei) 擔當民族複興(xing) 大任的時代新人具有重要意義(yi) 。
堅持守正創新,更好遵循愛國主義(yi) 教育特點規律
愛國主義(yi) 教育法既堅持鮮明政治導向、又明確了重點方向,既指明方法路徑、又遵循了愛國主義(yi) 教育規律,在抓落實中需要注重把握幾個(ge) 關(guan) 鍵。
堅持愛國和愛黨(dang) 、愛社會(hui) 主義(yi) 相統一。祖國的命運和黨(dang) 的命運、社會(hui) 主義(yi) 的命運密不可分,隻有堅持愛國和愛黨(dang) 、愛社會(hui) 主義(yi) 相統一,愛國主義(yi) 才是鮮活的、真實的。愛國主義(yi) 教育法堅持愛國和愛黨(dang) 、愛社會(hui) 主義(yi) 相統一的政治方向,並將其融入貫穿到了愛國主義(yi) 教育的指導思想、主要內(nei) 容等方方麵麵。我們(men) 要用黨(dang) 領導人民取得的偉(wei) 大成就,用中國特色社會(hui) 主義(yi) 的顯著優(you) 勢,引導人們(men) 深刻認識愛國和愛黨(dang) 、愛社會(hui) 主義(yi) 三位一體(ti) ,不斷增強對偉(wei) 大祖國、中華民族、中華文化和中國特色社會(hui) 主義(yi) 的認同。
堅持思想引領與(yu) 文化涵育相融合。愛國主義(yi) 教育是一項鑄魂工程,最根本的是夯實思想基礎和文化根基。愛國主義(yi) 教育法把黨(dang) 的創新理論以及中華優(you) 秀傳(chuan) 統文化、革命文化、社會(hui) 主義(yi) 先進文化等作為(wei) 愛國主義(yi) 教育的重要內(nei) 容,堅持了“兩(liang) 個(ge) 結合”的根本要求,守住了魂脈和根脈。我們(men) 要堅持以習(xi) 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hui) 主義(yi) 思想凝心鑄魂,特別是貫徹好習(xi) 近平文化思想,堅定文化自信,以中華優(you) 秀傳(chuan) 統文化滋養(yang) 、涵育愛國主義(yi) 精神。
堅持德治浸潤與(yu) 法治約束相結合。價(jia) 值觀建設的一條重要規律是德法兼治。我們(men) 既大力選樹先進典型、講好模範故事,同時也對突破底線的行為(wei) 堅決(jue) 抵製、依法懲處,讓愛國主義(yi) 精神廣泛弘揚、蔚然成風。
堅持教育引導與(yu) 實踐養(yang) 成相貫通。愛國主義(yi) 教育既要內(nei) 化於(yu) 心,也要外化於(yu) 行。愛國主義(yi) 教育法明確充分利用各種資源、各種形式開展愛國主義(yi) 教育,包括儀(yi) 式禮儀(yi) 、重大紀念活動、傳(chuan) 統和現代節日的實踐養(yang) 成等。我們(men) 要把教育引導與(yu) 實踐養(yang) 成結合起來,搭建更多人們(men) 樂(le) 於(yu) 便於(yu) 參與(yu) 的平台載體(ti) ,增強儀(yi) 式感體(ti) 驗感,引導人們(men) 在親(qin) 身體(ti) 驗、沉浸參與(yu) 中厚植家國情懷。
強化擔當作為(wei) ,以良法善治推進愛國主義(yi) 教育走深走實
湖北將結合文化大省、教育大省的實際,突出重點、發揮優(you) 勢、夯實基礎,全力推動愛國主義(yi) 教育法在荊楚大地落地生根。
抓好思想引領這個(ge) 根本。持續深入學習(xi) 宣傳(chuan) 習(xi) 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hui) 主義(yi) 思想,發揮湖北優(you) 質高端社科研究力量作用,深化體(ti) 係化、學理化研究闡釋,引導幹部群眾(zhong) 深刻領悟核心要義(yi) 、豐(feng) 富內(nei) 涵、實踐要求,深刻把握蘊含其中的立場觀點方法、道理學理哲理,深刻領悟“兩(liang) 個(ge) 確立”的決(jue) 定性意義(yi) ,不斷增強“四個(ge) 意識”、堅定“四個(ge) 自信”、做到“兩(liang) 個(ge) 維護”。弘揚理論聯係實際的優(you) 良學風,引導幹部群眾(zhong) 自覺用黨(dang) 的創新理論觀察和解決(jue) 實際問題,把理論學習(xi) 成果轉化為(wei) 愛國報國的實際行動。
把握以文化人這個(ge) 關(guan) 鍵。湖北文脈綿長深厚,是長江文明重要發源地、楚文化發祥地、革命文化富集地,荊楚文化在中華文明發展史上地位舉(ju) 足輕重,蘊含著愛國主義(yi) 教育的豐(feng) 厚資源。我們(men) 將深入挖掘優(you) 秀傳(chuan) 統文化資源的思想內(nei) 涵和時代價(jia) 值,持續辦好屈原故裏端午文化節等重大節慶活動,激發海內(nei) 外中華兒(er) 女愛國熱情。大力推進長征、長江國家文化公園(湖北段)建設,用好豐(feng) 富紅色文化資源,加快推進長江國家博物館、湖北軍(jun) 事主題文化區等重點文化工程建設,用好愛國主義(yi) 教育基地、全民國防教育基地,引導人們(men) 感悟中華文化、厚植家國情懷。
突出青少年群體(ti) 這個(ge) 重點。愛國主義(yi) 的種子在青少年內(nei) 心深處生根發芽,將來會(hui) 長成報國之行的參天大樹。要大力推動愛國主義(yi) 教育進課堂、進教材、進頭腦,不斷豐(feng) 富拓展校外實踐,引導青年學生更好地了解世情國情民情,樹立正確的世界觀、價(jia) 值觀、人生觀。抓好“四史”和中華民族發展史宣傳(chuan) 教育,大力弘揚以偉(wei) 大建黨(dang) 精神為(wei) 源頭的中國共產(chan) 黨(dang) 人精神譜係,特別是植根荊楚大地的大別山精神、抗洪精神、抗疫精神,引導廣大青少年堅定理想信念,賡續紅色血脈,堅定不移聽黨(dang) 話、跟黨(dang) 走。
夯實宣傳(chuan) 普及這個(ge) 基礎。統籌新聞宣傳(chuan) 、文藝宣傳(chuan) 、社會(hui) 宣傳(chuan) 、網絡宣傳(chuan) ,精心組織愛國主義(yi) 教育法宣傳(chuan) 解讀,動員引導全社會(hui) 廣泛參與(yu) ,營造推動法律正確有效實施的濃厚社會(hui) 氛圍。挖掘荊楚文化元素,推出精品力作,持之以恒宣傳(chuan) 各個(ge) 時期湧現出的革命英烈和模範人物,大力宣傳(chuan) 群眾(zhong) 看得見、信得過、學得來的身邊人身邊事,對突破價(jia) 值底線的言行進行堅決(jue) 抵製,唱響弘揚愛國主義(yi) 精神的主旋律。
(作者為(wei) 湖北省委常委、宣傳(chuan) 部部長)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