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 > 即時新聞 > 地方

蔬菜產業助振興(鄉村行 看振興)

發布時間:2024-01-09 15:48:00來源: 人民網-《人民日報》

  外麵寒風凜冽,山西省晉中市太穀區任村鄉(xiang) 東(dong) 賈村的日光大棚裏,綠意盎然。

  “吃根黃瓜吧,脆得很!”59歲的村民劉雙柱和妻兒(er) 忙著給黃瓜打杈,順手摘了根黃瓜遞給記者,“熱壞了吧?黃瓜對溫度要求高。”身旁的溫度計顯示,室溫達30攝氏度。

  “以前在外打工,家裏種些玉米,收入隻夠生活,攢不下錢。”說起蔬菜大棚,劉雙柱很是喜悅,“現在可不一樣,3畝(mu) 地建了大棚,一年收入十幾萬(wan) 元,頭年就回了本!”

  變化始於(yu) 5年前。2019年,為(wei) 找到帶領村民致富的路子,東(dong) 賈村黨(dang) 支部書(shu) 記成衛兵到山東(dong) 學習(xi) ,看好蔬菜大棚的發展前景,打算回村實施。他的想法得到太穀區農(nong) 業(ye) 農(nong) 村局等有關(guan) 部門的大力支持。

  大棚怎麽(me) 種?賠了怎麽(me) 算?最開始,村民沒人敢試,都在觀望。成衛兵動員村幹部帶頭,建起幾座彩椒大棚,第一年每畝(mu) 地收入就有3萬(wan) 多元。看到收益,村民紛紛找到成衛兵,表示也想要建大棚。

  一座大棚多方幫——灌溉缺水,村裏打了幾口井;收菜不便,太穀區農(nong) 業(ye) 農(nong) 村局在棚內(nei) 安裝了收菜車行駛軌道;對技術不熟悉,農(nong) 技部門三天兩(liang) 頭派專(zhuan) 家進村指導。現在,東(dong) 賈村240多戶村民,幾乎戶戶有大棚。

  沿著102省道行駛,幾分鍾就到了鄰近的郝村。中午12點,村裏的蔬菜冷庫門口,大卡車進進出出。庫前的廣場也是交易市場,蔬菜從(cong) 這裏賣到各地。“鄉(xiang) 裏每個(ge) 村都有自己的特色蔬菜產(chan) 業(ye) ,全鄉(xiang) 現有30多個(ge) 交易市場,助力群眾(zhong) 賣菜增收。”任村鄉(xiang) 鄉(xiang) 長白傑介紹。

  任村鄉(xiang) 任村君和農(nong) 業(ye) 專(zhuan) 業(ye) 合作社育苗基地裏,十幾厘米高的綠苗生機勃勃。基地負責人郭銳介紹,這裏一年能培育1000多萬(wan) 棵種苗,主要供給區內(nei) 蔬菜大棚。“以前,村民要從(cong) 外地進種苗,長途運輸中難免有損傷(shang) 。現在,區裏有十幾個(ge) 像我們(men) 這樣的育苗基地,極大方便了村民。”郭銳說。

  任村鄉(xiang) 的蔬菜產(chan) 業(ye) 是太穀區發展特色農(nong) 業(ye) 推進鄉(xiang) 村全麵振興(xing) 的一個(ge) 縮影。目前,太穀區糧食種植麵積達33萬(wan) 畝(mu) ,蔬菜種植麵積7萬(wan) 餘(yu) 畝(mu) ,年產(chan) 畜產(chan) 品30餘(yu) 萬(wan) 噸,2022年農(nong) 民人均可支配收入達25321元。

  “我們(men) 已經建成了任村鄉(xiang) 、範村鎮兩(liang) 個(ge) 萬(wan) 畝(mu) 設施蔬菜高質量發展示範片區,全區有百畝(mu) 以上設施蔬菜園區52個(ge) ,年蔬菜產(chan) 量保持在40萬(wan) 噸左右;還有11個(ge) 集約化育苗中心,年集約化育苗7900萬(wan) 株,已構建起集種苗繁育、生產(chan) 示範、分選加工、交易物流和休閑采摘為(wei) 一體(ti) 的全產(chan) 業(ye) 鏈條。”太穀區委書(shu) 記鬱效軍(jun) 說。

  《 人民日報 》( 2024年01月07日 02 版)

(責編:李文治)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