轉型發展,資源型地區煥發新活力(產經觀察)
資源型地區是我國重要的能源資源供應基地和基礎工業(ye) 集聚區,長期以來對保障能源資源供給、維護國家能源資源安全和產(chan) 業(ye) 鏈供應鏈安全、促進經濟高質量發展作出積極貢獻。
黨(dang) 的十八大以來,在以習(xi) 近平同誌為(wei) 核心的黨(dang) 中央堅強領導下,我國資源型地區蹄疾步穩推進轉型發展,經濟實力持續增強,民生福祉日益增進,多元化產(chan) 業(ye) 體(ti) 係逐步建立,綠色發展成效顯著。
日前,本報記者分別走進資源枯竭城市、采煤沉陷區、獨立工礦區三種不同類型的資源型地區,深入了解他們(men) 在發展產(chan) 業(ye) 、改善生態、保障民生方麵的新進展新成效。
——編 者
陝西銅川市——
點燃創新引擎 重塑產(chan) 業(ye) 結構
本報記者 張丹華
一台台數控車床高速運轉,一隻隻機械手揮動作業(ye) ,冬日裏,陝西銅川市未來造公司智能製造車間生產(chan) 繁忙。不到1分鍾,一個(ge) “微米級”精度的精密零部件就被生產(chan) 出來,隨後交付給汽車配件、醫療器械、礦山機械等領域客戶。
用煤發電、用電煉鋁、對鋁進行深加工、電廠灰渣全部用作水泥建材生產(chan) 原料,未來造公司所在的董家河循環經濟產(chan) 業(ye) 園主打鋁加工產(chan) 業(ye) ,通過轉型升級實現了“煤炭不出園、鋁錠不出園、廢棄物不出園”。
銅川是一座因煤而建、因工而興(xing) 的城市,2009年被國務院確定為(wei) 全國第二批資源枯竭城市。這些年,麵對資源日漸枯竭的局麵,曾以煤炭、水泥為(wei) 主業(ye) 的銅川走上了轉型之路。
2016年以來,累計退出煤礦23處、去產(chan) 能1188萬(wan) 噸;采取地上補地下方式,大力發展煤炭洗選業(ye) ,設計生產(chan) 能力2560萬(wan) 噸/年,彌補煤炭企業(ye) 去產(chan) 能缺口,確保“轉型不失速”;拆除全部工藝落後水泥生產(chan) 線,剩餘(yu) 7家水泥廠全部低碳綠色升級,通過產(chan) 能減量置換,建成投產(chan) 冀東(dong) 、堯柏兩(liang) 條全球領先的日產(chan) 萬(wan) 噸水泥熟料生產(chan) 線……銅川通過關(guan) 小上大、整合資源,大力推動傳(chuan) 統產(chan) 業(ye) 改造提升。
與(yu) 此同時,他們(men) 還搶抓機遇、積極招引,培育壯大新興(xing) 產(chan) 業(ye) 。
金屬遮光片、特種激光器、光電子器件……在銅川光電子集成產(chan) 業(ye) 園,生產(chan) 各式光電子產(chan) 品的企業(ye) 比鄰而居。2009年建成之初,園區曾嚐試發展智能照明、中醫藥等產(chan) 業(ye) ,但遺憾沒能形成氣候。2018年,園區引入光電子行業(ye) 中遊企業(ye) ——主營激光器等產(chan) 品的陝西澳威激光科技有限公司,開啟了銅川光電子產(chan) 業(ye) 的發展。
“當時,陝西省將光電子產(chan) 業(ye) 鏈列為(wei) 全省重點產(chan) 業(ye) 鏈之一。我們(men) 深入了解澳威激光的上下遊合作關(guan) 係後,認為(wei) 這條產(chan) 業(ye) 鏈帶動力強,也符合本地實際,最終確定大力發展。”銅川市發展改革委副主任賈鵬說。
中遊企業(ye) 帶動,上下遊企業(ye) 相繼入駐。截至目前,銅川引進光電子產(chan) 業(ye) 30餘(yu) 家,從(cong) 業(ye) 人員1000餘(yu) 人,產(chan) 值10億(yi) 餘(yu) 元。集成電路產(chan) 業(ye) 在銅川實現了“從(cong) 無到有”的轉變,還被納入陝西省光電子產(chan) 業(ye) “一體(ti) 兩(liang) 翼”總體(ti) 布局。
持續轉型,結出累累碩果。目前,銅川已經成為(wei) 陝西省商用車(重卡)產(chan) 業(ye) 鏈零部件產(chan) 業(ye) 集群和乘用車(新能源)產(chan) 業(ye) 鏈支點城市,能夠生產(chan) 電解鋁、鋁型材等全係產(chan) 品,光電子、新材料、新能源等戰略性新興(xing) 產(chan) 業(ye) 也蒸蒸日上。從(cong) 產(chan) 業(ye) 結構看,非煤產(chan) 業(ye) 占比達到88%,“一煤獨大”得到根本轉變。2022年,銅川市地區生產(chan) 總值達到505.55億(yi) 元,是2010年的2.7倍;2023年1至10月,銅川全市規上工業(ye) 增加值同比增長6.8%,高於(yu) 陝西全省平均水平7.2個(ge) 百分點。
“作為(wei) 資源枯竭城市,我們(men) 經曆了脫胎換骨的陣痛,也仍麵臨(lin) 全麵轉型的課題。”賈鵬表示,下一步,銅川將繼續做好傳(chuan) 統產(chan) 業(ye) 升級和新興(xing) 產(chan) 業(ye) 培育兩(liang) 篇文章,持續催生轉型發展新動能。
寧夏石嘴山市惠農(nong) 區采煤沉陷區——
加強生態治理 優(you) 化礦區環境
本報記者 張 文
寒風凜冽,年近七旬的唐清方在林中兜兜轉轉,終於(yu) 找到那棵老樹,“以前家門口就是這棵白楊,現在周圍的林子竟這麽(me) 密了!”眼前這棵楊樹比兩(liang) 人合抱還粗,在一片鬆林中很是顯眼。
這片林子,是寧夏石嘴山市惠農(nong) 區采煤沉陷區的一部分。幹了一輩子礦工,唐清方曾在這裏居住20多年,“以前土房密集、溝壑遍布、煤粉飛揚,現在是成片的密林,廢礦區成了景區!”
惠農(nong) 區,一座人口近20萬(wan) 的小城,過去煤炭資源富集。經過幾十年開采,煤炭資源漸趨枯竭,采煤沉陷區麵積也達到了43平方公裏,其中嚴(yan) 重區域超過9平方公裏,威脅著近2萬(wan) 戶、約5萬(wan) 名居民的生產(chan) 生活安全。
2004年起,寧夏開始在中央財政專(zhuan) 項資金支持下,對采煤沉陷區開展長期治理。一方麵,將原有居民全部搬遷到統一規劃的、遠離沉陷區的居民小區。另一方麵,采取回填礦坑、恢複植被、植樹造林等措施治理沉陷區,至今已栽植400多萬(wan) 株樹木,治理麵積達24平方公裏。
“咱們(men) 眼前這個(ge) 公園,以前是沉陷區的7號礦坑。園內(nei) 采用18個(ge) 樹種,有7個(ge) 色調,所以取名‘七彩園’。”惠農(nong) 區黃河濕地保護林場場長侯彥君介紹,通過拆違複綠、見縫插綠,一個(ge) 個(ge) 采煤塌陷礦坑被改造成公園和綠地,已治理區域的綠化覆蓋率達到31%。
“春天,這裏色彩繽紛,壓根看不出曾經是礦坑。”侯彥君告訴記者,通過對廢渣堆積區、土壤貧瘠鹽堿化嚴(yan) 重區進行植被、土壤修複,運用梯田式改造種植、色葉防護林帶的營造和喬(qiao) 木混交林的整齊種植等技術,這裏有了錯落有致的生態景觀。“當初,為(wei) 了完成‘七彩園’的綠化,我們(men) 號召發起生態建設全民大會(hui) 戰,兩(liang) 年間,就造林將近8萬(wan) 畝(mu) ,讓灰蒙蒙的礦坑變成了綠洲。”
離開樹林不遠,便看見裸露的深坑和崩塌的巨型石塊,形成獨特的景觀。寧夏自然資源廳國土空間生態修複處處長崔奇鵬介紹,礦坑塌陷最深處達到20多米,消除地質災害隱患後,治理單位特意留下具有代表性的地層斷麵、地裂縫、複原的采煤礦井等,力爭(zheng) 將其打造成礦業(ye) 景觀區,作為(wei) 地質旅遊及科普教育基地。
特意保留的采煤大坑、采掘巷道和礦工住所,同周邊密集的樹林相映成趣。當地借山造勢,以勢置景,讓老礦區成為(wei) 城市一景,用以展示地質遺跡和礦山文化。“這裏就是一座露天的‘煤炭地質博物館’。”崔奇鵬說,許多遊客喜歡沿著蜿蜒小徑,逐一尋訪礦業(ye) 遺跡保護區、工業(ye) 景觀區,昔日荒蕪的廢棄礦區正重新煥發勃勃生機。
為(wei) 吸引更多社會(hui) 力量投入治理,寧夏鼓勵社會(hui) 資本參與(yu) 采煤沉陷區二次開發。“我們(men) 探索的棗瓜間作、葡瓜間種模式,可以形成適合廢礦區的果蔬產(chan) 業(ye) ,已經吸引很多企業(ye) 參與(yu) 。”指著遠處一片荒地,惠農(nong) 區自然資源局高級工程師馬曉平說,惠農(nong) 區的采煤沉陷區已有3萬(wan) 畝(mu) 荒灘被多家農(nong) 業(ye) 企業(ye) 承包,用於(yu) 發展經濟林和果蔬產(chan) 業(ye) 。
曾經的廢棄礦區,其開發價(jia) 值正被“吃幹榨盡”——一片不宜開展農(nong) 業(ye) 生產(chan) 的碎石灘上,密集的太陽能發電板如金色鱗片一字排開,技術人員正緊張調試,為(wei) 並網發電做準備。“2023年10月開建,最遲2024年初就能發電。”項目技術負責人李淮東(dong) 介紹,這處太陽能發電站采用雙麵高效單晶矽組件,每年可發電超過3億(yi) 千瓦時。
近日,寧夏向惠農(nong) 區采煤沉陷區的搬遷安置小區撥付了排水設施提升改造等項目資金,用於(yu) 進一步優(you) 化當地搬遷安置人居環境。這讓已搬到安置區近十年的唐清方喜上眉梢:“安置居民的日子更美了!”
安徽銅陵市獅子山獨立工礦區——
更新城市麵貌 增進民生福祉
本報記者 徐 靖
新年伊始,安徽銅陵市銅官區獅子山獨立工礦區的日科電子公司廠房裏一派繁忙。拿起一個(ge) 指甲大小的石英晶體(ti) 協震器,副總經理陳翔對記者說:“這是我們(men) 的拳頭產(chan) 品,安裝在電子設備裏調節頻率用的,筆記本電腦裏就有。”
今年40歲的陳翔,是土生土長的獅子山人。2021年春節,大學畢業(ye) 後在北京打拚了10多年的陳翔回了趟老家。正是這次返鄉(xiang) ,改變了他的人生。礦坑填平了,平房拆遷了,現代化廠房和新式小區正在加緊建設。“不敢想象,原來的獨立工礦區變化這麽(me) 大。”當年,陳翔就回到家鄉(xiang) 工作。
獅子山獨立工礦區位於(yu) 銅陵市遠郊,是我國重要的銅戰略資源保障基地。上世紀90年代後,隨著銅礦資源日漸枯竭,礦山逐步關(guan) 停,後續問題日益顯露。截至2021年改造提升前,工礦區2.76萬(wan) 人口中,礦工及家屬占比超過一半。
銅官區發展改革委主任方萍說,2021年初,獅子山工礦區入圍國家發展改革委“十四五”期間支持的采煤沉陷區和獨立工礦區名單,由此開啟了全麵改造提升。
改造千頭萬(wan) 緒,最關(guan) 鍵的是改造城市麵貌、妥善安置居民。“現在小區環境多好,綠化率高、設施齊全,旁邊就有公交站、菜市場、超市,對麵就是幼兒(er) 園、小學。”55歲的銅官區獅子山社區居民溫宗群很滿意。
溫宗群帶記者走進了位於(yu) 青澤居小區的新家。87平方米的房子,窗明幾淨,裝修一新。“老房子離礦區太近,地基塌陷,牆上不少裂縫,住起來很不安全。”2023年7月,溫宗群順利拿到獅子山地質災害安置點的回遷新房鑰匙,第一時間請來師傅裝修,9月就搬進新房,圓了幾十年的安居夢,“整個(ge) 小區8棟樓,現在入住率已經很高了。還有安置點陸續在建,大家都盼著呢。”
銅官區常務副區長汪誌祥告訴記者,截至目前,獅子山獨立工礦區累計新建安置房12萬(wan) 平方米,累計改造老舊住宅23.52萬(wan) 平方米,新建、改造道路8.98公裏、水電氣等管網47.43公裏。
獅子山的改造提升,也享受到了政策紅利——土地收入扣除上繳省級財政的涉農(nong) 支出資金和農(nong) 業(ye) 土地開發資金兩(liang) 項計提資金後,全額返還銅官區,用於(yu) 獨立工礦區改造提升,市級財政不再計提及分成。據了解,獅子山獨立工礦區土地封閉運行收益預計可達8.76億(yi) 元,有效周轉了建設資金。
改造受損房屋,完善基礎設施,修複生態環境……如今的獅子山,城市麵貌煥然一新。與(yu) 此同時,銅官區積極招引新項目,推進產(chan) 業(ye) 升級,增強自我造血功能,努力讓居民宜居又宜業(ye) 。2022年底,作為(wei) 接續替代產(chan) 業(ye) 平台的獅子山高新區科技創業(ye) 園二期項目全部竣工交付,如今已引進30多家企業(ye) ,逐步形成了銅基材料、大健康和電子信息為(wei) 主導的產(chan) 業(ye) ,已解決(jue) 2000多人就業(ye) 。隨著相關(guan) 工作逐步推進,獅子山實現了人口回流,目前人口已超3.5萬(wan) 人。
改造提升仍在持續。眼下,全長4公裏的主幹道銅井路東(dong) 延工程正加緊推進,2025年建成後,將打通銅陵市區和獅子山獨立工礦區,便利居民出行、貨物運輸。“這條路我們(men) 盼了幾十年。獅子山的未來一定會(hui) 越來越好!”家住附近的居民袁白林說。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