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 > 即時新聞 > 地方

人民日報|鹽城姑娘用畫筆為生態保護事業添彩

發布時間:2024-01-11 11:04:00來源: 人民網-人民日報

  《人民日報》2024年1月11日14版 版麵截圖

  原題:九〇後設計師呂璐參與(yu) 創作“鹽小勺”形象——

  用畫筆,為(wei) 生態保護事業(ye) 添彩(綠水青山守護者)

  “城市代言‘鹽小勺’被人們(men) 喜愛的過程,也是熱愛自然、保護生態的理念深入人心的過程”

  如果你來到江蘇鹽城,無論在機場、高鐵站,還是在博物館、文創店,時常會(hui) 看到一個(ge) 憨態可掬、嘴巴像勺子一樣的小鳥形象。它叫“鹽小勺”。

  作為(wei) 鹽城的城市代言、濕地名片,它不僅(jin) 廣受當地群眾(zhong) 的喜愛,也在上海進博會(hui) 、深圳文博會(hui) 、南京融交會(hui) 等活動中頻頻亮相。在2023年9月的全球濱海論壇上,“鹽小勺”造型的馬克杯入選伴手禮,被贈送給各國嘉賓。

  “鹽小勺”的原型是國家一級重點保護野生動物、被列入《世界自然保護聯盟瀕危物種紅色名錄》的極危物種——勺嘴鷸。“鹽小勺”形象創作的背後,有著一支年輕的設計團隊,1992年出生的鹽城姑娘呂璐就是其中一員。

  “能把個(ge) 人特長融入這份事業(ye) ,我覺得特別有意義(yi) ”

  身為(wei) 鹽城人,呂璐讀書(shu) 時常向外地同學自豪地介紹家鄉(xiang) 豐(feng) 厚的自然“家底”——東(dong) 亞(ya) —澳大利西亞(ya) 候鳥遷徙路線上的重要停息地、覓食地、換羽地,有鹽城“濕地三寶”丹頂鶴、麋鹿和勺嘴鷸……

  “你願意參與(yu) 生態保護事業(ye) 嗎?”2020年的一個(ge) 電話,讓她有機會(hui) 加入成立時間不久的江蘇黃海濕地文化發展有限公司。藝術設計專(zhuan) 業(ye) 畢業(ye) 的她,在江蘇黃海濕地文化發展有限公司的第一項任務,就是為(wei) 鹽城設計“城市形象”。

  “以前一直覺得生態保護事業(ye) 離我的專(zhuan) 業(ye) 很遠,現在能把個(ge) 人特長融入這份事業(ye) ,我覺得特別有意義(yi) 。”呂璐說。

  鹽城“濕地三寶”中,麋鹿和丹頂鶴大家的熟識度更高,用來做城市形象更容易被接受。但閱讀海量資料後,呂璐和團隊夥(huo) 伴們(men) 都被勺嘴鷸深深震撼了。“全世界隻有不到600隻勺嘴鷸,其中的50%每年會(hui) 來到鹽城停歇換羽。”呂璐說,“它們(men) 曆經艱辛、長途飛來時,體(ti) 重隻剩下遷徙前的1/3,頑強堅韌的精神令人感動。”為(wei) 了呼籲更多人積極參與(yu) 到鳥類保護中來,團隊最終選擇了勺嘴鷸為(wei) 創作原型。

  “有了好的形象,才能讓它在生態保護領域發揮更大價(jia) 值”

  勺嘴鷸離“鹽小勺”還有多遠?回想起整個(ge) 過程,作為(wei) 平麵設計師也是總執筆人的呂璐記憶猶新。

  “小小的腦袋、圓圓的肚子、有力的翅膀,但最有特色的還是像勺子一樣的嘴巴。”呂璐說,曆時一個(ge) 月,團隊從(cong) 照片中提取勺嘴鷸的顯著特征,畫出的第一版卡通形象偏寫(xie) 實風格,保留了灰褐色的羽毛等細節。“我們(men) 找了一些小朋友來看,結果幾個(ge) 孩子不約而同喊出‘鴨鴨’!”這讓呂璐哭笑不得。

  到底是哪裏出了問題?呂璐和團隊夥(huo) 伴們(men) 多次拜訪濕地專(zhuan) 家、攝影師,繼續研究學習(xi) 勺嘴鷸的資料,進行了大大小小十幾次修改。

  “最大的修改是化繁為(wei) 簡——一方麵放大最具特色的‘勺子嘴巴’,另一方麵將其他細節弱化。比如采用更簡潔的黑色線條,輪廓更圓潤,腦袋上隻留了兩(liang) 根羽毛,既呆萌可愛,又不至於(yu) 掩蓋特色。”呂璐說,這回再請小朋友來看,再也沒有人說是鴨子了,“像勺子一樣的嘴巴”也令小朋友們(men) 印象深刻。

  “精益求精,就是為(wei) 了設計好‘鹽小勺’。有了好的形象,才能讓它在生態保護領域發揮更大價(jia) 值。”呂璐說。

  “希望通過這個(ge) 形象,讓更多人加入生態保護事業(ye) ”

  2020年8月,“鹽小勺”誕生。“鹽”指代鹽城,“小勺”指代勺嘴鷸最有特色的嘴巴,隨後,大家又為(wei) 它取了昵稱“小勺子”,更加親(qin) 切動人。

  設計團隊迅速投身文創產(chan) 品的開發中。呂璐介紹,最初,“鹽小勺”形象被定製成鹽雕、冰箱貼、杯子、帆布包、胸針等,擺放到文創商店中。這兩(liang) 年,“鹽小勺”開始在網絡上被更多人熟悉。呂璐和團隊夥(huo) 伴們(men) 進一步挖掘特色,開發出16個(ge) 常用的網絡表情包,廣受喜愛。

  如今,在鹽城的黃海濕地博物館、未來科技城、金融城,“鹽小勺”主題咖啡館成為(wei) 一道新的風景線。“牆麵、咖啡杯、餐巾紙上都印有‘鹽小勺’的形象,店內(nei) 的包裝盒是可回收可降解的。”呂璐說,希望給大家一種綠色生活的沉浸式體(ti) 驗。

  “鹽小勺”的應用範圍更廣了。“2022年出版的《勺子飛來了》是國內(nei) 首本聚焦勺嘴鷸的親(qin) 子讀物,去年,我們(men) 團隊又推出了兒(er) 童繪本《候鳥來的季節》。4D動畫短片《不是菜鳥的鹽小勺》獲得第十二屆澳門國際微電影節‘金蓮花’最佳動畫片獎……”呂璐說,團隊還不斷拓展與(yu) 外部單位的合作,組織了“鹽小勺”誌願者隊伍、舉(ju) 辦“鹽小勺”濕地研學遊等。

  “城市代言‘鹽小勺’被人們(men) 喜愛的過程,也是熱愛自然、保護生態的理念深入人心的過程。”對於(yu) 自己的工作,呂璐十分驕傲,“我也要像‘小勺子’一樣有激情、敢打拚,設計出更多優(you) 秀作品。希望通過這個(ge) 形象,讓更多人加入生態保護事業(ye) 。”

(責編:李文治)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