鄉村振興看山西 | 振興村裏人才與發展的雙向奔赴
上午9時許,長治市上黨(dang) 區振興(xing) 新區黨(dang) 委書(shu) 記牛紮根來到辦公室,一放下手提包就開始校對講課材料。20多頁的內(nei) 容,他用指尖劃過一個(ge) 個(ge) 文字,並輕聲讀著。時針指向10時,他起身向振興(xing) 村口的太行鄉(xiang) 村振興(xing) 人才培訓中心走去。
“村幹部與(yu) 老百姓打交道遇到的困難是什麽(me) ”“如何建設美麗(li) 鄉(xiang) 村”……10時30分,在一個(ge) 個(ge) 問題中,一節“書(shu) 記講給書(shu) 記聽”的課程開始。
12時,課程結束。一個(ge) 半小時的時間,牛紮根全程站著講課,聲情並茂地講述振興(xing) 村的振興(xing) 之路。
從(cong) 2018年太行鄉(xiang) 村振興(xing) 人才培訓中心成立,隻要有時間,牛紮根就會(hui) 站在講台上,期待以此為(wei) 窗口,與(yu) 更多的農(nong) 村工作者交流鄉(xiang) 村振興(xing) 經驗做法,講過的課程已近100節。
鄉(xiang) 村振興(xing) ,人才先興(xing) 。從(cong) 村居破落、名不見經傳(chuan) 的小山村,到別墅林立、享譽全國的農(nong) 民新城,振興(xing) 村以企帶村、村企共建、以工帶農(nong) ,走出了一條農(nong) 文旅融合的鄉(xiang) 村振興(xing) 發展之路。在鄉(xiang) 村振興(xing) 的道路上,振興(xing) 村堅持人才發展與(yu) 鄉(xiang) 村發展同頻共振,通過義(yi) 務教育、素質教育、職業(ye) 教育“三育”融合強基礎,下好人才振興(xing) 這步棋,積極推進鄉(xiang) 村人才隊伍建設,采取有效措施引才、育才、用才,為(wei) 鄉(xiang) 村振興(xing) 提供強有力的人才支撐。
育人才 為(wei) 明天播種希望
“小小蠟筆穿花衣,紅黃藍綠多美麗(li) ,小朋友們(men) 多麽(me) 歡喜,畫個(ge) 圖畫比一比,畫小鳥飛在藍天裏,畫小草長在春天裏……”上午11時,清脆悅耳的歌聲從(cong) 振興(xing) 學校一年級一班的教室裏傳(chuan) 出。同學們(men) 正圍在音樂(le) 老師李娜的周圍,和著琴聲學唱《祖國祖國我們(men) 愛你》。悠揚的曲調,幸福的笑臉,讓冬日裏的課堂有愛有溫暖。
2023年9月份,通過特崗教師考試的李娜選擇來到振興(xing) 學校,成為(wei) 全校唯一一個(ge) 具有研究生學曆的音樂(le) 老師。“我每天都會(hui) 教孩子們(men) 唱歌,大家一起沉浸在音樂(le) 中,希望我們(men) 的課堂充盈歌聲和笑聲。”目前,李娜正在積極籌備建立學校裏的合唱團,將帶領著孩子們(men) 走向更廣闊的音樂(le) 舞台。
在振興(xing) 村,從(cong) 幼兒(er) 園、小學到中學均配備齊全。雖然振興(xing) 學校麵臨(lin) 著和多數村鎮學校一樣的發展困境——生源減少,全校僅(jin) 剩12個(ge) 班級,其中小學9個(ge) 班,初中3個(ge) 班,但是學校的教育質量並沒有隨著學生人數的減少而降低。
“年輕化的教師隊伍,讓老師們(men) 更有活力和精力來教育學生,用更先進、創新的理念,讓孩子擁有更廣闊的眼界和開闊的思維。”振興(xing) 學校教導處主任牛麗(li) 鈴說。
下午3時許,二年級的學生們(men) 分成兩(liang) 組,人手一個(ge) 籃球進行投籃比賽。同學們(men) 各個(ge) 都鉚足了勁地投籃,歡呼聲、加油聲飄蕩在操場的上空。
下午2節課後,是課後興(xing) 趣課時間。花樣跳繩、籃球、足球、競技遊戲、陶藝、木工、手工、電子琴、畫畫、書(shu) 法……豐(feng) 富多樣的興(xing) 趣課堂,同學們(men) 享受著和城市孩子一樣的教育資源。
“近年來,在各類市區級比賽中,學校都取得了看得見的好成績,比如連續兩(liang) 年獲得上黨(dang) 區漢字聽寫(xie) 大賽暨詩詞大賽亞(ya) 軍(jun) 。”牛麗(li) 鈴說。
占地2萬(wan) 餘(yu) 平方米的振興(xing) 學校,是一所九年一貫製寄宿製學校,學校不僅(jin) 擁有標準的塑膠田徑運動場,教學樓、公寓樓、餐廳、文體(ti) 活動中心、多媒體(ti) 室、微機室、音體(ti) 美活動室等基礎設施一應俱全。與(yu) 此同時,凡在振興(xing) 學校就讀的學生均免校服費、免住宿費、補夥(huo) 食費。
“我們(men) 的學生一點也不土!”一說起自己的學生,牛麗(li) 鈴的臉上是滿滿的自信。據她介紹,隨著振興(xing) 村知名度的不斷提升,遊客越來越多,同學們(men) 經常參加村裏的民俗表演、歌唱比賽等。這個(ge) 位於(yu) 山腳下的小山村,擁有著大城市的場麵,同學們(men) 不用出村就能看到村外的世界。
“走好基礎教育這條路,用優(you) 質教育築牢人才振興(xing) 基石。”秉持著這一理念,振興(xing) 村的孩子們(men) 將依托學校走向更廣闊的天地,相信不遠的未來,他們(men) 會(hui) 將知識帶回家鄉(xiang) ,回饋家鄉(xiang) 父老。
引人才 為(wei) 鄉(xiang) 村注入活力
在人才培訓中心的課堂上,一個(ge) 手拿穩定器、戴眼鏡的攝影師在會(hui) 場穿梭,用鏡頭記錄著此次培訓。嫻熟的技術、專(zhuan) 注的眼神,看起來並不像一個(ge) 攝影新手。
1992年出生的張錦如,雖然剛來振興(xing) 村工作3個(ge) 多月,卻已經有了長達9年的工作經驗。從(cong) 太原到北京,他先後做過程序員、銷售、剪輯師、建模技術員等。
2023年一次偶然的機會(hui) ,張錦如在公眾(zhong) 號上看到振興(xing) 新區新媒體(ti) 中心招聘公告。雖然是攝影小白,但張錦如還是想來試一試。
“在幾位麵試官麵試後,現場給了一道題,讓剪輯一個(ge) 振興(xing) 村的視頻。”回想起當時的考試經曆,張錦如記憶猶新。
步行街上紅彤彤的燈籠,溫暖的小木屋,忙碌的商家……張錦如漫步在振興(xing) 村的街道上,以一個(ge) 遊客的視角進行拍攝,憑借一段時長20秒的短視頻,順利通過考試。
從(cong) 北京到振興(xing) 村,雖然張錦如所在的城市地域小了,但是他的進步空間更大了。“很多單位攝影器材隻有一台相機,當我看到新單位不僅(jin) 有演播室,還有著各式先進的攝影器材,激動壞了!”張錦如的驚喜溢於(yu) 言表。吸引張錦如結束北漂生活的最大因素,正是振興(xing) 新區所提供的寬鬆的工作環境和成長空間。在他眼裏,振興(xing) 村的恬適安然正是自己向往的生活。“我買(mai) 了6本視頻剪輯的書(shu) ,已經讀了4本了!”吃住在單位的張錦如,有了更多的學習(xi) 時間,一邊學器材,一邊記錄振興(xing) 村的美景。
像張錦如一樣紮根鄉(xiang) 村的年輕人,正是振興(xing) 村的新希望、新未來。
振興(xing) 村堅持“突出重點、按需引進、以用為(wei) 本、高薪聘請”的原則,創新人才引進機製,敞開大門,選賢任能,用良好的發展環境和強勁的發展勢頭留住人才。“優(you) 先為(wei) 本村大學畢業(ye) 生提供最合適的就業(ye) 崗位,引進的中層管理幹部全部入住人才公寓,帶家屬的優(you) 先為(wei) 其安排工作,有子女的免費在振興(xing) 學校就學。”振興(xing) 集團副總經理王星介紹說,到目前已先後招聘本土大學生156名,研究生6名。
而王星本人也是村裏引進的中層幹部。“平台更加大了,接觸的人和項目越來越多。”從(cong) 分公司副總到集團副總,來到振興(xing) 村,王星度過了成長最快的2年時間。
興(xing) 人才 讓振興(xing) 更有底氣
2023年12月23日至31日,在太行鄉(xiang) 村振興(xing) 人才培訓中心5樓報告廳裏,為(wei) 期9天的2023年高素質農(nong) 民培育持證工作新型農(nong) 業(ye) 經營主體(ti) 帶頭人(糧食種植)培訓班開班。淺顯易懂的語言,貼近生活的小故事,來自長治市上黨(dang) 區的30名新農(nong) 人認真聽課並做著筆記。
“自進入2023年10月份以來,每周都有培訓班開班,沒有間斷過。”培訓中心常務副主任張燕鵬介紹說。
為(wei) 什麽(me) 小山村裏建起了人才培訓中心?
“一方麵為(wei) 鄉(xiang) 村培養(yang) 人才,一方麵為(wei) 增加村民收入。”牛紮根一語道出建立培訓中心的初衷。
太行鄉(xiang) 村振興(xing) 人才培訓中心(原名太行鄉(xiang) 村振興(xing) 人才學院)成立於(yu) 2018年10月18日,是山西省首個(ge) 鄉(xiang) 村振興(xing) 人才培養(yang) 教育平台。學院總建築麵積為(wei) 2萬(wan) 平方米,建有多媒體(ti) 教室、百人階梯教室、報告廳、多功能廳、學院討論室、各型會(hui) 議室等20餘(yu) 個(ge) ,擁有1000人同時住宿、2000人同時就餐、3000人同時培訓的硬件條件。
“培訓中心是一所麵向全國、專(zhuan) 門針對不同地區不同需求,專(zhuan) 門培養(yang) 鄉(xiang) 村振興(xing) 人才的學校。”牛紮根說。
太行鄉(xiang) 村振興(xing) 人才培訓中心集成人教育、職業(ye) 教育、黨(dang) 員幹部培訓,各類專(zhuan) 題研討、鄉(xiang) 村振興(xing) 人才培養(yang) 於(yu) 一體(ti) 。運用研討式、模擬式、體(ti) 驗式等互動教學方式,創新現場教學、訪談教學、論壇教學、教學實踐等培訓模式,教學資源豐(feng) 富、師資力量雄厚、住宿環境優(you) 越、設施設備完善,與(yu) 中央黨(dang) 校合作共建“黨(dang) 員雲(yun) 課堂”,是進行鄉(xiang) 村振興(xing) 人才培養(yang) 、理論研究、研學實踐的最佳場所,為(wei) 促進鄉(xiang) 村振興(xing) 戰略提供人才支撐。
“學院已與(yu) 各大高校、科研院所以及省市縣農(nong) 村帶頭人聯係,組成了國內(nei) 一流的學院教師團隊,根據各單位需要量身定製培訓內(nei) 容,同時還有初心園、紅色主題廣場、黨(dang) 群生活館、5G智慧館、大型拓展場地等實習(xi) 實訓場所。”張燕鵬介紹說,中心常年開設農(nong) 業(ye) 技術人才、新型職業(ye) 農(nong) 民、鄉(xiang) 村工匠等不同類型的鄉(xiang) 村人才培訓班,集課堂理論講授、實踐現場教學以及專(zhuan) 題調研於(yu) 一身,服務於(yu) 鄉(xiang) 村人才振興(xing) 。
“我們(men) 將麵向全國開展鄉(xiang) 村人才培訓,圍繞產(chan) 業(ye) 、人才、文化、生態、組織‘五個(ge) 振興(xing) ’,常態化創新培訓方式。”牛紮根介紹說,未來培訓中心將以培訓農(nong) 村幹部和鄉(xiang) 村振興(xing) 實用人才為(wei) 主,同時培訓農(nong) 村商務、電商、家教、康養(yang) 、酒店、服務等新型職業(ye) 技術人才。
鄉(xiang) 村振興(xing) 看振興(xing) 。把學院建在村莊,課堂開在田間,在培訓中心成立的6年時間裏,省內(nei) 外的學員們(men) 走進振興(xing) 村,親(qin) 身感受到振興(xing) 村美麗(li) 宜居新農(nong) 村建設的典型經驗。同時,他們(men) 也助力振興(xing) 村的鄉(xiang) 村振興(xing) 之路愈發寬廣,為(wei) 鄉(xiang) 村振興(xing) 賦能添彩。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