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 > 即時新聞 > 地方

長春新區“新”在哪?

發布時間:2024-01-12 15:19:00來源: 人民網-吉林頻道

  囊括長春高新技術產(chan) 業(ye) 開發區、長春北湖科技開發區、長春臨(lin) 空經濟示範區的長春新區——是第17個(ge) 國家級新區,管轄麵積428平方公裏,2016年獲批至今,國家自主創新示範區、長春智慧法務區在這裏重磅登場,多項創新性改革實踐獲國務院通報,超410戶“專(zhuan) 精特新”企業(ye) 在這裏落地生根……長春新區仿若一顆璀璨的明珠閃耀在吉林這片黑土地上,引領一個(ge) 產(chan) 業(ye) 新、技術新、人才新的“新區”奮進在新時代新征程。

  組團打拚,發展新興(xing) 產(chan) 業(ye) 、未來產(chan) 業(ye)

  長春新區集聚了11.4萬(wan) 戶市場主體(ti) ,845戶高新技術企業(ye) ,2023全年引進落位項目118個(ge) ,新興(xing) 產(chan) 業(ye) 藥穀、光穀、新材料建圈強鏈,高新、北湖、臨(lin) 空齊頭並進……

  長春應化所北湖園區簽約,長春新區中科新興(xing) 產(chan) 業(ye) 園簽約,標誌著長春新區在高能級科創平台建設上成果不斷,不再讓企業(ye) “單打獨鬥”,而是“組團打拚”發展新興(xing) 產(chan) 業(ye) 和未來產(chan) 業(ye) ,融合突破產(chan) 業(ye) 鏈創新鏈,依托創新創業(ye) 優(you) 勢基礎,統籌科技創新的資源配置、項目布局和上下遊協同,凝聚科技攻關(guan) 合力,提升創新能級。

  走好集約化、內(nei) 涵式發展道路,加快構建“311X”現代化產(chan) 業(ye) 體(ti) 係,規劃建設永春現代生物醫藥城和北湖未來科學城“雙翼齊飛”的科創新格局,長春新區一幅全新壯美的產(chan) 業(ye) 藍圖正撲麵而來。  

  打破技術壁壘,凝聚科技力量

  2023年,長春新區經濟實力穩步提升,1月至11月,長春新區規上工業(ye) 產(chan) 值增長8.5%,固定資產(chan) 投資增長15.2%,限上社消零增長16.3%,核算服務業(ye) 增長13.6%,主要經濟指標增速位居省市前列。  

  長春新區亮眼的成績離不開新區企業(ye) 日新月異的跨越式發展。“OLED產(chan) 業(ye) 發展中最大的難關(guan) 就是研發技術能夠實現跟隨客戶的需求前進。”長春海譜潤斯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相關(guan) 負責人介紹道,海譜潤斯始終堅持自主研發,逐步攻克OLED蒸鍍材料,是國內(nei) 第一家打破國外技術壁壘的國產(chan) 材料企業(ye) 。  

  2023年,長春新區企業(ye) 科技創新能力提升的一個(ge) 顯著印記,就是自主研發的無人機、衛星頻頻上天。從(cong) 技術研發到產(chan) 業(ye) 布局日趨成熟,以航天技術催生空天信息產(chan) 業(ye) 的前景呼之欲出。

  突破零下40度低溫、5500米高海拔、7級強風自主飛行極限,無人機核心性能續航、載重提升2倍,占地縮小為(wei) 常規無人機1/4,長春新區企業(ye) 長光博翔無人機有限公司全球首創的“雙飛翼垂直起降固定翼無人機”,已經成為(wei) 行業(ye) 顛覆性的創新技術,成功突破行業(ye) 技術瓶頸。  

  把關(guan) 鍵技術掌握在自己手裏,轉化為(wei) 新的發展能量,有108顆衛星組網的長光衛星也深諳此道,長春新區正推動創新能力突出的高新技術企業(ye) 、專(zhuan) 精特新“小巨人”企業(ye) 成為(wei) “鏈主”企業(ye) 和產(chan) 業(ye) 鏈關(guan) 鍵節點控製企業(ye) 。

  搭建人才創新平台,增強發展驅動力

  2023年,長春新區加快建設長春人才創新港核心區,高水平申建的歐美同學會(hui) 東(dong) 北海創中心即將獲批,院士專(zhuan) 家聯合會(hui) 正式落位,萬(wan) 科泊寓人才社區正式啟動,全區各類人才資源總量達15萬(wan) 人,匯集“311X”主導產(chan) 業(ye) 人才近10萬(wan) 人,合作院士23位、170人獲吉林省高層次人才認定。  

  長春新區集聚各類雙創孵化載體(ti) 58家,在孵企業(ye) 2000多戶,創造人才創業(ye) 就業(ye) 崗位3萬(wan) 多個(ge) ,其中擺渡創新工場累計孵化企業(ye) 221家,帶動就業(ye) 8600餘(yu) 人。

  圍繞生物醫藥、光電信息、新材料等戰略性新興(xing) 產(chan) 業(ye) ,長春新區堅持招商引資與(yu) 招才引智協同發展,“以項目引人才、以人才帶項目”,先後主辦、承辦了“中國創翼”創業(ye) 創新大賽、“長春新區杯”創新創業(ye) 大賽等多項雙創賽事,並在大賽後持續做好項目跟蹤,實現人才與(yu) 項目的“無縫對接”、技術和產(chan) 業(ye) 的“優(you) 勢疊加”。  

  長春新區還聯合一院三所和高校、省科技廳,開展協同創新,加快建設吉大仿生大科學裝置、長白山實驗室、吉林省科技創新研究院等重大創新平台建設。目前,新區擁有全國重點實驗室6個(ge) ,省部級重點實驗室近100個(ge) 。  

  發揮在企業(ye) 和高校院所間的橋梁紐帶作用,促成金賽藥業(ye) 、希達電子等百餘(yu) 戶企業(ye) 與(yu) 院校緊密合作,在博信光電、禹衡光學等24家企業(ye) 建立大學生就業(ye) 見習(xi) 基地,開展新區重點企業(ye) 進校園專(zhuan) 場招聘會(hui) 等招聘活動44場,為(wei) 高校畢業(ye) 生提供就業(ye) 崗位4400餘(yu) 個(ge) 。通過聘任長春理工大學科研人員擔任“科技副總”模式,共同解決(jue) 企業(ye) 發展中麵臨(lin) 的各類創新難題和技術瓶頸;通過“揭榜掛帥”機製,合作培養(yang) 相關(guan) 領域的專(zhuan) 業(ye) 技術人才。

  發展新興(xing) 產(chan) 業(ye) 、凝聚科技力量、搭建人才創新平台,長春新區處處欣欣向榮,散發著蓬勃生機。2024年,長春新區將以更“新”的姿態,奮發在振興(xing) 之路上。

(責編:李文治)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