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 > 即時新聞 > 地方

突破·2023丨“雙第一”印證“南通藍”

發布時間:2024-01-18 15:43:00來源: 人民網-江蘇頻道

  2023年,南京文旅火爆出圈,蘇州晉級特大城市,常州衝(chong) 關(guan) 萬(wan) 億(yi) 之城,連雲(yun) 港圓夢深水大港……在全麵貫徹黨(dang) 的二十大精神的開局之年,也是三年新冠疫情防控轉段後經濟恢複發展的一年,江蘇每一座城市都在奮力奔跑,勇做示範。歲末年初,人民網江蘇頻道策劃推出“突破·2023”係列城市觀察報道。

  2023年國慶期間,江蘇南通的攝影愛好者施佳男在當地拍下一段視頻,畫麵中崇啟大橋和60多公裏外的上海浦東(dong) “三件套”震撼同框。施佳男說,好景致來自好天氣和好空氣。

  過去一年,“水晶天”“南通藍”在當地人眼裏已經見慣不怪。一起來聽聽當地人的心聲:“南通的樹多了,綠地多了,空氣更清新了。”“以前晚上的天空總是灰蒙蒙的,現在晴天的夏夜能看到滿天繁星。”“在我心目中,南通這個(ge) 名字有了另一種解釋,那就是‘蔚藍通透’。”

  最新監測數據也顯示,剛剛過去的2023年,南通市PM2.5平均濃度降至27微克/立方米,優(you) 良天數比率達83.6%,兩(liang) 項指標實現全省“雙第一”,這在“十四五”期間尚屬首次。

  南通變“藍通”的背後,是當地打好藍天保衛戰的努力,也是恪守高質量發展的實踐。“優(you) 異的年度數據說明我們(men) 取得了階段性成果。”南通市生態環境局副局長黃曉勤表示,藍天保衛戰不可能畢其功於(yu) 一役,今後還將繼續加強部門和區域協調配合,通過源頭降量、過程減量和末端控量,讓“南通藍”藍得更長遠。

  天地空一體(ti) ,科技護航“南通藍”

  百餘(yu) 年前,實業(ye) 家張謇創辦大生紗廠,拉開南通近代工業(ye) 文明的序幕,也奠定了南通產(chan) 業(ye) 最初的基調和底色。

  作為(wei) 一座集造船、紡織、化工、大港口於(yu) 一身的臨(lin) 港工業(ye) 城市,南通產(chan) 業(ye) 結構不可謂不“重”,也給這座城市的空氣環境質量帶來不小的挑戰。談及南通昔日的空氣質量,當地一位生態環境部門人士說,積累性問題、曆史性欠賬,加之部分企業(ye) 不能穩定達標排放,10多年前,南通的多項減排指標經常難以達到江蘇省減排的目標要求。

  依江傍海的南通,是萬(wan) 裏長江奔流入海的最後一道生態屏障。“共抓大保護,不搞大開發”,南通責無旁貸。近年來,當地以“壯士斷腕”的決(jue) 心打好汙染防治攻堅戰,“藍天保衛戰”是其中重要一環。

  110個(ge) 大氣環境監測標準站、568個(ge) 大氣微站、1350個(ge) 揚塵監測站、1325個(ge) 重點排汙單位末端監控、2926個(ge) 企業(ye) 用電監控……作為(wei) 集生態環境“監測、監控、監管、協同、分析”五位一體(ti) 的信息化係統,南通市生態環境監測監控平台已穩定運行一年多,接入7000餘(yu) 個(ge) 實時監測點位,布下空氣質量監控的“天眼”,讓汙染無處遁形。

  去年7月底,該監測平台預警,南通高新區內(nei) 一家機械加工企業(ye) VOCs(揮發性有機化合物)濃度最高達700多微克/立方米,且多次超標,誘因可能是油品添加劑,不過讓數據分析人員感到困惑的是,一家機械加工企業(ye) 怎麽(me) 會(hui) 有如此高的VOCs排放?

  執法人員隨即攜帶紅外氣體(ti) 泄漏監測儀(yi) 、便攜式總烴、甲烷和非甲烷總烴測量儀(yi) 、便攜式非甲烷總烴測量儀(yi) 等,來到這家機械加工企業(ye) “會(hui) 診”。經儀(yi) 器設備現場摸排,發現車間一角存在防鏽油上油線敞開作業(ye) 的情況,有害廢氣直接向空氣中揮發,問題得以整改。

  人民網從(cong) 南通市生態環境局了解到,南通生態環境執法條線堅持每日會(hui) 同大氣、監控聯動分析,運用大氣走航車、在線監控、用電監控等技術手段,梳理高值區域、汙染物排放異常企業(ye) 、夜間排放大戶等重點檢查對象,充分運用科技手段,現場與(yu) 非現場執法相結合,提高問題發現率。

  “技術防控24小時全天候運轉,可以迅速鎖定汙染來源,能集中解決(jue) 施工工地、露天焚燒、道路積塵等麵源管控問題。”南通市生態環境監控中心主任杭子清介紹,該平台已構建起“天地空”一體(ti) 化的智慧監測網絡體(ti) 係,做到汙染源監控和分析研判“一圖全覽、一網監管、一鍵調度”,2023年共發出4300多條市級指揮調度指令,發現環境問題線索500多條,均進行了閉環處理。

  鎖定“主戰場”,打好藍天保衛戰

  重點領域、重點行業(ye) 和重點企業(ye) ,曆來是空氣質量防控的“主戰場”。

  南通東(dong) 展重工有限公司是一家鋼結構橋梁設施生產(chan) 製造企業(ye) ,多年來在塗裝生產(chan) 線廢氣治理難題上下過不少功夫。

  “去年,我們(men) 在環境部門的指導幫扶下,新建了一套蓄熱催化燃燒廢氣處理設施。”東(dong) 展重工安環員戴海峰介紹,以往處理廢氣,采用的是兩(liang) 級活性炭吸附加噴淋的措施,處理不夠徹底;新設施改為(wei) 了先碳吸附再燃燒,最終將有機廢氣分解成二氧化碳和水,無害化處理率提升至99%以上。在他看來,投入的200萬(wan) 元改造資金可謂“花在了刀刃上”。

  東(dong) 展重工位於(yu) 南通市通州區五接鎮,鎮生態辦主任蘇鵬介紹,該鎮去年就完成了14家企業(ye) 的廢氣處理設施、工藝升級改造,年減排VOCs達850噸。

  放眼南通全市,2023年共有464家鑄造行業(ye) 企業(ye) 達標排放整治,292台生物質鍋爐超低排放改造,76個(ge) 揮發性有機液體(ti) 儲(chu) 罐低效呼吸閥實施更換,南通發電、南通天生港發電完成深度脫硝改造。

  鼓勵企業(ye) 主動提升治汙水平,實現經濟發展和環境保護同向發力。去年,南通各級生態環境部門共幫助17家像東(dong) 展重工這樣的企業(ye) ,獲得中央大氣汙染防治資金,總補助金額約6800萬(wan) 元。

  機動車尾氣中含有一氧化碳、氮氧化物等,在大氣汙染結構中占比較為(wei) 突出。為(wei) 做好源頭管控,崇川生態環境局對轄區近20家機動車檢測機構嚴(yan) 防死守,築牢機動車檢測“防火牆”。

  去年11月17日,環境執法人員隨機巡查一家汽車檢測公司,發現其出具的一份車輛檢測報告異常。經調查,報告數據與(yu) 實際數據不一致,遂對這家檢測公司涉嫌出具虛假報告行為(wei) 進行立案調查。

  在機動車尾氣治理領域,南通深入推進移動源汙染治理,實施高排放柴油貨車限行,去年淘汰國三及以下排放標準柴油貨車9000多輛,提前完成“清零”計劃,淘汰國一及以下排放標準的非道路移動機械800台,斬斷了汽車“黑尾巴”。

  餐飲油煙是PM2.5的直接排放源之一,油煙中含有多種揮發性有機物,能與(yu) 環境中的氮氧化物發生反應,加速形成二次顆粒。餐飲油煙專(zhuan) 項治理中,南通去年完成1000家餐飲單位的油煙淨化設施提標改造,實現重點區域餐飲油煙綜合整治全覆蓋。

  南通的藍天保衛戰,同樣離不開頂層設計保駕護航。2022年底,南通專(zhuan) 題印發《2022-2023年臭氧汙染綜合治理實施方案》,排定2023年度“夏病冬治”大氣治理項目,細化分解VOCs和NOx減排目標。

  聚點成麵。一年來,南通共完成VOCs綜合治理、NOx深度治理、餐飲油煙提標改造、柴油貨車淘汰等大氣治理項目3000多項,累計減排VOCs近2600噸、NOx超1500噸。

  提升“含綠量”,聚力新型工業(ye) 化

  一直以來,經濟發展和環境保護被認為(wei) 是蹺蹺板的兩(liang) 端。南通的主政者深知,要突破這一固有思維,僅(jin) 靠治標的“防控”是不夠的,更需要謀求治本之道——發力新型工業(ye) 化,讓產(chan) 業(ye) 結構從(cong) 根本上變輕、變綠、變新。

  走進南通如東(dong) 縣的中天電氣技術有限公司,廠區內(nei) 的綠化景觀為(wei) 寒冬帶來了春的氣息,廠房屋頂上的光伏電站源源不斷生發綠色電力。“廢氣主要來自焊接工序的顆粒物,其主要成分是氧化鈦等金屬顆粒物,我們(men) 配套有煙塵淨化設備。”中天電氣總經理吉鴻誌介紹,該公司利用通風換氣係統、種植樹木等措施,減少粉塵造成的影響,工廠按檢測方案進行定期檢測,保證廢氣排放符合國家相關(guan) 標準要求。

  據了解,中天電氣將綠色工廠建設提到公司發展的戰略高度,在企業(ye) 長遠規劃中考慮資源消耗、使用及效率等能源績效問題,確保公司在綠色製造方麵保持戰略優(you) 勢。

  新近,南通市有8家企業(ye) 入圍國家級綠色工廠名單,中天電氣就是其中之一。

  南通啟東(dong) 市濱江臨(lin) 海,優(you) 美的生態環境一直是這裏的名片。“既打造成了江蘇省生態文明示範區,也成功創建為(wei) 全域旅遊示範區。”在啟東(dong) 生態環境局局長戴威威看來,這得益於(yu) 產(chan) 業(ye) 結構調整和生態環境源頭治理,全市先後騰退了化工企業(ye) 64家企業(ye) ,其中僅(jin) 沿江1公裏範圍內(nei) 就騰退了44家,實現化工“清零”,累計減少VOCs排放近千噸。

  南通市工信局提供的信息顯示,該市近年來對總投入200萬(wan) 元及以上的綠色改造項目,按其投入的15%給予補助,單個(ge) 項目最高可獲補500萬(wan) 元;對新認定的國家級綠色工廠、國家級工業(ye) 產(chan) 品綠色設計示範企業(ye) 、省級綠色工廠,分別給予國家級20萬(wan) 元、省級5萬(wan) 元獎勵。目前,南通累計建成2個(ge) 國家級綠色園區、26家國家級綠色工廠、67家省級綠色工廠。

  清潔能源替代也在不斷加速,南通市發改委能源處處長嚴(yan) 蓓蓓介紹,截至2023年底,南通的風電、光伏等可再生能源發電裝機容量1214.5萬(wan) 千瓦,列全省第二。2023年,該市可再生能源裝機占比首次超60%,能源結構清潔低碳轉型成效顯著。

  產(chan) 業(ye) 興(xing) 則城市興(xing) 。近年來,南通市堅持“工業(ye) 立市、製造強市”,於(yu) 2020年跨過GDP萬(wan) 億(yi) 元台階,經濟發展“含金量”十足。與(yu) 此同時,南通大力推進傳(chuan) 統產(chan) 業(ye) 煥新、新興(xing) 產(chan) 業(ye) 壯大、未來產(chan) 業(ye) 培育三大工程,“含綠量”亦不遜色。

  2024年初,南通市“新年第一會(hui) ”聚焦推進新型工業(ye) 化,市委書(shu) 記吳新明強調,要加快構建6大重點產(chan) 業(ye) 集群加16條優(you) 勢產(chan) 業(ye) 鏈的“616”現代化產(chan) 業(ye) 體(ti) 係,用5年左右時間,力爭(zheng) 6大重點產(chan) 業(ye) 集群總規模翻番,達到2萬(wan) 億(yi) 元左右,製造業(ye) 增加值占GDP比重超40%,基本實現產(chan) 業(ye) 基礎高級化和產(chan) 業(ye) 鏈現代化。

  大氣無界,清新的空氣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也是最公平的公共產(chan) 品。鏖戰正酣的南通藍天保衛戰有力做答,高質量發展與(yu) 高水平保護不僅(jin) 並行不悖,更應並駕齊驅。

(責編:李文治)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