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水養魚” 激發市場活力
“放水養(yang) 魚”才能激發市場活力,逐步形成“水多魚多”的良性生態。搞活民營經濟,資金“活水”必不可少。錢從(cong) 哪來?這是個(ge) 問題。
去年以來,安徽密集出台支持民企發展的政策,為(wei) 民營企業(ye) 解決(jue) 融資難題。
眼下,在安徽,金融機構競相給實體(ti) 經濟特別是優(you) 秀民營企業(ye) 提供支持並不斷創新產(chan) 品,更多民營企業(ye) 更好運用債(zhai) 券融資方式,拓寬融資渠道並增強融資能力。相對於(yu) “一錘子買(mai) 賣”,金融機構更多地選擇同實體(ti) 企業(ye) 特別是科創企業(ye) 共同成長、互相成就。
信貸支持力度不斷加大
民營企業(ye) 特別是中小微企業(ye) 融資難、融資貴是一個(ge) 世界性、長期性難題。
在傳(chuan) 統的信貸模式中,由於(yu) 缺乏抵押物和信用擔保,民營企業(ye) 有時難以獲得低成本的融資渠道;而金融機構也往往難以準確評估民營企業(ye) 的信用風險。
支持民營經濟高質量發展是金融供給側(ce) 結構性改革的重要內(nei) 容。
數據顯示,截至2023年11月末,安徽省人民幣各項貸款餘(yu) 額7.73萬(wan) 億(yi) 元,同比增長15.6%,貸款增速連續12個(ge) 月位列全國第一。其中,全省普惠小微企業(ye) 貸款、製造業(ye) 貸款餘(yu) 額、綠色貸款餘(yu) 額分別為(wei) 1.16萬(wan) 億(yi) 元、2.6萬(wan) 億(yi) 元、8350億(yi) 元,同比分別增長27%、20%、27.56%,均高於(yu) 各項貸款增速。
信貸支持民營企業(ye) 的力度不斷加大,不僅(jin) 體(ti) 現在數據上,金融機構從(cong) 業(ye) 者對此有著更直觀的感受。
一家銀行客戶經理告訴記者,近幾年,感受到安徽銀行業(ye) 對民營企業(ye) 的金融支持力度顯著增大。一方麵,銀行鼓勵各級下屬機構積極開展普惠貸款業(ye) 務;另一方麵,銀行在對民營企業(ye) 發放信用貸款方麵降低了門檻,企業(ye) 可直接線上申請信用貸款,額度可達30萬(wan) 元至50萬(wan) 元,改善了一些小微企業(ye) 因缺乏抵押資產(chan) 而融資難的困境。此外,多家銀行還針對專(zhuan) 精特新企業(ye) 等開展了專(zhuan) 項的金融支持計劃,力度較大。
“良幣”的持續注入,係於(yu) 一個(ge) 正向循環的生態係統。
企業(ye) 敢貸會(hui) 貸,對自身財務健康和信用資質高度重視;金融監管機構積極引導金融機構把金融資源向民營經濟傾(qing) 斜;各家金融機構不斷創新金融產(chan) 品,優(you) 化服務質效;政府部門則合力搭建綜合金融服務平台,為(wei) 融資難的初創型企業(ye) 和中小微企業(ye) 獲取金融活水提供信用數據支撐。
此外,支農(nong) 支小再貸款、普惠小微貸款支持工具、普惠小微企業(ye) 貸款階段性減息、設備更新改造再貸款等多種政策工具落地,也為(wei) 安徽省民營企業(ye) 提供了精準有力支持。
“我們(men) 強化再貸款、再貼現等央行貨幣政策工具運用,為(wei) 重點領域和薄弱環節精準提供優(you) 惠資金支持。同時,重點打造‘貨幣政策工具+’定向直投直貸品牌模式,為(wei) 中小微企業(ye) 、科創企業(ye) 、涉農(nong) 領域優(you) 先提供再貸款再貼額度支持。”人民銀行安徽省分行有關(guan) 負責人說。
截至2023年11月末,安徽省各類再貸款再貼現餘(yu) 額1187.42億(yi) 元,同比增長11.40%;累計發生額1650.96億(yi) 元,同比增長13.94%。
“第二支箭”持續精準發力
除了銀行業(ye) 的信貸支持外,債(zhai) 務融資工具也對支持民營企業(ye) 發展發揮著重要作用。
2023年12月25日,安徽省國軒高科股份有限公司聯合江蘇省上能電氣股份有限公司發行、浙江省寧波激智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成功發行全國首單先進製造業(ye) 企業(ye) 集合票據。
債(zhai) 券融資是重要的直接融資渠道,較股權融資更靈活且具有融資額度較大等優(you) 點。但是,在債(zhai) 券市場,民營企業(ye) 常常麵臨(lin) 著單一主體(ti) 發債(zhai) 額度較小、融資成本較高、投資者認可度較低等問題。
為(wei) 進一步暢通民營企業(ye) 融資渠道,去年11月,中國人民銀行、金融監管總局等八部門聯合印發了《關(guan) 於(yu) 強化金融支持舉(ju) 措助力民營經濟發展壯大的通知》,提出了對民營企業(ye) 債(zhai) 券融資支持工具,即“第二支箭”的工作要求,鼓勵通過擔保增信、創設信用風險緩釋工具、直接投資等方式,推動民營企業(ye) 債(zhai) 券融資支持工具擴容增量、穩定存量。
“首單先進製造業(ye) 企業(ye) 集合票據的三家發行人為(wei) 皖蘇浙三省具有代表性的先進製造業(ye) 民營企業(ye) 。由中債(zhai) 信用增進提供信用增進,並由浦發銀行與(yu) 中債(zhai) 信用增進簽訂信用風險緩釋合約,有效降低了發行企業(ye) 的融資成本,發行利率較1年期LPR低47個(ge) 基點,得到市場投資者的廣泛認可。”人民銀行安徽省分行有關(guan) 負責人表示,本期集合票據的成功落地,更好滿足長三角地區先進製造業(ye) 民營企業(ye) 的融資需求,為(wei) 更多民營企業(ye) 債(zhai) 券融資打造了創新樣板,有助於(yu) 推動更多民營企業(ye) 發債(zhai) 融資,進一步發揮債(zhai) 券市場支持民營企業(ye) 發展的積極作用。
民營企業(ye) 融資渠道正在進一步暢通。
早在2023年4月,科大訊飛股份有限公司成功落地安徽省首單民企科創票據,為(wei) 安徽省科創民營企業(ye) 發債(zhai) 融資起到良好的示範效應。
有專(zhuan) 家建議,進一步支持更多符合條件的民營中小微企業(ye) 在債(zhai) 券市場融資,還要從(cong) 製度設計、信用體(ti) 係建設等多方麵持續發力,提升民營企業(ye) 的“發債(zhai) 、用債(zhai) 、償(chang) 債(zhai) ”能力,夯實民營企業(ye) 獲取融資的基礎。
“我們(men) 將持續加大政策宣傳(chuan) ,指導金融機構持續做好債(zhai) 券承銷服務,充分運用民營企業(ye) 債(zhai) 券融資支持工具,創新債(zhai) 券發行和信用增進方式,推動轄內(nei) 更多民營企業(ye) 發債(zhai) 融資,發揮債(zhai) 券融資對民營經濟的支持作用。”人民銀行安徽省分行有關(guan) 負責人說。
改革創新破除融資壁壘
民營經濟貢獻了安徽省56.4%的稅收、60.9%的GDP、70%以上的發明專(zhuan) 利授權量、80%以上的城鎮新增就業(ye) 、90%以上的企業(ye) 數量……
當前,安徽正處在厚積薄發、動能強勁、大有可為(wei) 的上升期、關(guan) 鍵期。民營企業(ye) 是推動高質量發展重要的活力源泉,亟須政銀企聯動、共同打拚,推動全省民營經濟發展邁向全國前列。
成立於(yu) 2018年的合肥康芯威存儲(chu) 技術有限公司正處於(yu) 高速發展期,需要不斷提高產(chan) 品研發投入,但作為(wei) 輕資產(chan) 的科創型企業(ye) ,進一步發展卻被“重抵質押、唯財務指標”的傳(chuan) 統銀行模式束縛,難以獲得充足的債(zhai) 權資金支持。
針對科創企業(ye) 遇到的難題,中信銀行合肥分行創新研發“投貸聯動積分卡”產(chan) 品,將風險把控和額度測算統一在一張打分表中,最終落地了該企業(ye) 千萬(wan) 元信用貸款的投放。
同時,依托於(yu) 安徽省創新實施的“共同成長計劃”,中信銀行合肥分行通過與(yu) 企業(ye) 雙方簽署了三年期“共同成長計劃”戰略合作協議,由銀行向企業(ye) 提供了5000萬(wan) 元意向授信額度,企業(ye) 則向銀行承諾了日常結算等業(ye) 務,雙方開展了中長期風險共擔、收益共享的戰略合作。
打破民營企業(ye) 融資瓶頸,安徽有新招。
金融支持科創企業(ye) “共同成長計劃”屬全國首創,旨在引導金融資源向科技創新領域傾(qing) 斜。對初創期、成長期科技型企業(ye) 來講,不僅(jin) 能夠獲得融資成本更低、服務期限更長的資金支持,還能與(yu) 金融機構共同應對未來的巨大的不確定性和風險,實現中長期風險共擔、利益共享。金融機構將充分發揮共同成長計劃的政策優(you) 勢,讓更多的科創企業(ye) 獲得全生命周期的綜合金融服務,助力更多的初創型、成長型科技企業(ye) 發展壯大。
目前“共同成長計劃”共計對接企業(ye) 14852戶,簽署協議8752戶,協議金額1387.7億(yi) 元。其中,貸款發放戶數7504戶,貸款發放金額805.4億(yi) 元。
金融改革和創新無疑已經成為(wei) 解決(jue) 民企融資難、融資貴問題的重要突破口。
在采訪中,有民營企業(ye) 家坦言:“期待新的一年,安徽金融不斷提升服務質效,通過更精準的金融服務適配企業(ye) 的多元需求,激發民營經濟發展的澎湃動能。”(記者 何 珂)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