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 > 即時新聞 > 地方

天津市東麗區瞄準消費升級新需求 培優做強精品農特產品

發布時間:2024-01-19 16:28:00來源: 天津日報

  三九時節,寸土寸金的津郊田野上,尚有殘雪待融,東(dong) 麗(li) 區的一個(ge) 個(ge) 暖棚內(nei) 卻生機盎然。紅紅的歡坨西紅柿、紅紅的華明草莓、紅紅的軍(jun) 糧城火龍果……讓本該單調乏味的冬日,掛上了喜慶的“幸福紅”。

  緊鄰中心城區,區域高度城市化,耕地麵積僅(jin) 占全區的16.6%,農(nong) 業(ye) 發展空間極其有限。在金貴的耕地上,如何優(you) 化產(chan) 業(ye) 結構和資源配置,做好現代都市農(nong) 業(ye) 這篇文章?東(dong) 麗(li) 區從(cong) 未停止思考和探索。

  探索實踐中,東(dong) 麗(li) 區逐漸摸索出一條符合該區特點的發展路徑:立足特色資源,關(guan) 注市場需求,做足“土特產(chan) ”文章,培優(you) 做強一批市場影響力大、競爭(zheng) 力強的精品農(nong) 特產(chan) 品,為(wei) 農(nong) 業(ye) 高質量發展賦能增效。

  歡坨西紅柿

  品牌興(xing) 帶動產(chan) 業(ye) 旺

  走進東(dong) 麗(li) 區金鍾街道歡坨村西紅柿種植基地,58歲的種植戶董誌梅正在自家暖棚內(nei) 忙碌。眼下正值水果西紅柿豐(feng) 收季,雖還未到春節,訂單卻已紛紛到來。

  “都是老客戶,京津冀地區都有!”停不下手中的活兒(er) ,董誌梅一邊將新采摘的西紅柿裝箱,一邊利索地打包,不一會(hui) 兒(er) ,20多箱西紅柿就被裝上了車。

  種植西紅柿六七年,料理著3個(ge) 暖棚,董誌梅早已習(xi) 慣了每天起早貪黑的辛苦。“西紅柿賣得好,咱就幹勁足。以往一年種植一季,現在一年種植兩(liang) 季,一年算下來,得有近10萬(wan) 元的收入。”

  “知道嗎?去年,咱們(men) 歡坨西紅柿總產(chan) 值首次破了億(yi) 元大關(guan) !”田國雨,東(dong) 麗(li) 區金鍾街道歡坨村股份經濟合作社理事,一見到記者就迫不及待地報喜。

  田國雨告訴記者,歡坨村合作社共有成員2946戶、8371人。在這裏,西紅柿種植是主導產(chan) 業(ye) ,種植麵積約1680畝(mu) ,大棚1276個(ge) 。包括董誌梅在內(nei) 的種植戶485戶,有1160人從(cong) 事西紅柿種植。

  “如你所見,歡坨西紅柿都是暖棚種植,過去隻有單一的老味兒(er) 西紅柿,現在增加了水果西紅柿。”問及為(wei) 啥歡坨西紅柿如此受歡迎,“憑實力!”田國雨幾乎是脫口而出。

  “其實歡坨村種植西紅柿的曆史可以追溯到上世紀60年代,半個(ge) 多世紀以來,村裏許多人家老少三代都以種植西紅柿為(wei) 生。”在田國雨看來,歡坨村得天獨厚的“膠泥”土壤、保留“老籽兒(er) ”的優(you) 良品種、傳(chuan) 統和科學相結合的種植管理方式,都是成就今天歡坨西紅柿的必備條件。

  不靠科技和狠活兒(er) ,歡坨西紅柿憑實力征服了食客的味蕾。2022年,歡坨西紅柿榮登第三批全國名特優(you) 新農(nong) 產(chan) 品名錄,上榜“國字號”,享譽京津冀。

  讓田國雨更高興(xing) 的是,歡坨西紅柿巨大品牌效應背後,為(wei) 區域經濟發展帶來的活力。“歡坨西紅柿的特色種植,吸引了來自京津冀地區的數萬(wan) 個(ge) 家庭來基地采摘,他們(men) 在采摘果實的同時,還會(hui) 選購包括西紅柿在內(nei) 的各種蔬菜種苗,作為(wei) 家庭盆栽景觀植物拿回家培育。各種以歡坨西紅柿為(wei) 主題的農(nong) 旅活動,為(wei) 我們(men) 這裏的種植戶帶來了近千萬(wan) 元的收益。”田國雨說,“歡坨西紅柿節”已成功舉(ju) 辦了四屆,目前,已成了歡坨村人最期待的節日。僅(jin) 以去年第四屆“歡坨有好柿”西紅柿節為(wei) 例,融合文藝表演、采摘體(ti) 驗、趣味遊戲等多種活動於(yu) 一體(ti) 的展現形式,吸引了各地遊客數萬(wan) 人。

  采訪中,東(dong) 麗(li) 區金鍾街道黨(dang) 工委書(shu) 記楊成立告訴了記者一個(ge) 好消息:“東(dong) 麗(li) 區首個(ge) 農(nong) 光互補智慧產(chan) 業(ye) 示範區項目已落地歡坨村,目前,一期1200畝(mu) 工程正在加緊建設中。項目將利用2000多畝(mu) 閑置土地啟動大棚改造,引領種植戶實現更大規模的標準化種植,最終實現向產(chan) 業(ye) 化、集團化方向發展。”

  談及歡坨村的未來,田國雨充滿了期待。他說,將進一步依托歡坨西紅柿的品牌價(jia) 值,打造以西紅柿為(wei) 主題的田園綜合體(ti) ,諸如特色民宿、特色餐飲等;用足西紅柿資源,在西紅柿上下足功夫,實現農(nong) 村生產(chan) 、生活、生態“三生同步”,一二三產(chan) 業(ye) “三產(chan) 融合”,農(nong) 業(ye) 文化旅遊“三位一體(ti) ”。

  華明草莓

  打造優(you) 質品牌提升附加值

  特色農(nong) 產(chan) 品讓村民富了起來,高效都市型農(nong) 業(ye) ,也讓“新農(nong) 人”有了發揮的舞台。

  冬日暖陽下,行走在東(dong) 麗(li) 區華明農(nong) 業(ye) 園舒適又愜意。不知不覺間,一抬眼“果匠草莓基地”的牌子立在眼前。“起名果匠,難不成要把匠人精神在草莓種植中發揮到極致?”記者暗自揣測間,51歲的梁天譯迎了出來。

  梁天譯習(xi) 慣別人喊他老梁,靠著情懷和熱愛,這位不是農(nong) 民的“新農(nong) 人”在距離和平區的家大約40分鍾車程的地方,開辟出一片綠意盎然新天地。

  草莓長勢正旺,一些已經成熟了,顆粒飽滿,鮮豔欲滴。老梁一邊指導助手采摘,一邊聊他的“種植經”:“這裏45個(ge) 暖棚的草莓,全部按照有機標準種植,種苗引自日本,育苗在河北省承德。”

  “我種草莓,要的就是品質,天然健康、口感好。”老梁的執著,讓他付出了更多的辛苦:從(cong) 定植期、緩苗生產(chan) 期,到花芽分化期、開花期、坐果期,再到膨果期、成熟期,草莓“一生”的重要成長階段,老梁一個(ge) 都不會(hui) 錯過。溫度、濕度、光照……45個(ge) 大棚,一天下來,老梁也不知要轉上幾個(ge) 來回。

  當然,他的執著也給他帶來了不錯的回報。因為(wei) 草莓品質好,大客戶紛至遝來。經常是草莓還沒成熟,就被提前搶訂一空。采訪當天,記者遇到陪同夫人過來采摘的殷先生。殷先生說,他算是老梁的老客戶,打了多年交道,吃這裏的東(dong) 西放心。“每次過來,都會(hui) 多買(mai) 些,吃完了再來,就當郊遊了。”

  “隨著生活水平的提高,人們(men) 的消費觀念也在轉變,更加注重品質和健康。”草莓口碑好,不愁賣,讓老梁有了增產(chan) 的想法。“華明街道很支持,目前正在幫忙協調聯係增加種植麵積。”老梁說。

  “著力打造‘華明農(nong) 品’優(you) 質品牌,實施區域內(nei) 種植、養(yang) 殖品種升級,更新優(you) 良品種,延伸農(nong) 業(ye) 產(chan) 業(ye) 鏈,提高農(nong) 產(chan) 品附加值,打造精品農(nong) 產(chan) 品……”分管農(nong) 業(ye) 工作的華明街道人大工委專(zhuan) 職副主任鄧淑英告訴記者,此前,華明街道出台過一項“華明農(nong) 品”三年實施計劃,就是要通過三年培育推廣,實現華明街域“華明農(nong) 品”精品農(nong) 產(chan) 品全覆蓋。

  未來,還將以發展“華明農(nong) 品”精品農(nong) 產(chan) 品為(wei) 依托,以一二三產(chan) 業(ye) 相融合為(wei) 支撐,結合各村特色產(chan) 業(ye) ,打造集觀光、采摘、休閑、娛樂(le) 、餐飲、住宿為(wei) 一體(ti) 的農(nong) 業(ye) 旅遊項目,推進農(nong) 業(ye) 轉型發展,助力鄉(xiang) 村振興(xing) 。

  “立足全域城市化大背景,大力發展都市農(nong) 業(ye) ,打造‘華明農(nong) 品’精品農(nong) 產(chan) 品、建設都市農(nong) 文旅帶,推動產(chan) 業(ye) 融合發展……”東(dong) 麗(li) 區華明街道黨(dang) 工委書(shu) 記馬超表示,他們(men) 會(hui) 不斷探索鄉(xiang) 村振興(xing) 的“華明路徑”。

  軍(jun) 糧城火龍果

  依托好品質構建綠色消費集群

  找到田姐家的火龍果暖棚,記者頗費了一些周折。田姐家的15個(ge) 火龍果暖棚都建在東(dong) 麗(li) 區軍(jun) 糧城街道恒揚農(nong) 林設施農(nong) 業(ye) 園內(nei) ,這片農(nong) 業(ye) 園占地規模就有161249.78平方米,約合241.87畝(mu) 。

  田姐大名田淑華,今年55歲,10年前一個(ge) 偶然的機會(hui) ,嚐試大棚種植紅心火龍果,沒想到一發不可收拾,越做越紅火。

  走進暖棚,田姐正忙著給火龍果樹修剪枝杈,最後一批果實已在上個(ge) 月采摘完成。“它們(men) 算是剛生產(chan) 完,正‘坐月子’呢,得小心侍候著。”田姐打趣地說。

  田姐家的暖棚不算大,一棚大約產(chan) 果4000斤,果實全部自然成熟,不催熟;口感好,咬上一口又香又甜,汁水很足。

  “品質”,也是田姐口中常說的一個(ge) 詞,透露出她內(nei) 心的堅守。“讓北方百姓吃上自然成熟的、好吃的南方水果”,田姐說,這是她種植的初衷。

  好品質,自然有好口碑,田姐家的火龍果每年幾乎都是不出棚,就被搶訂一空。“哪的客戶都有,不少是像我一樣追隨了好多年的老客戶,從(cong) 頭跟著吃到尾。”一旁的張姐忍不住插話說。她叫張俊琴,田姐的一位大客戶,山東(dong) 商會(hui) 的。

  “火龍果樹,5月開花,7月成熟,一直可以采摘到12月底。”除了售賣果實,田姐也搞采摘,整個(ge) 采摘期,客流不斷。

  現在田姐家的火龍果種苗也成了搶手貨,不少人慕名而來,向田姐購買(mai) 種苗,求教技術。田姐不保守,隻要願意學的,她都用心教。一家養(yang) 老院,也過來跟田姐買(mai) 種苗,說是給老人打造一個(ge) 特別的休閑區,田姐一聽二話不說,種苗全送。

  火龍果賣光了,記者以為(wei) ,這段時間會(hui) 是田姐最清閑的時光,沒想到她正在忙著做一件大事:擴產(chan) 能。在東(dong) 麗(li) 區農(nong) 業(ye) 農(nong) 村委的牽線搭橋下,田姐又在臨(lin) 近的大宇莊園拓展了30個(ge) 暖棚,目前已栽好種苗。

  “我的想法是種到100個(ge) 棚,打造火龍果研學基地,讓孩子們(men) 親(qin) 身體(ti) 驗火龍果成長的過程。”田姐說。

  “其實,我們(men) 一直在全力推動街裏的產(chan) 業(ye) 提檔升級。”東(dong) 麗(li) 區軍(jun) 糧城街道人大工委副主任孟慶東(dong) 說,下一步,將促進設施農(nong) 業(ye) 向農(nong) 業(ye) 旅遊產(chan) 業(ye) 轉型,在產(chan) 品質量、產(chan) 業(ye) 運營、營銷推廣上下功夫,逐步推廣有機稻米、稻田蟹、火龍果等農(nong) 產(chan) 品生產(chan) 經營,建成一批集休閑、觀光、消費為(wei) 一體(ti) 的綠色消費集群,促進產(chan) 業(ye) 發展“接二連三”。

  東(dong) 麗(li) 區農(nong) 業(ye) 農(nong) 村委

  全力打造“三品一標”農(nong) 產(chan) 品

  在有限的土地資源上培育“專(zhuan) 、特、優(you) 、精”的高效農(nong) 業(ye) 單品,做大做強品牌農(nong) 業(ye) ,以農(nong) 業(ye) 品牌化助力鄉(xiang) 村振興(xing) ,加快現代高效生態農(nong) 業(ye) 發展,這在東(dong) 麗(li) 區已成為(wei) 從(cong) 政府到企業(ye) 、再到農(nong) 戶的共識。

  東(dong) 麗(li) 區農(nong) 業(ye) 農(nong) 村委副主任劉家和接受記者采訪時表示,東(dong) 麗(li) 區農(nong) 業(ye) 農(nong) 村委將圍繞打造“三品一標”農(nong) 產(chan) 品,從(cong) 品種培優(you) 、品質提升、品牌打造和標準化生產(chan) 四方麵做文章,為(wei) 東(dong) 麗(li) 區特色農(nong) 產(chan) 品提供政策指導與(yu) 技術服務。

  在品種培優(you) 方麵,結合特色農(nong) 產(chan) 品生長所需要的土壤等環境,對接農(nong) 學院與(yu) 農(nong) 科院專(zhuan) 家,指導當地種植戶改良現有品種,試種適宜該地土質的優(you) 質高產(chan) 新品種。

  在品質提升方麵,加快推廣綠色防控技術,普及生物有機肥等減肥減藥措施,推進耕地安全利用,改善土壤地力,推進生產(chan) 產(chan) 地環境的清潔化,帶動優(you) 質農(nong) 產(chan) 品生產(chan) 。

  在品牌打造方麵,積極幫助歡坨西紅柿等綠色農(nong) 產(chan) 品申報綠色食品生產(chan) 基地認證,在此基礎上,再組織申報“津農(nong) 精品”品牌,積極探索地理標誌農(nong) 產(chan) 品創建途徑與(yu) 措施,同時通過舉(ju) 辦歡坨西紅柿節、胡張莊葡萄文化節及農(nong) 民豐(feng) 收季節慶活動,進一步擴大東(dong) 麗(li) 區特色農(nong) 產(chan) 品影響力,延伸拓展產(chan) 業(ye) 鏈條。

  在標準化生產(chan) 方麵,以推進全產(chan) 業(ye) 鏈條的標準化生產(chan) 為(wei) 宗旨,在種植戶中推廣普及、指導培訓各環節標準化生產(chan) 技術,結合國家農(nong) 產(chan) 品質量安全區建設要求,加強對種植基地產(chan) 前、產(chan) 中、產(chan) 後監管。

  “通過‘三品一標’創建,把我們(men) 特色農(nong) 產(chan) 品的品牌叫響,把特色農(nong) 業(ye) 產(chan) 業(ye) 做大做強。”劉家和信心滿滿地說。(記者 張清)

(責編:李文治)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