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藍色糧倉”豐富中國飯碗
樹立大食物觀,既要向陸地要食物,也向海洋要食物。
近年來,隨著經濟社會(hui) 發展,居民對海水產(chan) 品的需求剛性增加。把目光投向大海,中國“藍色糧倉(cang) ”建設得怎麽(me) 樣?海水養(yang) 殖如何使餐桌更豐(feng) 富?記者進行了采訪。
現有海水養(yang) 殖麵積達3111萬(wan) 畝(mu)
在山東(dong) 榮成,有中國北方最大的海上網箱生態養(yang) 殖區——榮成市桑溝灣海洋牧場。碧藍海線上,一排排方格養(yang) 殖箱排列整齊,在陽光下熠熠生輝。
作為(wei) 全國農(nong) 產(chan) 品地理標誌產(chan) 品的榮成海參,眼下正值收獲季節,養(yang) 殖戶們(men) 加緊捕撈,一派忙碌景象。“剛出海的海參,胖嘟嘟十分可愛,摔到箱子裏‘Q彈’十足,能蹦跳起來,我們(men) 說這是‘會(hui) 跳舞’的好海參。”當地漁民喜滋滋地說,“今年收成還不錯。”
榮成是中國海參主產(chan) 區之一,海參養(yang) 殖總麵積達20多萬(wan) 畝(mu) ,有潮間帶、池塘、底播3種養(yang) 殖方式。近年來,榮成堅持科技興(xing) 海、生態興(xing) 漁,海水養(yang) 殖麵積達58.3萬(wan) 畝(mu) ,成為(wei) 中國首批國家級水產(chan) 健康養(yang) 殖和生態養(yang) 殖示範區。
沿著海岸線南下300多公裏到山東(dong) 日照,黃海冷水團三文魚養(yang) 殖已實現量產(chan) 。最新的全潛式深遠海三文魚養(yang) 殖集群式網箱——山東(dong) 財金“海上糧倉(cang) 壹號”,未來全部6個(ge) 網箱投用後,年產(chan) 三文魚可達1000噸。據山東(dong) 省農(nong) 業(ye) 農(nong) 村廳介紹,山東(dong) 深挖海洋漁業(ye) 發展潛力,累計創建國家級海洋牧場67個(ge) 、約占全國40%。
除山東(dong) 外,一批沿海省份也在加快建設海洋牧場:廣東(dong) 省新建成重力式深水網箱、自升式桁架類網箱,發展海水種業(ye) ,挖掘深遠海養(yang) 殖潛力品種;浙江省加快推進“海上千萬(wan) 工程”,根據海洋捕撈漁船特點,突出安全理念,統籌漁業(ye) 發展補助資金建成引領漁船1073艘、帶動全省7000艘漁船設施整治改造,提升漁船安全水平……
“我國現有海水養(yang) 殖麵積3111萬(wan) 畝(mu) ,養(yang) 殖用海成為(wei) 18億(yi) 畝(mu) 耕地之外向海洋要熱量、要蛋白、擴大食物供給的重要資源要素保障。”自然資源部海域海島管理司和農(nong) 業(ye) 農(nong) 村部漁業(ye) 漁政管理局有關(guan) 負責人說。
據統計,2023年,全國統籌漁業(ye) 發展補助資金3.9億(yi) 元支持39個(ge) 國家級海洋牧場示範區建設。截至目前,全國已建成海洋牧場300多個(ge) ,其中國家級海洋牧場示範區169個(ge) ,用海麵積超過3000平方公裏;沿海各地已建成重力式網箱2萬(wan) 餘(yu) 口、桁架類網箱40個(ge) 、養(yang) 殖工船4艘,2022年深遠海養(yang) 殖水體(ti) 4398萬(wan) 立方米,產(chan) 量39.3萬(wan) 噸,比“十三五”初期分別增加3.3和2.4倍。
“經過30多年的發展,中國遠洋漁業(ye) 取得了令人矚目的發展成就。”中國遠洋漁業(ye) 協會(hui) 會(hui) 長張顯良對記者說,“比如,中國積極發展水產(chan) 養(yang) 殖,大力實施減船轉產(chan) ,全麵實施海洋漁業(ye) 資源總量管理製度,實現內(nei) 陸七大流域、四大海域休禁漁製度全覆蓋,建設海洋牧場和水生生物保護區。可以說,中國漁業(ye) 發展對全球漁業(ye) 資源科學養(yang) 護和可持續利用作出了重要貢獻。”
耕海牧漁,背靠科技力量
海水養(yang) 殖從(cong) 近岸走向離岸、遠海,是漁業(ye) 發展的內(nei) 在需求和大勢所趨。
“與(yu) 傳(chuan) 統養(yang) 殖方式相比,深遠海養(yang) 殖的設施裝備更為(wei) 先進、養(yang) 殖技術更為(wei) 領先、產(chan) 業(ye) 鏈更為(wei) 完備。”農(nong) 業(ye) 農(nong) 村部漁業(ye) 漁政管理局相關(guan) 負責人介紹,發展深遠海養(yang) 殖除了能夠增加優(you) 質水產(chan) 品供給外,還能有效帶動水產(chan) 育種、預製菜加工等相關(guan) 產(chan) 業(ye) 發展,延伸產(chan) 業(ye) 鏈、提升價(jia) 值鏈,有力推動海水養(yang) 殖向現代化轉型升級。
發展深海養(yang) 殖、壯大海洋經濟,關(guan) 鍵在科技。
先看設施裝備水平。當前,中國深遠海養(yang) 殖裝備主要包括網箱(重力式網箱、桁架類網箱)、圍欄和養(yang) 殖工船。重力式網箱能夠實現在20米水深的灣口開放海域穩定養(yang) 殖,是目前深遠海養(yang) 殖最主要、最成熟的養(yang) 殖模式;桁架類網箱開發出了全潛式、半潛式、浮式、座底式等多種類型;全球首艘10萬(wan) 噸級養(yang) 殖工船“國信1號”於(yu) 2022年交付運營,讓中國深遠海大型養(yang) 殖工船產(chan) 業(ye) 實現了由0到1的進階發展。青島國信集團副總經理董韶光介紹,“國信1號”由青島國信集團投資4.5億(yi) 元建造,“遊弋式船載艙養(yang) 模式”把陸地上的養(yang) 殖場搬到遠海,較傳(chuan) 統網箱養(yang) 殖密度提高4至6倍,養(yang) 殖周期縮短1/3。
前不久,國信中船智慧漁業(ye) 大型養(yang) 殖工船003號船也已開始建造。整船在結構、艙室、係統、設備等方麵進行了全麵優(you) 化設計,引入了新型養(yang) 殖、魚體(ti) 加工係統,大幅提高了生產(chan) 效率和經濟效益;新增了太陽能光伏係統,有效降低了船舶能耗。
裝備強,產(chan) 業(ye) 發展後勁就足。為(wei) 了進一步提升中國漁業(ye) 裝備智能水平,農(nong) 業(ye) 農(nong) 村部在農(nong) 業(ye) 關(guan) 鍵核心技術攻關(guan) 項目中又增加漁用傳(chuan) 感器、機器人和核心算法等研究內(nei) 容,加快推動漁業(ye) 裝備自動化、智能化。
再看育種等配套技術。針對深遠海養(yang) 殖,沿海各地結合實際研發了一批適養(yang) 新品種,大西洋鮭、軍(jun) 曹魚等高值品種的選育工作也在加快推進。“種子是農(nong) 業(ye) 的‘芯片’,是確保國家糧食安全和農(nong) 業(ye) 高質量發展的重要基石,水產(chan) 種業(ye) 也是種業(ye) 振興(xing) 行動的重要內(nei) 容。”張顯良介紹,去年,首次全國水產(chan) 養(yang) 殖種質資源普查全麵完成,摸清了800多個(ge) 水產(chan) 養(yang) 殖種質資源的群體(ti) 規模和區域分布,完成了61個(ge) 大宗物種和251個(ge) 特色物種的係統調查。
促進海水養(yang) 殖業(ye) 提檔升級
優(you) 化養(yang) 殖用海管理、推行生態化養(yang) 殖用海方式,是促進海水養(yang) 殖業(ye) 提檔升級、建設“藍色糧倉(cang) ”的重要基礎。
2023年12月,自然資源部辦公廳、農(nong) 業(ye) 農(nong) 村部辦公廳正式發布《關(guan) 於(yu) 優(you) 化養(yang) 殖用海管理的通知》(以下簡稱《通知》),從(cong) 科學確定養(yang) 殖用海規模與(yu) 布局、分類管控新增養(yang) 殖用海、穩妥處置現有養(yang) 殖用海等六方麵提出一係列政策措施。
一方麵,穩妥處置存量,分類管控新增。
自然資源部海域海島管理司和農(nong) 業(ye) 農(nong) 村部漁業(ye) 漁政管理局有關(guan) 負責人介紹,中國大規模海水養(yang) 殖始於(yu) 上世紀八十年代,養(yang) 殖用海曆史悠久,具體(ti) 問題錯綜複雜,有些已不符合現有空間規劃或生態保護紅線管控要求,有些未依法辦理用海審批手續,要從(cong) 維護社會(hui) 穩定大局出發,因地製宜,穩妥處置。
與(yu) 此同時,目前中國養(yang) 殖用海方式多樣,經營主體(ti) 多元,需要分類采取管控措施,明確管理要求。《通知》要求,對於(yu) 改變海域自然屬性的圍海養(yang) 殖,要嚴(yan) 格控製新增用海規模;對於(yu) 經營性養(yang) 殖用海,鼓勵以市場化的方式出讓;對於(yu) 人工投礁式海洋牧場,要科學評估,合理確定用海方式和規模。
另一方麵,減輕漁民負擔,推進綠色養(yang) 殖。
維護傳(chuan) 統漁民的基本權益是保障民生和社會(hui) 穩定的重要基礎。《通知》明確,劃定一定範圍的漁民傳(chuan) 統養(yang) 殖海域,進一步優(you) 化養(yang) 殖用海申請審批程序,依法減免海域使用金,切實減輕傳(chuan) 統漁民負擔。
與(yu) 傳(chuan) 統養(yang) 殖方式相比,生態健康養(yang) 殖模式設施裝備更先進、養(yang) 殖技術更領先、生產(chan) 方式更高效、對海洋生態環境的影響較小。自然資源部有關(guan) 負責人表示,要積極鼓勵推廣生態健康養(yang) 殖模式,推進養(yang) 殖生態環保材料應用,提高養(yang) 殖設施和裝備的現代化水平,促進水產(chan) 養(yang) 殖業(ye) 綠色高質量發展。
放眼長遠,海水養(yang) 殖的生態效益、經濟效益和社會(hui) 效益有望進一步顯現。“未來,我國的海水養(yang) 殖應繼續堅持走綠色可持續發展道路,優(you) 化產(chan) 業(ye) 結構、推進轉型升級、提高質量效益、嚴(yan) 控發展規模,通過科學養(yang) 護和可持續利用漁業(ye) 資源,助力遠洋漁業(ye) 實現高質量發展。”張顯良說。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