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蘇代表委員:挑起大梁 為全國大局作出更大貢獻
“落實好總書(shu) 記賦予的‘四個(ge) 走在前’‘四個(ge) 新’重大任務,堅持穩中求進、以進促穩、先立後破,在實施行動方案上取得實質性進展,在彰顯先行優(you) 勢上取得標誌性成果,在推動高質量發展、服務構建新發展格局上真正挑起大梁,通過紮紮實實、踏踏實實的工作,努力交出一份好答卷。”1月22日,省委書(shu) 記信長星在省政協十三屆二次會(hui) 議開幕會(hui) 上的講話,令委員、代表們(men) 備受鼓舞。大家表示,將以“當表率、做示範、走在前”的果敢擔當,真正挑起大梁,以高質量發展新成效為(wei) 全國大局作出更大貢獻。
奮力取得實質性進展
圍繞總書(shu) 記賦予的重大任務,我省一項項部署勾畫出振奮人心的發展藍圖,方向目標明確,未來發展可期。
回望過去一年,江蘇加快實現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強,關(guan) 鍵核心技術不斷取得突破。省人大代表,蘇州市政協副主席、材料科學姑蘇實驗室主任張東(dong) 馳說,2024年,實驗室將重點向電子信息、儀(yi) 器裝備、能源材料、生物材料等未來產(chan) 業(ye) 應用延伸,加速科研成果轉移轉化和產(chan) 業(ye) 化,培育一批具有競爭(zheng) 力的未來產(chan) 業(ye) 領軍(jun) 企業(ye) 。
“2023年,公司品牌掃地機器人市場占有率躍居全球市占率榜首……”省政協委員、科沃斯機器人股份有限公司集團副總經理王煒說,在行業(ye) 深耕多年,他領會(hui) 到,隻有推動產(chan) 品不斷更新迭代,才能占據市場領先地位。“公司將加強研發團隊建設,強調研發成果轉化,通過技術創新引領行業(ye) 發展,努力打造成為(wei) 中國民族品牌‘出海’的標杆企業(ye) 。”
高新技術產(chan) 業(ye) 產(chan) 值占比達72.5%、認定科技型中小企業(ye) 431家……2023年,揚中市推動創新鏈與(yu) 產(chan) 業(ye) 鏈深度融合,碩果累累。省人大代表,揚中市委副書(shu) 記、市長賈晟表示,今年揚中將深入推進新型工業(ye) 化,大力實施創新主體(ti) “智能”、平台載體(ti) “高能”、開放創新“聚能”、創新生態“賦能”“四項計劃”,用科技創新為(wei) 新質生產(chan) 力提供強大動能,促進企業(ye) 創新能力和產(chan) 業(ye) 發展能級雙提升。
“江蘇科教資源豐(feng) 富,我們(men) 不僅(jin) 要奮力推動傳(chuan) 統產(chan) 業(ye) 煥新,還要積極研究新興(xing) 產(chan) 業(ye) 壯大、未來產(chan) 業(ye) 培育。”省政協委員、東(dong) 南大學能源與(yu) 環境學院院長肖睿認為(wei) ,落實好“三大行動”,關(guan) 鍵要靠創新資源的匯聚、利用、轉化。“團隊在退役風機葉片熱解高值化等方麵剛實現技術突破。當前,學院正與(yu) 省產(chan) 業(ye) 技術研究院合作,積極推進退役風機葉片高值回收項目,研究做好規模化利用,推動風電產(chan) 業(ye) 實現綠色可持續發展。”
省政協委員,省糧食集團有限責任公司黨(dang) 委書(shu) 記、董事長王剛表示,今年將進一步發揮“蘇糧儲(chu) 備”的吞吐調節作用,用好覆蓋全省的糧食收儲(chu) 網絡和兩(liang) 個(ge) 市場兩(liang) 種資源,為(wei) 農(nong) 業(ye) 現代化“做活糧食大流通”。積極建鏈補鏈強鏈,建立健全收儲(chu) 、加工、物流、銷售等糧食產(chan) 業(ye) 鏈,擴大兩(liang) 季收購引導農(nong) 民調優(you) 種植品種、助力農(nong) 民增收,持續提升產(chan) 業(ye) 實力,為(wei) 農(nong) 業(ye) 產(chan) 業(ye) 化夯實產(chan) 業(ye) 根基。同時在強化科技賦能上勇擔當,充分發揮“一院所兩(liang) 中心”在良種研發、產(chan) 品創新等方麵優(you) 勢,以科技創新項目與(yu) 成果為(wei) 農(nong) 業(ye) 現代化蓄勢賦能。
省政協委員,民建蘇州市委會(hui) 副主委、昆山市副市長單傑說,昆山將更加紮實地推進農(nong) 業(ye) 現代化,一是發展鄉(xiang) 村產(chan) 業(ye) ,全力改造提升高標準農(nong) 田;加快推進農(nong) 業(ye) 招商,發展特色產(chan) 業(ye) 集群;推動產(chan) 學研深度融合,讓未來農(nong) 業(ye) 提擋加速。二是加快鄉(xiang) 村建設,推動鄉(xiang) 村振興(xing) 示範片區建設落地落實,精心繪製美麗(li) 鄉(xiang) 村發展藍圖。三是深化鄉(xiang) 村改革,讓農(nong) 村居民分享高質量發展成果,更大力度推動農(nong) 村改革試點集成應用,運營更多“百村共富”基金,推動解鎖更多“共富密碼”。
全力取得標誌性成果
挑起大梁,不僅(jin) 體(ti) 現在經濟增量的貢獻上,還要體(ti) 現在發展質量效益的領先上、產(chan) 業(ye) 與(yu) 科技的支撐上、國際市場地位的穩固上。
“在強鏈補鏈延鏈上展現新作為(wei) ,必須牢牢抓住產(chan) 業(ye) 這一根基、創新這一動力,對於(yu) 全省民營經濟‘領頭羊’吳江而言,更要努力多作貢獻。”省人大代表,蘇州市吳江區委副書(shu) 記、區長王國榮表示,吳江區將聚焦新型工業(ye) 化,統籌推進傳(chuan) 統產(chan) 業(ye) 煥新、新興(xing) 產(chan) 業(ye) 壯大與(yu) 未來產(chan) 業(ye) 培育,發揮恒力、盛虹、亨通等龍頭企業(ye) 作用,牽引帶動上下遊關(guan) 聯配套企業(ye) 高質量發展,放大吳江智改數轉網聯、工業(ye) 互聯網快速發展優(you) 勢,推動數字經濟與(yu) 先進製造業(ye) 深度融合,不斷提升產(chan) 業(ye) 基礎高級化和產(chan) 業(ye) 鏈現代化水平。
在省政協委員、南京巨鯊醫療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長王衛看來,全球生產(chan) 鏈或將變得“更短”和“更區域化”,江蘇企業(ye) 如何實現產(chan) 業(ye) 結構升級與(yu) 技術創新,顯得愈發重要。他說,新的一年,首先要推動技術自主創新,拓展企業(ye) 在關(guan) 鍵技術領域和國家戰略布局上的發展空間;其次,著力培養(yang) 工程化領域專(zhuan) 業(ye) 人才;同時抓住“數字+”機遇積極推進“智改數轉”。“三個(ge) 維度工作同進,才能實現產(chan) 業(ye) 結構升級,確保產(chan) 業(ye) 鏈供應鏈安全穩定。”
“豐(feng) 尚既是全球供應鏈融合發展的受益者、維護者,也是構建全球農(nong) 牧供應鏈新生態的積極探索者、建設者。”省人大代表、江蘇豐(feng) 尚農(nong) 牧裝備有限公司研究總院首席設計師趙波表示,今年將努力實現技術自主創新和重點環節突破,加快研發一批填補國內(nei) 空白的首台套農(nong) 機裝備;加快推進行業(ye) 生產(chan) 過程智能化改造和農(nong) 機產(chan) 品智能化升級,提升農(nong) 機企業(ye) 信息化、網絡化、智能化水平。
省政協委員、蘇州矩陣光電有限公司董事長朱忻說,產(chan) 業(ye) 鏈的創新和發展,除了需要“人、財、物”,還要經過時間積累和耐心等待。我省打造“1650”現代產(chan) 業(ye) 體(ti) 係,產(chan) 業(ye) 鏈短板不斷拉長。建議從(cong) 全省維度梳理產(chan) 業(ye) 結構,減少城市之間產(chan) 業(ye) 鏈的重複性建設,鼓勵跨地區、跨部門溝通與(yu) 協作,共商產(chan) 業(ye) 鏈發展大計,係統性地補齊短板,推動產(chan) 業(ye) 整體(ti) 水平全麵提升。
“新的一年,我們(men) 計劃打造8000畝(mu) 高標準農(nong) 田,現階段正在完善農(nong) 田水利配套設施。”省人大代表,泗洪縣上塘鎮墊湖村黨(dang) 委書(shu) 記、村委會(hui) 主任周磊說,今年要著重延長農(nong) 業(ye) 產(chan) 業(ye) 鏈,一方麵在稻麥輪作基礎上建設大米加工廠,打造特色農(nong) 業(ye) 品牌“上塘貢米”;另一方麵發展高效農(nong) 業(ye) ,包括種植碧根果容器苗,準備做剝殼、冷藏等果實加工,提升碧根果產(chan) 業(ye) 附加值。
合力服務構建新發展格局
江蘇是構建新發展格局的前沿陣地,是國內(nei) 國際雙循環的戰略樞紐,更加積極地“引進來”“走出去”,深度嵌入全球產(chan) 業(ye) 鏈供應鏈網絡,步伐正在加快。
省政協委員、常州銘賽機器人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長曲東(dong) 升說,2023年公司訂單增長了20%,麵對國內(nei) 國際激烈的科技競爭(zheng) 態勢,將著力提高產(chan) 品和企業(ye) 的競爭(zheng) 力,朝著市場容量足夠大的領域轉型升級,不斷提升科技創新能力,努力嵌入全球產(chan) 業(ye) 鏈網絡,在行業(ye) 迭代中保持領先。
開拓國際視野,傳(chuan) 遞高質量發展“好聲音”。在省政協委員,中國工程院院士、南京師範大學副校長黃和看來,需要打通產(chan) 業(ye) 全鏈條的堵點,構建從(cong) 基礎研究到工程化、再到產(chan) 業(ye) 化的全鏈條創新模式,改變以往各方“隻演一個(ge) 角色”的局麵,各方攜手積極服務產(chan) 業(ye) 轉化落地全過程。2023年11月,南京師範大學國際合成生物學研究中心揭牌,為(wei) 開展前沿科學研究提供了有力支撐,“打造具有全球影響力的產(chan) 業(ye) 科技創新中心,就要促進全球資源要素流動,向著開放的江蘇、具有全球視野的江蘇、具有國際影響力的江蘇邁進。”
培育新動能,擔起“挑大梁”重任。省政協委員、江蘇大全長江電器股份有限公司副總經理戴罡說,過去的一年,企業(ye) 推進數字製造、綠色轉型可持續發展,各項經濟指標保持35%以上的增長,其中產(chan) 教深融起到重要作用。高等院校與(yu) 行業(ye) 龍頭企業(ye) “結對子”,為(wei) 龍頭企業(ye) 注入澎湃動力,能夠煥新傳(chuan) 統產(chan) 業(ye) 、壯大新興(xing) 產(chan) 業(ye) 、培育未來產(chan) 業(ye) ,推進新型工業(ye) 化。
省政協委員、江蘇原力數字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趙銳認為(wei) ,培養(yang) 和吸引國際化人才,能夠帶來多元創新思維、先進技術和管理經驗,有助於(yu) 數字文化產(chan) 業(ye) 鏈全球化和提高國際競爭(zheng) 力。今年公司將積極探索與(yu) 各類應用型院校合作新路徑,“同時繼續深化國際產(chan) 能合作,在保持原有海外市場基礎上,深度融入共建‘一帶一路’。”(張宣 王夢然 程曉琳 顏穎 陳嫻 梅劍飛)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