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 > 即時新聞 > 地方

以曆史主動精神推進中國式現代化(新知新覺)

發布時間:2024-01-23 10:27:00來源: 人民日報

  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強調:“現代化不會(hui) 從(cong) 天上掉下來,而是要通過發揚曆史主動精神幹出來。”中國共產(chan) 黨(dang) 是具有偉(wei) 大曆史主動精神的政黨(dang) 。在一百多年的奮鬥中,我們(men) 黨(dang) 始終以奮發有為(wei) 的姿態團結帶領人民不懈探索,成功走出了中國式現代化道路,書(shu) 寫(xie) 了人類社會(hui) 現代化的嶄新篇章。新征程上,推進中國式現代化這項前無古人的事業(ye) ,仍需大力發揚曆史主動精神,在一代一代的接力奮鬥、拚搏進取中實現宏偉(wei) 目標。

  曆史主動精神體(ti) 現為(wei) 善於(yu) 總結曆史經驗、善於(yu) 把握曆史規律和大勢、勇擔曆史責任等精神品質。我們(men) 黨(dang) 肩負起探索中國現代化道路的重任,以強烈的責任擔當,把握曆史大勢和時代潮流,把握不同階段的曆史任務,立足國情不斷開拓進取。我們(men) 黨(dang) 團結帶領人民探索中國現代化道路的曆史,也是一部發揚曆史主動精神的曆史。新時代,我們(men) 黨(dang) 在已有基礎上繼續前進,不斷實現理論和實踐上的創新突破,成功推進和拓展了中國式現代化,為(wei) 中國式現代化提供了更為(wei) 完善的製度保證、更為(wei) 堅實的物質基礎、更為(wei) 主動的精神力量。走過千山萬(wan) 水,仍需跋山涉水。推進中國式現代化還有許多未知領域等待探索,前進道路上還有更複雜嚴(yan) 峻的風險挑戰需要應對,唯有發揚曆史主動精神,才能推動這項偉(wei) 大事業(ye) 不斷向前發展。

  擁有馬克思主義(yi) 科學理論指導是我們(men) 黨(dang) 堅定信仰信念、把握曆史主動的根本所在。推進中國式現代化,一刻都不能沒有正確思想指引。習(xi) 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hui) 主義(yi) 思想科學描繪全麵建成社會(hui) 主義(yi) 現代化強國的宏偉(wei) 藍圖,概括形成中國式現代化的中國特色、本質要求和重大原則,部署推進中國式現代化的一係列重大戰略,為(wei) 中國式現代化提供了根本遵循,使中國式現代化更加清晰、更加科學、更加可感可行。我們(men) 要以習(xi) 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hui) 主義(yi) 思想為(wei) 科學指引,發揚曆史主動精神,努力把中國式現代化的中國特色轉化為(wei) 生動實踐、製度優(you) 勢,錨定既定目標奮勇前進。

  發揚曆史主動精神,建立在深刻洞察曆史大勢的基礎上。要運用大曆史觀正確認識中國式現代化,認清中國所處的曆史方位,把握時代發展潮流,既堅定曆史自信,又保持曆史耐心。中國式現代化賡續古老中華文明,體(ti) 現科學社會(hui) 主義(yi) 先進本質,借鑒吸收人類一切優(you) 秀文明成果,展現了人類現代化進程的光明前景。我們(men) 要以長遠眼光和全球視野深入把握中國式現代化的曆史意義(yi) 、現實意義(yi) 、世界意義(yi) ,看到中國式現代化既造福中國人民又促進世界共同發展,既順應時代潮流又引領時代潮流,從(cong) 而更加堅定道不變、誌不改的信心和決(jue) 心,積極主動在人類的偉(wei) 大時間曆史中創造中華民族的偉(wei) 大曆史時間。也要看到,中國式現代化走的是一條前人從(cong) 未走過的道路,是人類曆史上規模最大也是難度最大的現代化。我們(men) 要對曆史發展的曲折性和長期性有清醒認知,保持曆史耐心和戰略定力,因勢而動、順勢而為(wei) ,紮紮實實、一步一個(ge) 腳印地把中國式現代化推向前進。

  對曆史規律的把握越深刻,對事業(ye) 發展前途的掌握就會(hui) 越主動。要從(cong) 曆史長河、時代大潮、全球風雲(yun) 中分析演變機理,從(cong) 我們(men) 黨(dang) 推進和拓展中國式現代化的宏闊實踐中總結寶貴經驗,更深入探索我國社會(hui) 主義(yi) 現代化建設的規律,使各項工作更加體(ti) 現時代性、把握規律性、富於(yu) 創造性。更好統籌國內(nei) 國際兩(liang) 個(ge) 大局,更好統籌發展和安全,正確處理好頂層設計與(yu) 實踐探索、戰略與(yu) 策略、守正與(yu) 創新、效率與(yu) 公平、活力與(yu) 秩序、自立自強與(yu) 對外開放等一係列重大關(guan) 係。既守好中國式現代化的本和源、根和魂,確保中國式現代化的正確方向;又在實踐中大膽探索,推進改革創新,推動高質量發展,不斷塑造發展新動能新優(you) 勢,推動中國式現代化取得新突破、新成就。

  (作者單位:北京聯合大學馬克思主義(yi) 學院)

(責編:李文治)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