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更多孩子心中播下科學種子(中國道路中國夢·齊心協力加油幹)
一堆塑料瓶、兩(liang) 個(ge) 廢紙箱、幾塊舊木板、兩(liang) 隻不鏽鋼碗,日常物件搖身一變就成了“水火箭”等科普裝置。一堂公益科學課,激發了許多孩子崇尚科學、探索未知的興(xing) 趣。
科學普及是實現創新發展的重要基礎性工作。近年來,不少科技館成為(wei) 熱門打卡地,在青少年校外教育中發揮著重要的科學教育功能。盡管科普需求日益高漲,但許多科技館仍麵臨(lin) “冷熱不均”困擾。如何提高科普資源利用率?在河南省固始縣科協的支持下,我們(men) 開啟了“館校合作”的探索。自2020年底開始,全縣所有公辦小學四、五年級學生,每學期在科技館上一節科學課。3年多來,帶動近5.4萬(wan) 名學生走進科技館,科學課覆蓋城區20多所小學。現實中,科普場館有豐(feng) 厚科普資源,學校有科學教育需求,通過“館校合作”等形式,推動科教融合,能較好地解決(jue) 科普資源閑置浪費的問題,也能彌補一些學校在實驗教具等方麵的不足。
讓更多孩子接觸科學,既可以把學校課堂搬進來,也要讓科普資源“走出去”。為(wei) 此,我們(men) 開行科普大篷車,讓“流動的科學課”走鄉(xiang) 入鎮進校園,每一次都受到孩子們(men) 的熱烈歡迎。透過一雙雙渴望的眼睛,我們(men) 看到了他們(men) 對科學知識的渴求,也愈加堅定了做好科普工作的信念。推動科普資源沉下去,讓更多孩子近距離接觸科學成果、感受科學魅力,是做好科普工作的題中應有之義(yi) 。
科普要引人入勝,就不能止步於(yu) 簡單的展示講解,而要讓有意義(yi) 的內(nei) 容變得有意思。實踐中,我們(men) 的科普輔導員結合展品類型和孩子們(men) 的興(xing) 趣,精心設計研學課程。妙趣橫生的科學實驗、寓教於(yu) 樂(le) 的互動體(ti) 驗,讓館裏的科學課成了孩子們(men) 最愛的課程之一。同時我們(men) 承辦全縣青少年機器人大賽、科學運動會(hui) 和科普劇大賽等,引導孩子們(men) 參與(yu) 進來。書(shu) 本裏的知識“活起來”,科學教育“動起來”,極大地激發了孩子們(men) 講科學、愛科學、學科學、用科學的興(xing) 趣。科普場館在優(you) 化內(nei) 容上下功夫,在創新形式上做文章,增強互動性、提升趣味性,就能吸引更多青少年走近科學、學到知識。
有人說,科普播撒下的科學種子,說不定哪天就會(hui) 破土而出、長成參天大樹。青少年時期是提升科學素養(yang) 、培養(yang) 科學興(xing) 趣的關(guan) 鍵時期。科技館是科普的重要陣地,是激發廣大中小學生科學興(xing) 趣的“第二課堂”。我們(men) 會(hui) 立足實際,盤活用好資源、壯大科普隊伍,努力在更多孩子心中播種,為(wei) 加快建設科技強國、人才強國貢獻力量。
(作者為(wei) 河南省固始縣科技館副館長,本報記者喻思南采訪整理)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