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頭”“尾”共進,做好增值大文章
近年來,安徽省堅持種養(yang) 一塊抓、糧肉一塊抓、“頭”“尾”一塊抓,下大力氣做好“糧頭食尾”“畜頭肉尾”“農(nong) 頭工尾”增值大文章,推動鄉(xiang) 村產(chan) 業(ye) 全鏈條升級。
如何利用好安徽省農(nong) 業(ye) 資源優(you) 勢,繼續做大做強農(nong) 產(chan) 品加工業(ye) ?參加省兩(liang) 會(hui) 的代表、委員們(men) 對此十分關(guan) 注,紛紛建言獻策。
立足“糧頭食尾”,全鏈條要效益
安徽省糧食產(chan) 業(ye) 存在鏈條短、附加值不高的問題。從(cong) 賣原糧到賣產(chan) 品,才能在產(chan) 業(ye) 鏈上實現效益最大化。
“企業(ye) 一天加工2000噸小麥,一年加工60萬(wan) 噸小麥。2023年企業(ye) 產(chan) 值超過20億(yi) 元,同比增加了10%。”省人大代表、安徽金沙河麵業(ye) 有限公司總經理魏紅波興(xing) 致勃勃地介紹。
魏紅波表示,從(cong) 糧食到食品,二產(chan) 帶動一產(chan) ,不僅(jin) 解決(jue) 了銷路,更延長了產(chan) 業(ye) 鏈,提升了附加值。企業(ye) 落戶渦陽以後,帶動當地400多人就業(ye) ,周邊的土地承包價(jia) 格也由原來的四五百元漲到了七八百元一畝(mu) ,同時糧價(jia) 也進一步提高,農(nong) 民賣糧難的問題得到根本解決(jue) ,種糧收益進一步提高。
立足“糧頭食尾”取得的積極進展,代表、委員們(men) 有目共睹。據悉,亳州市已形成集聚金沙河麵業(ye) 、五得利麵粉、正宇麵粉等52家企業(ye) 的糧油加工產(chan) 業(ye) 集群,糧油全產(chan) 業(ye) 鏈產(chan) 值301.6億(yi) 元,居全省第1位。
聚焦產(chan) 業(ye) 鏈全方位發展,每粒糧才能更有價(jia) 值。“當前,安徽省在注重糧食生產(chan) 基地建設的同時,對農(nong) 產(chan) 品銷售鏈的建設重視不夠,對農(nong) 產(chan) 品的目標市場、銷售渠道、銷售方式考慮較少。”省政協副秘書(shu) 長、農(nong) 工黨(dang) 安徽省委會(hui) 專(zhuan) 職副主委黃珍認為(wei) ,安徽省大部分龍頭企業(ye) 產(chan) 品深加工程度不高、規模偏小,涵蓋低中高檔的產(chan) 品體(ti) 係有待形成。
黃珍建議,要建立農(nong) 產(chan) 品產(chan) 銷對接機製,提升安徽省特色農(nong) 產(chan) 品品牌。吸引滬蘇浙知名糧食加工企業(ye) ,尤其是全產(chan) 業(ye) 鏈重點糧食加工企業(ye) ,來皖建立先進的糧食加工聯合體(ti) 、農(nong) 產(chan) 品加工園和各類合作基地。同時,支持企業(ye) 大力發展科技含量高、產(chan) 業(ye) 鏈長、增值水平高、市場前景好的糧食精深加工,真正把安徽的資源、生態優(you) 勢轉化為(wei) 產(chan) 業(ye) 和經濟優(you) 勢。
聚焦“畜頭肉尾”,深加工創價(jia) 值
畜牧業(ye) 是農(nong) 業(ye) 經濟的重要組成部分。去年,安徽省發布關(guan) 於(yu) 實施“秸稈變肉”暨肉牛振興(xing) 計劃的意見,計劃再造1個(ge) 千億(yi) 級綠色食品肉牛產(chan) 業(ye) 。
利辛縣是安徽省傳(chuan) 統養(yang) 牛大縣。“不能停留在賣活牛的層麵,要加強肉牛全產(chan) 業(ye) 鏈建設。”省人大代表、利辛縣委書(shu) 記張吉明介紹,利辛縣今年將力爭(zheng) 增加10萬(wan) 頭飼養(yang) 量,重點抓好育種和繁育兩(liang) 個(ge) 關(guan) 鍵環節,加快建設種公牛站和凍精胚胎移植中心,引進和牛、安格斯等高端種公牛200頭,引入1200頭核心母牛和4000頭能繁母牛。
在肉類加工方麵,張吉明說,利辛縣目前正在籌劃建設3個(ge) 屠宰場,建成後年屠宰能力可達14萬(wan) 頭,同時積極布局預製菜產(chan) 業(ye) 園,加快招商引資,引進一批牛肉加工企業(ye) 。隨著屠宰場的投用,肉牛全產(chan) 業(ye) 鏈產(chan) 值有望突破100億(yi) 元。
實施“秸稈變肉”暨肉牛振興(xing) 計劃,是助力農(nong) 業(ye) 高質高效、構建多元化食物供給體(ti) 係的有效途徑。
“產(chan) 業(ye) 振興(xing) 首先要種業(ye) 振興(xing) ,加強肉牛產(chan) 業(ye) 良種繁育體(ti) 係建設對實施肉牛振興(xing) 計劃至關(guan) 重要。”省政協委員、亳州市政協主席湯湧在深入調研後發現,當前安徽省在肉牛良種繁育建設中還需進一步提升良種繁育能力、增強技術力量和加強對原種公牛站支持。
湯湧建議,應依據肉牛產(chan) 業(ye) 發展需求,在全省範圍內(nei) 優(you) 化種公牛站布局,對原種公牛站進行提質賦能。提升自主繁育能力,支持引進優(you) 質種公牛和基礎母牛,加強對包括皖北黃牛在內(nei) 的安徽省地方種質資源保護開發和利用,加快具有安徽省區域特色的肉牛新品種(係)培育。同時,健全完善市、縣、鄉(xiang) (鎮)三級肉牛產(chan) 業(ye) 技術服務推廣體(ti) 係,完善相應配套製度,加強財政預算保障。
抓好“農(nong) 頭工尾”,厚植農(nong) 業(ye) 優(you) 勢
農(nong) 產(chan) 品加工業(ye) 是提升農(nong) 產(chan) 品附加值的關(guan) 鍵,也是構建農(nong) 業(ye) 產(chan) 業(ye) 鏈、推進農(nong) 村三產(chan) 融合發展的核心。
“傳(chuan) 統農(nong) 產(chan) 品通過精深加工後,能大幅提升農(nong) 產(chan) 品附加值,將促進農(nong) 業(ye) 增效、農(nong) 民增收。”省人大代表、來安縣香月良農(nong) 產(chan) 品種植專(zhuan) 業(ye) 合作社理事劉良說,他們(men) 合作社在來安縣半塔鎮帶動群眾(zhong) 種植2000多畝(mu) 葡萄,葡萄經過精深加工製成葡萄酒、葡萄幹等產(chan) 品後,不僅(jin) 身價(jia) 倍增,還有利於(yu) 銷售和儲(chu) 存。他建議,從(cong) 農(nong) 業(ye) 種植向深加工延伸,不斷延長產(chan) 業(ye) 鏈條,鼓勵龍頭企業(ye) 打綠色牌、走特色路、創精品農(nong) 業(ye) ,為(wei) “農(nong) 頭工尾”貢獻力量。
加快實現農(nong) 業(ye) 現代化,做大做強農(nong) 產(chan) 品加工業(ye) ,做強“頭”和“尾”,已成為(wei) 厚植安徽省農(nong) 業(ye) 優(you) 勢的重要抓手。
“安徽是農(nong) 業(ye) 大省,發展農(nong) 產(chan) 品加工業(ye) 是建設高質高效農(nong) 業(ye) 強省的必然要求。”省政協委員、安徽科技學院食品工程學院院長杜傳(chuan) 來表示,目前安徽省的農(nong) 產(chan) 品加工業(ye) 還存在綜合實力弱、創新能力不強、要素活力不足、全產(chan) 業(ye) 一體(ti) 化發展融合度不夠緊密等問題,製約了安徽省農(nong) 產(chan) 品加工業(ye) 的高質量發展。
杜傳(chuan) 來建議,應建立“政府服務、高校支撐、企業(ye) 主導、產(chan) 業(ye) 銜接”的發展機製,建立健全扶持農(nong) 產(chan) 品加工全產(chan) 業(ye) 鏈發展的政策體(ti) 係,努力打通高校和企業(ye) 之間的利益壁壘,提高政策集成效能。同時,重視發揮農(nong) 產(chan) 品加工企業(ye) 作用,以培育科技型企業(ye) 為(wei) 切入點,強化企業(ye) 科技創新主體(ti) 地位,發揮科技型骨幹企業(ye) 引領支撐作用,力促全省農(nong) 業(ye) 向工業(ye) 化方向轉型、向全產(chan) 業(ye) 鏈發力,加快鄉(xiang) 村振興(xing) 步伐。(記者 範克龍 許昊傑)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