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波,做兒童的“健康守護人”(以普通人的平凡書寫不平凡的人生)
早上8點,河北省石家莊市橋西區裕西社區衛生服務中心一開門,兒(er) 童保健科就迎來了首位就診者。社區衛生服務中心主任、兒(er) 童保健醫生羅波起身相迎:“張姐,帶小孫女來體(ti) 檢啊!”
洗手消毒,搓熱手掌……54歲的羅波接過孩子,先測量身長、體(ti) 重,再拿出聽診器聽聽心肺部有無雜音,最後輕輕牽拉孩子的胳膊和腿,測測孩子的神經動作發育情況。“體(ti) 重有點輕,不過整體(ti) 發育沒問題,回去給孩子少食多餐。”羅波囑咐道。
“行,謝謝羅醫生!”張姐名叫張曉芬,今年57歲。2003年,她和家人搬到裕西社區後,就常帶著兒(er) 子到社區衛生服務中心看病取藥。如今,羅波又成了她小孫女的“健康守護人”。20年時間,守護了兩(liang) 代人的健康成長,張曉芬打心裏感激。
張曉芬記得,兒(er) 子還小時,有一次半夜高燒,當時夜裏上醫院看病很不方便,羅波一聽孩子生病了,背著醫療箱就上了門。現在除了孫女定期身體(ti) 檢查,張曉芬和家人有什麽(me) 不舒服都會(hui) 谘詢羅波。“羅醫生解答及時又耐心,有她在,我們(men) 很安心。”張曉芬說。
從(cong) 1990年至今,羅波見證了轄區內(nei) 成千上萬(wan) 個(ge) 孩子的健康成長。“過去來找我看病的孩子,現在都成了父母,又帶著自己的孩子找我看病。能夠見證並守護生命的延續,我覺得特別幸福。”羅波說。
臨(lin) 近中午,等候就診的孩子還有不少。羅波不厭其煩,拿著小紅球、音叉等工具挨個(ge) 仔細檢查,確保不錯過孩子生長發育的每一處細節。
在所有檢查項目中,羅波最重視新生兒(er) 的神經動作檢查。“神經動作發育是新生兒(er) 成長過程中的第一道關(guan) 卡,會(hui) 影響孩子的一生。”羅波說。30年前的一次坐診中,羅波在為(wei) 社區嬰幼兒(er) 做常規體(ti) 檢時,發現一個(ge) 早產(chan) 兒(er) 的胳膊、手都沒有力氣,而且反應遲緩。羅波察覺到異常,立刻做了進一步檢查,發現孩子的神經動作發育遲緩。“必須馬上去醫院檢查,一刻都不能耽擱。”在羅波的囑咐下,孩子的家人第一時間帶著孩子去往一家三甲醫院檢查。結果顯示,孩子有輕度腦癱。“幸虧(kui) 發現得早、幹預得及時,沒有錯過最佳治療時機。”羅波說。
日常坐診之餘(yu) ,羅波還會(hui) 帶領社區衛生服務中心的醫護人員,定期開展送醫上門服務。針對轄區內(nei) 低保、空巢老人、殘疾人、特困職工等特殊困難群體(ti) ,還開展了“助康、助醫、助救”活動,逐戶逐人落實家庭醫生簽約服務。2023年以來,累計開展家庭醫生簽約12316人次,上門服務近2000人次。
紮根基層,羅波也先後獲得了“石家莊市勞動模範”“全省為(wei) 民服務創先爭(zheng) 優(you) 行業(ye) 服務標兵”等榮譽稱號。“我將繼續紮根社區,發揮好自己婦幼保健專(zhuan) 業(ye) 的專(zhuan) 長,做社區居民滿意的‘健康守護人’。”羅波說。
《 人民日報 》( 2024年01月17日 13 版)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