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產電影創新創造活力不斷迸發(評論員觀察)
以文化賦能產(chan) 業(ye) 發展,不僅(jin) 有助於(yu) 推動內(nei) 容、場景、模式、產(chan) 品等的持續創新,也能催生新供給、引領新消費,釋放源源不斷的發展動能
抱著爆米花,捧著飲料,到電影院看電影,成了當下返鄉(xiang) 過年的年輕人的消費標配。回想多年前,不少縣城,甚至一些三、四線城市,還沒有商業(ye) 院線。如今,從(cong) 動感刺激的4D影院,到科技新潮的球幕影院,從(cong) 看遍全球的網絡電視,到指尖直達的視聽軟件,看影追劇成了平常事,春節的文化消費有了更多選擇。
觀影之變,源自行業(ye) 之變、產(chan) 業(ye) 之變。2023年,全國電影總票房達549.15億(yi) 元,影片總產(chan) 量971部,銀幕總數是2012年的近6.6倍,城市院線觀影人次12.99億(yi) ,相當於(yu) 平均每月有超1億(yi) 人次走進電影院。一係列數據,見證我國電影產(chan) 業(ye) 強勢複蘇、活力迸發。特別是去年,國產(chan) 電影票房占總票房比重達到83.77%,且包攬了票房排名前十名,令人眼前一亮。工業(ye) 化製作體(ti) 係日益完備,電影創作人才梯隊走向成熟,國產(chan) 電影創新創造活力不斷迸發,讓今年的電影消費備受期待。
創時代表達和技術迭代之新,是國產(chan) 電影站上浪潮之巔的一個(ge) “動因”。過去電影製作,往往都是以拍攝手法和剪輯技巧取勝。如今,數字技術變革正重塑整個(ge) 影視產(chan) 業(ye) ,電影製作朝著數字化、技術化的方向邁進,對後期技術加工的依賴越來越強。比如,為(wei) 了拍好科幻電影《流浪地球2》,製片方準備了上百萬(wan) 字的劇本、3000張概念設計圖、8000張分鏡頭畫稿,製作了1萬(wan) 件道具,搭建了10萬(wan) 延展平方米的實景。中國電影工業(ye) 化被推上新高度的同時,延展出更多的產(chan) 業(ye) 環節。利用數字技術打造影視製作發行全流程數字解決(jue) 方案,我國影視產(chan) 業(ye) 還將實現更大發展。
過去我們(men) 常說,文化搭台,經濟唱戲。國產(chan) 電影之熱,也是消費市場火熱的縮影。從(cong) 聚焦大唐盛世和詩人命運的動畫電影《長安三萬(wan) 裏》,到改編自中國傳(chuan) 統神話的奇幻大作《封神第一部:朝歌風雲(yun) 》,再到開創“粒子水墨”畫風的動畫電影《深海》,許多國產(chan) 電影把目光瞄準中國傳(chuan) 統文化元素,挖掘和深耕中華美學,在觀眾(zhong) 心中激起強烈的文化自信和文化認同,進而帶火了古城名鎮、名山大川的深度遊,激發了古風服飾、非遺技藝的文創熱。一部部彰顯中國氣象、傳(chuan) 遞中國美學、塑造中國精神的電影,助推形成國潮風尚,給我們(men) 帶來深刻啟示:以文化賦能產(chan) 業(ye) 發展,不僅(jin) 有助於(yu) 推動內(nei) 容、場景、模式、產(chan) 品等的持續創新,也能催生新供給、引領新消費,釋放源源不斷的發展動能。
作為(wei) 滿足人民美好生活需要的重要精神文化產(chan) 品,電影繁榮發展為(wei) 我國文化事業(ye) 和文化產(chan) 業(ye) 蓬勃發展寫(xie) 下生動注腳。跳出大銀幕看整個(ge) 文化產(chan) 業(ye) ,堅持守正創新使演唱會(hui) 、舞台劇、戲劇節等都呈現紅紅火火的發展態勢。文化消費需求旺盛,是支撐產(chan) 業(ye) 發展的重要動能。群眾(zhong) 不斷增長的文化需求,既對高質量文化供給提出了更高要求,也賦予包括電影在內(nei) 的文化產(chan) 業(ye) 更多創新機遇、更大探索空間、更強發展動能。
激揚精氣神,奮楫再出發。堅守內(nei) 容為(wei) 王、質量至上,打造更多叫好又叫座的文化精品,文化產(chan) 業(ye) 必將在不斷滿足人民群眾(zhong) 精神文化生活新需求新期待中再創佳績、賡續輝煌。
《 人民日報 》( 2024年02月02日 05 版)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