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項目吸引人才 用事業留住人才
近年來,吉林省加強人力資源開發利用,加大人才振興(xing) 的政策支持力度,實施“吉人回鄉(xiang) ”創新創業(ye) 工程,高級職稱人才、高端人才連續兩(liang) 年進大於(yu) 出;高校畢業(ye) 生留吉規模連續3年增長,2023年留吉人數13.3萬(wan) 人,再創新高。
2023年,吉林省地區生產(chan) 總值同比增長6.3%,經濟運行穩中有進,吉林全麵振興(xing) 邁出堅實步伐,為(wei) 人才在吉林省幹事創業(ye) 提供良好環境與(yu) 廣闊舞台。2023年吉林省“吉人回鄉(xiang) ”人數21.7萬(wan) 人。過去4年“吉人回鄉(xiang) ”人數累計達到58.2萬(wan) 人,整體(ti) 呈跨越式增長態勢。
持續引進高層次人才
“時隔10餘(yu) 年再次回到這片培育我成長的土地,繼續為(wei) 科研事業(ye) 奮鬥,心裏很溫暖。”中國科學院長春應用化學研究所研究員、國家優(you) 秀青年科學基金獲得者劉偉(wei) 說。
劉偉(wei) 是江蘇宿遷人,在吉林大學完成本碩博學習(xi) 後,赴海外深造、工作,後回到南京一高校任教。2023年11月,來到中國科學院長春應用化學研究所工作。“吸引我來的是中國科學院的高端平台和優(you) 秀的科研環境,讓我安心的是吉林省的人才政策,可以無後顧之憂,全身心投入科研工作。”劉偉(wei) 坦言,吉林省的人才政策不僅(jin) 為(wei) 人才在科研創新、職稱評定、待遇保障方麵提供了良好的支持,還為(wei) 人才的家屬提供全麵周到的保障服務。
近年來,吉林省加快把人文科教優(you) 勢轉化為(wei) 發展優(you) 勢,發現和培育一批創新人才,暢通高層次人才引進“綠色通道”。
環境好,則人才聚、事業(ye) 興(xing) 。2018年以來,吉林省人才激勵政策持續迭代升級,將“人才18條政策”優(you) 化提升到“3.0版”。吉林省《關(guan) 於(yu) 激發人才活力支持人才創新創業(ye) 的若幹政策措施(3.0版)》出台後,人才子女入學、家屬就業(ye) 、就醫、出行、旅遊綠色通道等一批愛才敬才舉(ju) 措迅速落實,初步構建了“1+N”人才政策體(ti) 係,為(wei) 人才政策落地見效提供了機製保障。
“2023年,全省高級職稱人才、高端人才繼續實現進大於(yu) 出。人才政策實施以來,獲益人才累計超過3.6萬(wan) 人次,‘人才政策4.0版’也正在啟動研究製定中。”吉林省人力資源社會(hui) 保障廳人才開發處副處長呂大冶介紹。
臨(lin) 近過年,吉林大學校園內(nei) 略顯安靜,而實驗室裏仍是一派忙碌景象。“剛回母校不久,得抓緊幹,早出成果。”吉林大學人工智能學院院長宋軒說,“作為(wei) 長春人,盡管在外求學工作多年,但始終心係家鄉(xiang) 發展,有著深厚故鄉(xiang) 情結,一直有考慮回家鄉(xiang) 工作,希望能為(wei) 東(dong) 北全麵振興(xing) 出一份力。”
2023年11月,吉林省黨(dang) 政主要領導率隊,在廣東(dong) 深圳與(yu) 當地的知名企業(ye) 家和優(you) 秀吉林籍人才代表進行座談交流,並誠摯邀請到吉林創新創業(ye) 、投資興(xing) 業(ye) 、攜手發展。作為(wei) 參會(hui) 代表之一,宋軒在座談會(hui) 上聽到對吉林人才政策的解讀、對吉林未來發展前景的展望,更堅定了回到家鄉(xiang) 工作的決(jue) 心和信心。2023年12月,宋軒從(cong) 深圳一高校回到吉林,擔任吉林大學人工智能學院院長。
“下一步,將加大引才力度,拓展對外工作站、聯絡站範圍,吸納更多招才引智大使,為(wei) 我省引智引資增添力量。”呂大冶表示。
發揮重點領域人才引領作用
剛剛結束的吉林省兩(liang) 會(hui) ,吉林省政協委員、長春工程學院人工智能技術研究院院長趙佳帶來了加快吉林省人工智能技術發展的相關(guan) 提案。“2023年吉林省經濟社會(hui) 發展主要指標穩步提升,給了我們(men) 返鄉(xiang) 留吉創業(ye) 就業(ye) 的信心。回來之後的這幾年,親(qin) 眼見證吉林省人工智能領域逐步發展壯大。”趙佳說。
2019年,趙佳放棄在海外的優(you) 厚待遇,謝絕了沿海發達地區眾(zhong) 多高校和企業(ye) 發來的邀請,回到家鄉(xiang) 吉林任教。回到吉林後,趙佳帶領年輕的研究團隊在新一代信息技術方向繼續攻關(guan) ,並為(wei) 企業(ye) 發展解決(jue) 技術難題。“對於(yu) 本地部分人工智能大數據企業(ye) ,我們(men) 團隊為(wei) 他們(men) 提供免費的技術指導,希望能用科研成果幫扶本地企業(ye) 發展,服務地方經濟。”趙佳說。
推動東(dong) 北全麵振興(xing) ,離不開高素質的人才。吉林省以大農(nong) 業(ye) 、大裝備、大旅遊、大數據“四大集群”培育為(wei) 重點,以新能源、新材料、新醫藥、新康養(yang) 、新服務、新電商“六新產(chan) 業(ye) ”發展為(wei) 方向,切實以需求為(wei) 導向吸引人才、延攬人才,圍繞產(chan) 業(ye) 升級、科技創新、開放合作、鄉(xiang) 村全麵振興(xing) 等重點領域,努力用產(chan) 業(ye) 集聚人才、用項目吸引人才、用事業(ye) 留住人才。
雪花紛落,銀裝素裹。這個(ge) 冬天,吉林省安圖縣二道白河鎮迎來一批批南方遊客,遊客們(men) 與(yu) 麋鹿拍照打卡、體(ti) 驗冬捕冰釣、在雪地裏吃火鍋。85後返鄉(xiang) 創業(ye) 者楊麗(li) 娜正在新開的民宿裏檢查室內(nei) 供熱效果。“趁著冰雪旅遊火熱,村子也迎來了新的發展機遇,我們(men) 得細致周到做好服務。”
人才振興(xing) 是鄉(xiang) 村全麵振興(xing) 的基礎。返鄉(xiang) 創業(ye) 的12年裏,楊麗(li) 娜始終紮根農(nong) 村,發展農(nong) 文旅產(chan) 業(ye) 。從(cong) 和龍市東(dong) 城鎮光東(dong) 村起步,將稻田文化與(yu) 民俗文化相結合,通過建設文旅項目、提升水稻種植技術等方式,提供就業(ye) 崗位,帶動村民增收,吸引年輕人返鄉(xiang) 就業(ye) 創業(ye) 。
“我們(men) 組織村民進行培訓,根據他們(men) 的能力、年紀,安排適合他們(men) 的工作崗位。這些年,我們(men) 逐漸探索出‘以三產(chan) 帶二產(chan) 促一產(chan) ’的模式,越來越多的年輕人回到鄉(xiang) 村就業(ye) 創業(ye) ,現在我們(men) 團隊不斷發展壯大,約六成的員工年齡在35歲以下。”楊麗(li) 娜介紹。
近年來,吉林省持續釋放人才發展紅利,加大職稱評審放權力度。2023年起,將專(zhuan) 業(ye) 技術三級崗評定權全部下放到各地、各部門、各單位。同時,高技能人才與(yu) 專(zhuan) 業(ye) 技術人才職業(ye) 發展貫通領域擴大到工程、農(nong) 業(ye) 等職稱係列630個(ge) 工種,拓展了人才交流發展空間。
留用培育青年人才
前段時間的秋招季,位於(yu) 長春新區的長光衛星技術股份有限公司發布招聘需求190人,接收簡曆超1.4萬(wan) 份,一時引發關(guan) 注。
“長光衛星的人才熱,是吉林近年來人才工作成效的縮影。人才結構上,2023年新入職員工非東(dong) 北籍人才占比28%,2024年即將入職新員工非東(dong) 北籍人才占比51%,對東(dong) 北以外地區人才吸引力明顯增強。”長光衛星技術股份有限公司人力資源部部長鮑海明介紹。
近年來,吉林省委實施“吉人回鄉(xiang) ”創新創業(ye) 工程,舉(ju) 辦全球吉商大會(hui) 、“院士進吉林”、專(zhuan) 家學者進吉林、海歸人才助力新時代東(dong) 北全麵振興(xing) 、吉林校友助振興(xing) 等一係列活動;長春市實施百萬(wan) 大學生來(留)長工程,推進“長春人才創新港”建設,僅(jin) 2022年吸引留住畢業(ye) 生10.38萬(wan) 人;四平市實施“萬(wan) 名大學生留平計劃”,近3年時間吸引1萬(wan) 餘(yu) 名大學生在四平就業(ye) 創業(ye) 。
“求職時發現省內(nei) 有不少不錯的就業(ye) 崗位,便想著留在家鄉(xiang) 就業(ye) 。”畢業(ye) 於(yu) 長春理工大學的張子健是四平市人,去年剛畢業(ye) ,如今在長春的一家智能硬件設備公司擔任項目交付工程師。求職期間,張子健參加過多次學校、人社部門組織開展的線上線下招聘會(hui) ,通過線下麵試,最終進入該公司。“收入和發展前景都超出預期,很滿意。”張子健說。
吉林省人社部門高度重視高校畢業(ye) 生等青年就業(ye) 工作,堅持服務前伸後延,辦好“創業(ye) 奮鬥、‘就’在吉林”等係列活動,發布《吉林省人力資源和社會(hui) 保障廳促進高校畢業(ye) 生就業(ye) 創業(ye) 政策清單》等政策。2023年,由廳局長帶隊深入36個(ge) 高校聯係點,開展46場次現場對接活動,全省累計走進144所高校,開展就業(ye) 服務活動197場,服務畢業(ye) 生11.25萬(wan) 人。
吉林省聚焦青年後備人才精準培養(yang) ,助力其成長為(wei) 重點產(chan) 業(ye) 發展的生力軍(jun) 。2022年起,吉林省先後立項培育汽車、新能源、智能製造、碳纖維等45個(ge) 重點產(chan) 業(ye) 領域的“人才定製班”,為(wei) 產(chan) 業(ye) 發展儲(chu) 備了一大批優(you) 秀青年人才。
同時,吉林省推動技能人才培養(yang) ,持續推動職業(ye) 技能培訓,加強職業(ye) 技能培訓資源共建共享。2023年,吉林省開展各類職業(ye) 技能培訓25.43萬(wan) 人次,新增職業(ye) 技能等級認定22萬(wan) 人次。
吉林省人社廳廳長王冰介紹,下一步,將持續加大人才政策創新改革力度、提升人才服務激勵水平、拓展人才供給培養(yang) 空間,堅定不移推進“吉人回鄉(xiang) ”,持續優(you) 化升級人才政策,常態化辦好“創業(ye) 奮鬥、‘就’在吉林”等一係列活動,為(wei) 人才就業(ye) 創業(ye) 、創新創造厚植沃土。
《 人民日報 》( 2024年02月05日 12 版)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